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典成语故事

时间:2023-04-23 14:25:36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的语言文字是非常深奥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经典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可以取消攻打郑国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可以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2

  行将就木

  春秋时期,晋怀公即位后仍然不许公子重耳返回晋国。重耳风尘仆仆逃到蒲城,晋国就派军队去讨伐蒲城。蒲城的百姓打算与晋军决一死战,保卫公子重耳。重耳为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难,带领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等谋士逃到狄国。狄国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献给重耳。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为妾,将叔隗赏给了赵衰。后来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取名伯倏和叔刘。叔隗也给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盾,后来成为晋国宰相。重耳在谋士们的敦促下,决定离开狄国寻找回晋国执政的机会。临别时重耳依依不舍地对季隗叮嘱道:“我处境好了就来接你。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来你再嫁别人。”季隗听完此话泪如雨下,她开诚布公地说:‘我今年二十五岁,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将就木了,你还是早点来接我吧!”

  万人之敌

  项羽世代都是楚国名将,项羽年少时学文学武都没有什么成就。叔父项梁开诚布公地责备他说:“你学什么都学不好。”项羽却理直气壮地说:“识字只不过记记姓名,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万人之敌)的学问。”项梁听了很大吃一惊,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对兵法爱不释手,可也只从大的方面学,并不深究细节。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钱塘江,项羽和项梁也在旁边观看,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严盛大,他指着秦始皇说:“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吓得如惊弓之鸟,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从此项梁认为项羽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积蓄力量,以报秦杀祖之仇。后来陈胜拉起反秦大旗,项羽跟随项梁在会稽举兵响应,项羽勇猛善战,三年内就成为各路诸侯统帅。当时他威服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项羽一人出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业。

  司空见惯

  唐朝时期,刘禹锡和李绅,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李绅做过“司空”的官职,刘禹锡做过苏州刺史。他们两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谊很深。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着霓裳羽衣以歌舞劝酒。酒过三巡,刘禹锡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诗中写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面壁功深

  南北朝时期,南天竺国香至王的三儿子达摩和尚云游回海,他路过梁朝首都建业时跟梁武帝相约侃侃而谈。梁武一直以来都信仰佛教,但是达摩跟他的交谈后感觉显得有些话不投机,于是他便离开建业北上到了赫赫有名的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里达摩每天都面壁而坐一言不发,尽管人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面壁了九年,一直到老死。达摩的故事在后来人们进行了补充,据说河南少林寺有一块大石壁乍一看空洞无物,退后五六尺便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个达摩正在静坐,他的短须还在随风飘动,这个图案被人们认为是达摩面壁留下来的痕迹,同时这句成语也是这样演变来的。

  牢不可破

  东晋时期,北方前秦苻坚亲自率领水陆大军八十万入侵。当时东晋大将朱序镇守襄阳,密密麻麻的符坚大军把襄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时朱序的母亲韩氏住在城里,她登上城楼去探望,看见襄阳西北角首当其冲,料定敌人必定从西北角进攻,她马上带领一百多个婢女,并动员城中妇女重新筑一道新城。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长,筑得牢不可破。后来,敌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旧城很容易便土崩瓦解被攻破了。当敌人乘胜追击准备进攻新城时,因新城筑得坚如磐石,敌人对它无可奈何。当时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机不可失

  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大将军李靖建议将在长江中游称帝的萧铣拿下。于是唐军抵夔(kuí)州(现四川省奉节)。当时萧铣以为秋汛时节江水上涨,唐军不敢轻而易举的贸然进犯,疏忽大意没有防备。而唐军最初也认为水涨时渡江危如累卵,但是李靖的.看法却是兵贵神速,机不可失。经过来来回回的战斗,唐军终于包围了江陵城,萧铣也束手就擒。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他李靖率领十万大军,讨伐背叛唐朝的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颉利可汗不堪一击便被唐军打败,颉利可汗求和。但是唐太宗看出他不是真心诚意的想要投降,而只是苟延残喘等待机会,因此他也虚情假意地答应讲和,还派人到军营中去抚慰颉利可汗。李靖心领神会唐太宗的心思,他与副将张公谨商议,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将颉利可汗一举歼灭。张公谨说皇上答应讲和怎能再去袭击。李靖开诚布公地回答说:“用兵在于变幻莫测,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以免打草惊蛇。当年韩信抄项羽的后路破齐,就是最好的例子。”李靖率领骑兵风尘仆仆远道奔袭,大破东突厥兵,歼敌一万多,俘敌十余万,其余的东突厥兵也如惊弓之鸟四散而逃,颉利可汗也被活生生地擒拿了。

