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时间:2022-12-12 14:45:36 文婷 民间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0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0篇)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1

  摘要:在普通高校中,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得到了广泛的开设,有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了民族文化。但就目前来看,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以至于无法使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舞蹈的精髓。因此,本文在分析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进行了创新研究,为关注这一课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

  在广博深厚、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民族民间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也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普通高校需要开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程,以便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使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继而更好的促进民族民间舞蹈在高校中的普及。

  一、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看,普通高校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很多高校教师在舞蹈教学方面忽视了舞蹈中的文化内涵,没有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是表达人民情感的载体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味注重研究舞蹈特色和形式的教学问题,以至于学生的舞蹈无法达到传情达意的要求。其次,一直以来,国内普通高校都是采取统一教材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但是,统一教材既无法满足舞蹈专业教学的专业性需求,同时也不适合非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再者,普通高校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时,往往只是采取“口传身授”的教学方式。而这种单一教学方法的使用,无法顾及到学生的体会和感知,容易扼杀学生的舞蹈创造力[1]。此外,目前国内民间舞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无法引起学生对民间舞的重视,所以不利于教学的发展。

  二、普通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

  1、舞蹈教学理念的创新

  想要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还要更新目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理念。具体来讲,就是民间舞的.教学应该根据当下学生就业的多种类型趋势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培养学生的多元知识结构为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使学生准确表达各民族舞蹈的形态,也要进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深入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并从文化层面上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拓展,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一个由外到内的过程,需要学生先进行舞蹈的模仿,然后再进行舞蹈的驾驭,继而最终实现对心灵的自如表现[2]。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动作和技巧的基础上,还要展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将感情融入到舞蹈中,继而使舞蹈呈现出应有的灵性。

  2、舞蹈教学教材建设的创新

  就现阶段而言,虽然市场上的民族民间舞蹈教程资料较多,但是却缺乏集科学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为一体的教材。所以,各高校还应该加强对舞蹈教学教材的建设,从而打破各高校统一使用单一化学院派教材的局面。为此,各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教材的整合,并通过实践展示教材的价值。而只有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教材不断出现,才能够使舞蹈的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继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风格较多,拥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所以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需要将各类舞蹈分成是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和得到科学规范的民族民间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各类舞蹈的合理选择。而采取这样的措施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材的编写,不仅能够强调舞蹈的民族民间特色,同时也更能满足现代舞蹈教育的需要。

  3、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

  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全面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在舞蹈课程中采取动态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民间文化。具体来讲,就是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个民族的自然风格和文化特色的展示,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影视资料对比,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其次,可以增设民族民间历史课程,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内在含义,从而真正掌握舞蹈的精髓。例如,蒙古族舞蹈之所以有多样的马步,是因为该民族长期处在游牧生活状态下。而傣族拥有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所以其舞蹈能够惟妙惟肖的进行动物的模仿。因此,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征,将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3]。此外,还应该采取实践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舞蹈采风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舞蹈体验。

  4、舞蹈教学评价的创新

  在舞蹈教学评价方面,普通高校应该着手建立一个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避免对学生的舞蹈学习情况做出片面的评价。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每个学期的每个学习过程所取得的进步,并且通过合理展开评价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应该在每阶段教学后要求学生表演,并将这些成绩记录下来,以便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展开切实的评价。而在期末汇演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考核形式进行学生舞蹈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并结合平时的成绩完成学生的客观评价。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有助于未来民族民间舞的深入发展。普通高校应认真进行现有教学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教学的创新。从本文的研究来看,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改进,继而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取得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1]叶凌飞.对中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134-135.

  [2]吴崟.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大舞台,2015,11:204-205.

  [3]吕洋洋.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230-231.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2

  摘要: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积累,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与伟大的历史杰作,是舞蹈文化的精神财富。民间舞蹈通过特有的艺术手段,结合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民族风俗创造出了不同特色的舞蹈语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民间舞蹈在舞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体现。当今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气质,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学习舞蹈的人也越来越多,而民间舞蹈成了人们的不二之选,所以学校里的舞蹈教育也随之而来,固而对于国民间舞蹈教学的深入研究是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民间舞蹈;教学现状;策略

  民间舞蹈是我国的特色舞蹈,学校教育增加对民间舞蹈的培养,既能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促进学生民族文化的提升。民间舞蹈能够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生动地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现阶段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理解程度不同,每个学生的舞蹈水平也有高有低,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舞蹈动作,还要让学生理解每个舞蹈动作的文化与情感,探索民族舞蹈的精髓。学习民间舞蹈可以塑造学生的气质,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开启心智,增加对民族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可以弘扬民族舞蹈文化。

  一、认识民间舞蹈,了解舞蹈特点

  民间舞就是指流传于民间,符合当地文化,即兴表演,以自娱为主要目的的舞蹈形式,各民族地区的舞蹈由于受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影响,在表演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文化,各民族舞蹈来源于生活,是当地人民根据自己的地区文化、生活习惯、精神风貌等孕育出来的果实。舞蹈是艺术化的人体动作,通过人体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是艺术劳动的具体成果。民间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编导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掌握民间舞蹈蕴含的文化与情感,就要下功夫对不同民间舞蹈的民族习俗进行划分,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例如傣族的孔雀舞,起始于云南傣族,当地人民把孔雀当做吉祥物,通过模仿孔雀的`姿态来表达对美好愿望的期待,其表演形式简单,所包含的感情细腻,舞姿优雅。

  二、我国民间舞蹈分析的现状

  民间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但是目前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教学模式问题舞蹈教学要求以简代繁,讲究生动传神。当今教育是把民间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蹈教学课程而进行实际操作的。然而我国的许多高校只是片面的追求实践能力,民间舞蹈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而且我国有56个民族,学校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并未实现全面化的教学,只是对熟悉的少数舞蹈进行教学舞蹈培养,致使学生对学习民间舞蹈、培养艺术素养受到一定的限制。2.受西方现代舞的影响,对中国民间舞蹈认识不全面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会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加工,以便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但是,近年来我国深受西方现代舞的影响,一些民间舞蹈基础差的学校盲目地模仿现代舞,在教学方面忽视本土文化的核心,淡化中华艺术的独特韵味,本来对民间舞蹈的认识就不充足,加上现代舞的冲击,导致不能高效地进行民间舞蹈的灵活运用,阻碍了民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3.教学设备差,缺乏相关的鉴赏内容我国对一般学校民间舞蹈教学的培养起步晚,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备落后,而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缺乏专业的舞蹈教师,对于枯燥的教学无法有趣灵活地开展。另外,学生对舞蹈的鉴赏能力弱,鉴赏能力停留在一个路人观看的水平,难以从整体上掌握舞蹈的精髓。

