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故事

时间:2022-11-17 14:47:48 成语故事 我要投稿

关于成语的故事(合集15篇)

关于成语的故事1

  【典故】见这李虞侯、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关于成语的故事(合集15篇)

  【释义】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瞎指挥

  【近义词】指手划脚、比手划脚

  【押韵词】恩怨了了、鸿泥雪爪、养儿备老、探头缩脑、一双两好、东横西倒、鸿笔丽藻、不可缺少、娉娉袅袅、江山不老、......

  【成语故事】贾府热闹非凡,贾母开宴庆生日,贾政陪贾母一起玩闹、猜谜与讲笑话,大家十分高兴。贾政因故离开,宝玉就神气活现了,他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说这个的这句不好,那个的破的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

关于成语的故事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成语的故事3

  东汉时有个隐士名叫严光,他少年时代曾与光武帝同学,又是司徒侯霸的老朋友。有一次,侯霸派人去请严光来家作客,并附书信一封。严光不去,也不写回信,只是口头告诉来人说:“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意思是:君房先生,你的官位已经够高了,这很好。如果你事君以仁义,这是天下人所高兴的。如果你事君一味阿谀奉承,将来一定要遭杀身之祸。)

  后来侯霸将严光带口信的事给光武帝说了,光武帝笑道:“狂奴故态也。”(意思是:纵情任性、不受拘束的人从来就是这个样子。)光武帝嘴上虽这么说,但却马上坐车去见严光。光武帝到严光住宅,严佯睡不起。光武帝坐在严光身旁,用手拍拍严光的肩膀说:“你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帮我理理政事哩!”严光仍然睡着不应。过了很久,他才睁开眼睛看着光武帝说: “过去,唐尧等贤君,著有功德,所以有志之士都愿出山,为国出力,可是而今不是这样,你何必一定要逼着我出来呢?”光武帝无法请严光出来做官,只得叹息而归。

  后来人们引用“狂奴故态”表示狂士的老脾气。

关于成语的故事4

  《经典成语故事》这本书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展示出中国历史的缩影,在经典成语故事中领略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一直以为父母为我洗衣做饭,陪我学习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最真挚、最无私的,尊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前遇到困难或危险我总是半途而废,慌乱不堪,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有勇有谋,越身处险境就越要静下心来想出应对措施,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都不要自恃甚高,否则就会落得惨败下场,懂得了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再一次站起来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永远都不要倒下。

  我在这本书中还学到了许多知识,我要向书中的每一位主人公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懂事更勇敢。

关于成语的故事5

  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西汉初年的楚国人季布是个信守诺言的人。季布因为是项羽的部下,在刘邦与项羽交战胜利后,刘邦就命人抓捕季布,只要能抓得到就给他一千两黄金当赏金。但是没有人举报,甚至有人因季布人品好而将他藏起来。故有俗语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明季布是个有信义的人,只要答应做的事情,尽管遇到最多的问题,他都义不容辞。

  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宋朝时期杨时和游酢这俩学者特别好学,自己的学识已经很高,但当他们知道程颐是极有学问的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去嵩阳书院。不巧,赶去的那会儿程颐先生坐着闭目养神。为了不打扰到他,俩人就站在门外。天公不作美,慢慢地飘下了大雪。俩人不舍得立刻回去,只要在雪中等着。过了大半天,程颐先生终于醒了,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都变成“雪人”了。“你们怎么还没走?”但看着杨时和游酢这两位求知的眼神,一切都知道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李广。李广是个将军但一点将军的架子也没有,虽然身经百战,战功了得,但每次只要皇帝因他打了胜战给他奖励的时候,他也总会把这恩泽光照到自己的士兵们。在打战时候碰到困难了,他也是跟士兵们一同受苦,共度难关。所以在打仗的时候,士兵们都肝胆相照,只要听他一声下令士兵们愿意肝脑涂地。所以这一位受人爱戴的李广将军逝世的时候,士兵们都伤心欲绝。司马迁因此对他的评价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将军就跟桃树一样,不擅长说话,但是开着花、接着果,也吸引了很多人。现在形容人只要品行好,就能感动别人。

