如何理解太极拳呼吸问题

时间:2023-03-26 01:49:33 太极拳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理解太极拳呼吸问题

  呼吸问题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到太极拳的内功,涉及到它与气功、拳架、推手、技击等各方面的关系。其实,太极拳的内功主要是气功(当然还包括养性功夫)。

  关于太极拳呼吸的全面阐述:

  所以有人说:“太极拳是气功的最佳动功形式,气功就是太极拳的内功。”还有人说:“太极拳是高级气功”。太极拳正是由于它为一种动静兼练、内外兼修、意气力相结合、精气神相凝聚、融健身、护身、健脑提神、延命养性于一体的高级功夫,所以太极拳运动数百年来一直经久不哀。不像某些功法,红火一时,慢慢消声敛迹,县花一现,这不是没有缘由的。可惜,长期以来对太极拳的内功,尤其是呼吸问题的研究与探讨,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谈到呼吸时,往往是以“自然呼吸”四个字了之。甚至有人将钻研呼吸与动作的关系而提出的一些论点,冠之谓“故弄玄虚”,这不是科学态度。通览目前见到的一些太极拳论著、文章、资料,对太极拳呼吸功能的机理、方式,持别是对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关系、内外呼吸与拳架动作的配合等问题,还缺乏系统而明白的阐述;有的强调打太极拳时呼吸要“细、缓、深、匀”,可是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陈式太极拳里,许多动作要发劲,有跳跃窜越、即便是杨式、吴式快架也有快动作,这如何使呼吸做到“细、缓、深、勺”呢?有的拳论讲开呼、合吸、有的则主张开吸、合呼。按陈式太极拳“处处有一开合”,以及“开中寓合,合中寓开”的拳理,有些拳式在同一时间内是“上开下合”(如白鹤亮翅等),有的则是“下开上合” (懒扎衣动作三等),还有“背开胸合” (背折靠)、“胸开背合”(迎门靠),还有“手开肘合,肘开手合”,“脚合膝开、脚开膝合”等等要领,这又如何使呼吸与开合配合呢?有人把呼和吸、进和退、打和化、发和蓄、伸和屈、落和起、俯和仰机械地划成一张等列表,也是不能完全讲通的。如发劲不一定都是呼,如提膝击挡,也可以是吸。又如倒卷肱合肘发截击劲,吸,也是发,并非蓄。即拳论讲的“收腹,吸气,提肛”,走合劲,所以“发呼蓄吸”的说法也不准确。

  另外,还有一些讲“太极拳内功”、“太极拳气功”者,只是讲述了练静功和桩功中元气,或真气、中气、宗气等内气的运行,但是,这些内气的运行与肺部呼吸的关系、与拳架动作的关系是怎样的,却未讲到或未讲透,其所谓“太极拳内功”与太极拳拳架仍是两张皮,顶多可以做为基本功、辅助功或静功来练习。讲内功者往往说法也不一致,有的说“吸气气归丹田”;有的说,“呼气气沉丹田”,也令人莫衷一是。

  陈鑫公的《陈式太极拳图说》虽然强调了内气运行与一些拳式的关系,但也未讲清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关系。有的当代太极拳名家反对太极拳与周天功结合,其实周天功是气功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经络学说的组成部分,不讲周天功(内呼吸)就难以弄清太极拳的呼吸规律。因此,历次在太极拳学习班上,几乎每次都有学员提出太极拳的呼吸问题要求教练解答。解答却往往是以“自然呼吸”应之,难以满足学员的要求。据陈照奎先师说,有的人练陈式太极拳不明呼吸规律而发生练拳弩劲憋气而导致吐血的事故。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呼吸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和太极拳专家们的重视和研究。笔者习拳教拳30年来,也没有完全弄清楚这个重要课题,不过自从跟陈照奎老师学陈式太极拳以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体会,也悟出了一点儿眉目。现在,作为引玉之砖,阐述以下拙见,供同道者参考,并望给予批评指正。

  一、人体同宇宙共呼吸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大系统。其特征,一是这个巨大系统本身有很多层次;二是和它周围的环境相互起作用,即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大极拳是依据《易经》、道家的太极阴阳学说、以及导引吐纳养生之术,还有古代兵法而创编的健身护身法宝。“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无疑也要体现在拳理拳法之中。