  三、新时期对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研究策略

  1.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各具民族特色,教师在上课时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例如:学习蒙古舞蹈时,先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等,感受蒙古族的风情,在蒙古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大胆地对舞蹈进行创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丰富教学知识,增强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我国民间舞蹈普遍进入舞蹈课堂进行教学的有:蒙族、鲜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安徽花鼓灯、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这些都无一例外的需要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2.加强基础动作的学习,强化民间舞蹈特色民间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民间舞蹈教学不能忽视民族特色,教学的开展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通过学习感受各民族的风情,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教师应该将藏族人民的文化、地域特征等传授给学生,讲述每一个动作的来源和所包含的情感,掌握手捧哈达、甩长袖等动作,适当地学习藏族人民接待客人的语言,感受藏族人民的洒脱与自由、热情与真诚。3.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在选取舞蹈教材时,要根据本校舞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舞蹈水平进行挑选,切不可过于复杂,不然容易挫伤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对于教师资源的选择,应该从各大艺术团挑选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舞蹈教师,还可以聘请舞蹈专家开展讲座和交流会,指导教学中的不足,为学校注入新的教学力量;在教学道具和服装的选择上,要注意选取以典型的传统民族服装为主,例如蒙古族的马鞭、藏族的哈达和长袖、傣族的孔雀尾巴的装饰等。

  四、结束语

  新时期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开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民间舞蹈汇集了各民族的舞蹈特色,从而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民间舞蹈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丰富学生对于舞蹈种类的熟练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新时期的民间舞蹈教学需要注重专业化的培训,合理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展教学面,丰富民族文化,创新舞蹈教学理念,适应新时期舞蹈发展的要求,让我国民间舞蹈在校园里散发出阵阵清香,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彭飞.新时期民族舞蹈教学理念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61.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3

  民间舞蹈主要指的是在生活、生产过程当中,由大众自创自演的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的群众性舞蹈,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之瑰宝,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非常之高,不能遗失。

  1、民间舞蹈艺术教学的意义

  1.1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民间舞蹈与我国各民族和地方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密切相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很久以前,民间舞蹈在生活和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为了庆祝和娱乐,也是为了祭祀仪式和其他重要的仪式场合。今天,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价值观、审美观念和文化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传统文化艺术逐渐被遗忘和遗失。这种情况对我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通过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可以使民间舞蹈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走上主流舞台,唤醒人们的传统艺术文化情怀,让人们欣赏、理解和参与传统艺术文化,进而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2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他们建立健全的艺术观念

  民间舞蹈在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很容易地将民间舞蹈与其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因此,通过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接触更广阔的艺术世界。此外,舞蹈是一种情感表达艺术,不仅是身体运动,还需要表演者很高水平的舞蹈情感和艺术思维。通过民间舞蹈艺术教学,学生可以体验各种丰富、充实、简单的舞蹈情感,建立健全的艺术思维。

  2、民间舞蹈艺术教学策略

  2.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民间舞蹈艺术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促进教学高效有序,提高教学整体效率。

  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应该明白,民间舞蹈艺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简单地掌握舞蹈动作和形式,而且要成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渗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丰富和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这应该是民间舞蹈艺术教学的深层目标。

  2.2提高学生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的兴趣

  起初,一些学生可能对学习民间舞蹈艺术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可能认为它“过时了”,没有欣赏价值。因此,教师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不需要尽快教和训练学生的舞蹈动作,这将使学生感到非常被动。相反,应该让他们对民间舞蹈艺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更多地了解民间舞蹈艺术,客观地理解民间舞蹈艺术,并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有助于他们逐渐摆脱对民间舞蹈艺术的偏见和狭隘认知,形成正确的民间舞蹈艺术审美观,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民间舞蹈艺术提供主观动力..

  2.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如前所述,民间舞蹈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不同的民间舞蹈有不同的服装和环境。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这种文化和环境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增强教学中的替代感。这可以显著提高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效果,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文化和环境氛围下,才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对舞蹈动作和内涵的深刻理解。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主题,在教学开始前,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引导,让学生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例如,对于藏族民间舞蹈教学,学生可以想象他们在南柯、布达拉宫和喜马拉雅山。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使学生能够想象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陕西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黄土高原上。此外,学生还可以准备相应的民族服装、道具和灯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加深他们对舞蹈内涵的理解,掌握舞蹈动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4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虽然大多数民间舞蹈艺术注重情感和神韵的表达,但舞蹈动作同样重要,因为身体动作是所有舞蹈艺术的'主要形式和表达语言。如果动作不流畅、不到位,舞蹈的情感和神韵将不可避免地下降,所以教师必须特别注意舞蹈动作的教学和训练。过去,民族舞蹈的动作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动作要领。但是,它的缺点是教师需要多次重复演示,学生的观察时间相对有限。如果学生想课后复习和训练,很难找到好的对象。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难题,目前的教师可以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多个角度记录舞蹈动作,分解动作,逐一指出要领和要点,让学生课后学习、思考和训练自己,深化舞蹈动作的学习和巩固。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民间舞蹈作品,以欣赏和开阔他们的视野。

  2.5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

  舞蹈只是一种载体。教师应通过民族舞蹈教学,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和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而对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蒙古民族舞蹈的教学中,应该教导学生所有蒙古人都擅长唱歌和跳舞。蒙古族舞蹈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具有节奏明快、热情奔放的特点。这样的生活环境使蒙古人民变得勇敢、自由和热情。蒙古舞蹈中的动作,如肩膀抖动、手腕转动、骑马、雁行等。常被用来表现蒙古人开朗、无拘无束、追求自由、自由驰骋的特点。蒙古族舞蹈的呼吸更慢更快,充分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粗犷、凶猛、豪放、稳重、威严的特点。

  3、结论

  民间舞蹈艺术教学意义重大。当前,应加强研究、讨论和实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效果,促进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播,确保其传承和发展。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4