  轰轰烈烈

  “轰轰”和“烈烈”都带有盛大、壮丽和威武的状貌,“轰轰”、“烈烈”两个词之所以能联用在一起不是偶然的。宋朝赫赫有名的文天祥在为唐代骂贼不屈而死的忠臣张巡庙所题的《沁园春》词中有句云:骂贼张巡,同心许远,皆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会之节,百炼之钢,人生欻忽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在这首词中,“烈烈轰轰’是文天祥对张巡、许远威武不屈的歌颂,也是文天祥自己刚正不阿,烈火似的民族情操的真情流露。“烈烈轰轰”是后来才演化为‘轰轰烈烈”的。

  二意三心

  意微婉《盛世凝云》一百三十四回:成亲数日,她只觉自己已将十六年没生的气都生完了。她的相公却不嫌够,其他诸事她可以忍,这一桩却是怎么也忍不下了。他要纳妾。“你倒试试看!”她一张俏脸写满了怒气,指着他的鼻子道。“与你何干,娘子?”他仍是不紧不慢地瞄着标靶,一箭射出,正中靶心。“一个丈夫怎使得两个女子来分?本公主最见不得的就是那三心二意的花心郎!”“那你的好皇兄呢?他身边何止三两个?他也是薄情寡义的男子么?”

  量入为出

  公元200年,曹操计伐袁绍时派卫凯去巴蜀联络益州牧刘璋。因道路不通卫凯留在关中。关中本来很富,前几年战乱数十万关中人落荒而逃。局势安定后又返回故居。当地的将领招他们为士兵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卫凯感到地方势力强大以后会威胁到朝廷。他写信给曹操,建议加强关中的管理,削弱地方将领权力。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关中地区的局面便有所改观。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后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明帝生性残暴,沉迷男欢女爱,并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卫凯对这种状况忧心忡忡。他上奏章给明帝说:如今战争没有结束,陛下若不居安思危,国家就会衰败,再也不能复兴起来了。奏章最后开诚布公地写道:“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君臣同心协力,出谋划策精确地计算国库的财力状况,并且根据收人情况来确定它的支出(即量入为出)。但是,明帝并没有采纳卫凯的意见,照样花天酒地。随着政权的日益腐朽,司马氏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终于代魏称帝,开始了西晋王朝的统治。

  上下其手

  春秋时期,楚秦联合讨吴,吴国听到消息作了防守准备。楚王就撒回部队转向郑国,乘其不备打败了郑国的守兵,楚军将领穿封戌把郑军将领皇颉俘虏了。楚康王的胞弟公子围虽然参加了却没有战功。他气急败坏,派人把俘虏抢过来,硬说皇颉是他捉到的。穿封戌气得怒发冲冠,他找太宰伯州犁评理。伯州犁知公子围无理取闹,但他是王弟只得袒护他。伯州犁貌似开诚布公地说:“让俘虏皇颉自己说,他最清楚!”军士把皇颉带进军营,伯州犁说:“皇颉,双方争夺你,你放明白点。”伯州犁指着公子围说:“这是达官贵人公子围,楚王的弟弟。”伯州犁说完指着穿封戌说:“他是小县尹穿封戌。是谁俘虏你的?”皇颉从伯州犁的手势对其中奥妙心知肚明,心想将来要依靠公子围,于是连忙说是被公子围俘虏的。伯州犁立即宣布:“俘虏皇颉的功劳归公子围。”“上下其手”这条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概括出来的。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3

  一、凿壁偷光成语故事

  在距离现在20xx多年,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名字叫做匡衡。他小时候很聪明,但是因为家里穷,没钱去上学堂。

  后来,父亲让他跟一个亲戚去学认字,慢慢的匡衡就认识了许多字,自己都可以看书了。但是小小年纪的匡衡买不起书。那个年代,书是非常非常贵重的东西,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的。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去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慢慢的长大了,也能够帮家里干活了,他一天到晚都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会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花几天才能够读完。

  匡衡心里很着急,他想:白天要在庄稼地里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这可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邻居家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于是他赶忙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每天都读到邻居家熄灯为止。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匡衡少年时期勤奋读书的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刻苦读书的好榜样。