  有人把“天人合一”的观点称之为“宇宙全息统一论”,认为人体与字宙是一个统一体,人体是宇宙中的小宇宙,因而,它的一切动态都要与大自然合拍。人体呼吸当然也不会例外,它应该与大自然同呼吸。人的呼吸系统应该是人体之气与宇宙大气相互联通的重要渠道,打拳时应是“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抱朴子》)。即如《性命主旨》所云:“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相通、相吞、相吐”,使自己与宇宙融为一体。有个美国人讲得好:“当我们体会到一种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感觉时,这才是纯粹的、积极的幸福时刻。” (《美国人谈生活的艺术》)。

  练太极拳的人,更应该知道人体与宇宙的统一关系,应该在练拳时做到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呼吸与宇宙共呼吸。

  人体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通过一呼一吸的运动过程,吸进大气中的精微(包括氧和某些特殊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吐出二氧化碳和一切浊气,实现气体交换。同时,这种人体和大自然的气体交换过程,又是多层次的复杂过程。人体的呼吸系统至少包括三个层次,或说三种功能、三条渠道,即肺呼吸、体呼吸和丹田呼吸,人体的气体交换就是由这三个呼吸分系统共向来实现的。不过一般人都熟悉口鼻呼吸(肺呼吸)之功能,对另外两个重要的呼吸渠道,即“毛窍呼吸” (体呼吸)和“丹田呼吸”(又称内呼吸、胎息),则知之甚少。

  其实,人体是通过三者相互推动、相互交换,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呼吸系统,从而促进人体气血的周流和推动各种功能的发挥。

  懂中医和练气功的人都知道“万物皆有气”,人体的各个部位时刻都存在气化运动,都可以与身外的大气相通。练功有素的人,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相对地停止肺部呼吸,而依靠丹田呼吸和体呼吸(即毛窍呼吸)来维持生命。练辟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丹田呼吸和毛窍呼吸吸进大自然中的营养物质而维持生命。

  我并不主张人们都去练辟谷或废弃肺呼吸,而是探索在打太极拳过程中如何全面发挥人体的呼吸功能,如何在进行肺呼吸的同时,重视毛窍呼吸和丹田呼吸、以便有利于调节和发挥人体潜在的多种功能。历代许多养生家都讲求“服日精法”、“服月精法”、“服日月光芒法”等采气功法,皆讲到体呼吸。他们讲要使“口中之五色流霞、月中之五色流精皆来接身。(见《遵生八笺》)。

  因此,在练拳过程中,要兼顾发挥这三个呼吸渠道的整体功能。练拳过程中如何实现毛窍呼吸(体呼吸)的问题,我的体会是:在上场打拳之前,先要使自身进人一个“气功态”,洗心涤虑、凝神入静之后,在意念中把白己同宇宙融为一体,即感到自己沐浴于大气之中。打拳过程中以意念打开全身亿万个毛孔,同大自然一起呼吸。即有一种“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之感。进一步想像自己所有张开的毛孔,吸进大气中一切美好的营养物质、信息能量、同时把自身的浊气排泄出去。在打拳整个过程之中,都要随着内呼吸的鼓荡,感到周身亿万个毛孔如同肺部的亿万个气泡一样,在不停地进行有益的气体交换。感到“自然太虚之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玄门……,化为甘霖,而降于体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性命主旨》)。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也讲“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肺主皮毛。为此,打拳时要用意念引导全身放松,内气鼓荡,外形饱满,全身皮毛与大自然之大气相互鼓荡。打拳尽可能选择场地,最好选在山间、林中、水边等负离子多、空气新鲜的地方。陈式太极拳起势要求面向南方,就是为了顺着磁场方向练拳,这样可以借助磁场外力,促进入体与大自然的气体交换,促进入体内气的增长。

  打拳时要同宇宙共呼吸,充分发挥人体三大呼吸功能,这是我要阐明的第一个观点,下面我再着重谈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关系。

  二、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和谐关系

  内呼吸,我指的是丹田呼吸,有人称作腹式呼吸,我认为“腹式”这个词不能准确地表达丹田呼吸的特征。因为丹田在小腹,而不是整个腹部。外呼吸,即指肺部呼吸与毛窍呼吸。三者以何为主导,为枢纽?一般人自然是以肺呼吸为最重要,肺部呼吸一旦停止,生命即将终结。但是,对于练内功和练太极拳的人来说,则应以丹田呼吸与肺呼吸相结合最为重要。