  畅快欢腾的藏族舞蹈《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带我们走进了中国圣洁的雪域高原、婀娜曼妙的傣族舞蹈《彩云之南》带我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西双版纳……云南花灯舞《幸福山歌》、陕北腰鼓舞《开门红》以及中国民间舞《窗花花、雪花花》《剪纸娃娃》《仙女散花》《俏花旦》等这些民间舞蹈剧目同样广受欢迎。如何将人们喜爱的这些民间舞蹈一直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下大力气。加强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目的是加强民间舞蹈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间舞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民间舞蹈工作者。

  一、注重实践演练

  舞蹈是一种身体力行、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只在训练场上进行舞蹈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至舞台,通过舞台这个“试金石”来检验教学质量和成果。舞蹈教师要大力推行实践教学,以演促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舞台表演,提升学生对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比如教师不仅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以“桃李杯”“荷花奖”舞蹈赛事为代表的国家级舞蹈赛事,和以当地舞蹈大赛为代表的省级舞蹈赛事,还要作为舞蹈表演团队积极参加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全国运动会开闭幕式、军民春节晚会等文艺演出活动。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录制工作为例,学生不仅可以承担开场、尾声的舞蹈演出任务,还有机会和许多歌手进行歌舞表演合作。形式多样的舞台实践能够让学生对舞蹈表演有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大型舞台需要团队合作,一个人的疏忽会影响整体表演效果。此外,舞蹈学院还可将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例如深入革命老区、养老机构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免费教授当地群众舞蹈,活跃当地文化生活。

  二、提高教师素质

  舞蹈教学水平与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舞蹈教学是一对多的形式,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舞蹈老师还要具有强烈的敬业心和责任心。无论在日常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舞蹈教师都应率先垂范。比如有的教师为督促学生上课不迟到,就以身作则地很早来到练功房。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同台演出,在排练、演出和辅导中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展现出了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还有一些院校为减轻教师压力,都采取集体汇报的考核方式,这为某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而负责任的教师在学生集体汇报后,还会以抽签方式对单个学生进行考评,以督促每个学生努力训练、积极备考。此外,舞蹈学院还应注重“双师型”教师的聘请和培养,积极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舞台文化交流活动。

  三、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

  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口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方法,从舞蹈动作本身训练学生,而且还应努力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艺术深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还可以在教学中配合相关的音像、文字资料和田野调查采风的方式,多方面、多渠道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坚持以情代行、以意引行、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学理念,注重将纪律与情感结合起来,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从精神上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最终使学生成为能满足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新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四、注重文化熏陶

  民族舞蹈艺术研究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学问,研究民族舞蹈艺术时只有扎根民族文化,才能升华艺术之美。无论从事何种民族艺术的研究,都要以遵循该民族的文化为基点。要真正的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单靠书本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广泛的收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劳动方式,宗教信仰等,鼓励学生多与民族地区的学生交流。同时还可以聘请民族地区的舞蹈专家和教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单纯的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民族文化的讲解来剖析动作体态、姿态的由来。例如,汉族东北秧歌,它的基本体态是始终保持上身前倾、略含胸、膝部微屈、重心在前,因为他们居住在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人们多是从事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他们朴实、坚韧、直率、乐观,因此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有的基本体态和动律。藏族舞蹈以松胯、弓腰、曲背、弯膝、“一边顺”为典型特征,是由于藏民族分布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由于受山地环境的多重影响,形成了藏族舞慢吸慢呼的特点。蒙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是后点步位、上身略后倾、后背挺拔、颈部稍后枕、手摆放在身体两侧的斜前方位,这是由于蒙族人民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人们主要是从事狩猎、游牧业、畜牧业,勇敢、豪放、彪悍、热情。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和历史。其后靠的体态、横拧的动作是与他们曾有过的英雄历史分不开的。通过对动作的文化解读,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时,清楚动作的由来,更好的体会动作的内涵。总之,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是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最好阵地,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应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与普及优秀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逐步使民间舞蹈艺术进学校、进课堂,让更多的人接受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5

  摘要:舞蹈是一门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培养各方面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针对民间舞理论知识教学部分与动作训练教学部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并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即兴创作能力入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艺术教育受到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中国民间舞教学,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及艺术领域高度重视。将民间舞融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充分运用学校的舞蹈教学资源优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优化舞蹈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舞蹈创编能力,这对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一、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优化策略

  (一)理论知识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民间舞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舞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舞蹈技巧教学,还应从舞蹈的起源、历史、发展等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领会民间舞的深度内涵,这对激发、巩固学生对民间舞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领悟能力,均能够起到显著作用。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藏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气候特点,了解藏族民间舞是在怎样的民族历史当中产生与发展的,了解藏族民间舞的体态特点有哪些,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明确舞蹈的学习与演绎要领。教师可整理出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当地生活习俗以及人文地理等,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学习的舞蹈,具有怎样的意义,帮助学生对相应的民族或地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

  (二)动作训练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教学过程中,动作训练教学占据了教学的主要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标准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动作,讲解过程中,教学语言应尽量精炼、到位,示范动作应更加纯正,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1]。另外,在动作训练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在民族舞蹈演绎过程中,音乐伴奏对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更富有感情,提升其学习效果。

  二、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民间舞的教学特点。由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艺术气质,对此,教师可从教学环境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热情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学习当中,逐渐提升其专业素养与艺术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即便存在不合理的表述,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给予鼓励,避免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尽量让学生从实践当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学生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即兴创作有利于激发舞者的想象力,锻炼其形体塑造能力与舞蹈感知能力,是舞蹈表演者的一种素质。舞者的即兴创作能力培养,需要从培养其独立能力、发现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与突破能力出发,即兴创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对舞者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即兴创作教学引入到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在基础理论与动作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舞蹈创编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最初阶段,学生可主要表现自己的即兴创作思想,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与文化启发、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作品表现的更加完整,并以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鼓励与指导建议等,对自己的即兴创作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2]。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由此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教学目标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最初的以表达创作思想为主的教学目标,调整成创作思想表达与动作技术呈现并重,让学生能够在即兴创作中,将舞蹈动作技巧与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结合,让舞蹈表现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激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有利于推动中国民间舞艺术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得以继承与发扬。通过相关分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作训练教学,教师都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尽量采用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阳迪.民间舞走进地方中学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想—莆田“九鲤舞”走进中学活动课程[J].大众文艺,2013,22:215.