  二、画蛇添足成语故事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个痛快。这一壶酒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再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么?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他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三、枕戈待旦成语故事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闻鸡起舞)。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四、夜郎自大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五、杯弓蛇影成语故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4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死。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 ”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5

  刮目相看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晋朝赵王司马伦狡猾、阴险、野心极大,勾结孙秀,密谋篡位。为了篡位成功,对属下及属下的家属也封官,当时官员上朝都要戴貂尾帽子,因官太多,貂尾不足,用狗尾代替。齐王冏等发兵讨伐司马伦,帮助惠帝司马衷复位。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6

  春秋时期,陈国的国君将太子御冠杀死,公子敬仲见势不妙,抽身往齐国而逃。齐国之主齐桓公不但不轻视这个落难之人,还非常器重他,想封他为卿士。可是敬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非常客气地辞谢道:

  “我是逃奔而来的客人,如果您能够宽宏地饶恕我,把我置于您的政治庇护之下,使我免于一死,这就是对我的极大恩惠。我怎么还敢接受贵国的高官呢?如果我不知足而应承您的要求,齐国官员们一定会看不下去,会起来谴责我,所以我请您收回成命!”

  齐桓公听罢敬仲一席话,觉得他说得句句在理,就更加喜欢他了,于是封他为工正之职,负责管理各种工匠。敬仲觉得自己刚刚拒绝做高官,现在对较低职位的任命再也不能推辞了,也就接受了下来。

  齐桓公对敬仲非常好,两人常在一块饮酒作乐。一次,敬仲请齐桓公到他府中饮酒,两人的酒量都很大,再加上聊得痛快,所以一直喝到天黑。齐桓公还觉得没喝够,就给仆人下达命令:“点上蜡烛,我们还要再喝几杯!”

  敬仲懂得礼仪,知道再喝下去就与礼仪不合,会招来群臣的'非议,就委婉地说:“国君,我只占卜过白天饮酒,并没占卜过晚上饮酒,不知是否吉利。我实在不能再陪您喝酒啦!”

  齐桓公本想接着喝下去,但敬仲的几句有理有节的话让他感到无话可说,只得登车回宫,敬仲将国君送到门外,礼数甚恭。

  以后,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说敬仲做得对,并对他大加称赞:“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饮酒怎么能一点儿限度都没有,与君主饮酒更不能唆使国君喝起来没够,待君有礼才是真正的仁义双全呀!”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7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xx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xx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xx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xx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xx心里有些失望,不动声色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xx在郊外摆酒为薛xx送行。告别的时候,秦xx打着拍子,唱了一支略带悲伤的歌曲。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飘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也被这歌声阻挡住停止不动了。(原文是:“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听了老师精彩的演唱,薛xx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自满是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说:“老师,我原来以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请老师原谅我吧,我想继续跟着你学习。”秦xx听了很高兴,又重新收他做了学生。从这以后,薛xx一直非常虚心地跟随老师学习,再也不敢说已经学成的话了。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8

  涸辙之鲋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庄子的学者。由于过分专注于着书立作,不太注重生产,所以生活得很是穷困潦倒,经常因为没钱买粮食而饥肠辘辘。

  这不,庄子家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点粮食。监河侯本是一个很小气的人,但看见这么清高的庄子登门求助,便爽快地答应借粮,同时说道:“借你粮食当然可以,不过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后才能借给你,你觉得如何呢?”

  庄子见监河侯不太乐意马上借粮,非常生气,只见他愤怒地对监河侯说:“我昨天从家里走了很远的路到你这里来,走在半路上,突然听到喊救命的声音。我当即朝发出声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来是躺在干枯的车沟里的一条小鱼在呼救。”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我当时连忙上前去问道:‘小鱼啊,你为什么来到这里?’小鱼回答说:‘我原本住在东海,今天不幸落在这车沟里,快要死了。先生,请你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的`小命吧!不然我就死定了!’”

  监河侯听了庄子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小鱼水救助它。庄子冷冷地说道:“我当时说:‘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劝说吴、越两国国王,把西江里的水引来救济你,让你随江水愉快地游回东海去,你看如何呢?’”

  听到庄子的这番话,监河侯傻了眼,对庄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说:“那怎么行呢?”