  历代太极拳名家都非常重视内呼吸,虽然他们没有名之曰“丹田呼吸”。陈鑫云“出肾入肾是真诀”(《陈式太极拳图说》);杨澄甫云“气能入丹田、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四体百核,以周流全身”(《太极拳使用法》),都着重阐明丹田呼吸(或称“肾间动气”)的重要作用。尤其孙禄堂先生讲得更具体,他说:“余练拳术之时,呼吸之穴,仍在丹田之中”,“内外总是一气”,真气, 下归丹田。同时,胸肺的膨胀、横膈下沉,推动丹田之真气向下、向后,沿督脉弧形上升,即拳论所云‘气贴脊背”,“敛人脊骨”,也即技击上谓之“入劲”。同时,真气沿手三阳、足三阴“气归丹田”,再经会阴上升入督,气聚命门(小周天的下半圈)。

  呼气:胸肺收缩,呼出浊气,小腹(丹田)膨胀,而且包括命门都有膨胀鼓荡之感(这时横膈上升迫使肺腑吐出浊气)。此时,任脉之真气继续下沉丹田,督脉之真气则一部分“力发脊背”、“气贯四梢”。另一部分上升百会(或从大椎穴)再向前弧形下沉丹田(也即小周天的上半圈)。同时,真气沿手三阴、足三阳“气贯四梢”。气贯四梢从养生来说,这有利于微循环的通畅,从技击上讲,即“出劲”。如拳论所云:从“力发脊背”而“力达四梢”,足蹬手发,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八面支撑,内劲外发。也即老子所云“呼接天根”,古人讲的“胸通宇宙”。

  这样一呼一吸,两个半圈合而为一个整圈,即一个小周天(或大周天,或小小周天),像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似的。阴鱼膨胀阳鱼收缩,相反相同。丹田呼吸、肺部呼吸:包括毛窍呼吸,因“肺主皮毛”二者一阴一阳,运动协调一致,相互推动,相万鼓荡,即“阴阳摩荡”,从而促进人体生命之运动,促进人体劲力之增长。

  为了更形象地说明肺部呼吸与丹田呼吸的关系,我想起了民间炊事用的风箱。这种风箱一推一拉,仿佛人体的一呼一吸,推进时,从进风口大口吸气,深深地吸,同时将内气通过山风口吹向灶火;风箱杆拉出时,则一半风从进风口吐出,另一大半仍要将气通过出风口吹进灶火膛内。以此作喻,不论是呼气、吸气,都要把真气送入炼精化气的丹炉(丹田),即靠肺部呼吸的鼓荡作用,推动丹田真气之集聚、耗散与运行。

  丹田呼吸,又好比另一具风箱,它借后天呼吸之气的鼓荡作用,使真气循经聚集、耗散和运动。不论是吸是呼都要气沉丹田,所以打拳时强调小腹部不论吸、呼都要饱满,以实现下盘实、上盘虚。即便是当督脉之气一部分贯人四梢时,另一部分也要循任脉归至全丹田。同时,丹田一开一合的鼓劲作用,又功肺部呼吸功能之充分发挥。两具风格不停地相互鼓动,必然促使人体气血持续地勃勃然周流全身,当然,风箱向人体呼吸功能并不相同,它是直来直去,人体真气周流则是通过螺旋式的鼓荡,把真气循经运到人体所有经络乃至四梢,增进微循环的功能。

  其实,道家安炉筑鼎炼丹,就是通过丹田呼吸修炼之法打通周天,达到水火相济、心肾相交、阴平阳秘、健康长寿。陈鑫的《任脉督脉论》的描写极其形象,云:“功久,则顷刻间水中火发,雷里花开,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真气自足,任督犹如车轮,一呼一吸,真气之出入,皆在于此。”把内气运行在打拳中的作用说得既明白生动又形象。

  一般人认为,肺部呼吸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唯一渠道。其实,对练功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忘本”的呼吸方式。大家知道人在出生落地之前完全是靠胎息(即丹田呼吸),落地之后,虽然开始肺腑呼吸,但丹田部位仍未停止内呼吸,它与肺腑互相鼓荡,相互推动(可以观察婴儿明显的腹式呼吸状态)。随着成长、人们逐渐忽视了腹部的丹田呼吸,只有道家养生家和某些武本家、太极拳家、气功家仍在重视这种内呼吸功法。

  现在,有些医学家,也开始重视和研究人体内呼吸的功能作用。如台湾著名医学家黄亮先生,以自身长期验证说明:“人体如果只注意肺部深呼吸,只追求肺活量加大,而不注意引气下行,往往引起胸闷、头胀、口干、心悸等症状 练内功的人注意引气下行(气沉丹田),运用腹式呼吸,则上述不良现象均消失。”(见黄著《易与医道》) 所以,对练太极拳的人来说,对丹田呼吸功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丹田,既是人体运动的重心所在,又是炼精化气的核心部位。丹田呼吸是人体三大呼吸功能中的主导和枢纽。