  [2]陈健.中学体育课开展民间舞教学路径探幽[J].中国校外教育,2010,19:160-161.

  作者:郭珺 单位:太原四中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6

  一、民族舞蹈艺术传承的特征

  优秀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有效传承是非常必要,同时,优秀民族艺术的科学传承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体现。但是,所有优秀民族艺术的存在都只是一个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进而使得部分优秀民族艺术时期创造财富的功能,导致优秀民族艺术同人们的生活相远离。

  (一)民族舞蹈存在环境变化。

  新世纪到来之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相应变化,市场经济不断凸显,同时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从中看出,与时代联系越紧密的优秀民族艺术消失的速度越快。现代文明对其产生巨大冲击,在此条件下,很大一部分具有较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优秀民族舞蹈艺术因为市场的失去而消失,很多依靠行为传承的技艺和礼仪等文化遗产也在不断消亡。当下,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传媒都在市场中出现,同优秀民族艺术展开争夺,民族舞蹈艺术已到了生存边缘。

  (二)缺失保护机制。

  对于任何事业来说,良好的机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最基本的保障,但是,在新的發展形势之下,文化机制对优秀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仍旧没有发挥出良好效力。其一,民族舞蹈艺术的保护仍不到位。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非常长的,出现了多种民族舞蹈艺术,在其走过繁荣之后给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地方政府不具备足够能管理对所有民族舞蹈艺术进行保护,虽然对相关措施和手段进行了相应应用,但是尚未为民族舞蹈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不利于优秀民族舞蹈艺术走入新的市场。其二,资金支持较为缺乏。当下,各级政府将经济建设作为核心和关键,多项工作稳步推进,财政资金是比较缺乏的。所以,不同地区都存在对优秀民族舞蹈艺术投入不足的现象。

  (三)当下民族舞蹈传承人的状况。

  同物质文化有较大不同,民族舞蹈是一种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其产生、传承和发展上都是通过老艺人来实现的,这部分人对古老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进行了全面掌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若是没有了老艺人,那么,非物质文虎遗产就会丧失,无法实现其生态延续,其保护和传承更是无从谈起。民族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活态的特征,决定了在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和保护的时候必须对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大力坚持。所以,国家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实施抢救的时候,第一时间在全国范围中开展命名继承人的工作。

  二、高校舞蹈教育中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承

  (一)对民族文化观念进行有效树立。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在此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对于舞蹈艺术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我国人民同实际国情和文化特色进行充分结合,形成自己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进一步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相关舞蹈艺术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发展和传承,对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行全面发扬。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文化承受着其它国家带来的文化冲击,同时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较为浅薄,使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的动力非常欠缺。所以,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教学进行强化是非常必要的吗,也是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一,强化高校舞蹈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其认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其二,同民族舞蹈艺术中的精华进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建。

  才能够高校舞蹈教学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民族舞蹈文化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获取较好的学习效果。其一,,应用组合教学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此种方法的应用率较高,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动作和组合等形成一种灵活度较高和突出整体性的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理解形式。其二,感性教学法。该方法在教学的时候,将舞蹈的本质作为重要依据,实现情感融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当教师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民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选择,获取良好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当开展高校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民族舞蹈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继承和发展。在经济一体化模式下,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受到了较大冲击,限制其发展,高校舞蹈教育在此方面有着重要责任,需要同自身特征进行充分集合,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促进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7

  摘要:在舞蹈的类别中,有一种舞蹈是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古时候人们为庆祝丰收产生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历史,传承了民族文化精神。因此,舞蹈教学中的民间舞蹈是培养民族文化的继承人,传承民俗和文化的根基,强调的是“风格性”,在表演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深入其中,展现民间舞蹈的精髓,增加了舞蹈的文化底蕴,文本就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舞蹈教学;民间舞蹈;风格性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文化传承通过各种形式展现,舞蹈就是传统形式中的一种,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是将人们的生活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形成具有特色的舞蹈艺术[1]。在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具有重要性成为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1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风格性”的现状

  1.1学习民间舞蹈的人减少:舞蹈学习是在学校进行的,随着传统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人们思想的转变,舞蹈类别的增加,喜爱舞蹈的人在选择学习舞蹈的类别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对充满民间气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产生了厌烦,这种情况在舞蹈学习者中被称为“时尚”[2]。同时,一些舞蹈学习者为了能与其他学习者能够共同的爱好,能够无障碍的交流,会放弃民间舞蹈的学习,转向学习其他舞蹈。此外,一些学习者的父母对民间舞蹈的发展前景并不看好,担心孩子在学习结束后的就业问题,所以转而学习音乐等其他专业,这导致了舞蹈的人数下降,学习民间舞蹈的人数也在同时下降。

  1.2民间舞蹈课时占据舞蹈教学的课时较少:由于学习民间舞蹈的人数减少,这就降低了学校对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随着艺术范围的增加,在教学上,学校将重点放在音乐、表演、美术等多个领域,并且增加招生人数课时,这无疑减少了民间舞蹈的生源和课时,同时教学内容未发生改变,因此,上课的任务量更加,对细节部分不能照顾到,降低了教学质量[3]。

  1.3受到外来舞蹈种类的挑战:社会在进步,西方舞蹈种类传入国内,在种类上增加了爵士舞、街舞等,这些舞蹈的音乐具有较强的动感,因此,在年轻群体中很有市场。此外,动感较强舞蹈的动作转换较快,给人一种帅气、富有个性的感觉,而民间舞蹈的节奏较慢,需要动作有短暂的停留,对于生活节奏较快的年轻人来说,缺少吸引力。而且民间舞蹈的学员中,女性学院明显多于男性,而现代舞蹈中,男性也在学习,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现代舞蹈具有的美丽,同时也反映出民间舞蹈面临的尴尬处境[4]。

  1.4不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舞蹈是通过音乐上特点,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打动人心。因此,这就缺乏具有独特性的音乐。而在动作上,民间舞蹈的起源民间,动作体现的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常舞蹈队形和动作的组合是舞蹈的表现形式,而民间舞蹈的表现明显缺失,不能体现出文化与精神,不能打动人心。

  2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风格性”的问题

  2.1与实际脱离: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是与当地的民俗相联系,是民俗习惯与舞蹈艺术互相融合的产物。但目前在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相脱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舞蹈与实际缺乏相关性,在发展创新上就会落后,进而降低了学习者对民间舞蹈的兴趣。