  “是啊,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场气得睁大了眼,气愤地说:‘我失去了依赖的水,没法活下去。我现在只要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就死在这里了。那时候,你只能到卖鱼干的店铺里去找我了。’”

  这段故事史书记载:“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涸辙之鲋”。

  ——《庄子·外物》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9

  西汉时,汉景帝母亲窦太后有一个侄子,名叫窦婴,极有才华。景帝登基后,急需良臣辅弼,于是让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在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又赐给他魏其侯的爵位,后又拜他为当朝丞相。众多官员知道他深得皇帝恩宠,都来投靠于他。

  这位窦丞相推崇孔夫子的思想,而窦太后则是道家学派的.忠实信徒。终于有一天,窦太后对他厌烦起来,就让景帝罢了他的官职。窦婴失去权势之后,原来投靠他的人都不再理睬他,而一个叫灌夫的人倒常到他府上来,与他叙谈。

  灌夫本是大臣张孟之子。张孟曾是颖阴侯灌婴的部下,因为灌婴很欣赏他,就让他改姓为灌。七国之乱时,灌孟为保卫社稷在战场上死去。从此灌夫恨透了叛军,在作战时特别勇敢,屡立奇功。

  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即位,他觉得淮阳(今属河南省)属于交通要道,又屯有重兵,不可轻易托付于人。想来想去,武帝才任命灌夫为淮阳太守。后来,由于灌夫在淮阳任上政绩突出,又被调入京城长安,被委任为太仆(掌管御用车马的官员)。

  灌夫非常正直,从不巴结位高权重之人。但他喜欢交往,每天在他家吃饭的英雄豪杰竟然有百人之众。

  灌夫酷爱饮酒,一旦喝醉了就很难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一次,他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在一起饮酒作乐,菜过五味后他不觉酩酊大醉,好端端让窦甫尝了一顿拳头。汉武帝很爱惜灌夫,害怕窦太后杀他泄愤,就将他贬到外地为官。一晃几年过去了,灌夫因事免职,回到长安,过起了赋闲的生活。

  这时,窦婴依旧受人冷落,灌夫就常到他府中走走。

  窦婴无权无势之后,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认清了那些势利小人的嘴脸。而

  公元前475年,中国进入了战国时代。从这一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为止,共有254载的岁月。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斗,到处爆发战争。比较大的诸侯国有七个,即秦、魏、韩、赵、楚、燕、齐,它们有“战国七雄”之称。在这七个国家当中,以秦国和楚国的势力最为强大。

  秦、楚两国为了争夺天下之主的位置,经常打仗。当时,一些小国为了更好地生存,时而为秦国效力,时而向楚国靠拢,不知道到底忠于哪个国家。许多说客也是这样,时而替秦国出主意,时而向楚国献计策。北宋才子晁补之,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朝秦暮楚”。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0

  最近,我在看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从未听说过的成语,比如说:二桃杀三士、一龙一猪、三畔三淋、下车泣罪……四本书中,有一百多个成语我没听说过,还有二百多个我不理解,这本书给我长了不少知识。

  比如“一暴十寒”,原来我还以为是一天炎热,十天寒冷。看了着本书后我才明白,一暴时寒原来是比喻学习或工作没有恒心,使而勤奋,时而懈怠。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孟子经常去各国游历,拜见各国军王,借以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次,孟子来到齐国。当时在位的齐宣王昏庸无能,经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许多忠义之士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深感忧虑。闻知孟子来到了齐国,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不见孟子前去劝谏齐王。这些人非常生气地找到孟子,责备他不为齐国尽力。孟子听后认真地回答说:“天下虽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长的东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们就不会生存。同样道理,我平时规劝齐王大的机会少,而宫中的奸佞小人却一天到晚地围着他转,这样我又怎么能让他真正明智起来呢?”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如果不坚持,那就会一事无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获得。

  以前我不太喜欢成语故事,觉得它枯燥、乏味,但现在觉得,成语故事中会有很多战国时期的人物出现,可以让我们长一些历史知识。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国上古时代夏后氏的部落领袖,在舜作部落联盟领袖的时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从这些历史知识中,我真正喜欢上了成语故事。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可以从典故中知道许多做人、做事应该怎样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它们。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1