  以上着重阐述了内呼吸与外呼吸的关系,下面我再谈谈个人在解决拳式动作与呼吸的关系力面的探索。

  三、周天开合是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方式

  关于太极拳的呼吸与拳式动作的配合问题,是太极拳内功同外功相协调、相结合、相统一的一个关键。

  笔者经过多年的精心体察,领悟到“周天开合呼吸法”是太极拳的内外呼吸与拳式动作协调配合一致的最佳方式。何谓周天?我指的是练内功时真气运行、通过前后三关而实现任督二脉畅通一周的所谓“小周天”,打通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大周天”,另外,还包涵所谓的“小小周天”,即内气从脐下至会阴,再上命门,从命门再到脐下,二点之间形成一圈的“丹田内转”,一呼一吸,丹田运转一周即谓之“小小周天”。

  何为周天开合?

  真气所循经旋转一个周天(大周天、小周天或小小周天),拳式动作即基本上为一个开合,或谓之丹田内转一呼一吸,真气循环一周,肢体形之于外,则一个开合。对一般人,即便大小周天尚未打通也可以做到丹田内转一个小小周天,带动拳式动作一个开合。这样使内呼吸与动作开合协调一致,内外相距,做到周身一家,内外一家。

  周天开合的基本特征,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本着“内不动,外不发”的拳理,在意念引导下,使丹田呼吸(一呼一吸循环一周)来带动拳式动作的开合。呼则俱开(膨胀),吸则俱合(收缩),不论外形动作圈大圈小,整圈半圈,其运行弧线长短、速度快慢,都与丹田呼吸的节奏相一致。同时做到内呼吸、外呼吸与动作协调一致,当然丹田内转有平圈、有立圈、有斜圈等等,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二)以出劲、入劲为丹田呼吸和动作开合相配合的依据。企图以起落、蓄发、化引、引击几组对立动作,来同呼吸合开等相联系,都不妥当,因为吸不一定是蓄,化也不一定是呼。《五字诀》中一段拳论,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说明吸也可以发入,呼也可以发人,那么如何使呼吸开合与拳式动作、与技击紧密联系起来呢?我认为应以“出劲”、“人劲”为依据。一般出劲为呼、为开;入劲为吸,为合。这才能体现呼(开)也可打入、吸(合)也可以打人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为太极拳毕竟是武术,呼吸与动作开合相结合的依据(出发点)应该是人体自卫本能和技击力学的规律。

  丹田呼吸与动作开合,一般是一致的,但不宜拘泥于固定的模式 大开大合的动作与丹旧呼吸取得完全一致是容易的,但有些动作是“上开下合”或“上合下开”,这时丹田呼吸是“呼”,还是“吸”。

  如何使内外协调,我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应以“出劲”、“入劲”为协调的依据,如“懒扎衣”一式,动作三即上引(合)下进(开),是吸是呼?这要看当时是引化(合)为主,还是以下盘进击(开)为主。前者为入劲,后者为出劲。如系前者,则为吸;系后者则为呼。如按“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拳理来验证,一般规律是“引进落空”为呼也可以为吸。因为引化有收缩动作,也有开展膨胀动作,但“出”必然为呼,“入”必然为吸(吸之前必须伴随一呼,呼之前必伴随一吸)。

  (三)以拳式为例,加以具体描述。以陈式太极拳第二路(炮捶)之“左冲”、“右冲”二式为例。左冲、右冲收放(开合)动作比较简单,但一卷一放,一呼一吸,一个周天体现非常鲜明。动作一:双手握拳走下弧收至腹前时,为蓄势、引势,为吸,气由丹田经会阴走后弧向命门,再经督脉上升,气贴脊背;同时,足三阴之气经会阴上升,也达脊背。动作二:双拳走上弧向前发劲(双拳向前上抖出)时,呼气,一部分真气沿任脉下行,气归丹田;同时,脊背督脉之部分真气,则经手三阴发出;同时经足三阳向下行,脚蹬地,体现气贯四梢,力达四梢,意、气、力三位一体,从而使“气归丹田”与“气贯四梢”上下周流协调一致。同时周身毛窍嘘唏、通透畅达、肌肉若一、使内呼吸外呼吸与体呼吸也协调一致。