  2.2缺乏对学习者情感的培养:一个舞蹈能够打动人心,依靠的是情感,如果缺乏情感的体现,舞蹈就不在是舞蹈,而是单一动作的结合。在目前的民间舞蹈教学中,忽视了对学习者情感的培养,使学习者在表演舞蹈时,不能把握住舞蹈的主题、精髓,进而不能表现出情感或表达出错误的情感,从而造成了人们失去了对民间舞蹈的信心。由于同一种风格,在音乐不同或动作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感情是不同的,但现在学生对舞蹈情感缺乏准确的把握。

  2.3教学上缺乏创新:“风格性”的体现在音乐、舞蹈动作、情感方面,但在舞蹈教学中,这种“风格性”体现的并不明显,音乐依旧是传统的慢节奏音乐,编排的舞蹈动作与情感在融合上发生问题,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并且民族舞蹈动作中的劈叉等需要较好的柔韧性和舞蹈功底,而这些对学习舞蹈而又没有舞蹈功底的人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

  3改进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风格性”的举措

  3.1学习民族文化,深入民间:民间舞蹈的“风格性”是舞蹈需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特色是民间文化与精神的结合,因此,舞蹈学习者要深入民间,学习民族文化,体会人们生活。在具体操作上,舞蹈教师要带领学生去民间考察,了解人们生活的现状,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形成的,在考察了解后,才能选择适合的音乐,编排出合适的舞蹈动作。此外,在考察时,与人们沟通要加强,了解人们的精神、舞蹈动作的`起源,特别是对舞蹈动作内涵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把握住舞蹈表现出的情感。

  3.2发挥想象力,在动作中融入情感:“风格性”能够表现出情感,想要将舞蹈的情感自然的表达,就要发挥想象力。民间舞蹈不完全是描述现在的生活,在表现舞蹈时要有身临其境的意境,想想自己是民间的人们,如表现庆祝丰收的舞蹈,要将自己想象为农民,表现出辛苦后收获果实的喜悦。在表演时,将自己学习舞蹈的经历、感情融合进去,从而使表达的效果更佳自然,引发观众的共鸣。

  3.3创新舞蹈风格,引入现代元素:舞蹈“风格性”的表现离不开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舞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民间舞蹈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也有了交流和借鉴的机会。在教学中,要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民间舞蹈中,创作出新的形势,如在音乐选择上可以选择快慢相结合的,在民间舞蹈中插入适当的现代舞等。

  4结语

  在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风格性”需要与民间文化、精神相结合,联系实际,深入民间,体会民间艺术的精髓,进而更好的将当地的风土人情等文化特色展现出来。同时,选择的音乐、编排的动作、表达的情感要在融合的基础上创新,从而赋予民间舞蹈新的活力,使舞蹈打动人心。

  参考文献

  [1]马丽娜.简述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J].北方音乐,2015,2(6):126+128.

  [2]刘铭宝.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J].通俗歌曲,2013,5(12):75+65.

  [3]孙越.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J].音乐大观,2014,1(4):174.

  [4]刘荔.论舞蹈教学中民间舞蹈的“风格性”[J].艺术科技,2014,3(6):357.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8

  论文关键词:舞蹈文化 风格性审美 情趣舞蹈 意蕴 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祖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文化艺术市场上也呈现出现一片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类比赛演出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在百花争奇斗艳的舞台上,我们的民间舞蹈以其特有的动作语汇,典型的中华民族风格文化,真实动人的情感表现,牢牢地吸引着观众们的视线。本文通过对近些年民间舞蹈的不同作品风格的分析,分析当今民间舞蹈创作的发展趋势,并顺应社会经济和主流文化的发展,谈谈如何围绕风格性这一重要特点,更好的推动民间舞蹈的发展。

  在论述此篇文章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民俗学教授罗雄岩老师的一段话:“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即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1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人新的成分。”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把握一个民族的舞蹈,首先需要来探知一下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其民间舞蹈最本质特征,是由文化所引导而产生的,并在一定层面上暗示该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方向。

  在我们祖国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有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和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各民族的舞蹈,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形成的传统文化,是各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反映,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相对而言,各民族舞蹈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他们因各民族所处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而各有其独特的生活内容、风格、情趣、韵律和美学要求;作为一名舞蹈教师,要想真正的掌握民间舞蹈的内涵和感情,就有必要对不同民间舞蹈的不同民俗习惯进行有机的吸收和区别。并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不同民族的民间舞风格,只有真正掌握了风格性这一特点,才能够对各民族民间舞进行更为深人的研究。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更多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舞蹈作品。因此,风格性的掌握就成了民间舞发展的标准和重点。

  1风格性是民间舞蹈表现的特质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舞蹈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民族舞蹈传统。在56个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由于各民族的地方特点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就更加瑰丽多彩了。这些形式多反映当地的劳动生产和与人民生活戚戚相关的故事和喜、怒、爱、憎的思想感情,因此民间舞蹈多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群众性。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包括民族、民俗文化、人文背景、历史、民族服饰、道具、生活习惯等)都尤为重要。

  日本舞蹈家石井漠曾经讲过这样的话:“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决定其本质的是风格。”所谓风格性,就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观点;石井漠认为没有风格,舞蹈是决不可能长时间存在的。因此,作为民间舞蹈来说,风格性的训练是它的基础,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动律为中心择取主干动作的基本动作,进行体态动律的开法儿训练,这已成为民间舞教学的重要特点。风格决定着民间舞训练的本质,决定着基础训练的本质,也决定着组合训练的本质,更加决定着提高综合训练的本质,它在大学教学深人的各阶段、各方面都起着决定作用。虽然优秀的民族民间舞作品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但却不是要求编导和演员固守民族舞代表动作进行创作和表演,追求精神层面使这些作品更接近民族民间舞的本质特征。其中以《扇骨》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这类舞蹈在编创中不拘泥于传统舞蹈动作,而是侧重于寻找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从民族传统文化出发进行创作,追求的是作品中深层次的文化气质。这类舞蹈具有较为深入的思想性,能从思想和文化的角度打动观众,从而充分展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