  姑息养奸

  很早以前,永州有一个人对一些东西非常忌讳,属鼠的他把老鼠当作神仙,他的家里决不养狗和猫,也不允许别人捉老鼠。附近的老鼠都成群结队地到他家里肆无忌惮地搞破坏,他家里的很多东西都被老鼠咬坏了,家里每天都吃老鼠吃剩的食物。老鼠在他家里白天东奔西跑,见到人也不怕,晚上老鼠们便聚众斗殴,搞得家里一天到晚都吵得不可开交,觉都不能睡。即便是这样,这个人对老鼠仍然还是情有独钟,束之高阁没有采取一点措施。直到他搬走以后另外一户人家搬进来的时侯,老鼠们以为新主人也是这样,于是它们依然如故地我行我素。新主人见此情景惊得呆若木鸡,他说:“想不到过去的`房主如此姑息养奸,这些鼠类被纵容到如此地步。”新主人从邻居家里借来几只猫,并在家里堵鼠洞,几天后,消灭的老鼠堆得像一座小山。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2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3

  唐人传奇小说中,有一篇《枕中记》(沈既济作),内容大意是:

  青年卢生,旅途中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翁,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已穷困的境遇。吕翁便从行囊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黄粱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

  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对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

  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粱黄饭还没有熟哩。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

  元人马致远和明人苏汉英,曾根据这个故事,稍改情节而先后写成杂剧《黄粱梦》。明人汤显祖也改写过杂剧《邯郸记》。清人蒲松龄还将故事情节加以发展,写成《续黄粱》。“一枕黄粱”这句成语,就是从上述故事而来。

  “一枕黄粱”,就是一场空梦的意思,也说作“一梦黄粱”、“黄粱美梦”,或“黄粱梦”、“邯郸梦”。和“南柯一梦”的意思差不多。但通常用的时候多半带有讽刺的'意味。

  其实,人生在世,也许真的就是一枕黄粱,梦中的一切奋斗和追求,在梦醒后都变得毫无意义。那么,人生的真谛到底在哪里呢?也许放弃梦中那不实的追求才能最终找到答案。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4

  气壮山河

  南宋时期,赵鼎受到宰相吴敏赏识到开封任职。1125年冬,金国南侵,太原形势危如累卵。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贪生怕死的主张求和。赵鼎却说:“祖先留下的国土怎能拱手相让?”钦宗害怕金兵最终答应把黄河以北让给金国,金军继续南下抵达开封。钦宗不等金军攻城就到金营乞求投降。金兵扣留了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连同搜刮到的金银财宝运回金国。北宋王朝灭亡。

  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现河南商丘)建立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初期起用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在其中,后当了宰相。在金兵的南侵下,高宗撤到会稽(现浙江绍兴)秦桧知道高宗并不是真心抗金,便竭尽全力唆使他与金国讲和。赵鼎自然反对。于是秦桧在高宗面前说赵鼎坏话。后来高宗将赵鼎贬到外地去。

  赵鼎在朱崖生活困苦。秦桧知道他活不长,叮嘱地方官每月呈报他是否还活着。赵鼎六十二岁,终于病入膏肓。临死前他怒发冲冠地对儿子说:“秦桧要置我于死地。我死了,才不会连累你们。”他叫儿子取来铭旌(竖在灵枢前标志死者官街和姓名的长砚),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中国历史长篇成语故事6

  莫测高深

  汉宣帝时,有位刚正不阿的.官员,名叫严延年。他起先被任命为涿郡太守。当时,这里的豪强势力相当强大,尤其以东高氏和西高氏两家更为凶狠。严延年派属吏赵绣去查明东高氏和西高氏的罪行,赵绣不敢得罪豪强,隐奸不报。严延年立即以渎职罪将赵绣处斩。接着,严延年将东高氏和西高氏缉拿归案,并将其主犯斩首处死。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其余的豪强气焰也大为收敛,涿郡大治。三年后,严延年升任河南太守。这河南是个大郡,像东高氏、西高氏这样的豪强更多。严延年到任后,无所畏惧地严厉打击犯罪的达官贵人们,竭力扶助贫弱人家。严延年在任上断案与众不同:贫弱人家虽然犯罪,他常酌情加以宽宥;而豪强富户欺压百姓,他则严加打击。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认为他高深莫测,因此吓得谁也不敢违法。河南郡又得到大治。但由于严延年执法严明,诛杀了许多士族豪强,当然遭到他们的憎恨,他们便诬陷严延年,致使他遭迫害而死。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15

  伏羲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

  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

  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

  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历史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成语故事11-08

经典历史成语故事02-23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04-08

关于历史的成语故事(精选)08-17

春秋历史的成语故事08-18

中国经典历史成语故事12-03

含有历史的成语故事04-08

历史中的成语故事02-24

历史成语故事:大材小用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