  (四)练拳过程中,经过练习周天开合呼吸法,并不意味着必然通关(大小周天)。已通关的,通过练拳注意周天开合法,可以巩固和提高通关效果和内气的能量;未通关者,通过这种丹田内转与呼吸相结合的锻炼、肯定有助于通关。如果再注意动功与静功结合锻炼,其效果更佳。 “动静交相养,阴阳得其平”(《陈式太极拳图说序》)

  (五)呼吸频率与动作开合的节奏并非绝对一致。打拳快慢要因人需求而不同,技击又要“因敌变化”而定,所以打拳动作速度有快慢之分,有时是先馒后快,有时快而复慢,有时连续发几个快速动作。其中,动作与呼吸如何配合,我认为呼吸频率与动作频率大体一致,但也并不是绝对一致,不过丹田呼吸与口鼻呼吸快慢一般还是要一致的。一个较慢的动作过程中,也可能要呼吸两次,或一个长呼过程之中间加一次短吸,在技击上为接劲(如“金刚捣锥”动作三)。相反,有时在一呼之中连续完成两个乃至多个发劲动作,如陈式太极拳第二路(炮锤)第五十八式“连珠炮”、即在一呼之中完成三个快速动作。

  (六)打拳注重呼气。上述太圾拳的呼吸应该注意发挥人体所有呼吸系统的功能,所有呼吸分系统均要以丹田呼吸(内呼吸)为总枢纽,呼吸与动作开合的配合,也要以丹田内转(小小周天)为原动力,开合的含义应以出劲人劲(膨胀和收缩)为主要依据。不过,读者要注意,我上述的论点是供练拳有素的同道者参考的。至于对初练太极拳的人来说,还是应该以自然呼吸为主,并且注重呼气,逐步摸索其呼吸规律,逐步达到全面发挥人体呼吸之功能,逐步使自己的拳艺达到上乘功夫。一句话,“打拳每一举动务从顺逆下功夫”,呼吸亦然。

  当前,大家都在呼吁把太极拳推向世界,我认为从宏观上讲推向国外,造福人类是必要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从微观上加强我们自身的科研工作,尤其对太极拳的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加强钻研(如内功等项目),使祖国的太极拳事业在努力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才能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方法的种类

  正常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一是胸式呼吸,二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的运动先是胸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体面完成吸气。然后胸肋复还原位,双肩也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贮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而腹式呼吸先是横膈下降,腹壁外张造成脚廓扩大,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腹壁松回原位,横隔膜回升,于是肺内贮气便被压出而完成呼气。

  由于腹式呼吸吸氧量大,对胸廓及肩廓的运动幅度影响较小,因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在腹式呼吸中又可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顺腹式呼吸是当吸气时小腹微微隆起.逆腹式呼吸是吸气时小腹微微凸大。它们都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通过横隔膜的不断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转运动,形成柔、匀、细、长的呼吸节奏。

  太极拳运动中还提倡自然呼吸法,它要求练拳时精神贯注于动作中,呼吸顺其自然,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与腹式呼吸相比,自然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较为逊色,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此外,长拳运动中常用到的提、托、聚、沉四种呼吸法,如能合理运用,可使动作更加规范,技击意图更加明显。所谓的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肩带肌并参予收缩的一种用力的胸式深吸气。托气是指人体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个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顿然止于“闭气”。它是用于高姿势或平衡动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稳定、自然、舒适的感觉。太极拳运动中,聚气多是用于发力的一种呼吸,即吸气后“闭气”以待,随后发力,用力呼出相量的气体以达到摧力的目的。而沉气则是太极拳运动中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气沉丹田,可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达到根基稳健的目的。

  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所存在的弊病

  在了解太极拳的几种呼吸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练习者在呼吸运动中常出现憋气或呼吸不加控制等问题。所谓憋气,就是指在深吸气之后,声门紧闭,腹肌和呼气肌用力收缩,使胸廓间内压缩胸内压加大,而肺内气体又无法呼出的一种特殊动作。

  初学太极拳时.往往会出现无意识的紧张导致呼吸不顺畅,引起胸部和肌肉紧张,致使心、肺等胸腔内的脏器受到压迫。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憋气动作使胸内压增大,阻碍静脉血回流,使心输出量减少,另外,憋气可反射性的使肌肉持续紧张,这又限制了组织之间的交换。尤其是在氧代谢不足情况下,憋气加剧了组织的缺氧,以至使肌肉中乳酸浓度快速提高,导致肌体过早产生疲劳。所以,太极拳运动中憋气对动作的质量及技术的提高都有影响。同时,憋气影响气血的流行。