  此外舞剧《云南映象》也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该舞剧就是很深刻地挖掘了云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内涵与背景,是在民俗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追求原汁原味,力求将现实生活中的民族舞蹈“不经加工地”搬上舞台,表现出“原生态”初始的状态。这类舞蹈具有纯朴、自然,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再现。看似未经雕琢的特点,却向观众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画卷。它强调了尊重民族的族群性、地域文化性、宗教礼节性和生活需求性,作品中的民族情感性因素很强,风格性突出,虽然表演者多为未经院校训练的民间艺人,但仅通过其真实的情感表露和风格特质,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2学院派民间舞风格性凸现

  现在的民间舞教学和表演一般分为原生态和学院派两大类,而在舞台上看到更多的是学院派的作品。所谓学院派顾名思义,指非原生态的,纯民族民间的,是经过科学化、理论化、规整化的民族民间舞。中国的“学院派”民间舞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专业领域中发展出的一种特有的艺术现象,他以民间“原生形态”的舞蹈形式与内涵为根源,以继承与发展民间传统舞蹈文化为目的,根据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情感需求以及专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对其进行多元化的探索与再创造的结果。舞蹈风格性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是一个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点的总和,是内外一致、形神统一的显现出来的舞蹈作品的风貌、神韵和品格。舞蹈风格蕴涵着历史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社会的以及舞蹈家个人的经历、个性、气息和审美观等因素。是长期形成相对稳定的客观存在。所以,“学院派”民间舞也可以说是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一本独特的教材,它不像原生态民间舞那样自娱自乐,无拘无束;也不能像创作民间舞一样具有创作者强烈的个人化情绪宣泄。因此,首先必须强调它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这就要对民间舞的素材加以选择,加以提炼。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删繁就简,明确教材的任务。其次,就是强调所学习教材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所谓系统性,就是要有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和一系列成熟的单元部分,所谓科学性,就是突出设计的合理性,民间舞的训练性,如蒙族舞蹈肩臂的扭动,维吾尔族舞蹈后背的挺拔,鲜族舞蹈的气息,山东舞蹈的豪放爽朗,东北舞蹈的活泼轻快,安徽舞蹈的机智敏捷,云南舞蹈的婀娜秀丽等不同的特色等。

  学院派民间舞是由舞者、编导将他们的思想、情感注人到舞蹈的创作与演义中去,将这个经过加工、美化后呈现在舞台上,给观众一种美的享受。而原生态民间舞是完全来源于生产劳动、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元素,一切都非常朴实,贴近人们生活,日常习俗,完全没有被修饰过的动作。民族民间舞就能够比较明确的说明这其中的差别。在我们学过的舞蹈中大多都是学院派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最基础的组合开始到后来的舞蹈剧目都是有统一的规格要领,手脚的位置、距离、姿态都有固定的标准,学院派的舞蹈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美”。这其中包括“幽雅之美,悲切之美,残缺之美,对称与非对称、平衡与非平衡之美”等等,比如说,一提及到胶州秧歌,就马上会想到三道弯,而一说起藏族,就想到颤膝。

  在这里,《孔雀飞来》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同样是孔雀,她的表现形式,肢体语言的风格性与杨丽萍的孔雀舞有着巨大的不同。学院派的作品更具体、现实和规整,追求更多的风格动律,技术技巧的展示。我们认为,应当把学院派和原生态各自的优点加以综合,传承以前经典作品优点的同时,融人现代舞的因素,模仿与借鉴并存,传承与发展并存,不要局限于某种派别。艺术是相通的,虽然有各种派别,但这不是民间舞创作间的界限,就像太极的八卦线,能把两者相融起来才是最高境界。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间舞独特个性的核心,它是该民族的传统积淀,在发展中是不能轻易被改变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具有个性的民族文化,是被包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又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区别的民族独有的文化,其中包括“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含着物质基础与人文因素……像生产劳动方式、社会结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语言系属以及民族的融合与迁徙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民间舞蹈的创新也应该以风格性为基础

  随着我院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发展和越来越多年轻的学生毕业后加人到舞蹈表演和创作的行列,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出现很多运用现代舞编创技法编创而成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类舞蹈的特点是将现代舞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呈现出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不同的情况,常常其有热烈的情绪,有较高的观赏性。比如舞蹈《牛背摇篮》,它是以西藏“卓”的舞蹈语汇为摹础,通过展示姑娘与耗牛这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情景,从而表现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这个民族独特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品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独特的物理转换以及拟人手法的运用。在三人舞形式的基础上,巧妙设计了两男舞者以曲上翘的双臂模拟犀利弯曲的牛角;以上身前倾、双腿大弓步虚构成坚实宽厚的牛背,与女舞者的真实的“坐、趴、斜卧”融为一体,构成一组组形象生动的牛背摇篮,这些都是独特的符号转换。更为可贵的是,该舞没有停留在耗牛形似的模拟卜,而是进一步精心设计,使托牛通人性,同时也表现了天真不泯的小姑娘与托牛相依相亲的情景,从而强化了藏人与耗牛的特殊关系。舞蹈中水袖道具的运用很有想象力,时而是袖搭凉篷,时而是条鞭飞扬,使舞蹈充满了质朴纯真的藏味芳香。此类剧目还有很多,但有‘个共性都是通过实践提取的元素、动作、风格。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评论家永远只是一个追风者,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从实践跨度到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总结出以前的不足,从而达到质的飞跃。但一味的实践不总结理论,刨根追底得寻求文化源头所创作的作品是不深刻的,一味的研究理论不进行实践就如同纸上谈兵,缺乏实用性。

  在我看来,作为编导在编排过程中注重对动作性的突破是没有错的,但在构思、主题立意上打破传统的前提是一定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民族深厚文化之上的,否则会背道而驰,编排不出好的民族民间舞。对于民间舞编创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建立在一个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上的。因为舞蹈属于艺术范畴,有宣传、启发、育人等作用。编舞者就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民间舞编创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关系可以由三个阶梯构成:原知识—应用知识—操作知识。在其培养过程中,许多学生的培养是从原知识开始启迪的,逐步渗透至专业的应用知识界面,最终形成专业的具体操作能力。在进行独立的编创时,编创者要做到的就是从操作知识返回到原知识的认知。只有深刻的了解并理解了原知识,即掌握了应用的源头,才有可能创作出合适的作品,不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肤浅创作只是对前人作品的临摹,难以突破。实践!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包括采风、收集资料、前人借鉴等等。好的实践才能有好的作品,才能用独特的视角提取编创者想要得部分,注人角色情感,并幻化成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说到民间舞编创者的自身能力,除了理解力、模仿力、创新力等诸多能力以外,我想强调的是对捕捉动机的能力。它是作品动机起点的来源。动机的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来源:a表现源,主要从形象特征(例如第八届桃李杯群舞参赛剧目舞蹈《狼图腾》)、技术特征、人群特征(例如第八届桃李杯群舞参赛剧目舞蹈《走在山水间》)、风格特征捕捉(例如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群舞舞蹈《盛装舞》)。b动机源:即主题立意的动机源。主要是当代社会环境、当代人文环境、当前时尚环境、当前文化环境。c精神源:主要是社会气质的捕捉,关注焦点,心灵特征:《书痴》,情感因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d事件源:永恒的主题(环保、和平、发展、爱情、信仰),特殊群体现象(例如第八居桃李杯群舞参赛剧目舞蹈《红河谷—序》),灵魂与艺术追求的高度表达(例如第八届桃李杯群舞参赛剧目舞蹈《离太阳最近的人》)。

  民间舞作品重在表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断地寻求和探索将使它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这种创作方式代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主流力量,因为在它的背后是民族特有的、个性的、不能被取代的文化根基。因此,民间舞之间的区别在于风格,风格的核心是韵味,韵味的关键是动律;提取民间舞的元素,不从“形”而从“律”人手,就抓住了纲。当今的民间舞蹈创作者必须具备以上的实际应用综合能力,既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撑,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为铺垫,当然,民间舞编创人才的培养是建立在一个正确世界观的基础上的。因为舞蹈属于艺术范畴,有宣传、启发、育人等作用,编舞者就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正确的世界观决定是否能成为一个好的编舞者。同时,顺应社会经济和主流文化的发展,推陈出新,善本再造,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4结语

  放眼看当今舞坛,各色的民族服饰仍在争芳斗艳,民间舞作为一个厚重的一个文化与历史载休,具有其一分明显和特殊的教育与传播功能。在当今的舞蹈高等教育中,我们应该懂得,民间舞的教学不单纯是技术技艺的传授,更多的应该是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是对民间舞风格性的把握,而民间舞的作品更应该抱着“源于民,高于民间”的追求,把民间舞的真正魅力通过舞蹈的肢体,通过舞蹈的文化传承,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眼前,并使得民间舞的舞台表演呈现出全面发展与进步的良好态势。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民间舞的风格魅力将会以更加广泛的形式展现在所有喜爱舞蹈,热爱舞蹈的人面前,到那时,也将会是中国民间舞步人辉煌的重要时刻。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9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既是一种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其具有内容丰富、活泼生动等艺术特征,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舞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本文将对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这两种舞蹈形式各自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增进人们对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提高人们对其的艺术审美能力。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特点;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属于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其中中国民族民间舞以我国各民族地区的地域性舞蹈为主体,而现代舞则是欧洲近代文化的产物,二者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提升人们对这两种舞蹈形式艺术魅力的感悟和审美能力,促进两种舞蹈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一)活泼生动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和发展过程,融入了诸多的情感与思想,因此,具有深厚的文化生活底蕴。编舞者通常是在饱含丰富情感的状态下进行舞蹈创编的,因此,每个舞蹈动作都能够流露出编舞者内心的真实情感。由于舞蹈创编过程中,编舞者的关注点全部集中在思想情感表达上,往往会沉浸于一种如痴如醉、即兴发挥的创作状态中,使得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既极具艺术表现力,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又具有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1]。

  (二)内容丰富

  舞蹈是一种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情感表达艺术,舞蹈创作者能够借助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或自然生物的情态变化,通过情景交融、托物寄情、借物比兴等表现手法,以不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每个舞蹈作品都有其相应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而言,大多以各地区的民族民间故事或传说为舞蹈创作题材,舞蹈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鲜明,表演过程中,不但要将故事内容、思想情感传递出来,更要将人物性格特点鲜明地展现出来。以《好大的风》舞蹈作品为例。该舞蹈作品故事性极强,主要以东北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舞蹈动作向观众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还要形象生动地展示出阶级斗争背景下,青年男女面对爱情的态度。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内容丰富的突出艺术特点[2]。

  (三)双重娱乐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包含自娱性民间舞蹈和表现性民间舞蹈两种类型,自娱性民间舞蹈指的是在民间广泛流传,供百姓自娱自乐的民间性舞蹈;表现性民间舞蹈指的'是舞蹈家或舞蹈创编者从专业的角度对自娱性民间舞蹈进行整理和艺术加工,并将其搬上舞台用于艺术表演的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上述分类,充分体现出其双重娱乐性的艺术特点。例如,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被分为表演性舞蹈、礼仪性舞蹈和自娱性舞蹈三种类型,其中,表演性和礼仪性舞蹈有“描眉化妆舞”“盘子舞”“手鼓舞”等;自娱性舞蹈则以“赛乃姆”和“围囊”为主。“围囊”一词含有“跳吧”“玩吧”的含义,在当地是对适用于任何场合的自娱性舞蹈的统称。从表演性舞蹈的角度分析,舞蹈演员演绎舞蹈的过程,也是自我陶醉、内心情感释放的过程,在给予观众娱乐性体验的同时,自身也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娱乐感;从自娱性舞蹈的角度分析,这类留存于民间的舞蹈类型,对于舞蹈动作、表演形式没有过高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普及性,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人们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尽情释放内心情感,从而获得丰富的娱乐体验感。由此可见,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鲜明的双重娱乐性[3]。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

  (一)以载歌载舞形式为主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多由各民族日常生产生活行为衍生而来,以表现人们情感为目的,因此大多以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以藏族民间舞蹈为例。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歌舞民俗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其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有歌舞相伴,如在歌舞中进行祭祀祈祷、在歌舞中欢庆佳节、在歌舞中劳作生产,同时,也常常以歌舞的形式表达内心情感、赞美生活与爱情。在此民族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影响下,藏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舞中有歌、歌中有舞、歌舞一体、载歌载舞”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以“卓”这一藏族舞蹈表现形式为例,人们会手拉手形成一个圆圈,并以歌舞穿插的形式进行表演。这种在牧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舞,动作热情豪放,其中慢板环节主要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快板环节节奏相对急促,并伴有躺身跃进、翻身跳跃等高难度舞蹈动作[4]。