  在太极拳练习者中,有耸肩、僵脖子、突肘等现象的出现,严重破坏了动作的规格。一则同运动员的本体感觉有关,另则是同呼吸憋气有关。憋气不仅破坏了动作规格,还影响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因为憋着一口气做几个动作之后,必然需要换气,而且这口气一定会换得较深,这就不得不迫使动作速度发生变化,这样,就违反了太极拳呼吸自然的原则。习惯性使用憋气练习太极拳的运动员,普遍在动作规格节奏方面存在着弊病,难以做到舒展大方,圆满自如。因此,我们认为在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的同时,应切忌憋着气去完成动作。

  在克服憋气练习动作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克服呼吸不加控制的去练习动**病。所谓的呼吸不加控制是指随机体任意的调息,而不符合动作要求的呼吸。不加控制的呼吸会使动作节奏与呼吸配合不起来,在练习过程中,动作不协调,变化迟顿,看上去十分吃力。比如:太极拳中的右搂膝拗步。吸气时.左脚后方撤出约两脚半距离,左手外旋,使手心斜向上,右手内旋使手心斜向里。呼气时,左脚尖内扣,上体随之慢慢右转,重心渐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搂膝而过,置于右腿侧指尖向前,手心向下,左手屈回,由耳侧弧形向前方推出高于胸平,眼视左食指方向。这个动作的基本要求是呼吸与动怍配合一致,先吸气,后呼气,换气要按一定的动作节奏。练习者常犯的毛病是吸气快,动作慢,当动作还没有完成时,已经完成了呼气。主要是吸气不深、呼气不足而造成动作与呼吸不能协调一致。如果这样连续做上几个动作,就会感到呼吸紧张,胸口发闷,最终导致憋气。所以,只有按照上述的呼吸节奏去练习,才能起到健身和提高技术的作用。

  太极拳的呼吸规律:

  第一种:自然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针对于初学者。初学时,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身体肺功能不够强健,肺活量不足,所以要求自然呼吸,不可为了配合动作故意拉长。

  第二种: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学员。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尽量把呼吸做到深,细,绵,匀,长。

  第三种:逆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于高级学员,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以达到引动内气,疏通经络的效果。

  第四种:胎息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用丹田呼吸。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稍停再作重复。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终的呼吸为体呼吸,是真正的呼吸,以全身肌肤及毛孔呼吸。于天地同呼吸,做到天人合一。

  练习太极拳时,开为呼,合为吸,在一呼一吸中体内积聚强大的能量流,及产生内气。内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其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虽然内气与生俱来,但其盛衰是离不开后天的充养,只要科学合理练习太极拳就能使内气汇聚和增强,进而利用这充沛强大的内气增强体质,防身御敌。

  养生馆重点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就是要求我们在安逸清静的意识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姿势导引吐纳,使人自身具有的先天之气在短时间内汇聚,饱满,充实,壮大,鼓荡,渐渐贯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充实全身。

  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胃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保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内气行于血脉之间,则营卫无滞;内气行于肌肤毫毛则感觉灵敏,梢节充足。

  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

  呼吸时注意:

  防止腹紧,防止憋气,腹松气腾然。

  从我学拳的人中,有几位练功配气,硬要一次呼吸完成一次开合,结果有的腹痛,有的胸闷,有的血压升高,更有甚者每当想练拳但尚未练拳时腹部就痛。后来他们向我说明了情况,我让他们忘记呼吸,让它越自然越好。

  实践证明:

  太极拳的气不是配出来的,而是通过长期练功练出来的。吴图南老前辈完成每个定式要五、六个呼吸,我们练拳每式也要五、六个呼吸才能完成一次开合。然而我们在单式练发劲时,呼吸和开合自然配合起来了。杨班候老前辈发人时,哼哈二气定输赢就是有力的见证。

  呼吸以细、匀、深、长为宜,但都是自然的,毫不勉强,望同学者细心揣摩体会,有所受益,以此为乐!

【如何理解太极拳呼吸问题】相关文章:

太极拳的呼吸规律10-10

太极拳的腹式逆呼吸运动要点06-15

太极拳接手如何训练06-06

太极拳分解教学如何06-01

如何才能练好太极拳05-31

如何训练太极拳内功05-24

太极拳对心脏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影响06-06

如何提高练太极拳质量05-22

如何练好吴式太极拳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