  (二)大多使用舞蹈道具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普遍会配合舞蹈动作,使用一些民族性的乐器或道具。之所以会有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一方面是受相应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升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民族性特征。例如,在表演东北秧歌时通常会用到手绢并围绕手绢进行舞蹈技巧的展示;在蒙古族舞蹈表演中,有盅碗舞、筷子舞等运用道具的舞蹈表现形式;在表演山东鼓子秧歌舞时需要配备八角鼓道具;在演绎朝鲜族长鼓舞时,表演者需要身背长鼓,并配合敲击高、低音鼓面发出的节奏翩翩起舞。以《翠狐》舞蹈作品为例,此舞蹈以胶州秧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女舞者一手持绢、一手舞扇,在音乐的映衬下,手绢流云似水、扇子上下翻飞,给予观众强烈的视觉享受[5]。

  三、现代舞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一)思想表达具有哲理性

  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一样,现代舞也是一种抒情艺术,既需要情感的传递,也需要思想主题的表达。从新时期我国现代舞的发展形势来看,现代舞同样能够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鸣,给予观众赏心悦目的欣赏体验。与中国民族民间舞不同的是,现代舞的思想表达还具有一定哲理性特征,通过表演者对舞蹈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传递精神意向层面,人们对自然、事物、情感的哲学性思考,并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思想表达的哲理性使得现代舞成为一种具有鲜明意境的舞蹈表达形式[6]。

  (二)审美特征具有直观性

  现代舞主要是面向众多观众的,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中呈现时,更需要从服装款式、舞台造型、色彩道具、人物表演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展示。在展示舞蹈动作时,需要与具有强烈节奏感或动感的音乐相配合,给予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基于现代舞审美特征的直观性,其想要引导观众形成一种直接性的感性审美能力,因此,相较于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并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强大的舞台阵容和场景布置,而是强调更接近自然的事物,如动感的舞姿、简单的服饰、简洁的舞台等,从而让舞者更容易把握“自我”,使观众更准确地感受到最真实的“美”。

  (三)姿态动作具有真实性

  在社会结构愈发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现代舞哲学理性与直觉性的融入,展示出强大的艺术力量,对传统的舞蹈艺术审美标准进行了大胆突破。在现代舞表演过程中,舞者能够通过姿态动作展示将内心的情感思想充分表达出来,将理性与直觉惟妙惟肖地演绎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将回归自我、回归自然、回归原始的艺术理念真实地表达出来。在进行现代舞创编时,创作人员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创作过程不受主体意识的支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舞蹈动作创编的任意性。现代舞表演者,不必像芭蕾舞表演者一样受到舞裙、舞鞋的限制,也无须按照古典芭蕾舞动作体系进行专业训练,更不会受到现存任意一种舞蹈形式和舞蹈法则的束缚,可以完全基于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进行任何舞蹈样式的设计和创编。这种姿态动作的真实性,显著增强了现代舞的艺术表达魅力,使其更具艺术欣赏价值[7]。

  四、结束语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双重娱乐性等艺术特点,其表现形式以载歌载舞、道具运用为主,不仅能够给予观众良好的视觉体验,还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现代舞不仅具有舞蹈艺术共有的情感特征、主题特征和艺术特征,还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真实性,相较于其他舞蹈形式,其能够给予观众更直接、更纯粹的艺术审美体验。只有准确把握两种舞蹈形式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欣赏与运用。

  参考文献:

  [1]冯丽莎.谈民族民间舞的表演技艺[J].民族音乐,2020(04):41-42.

  [2]胡雪.现代舞的特点与艺术魅力探讨[J].黄河之声,2020(08):167+169.

  [3]蔡丽雯.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审美差异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04):145-146.

  [4]姜洋,杨程越.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赏析与传承[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154-155.

  [5]尚江川.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戏剧之家,2019(27):122-123.

  [6]董欣.论我国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色[J].戏剧之家,2019(04):138.

  [7]叶文阳.浅析民族舞与现代舞的审美差异[J].戏剧之家,2018(36):110.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篇10

  0引言

  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容博大精深,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发展的局面,文化生产力不断加强。受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差异,文化多样性不断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文化灿烂瑰宝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取其精华,继承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我国多民族地域特色的反映,因此,应该纳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习之中。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舞蹈教育者也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程度不够,很难继续将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下去,所以,我国高校要及时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改革。

  1分析我国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

  1.1学生对舞蹈背后的内涵理解片面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写照,它承载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想要真正地演绎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灵魂,需要学生深入了解舞蹈背后的故事,将舞蹈的情感融入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当中。但是,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大多停留在动作的教学,不重视每个动作背后的文化故事。学生不能深入地将舞蹈动作和故事灵魂融合到一起,导致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只有动作没有灵魂的现象。

  1.2教学模式单一

  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历经千年,一个文化得以千年延续下来,离不开它独特的魅力。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会这种魅力,并将情感灌输到民族民间舞蹈中。纵观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大多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学方式缺乏灵动性。学生很难在传统的.动作上举一反三,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样,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也要引入创新的概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积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方式,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今,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了刻板印象,即用一些典型的舞蹈动作来代替整个民族的舞蹈特点,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创新调整,很难真正做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1.3课后检查的制度不完善

  在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课后检查方面,我国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是舞蹈汇演的检查制度,这种制度不再适合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今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舞蹈汇演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师的工作量,但是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培养,对学生能力的检测存在片面性。我国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我国高校不进一步完善课后检查制度,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分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改革的措施

  2.1树立高度的民族民间舞蹈情感

  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不仅在于对技艺的传输,还要注重对学生民族情感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国文化丰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者学习的不只是一项技能,他们更代表着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形象,每一个学生都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学生要通过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2.2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的教学新模式

  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改变教学思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学目标,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热情,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舞蹈真正的内涵。在考评方面,要重视学生综合的学习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

  3结语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新一代的舞者去发展和传播,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高校对民族民间舞蹈不应该局限于对舞蹈技艺的培养,还要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促使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发扬。

【“风格性”在民间舞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相关文章:

民间舞的风格特点09-22

我国民间舞的风格特点10-28

象棋中炮及中兵卒重要性12-05

中国民间舞的风格特点11-16

中国民间舞的风格与规格07-20

民间舞的地域类型及其风格03-31

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色09-06

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03-25

商务谈判中礼仪的重要性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