关于成语的故事6

  众叛亲离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己做了卫国的国君。州吁对内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外只知道用武力,攻取别国的土地和城池。因此,本国的民众和邻国人民都很痛恨他。

  鲁国国君隐公向他的大夫众仲说:“州吁能在国君的位子上持久吗?”众仲回答:“州吁依仗他的武力,制造祸乱,把灾难带给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乱用酷刑,杀害忠良,失去了亲信的支持,使自己完全陷于孤立的境地。‘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意思是说,广大的民众背叛他,亲信的人离开他,想要保住王位是不可能的)。请看吧,失败和灭亡正等待着他呢!”事实正如众仲所说的那样,州吁因为不得民心,篡位不到一年,就被国人推翻并杀死了。

  后来人们常用“众叛亲离”指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陷入十分孤立的境地。

关于成语的故事7

  战国时邯郸籍学者荀况,在他的著作《荀子.劝学》中,劝导人们要努力学习。荀况强调学习要专一精深,切忌自满于一知半解,要像"腾蛇无足而飞",切不可像"梧鼠五技而穷"。腾蛇,是一种龙,它没有脚,可是能腾云驾雾,飞游空际;而梧鼠(蝼蛄的别名),虽说有五种技能(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合,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实际却一样也不行。 这个成语也有叫"五技之鼠"、"梧鼠五技"或"梧鼠之技"的。

  释义:比喻学习,是说学习若不深不精,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像"梧鼠"虽有五种技能,也是不能成其技的。

关于成语的故事8

  一、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二、李代桃僵

  数天后,有人在河边发现了孙膑的衣服,误以为孙膑已死,钟离秋闻此痛不欲生。公孙阅娶钟离秋为妻,钟离春见妹妹有了归宿,悄悄离开魏国,来到齐国。,

  孙膑为了不得罪魏国,暂时隐居在田忌家中。钟离春来到田忌家,照顾孙膑。

  田忌爱马,常和齐威王赛马,每赛必负。孙膑告诉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计,即牺牲三等马,用一等马对齐王的二等马,用二等马对齐王的三等马,必胜无疑。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下重赌和齐王赛马,果然获胜。齐威王纳闷,询问田忌,田忌将孙膑的计策告诉齐王,齐王立即召见孙膑。

  三、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四、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

  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五、以逸待劳

  楚、韩、燕三国部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部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关于成语的故事9

  1、假痴不癫

  公孙阅早就看中了钟离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将庞涓陷害孙膑的事实悄悄告诉孙膑。

  孙膑对庞涓所为气愤之极,但无计可施,情急这中想到临别之时鬼谷子送给他的锦囊秘计。他依据鬼谷子之计,装疯卖傻,将抄录的部分兵法全部烧毁。

  庞涓不相信孙膑真疯,多次试探,都没看出破绽。庞涓还是放心不下。

  钟离秋盼望孙膑不是真疯,向孙膑倾吐真情,以期打动孙膑。孙膑无动于衷,仍疯疯癫癫。钟离秋痛苦万分,当着孙膑的面拨剑自杀,孙膑见死不救,钟离秋彻底失望。暗中监视孙膑的庞涓因此也信以为真。

  2、金蝉脱壳

  公孙阅托媒人到钟离家说情,钟离秋的姐姐钟离春为使妹妹忘记疯子孙膑,收下聘礼,未曾想钟离秋痴心不改,并与姐姐大闹一场。

  钟离春是个剑术高超的烈女,她为了断绝妹妹的恋情,欲杀孙膑。孙膑面对死亡,仰天长叹,叹自己空有世上无双的《孙子兵法》,却无用武之机,辜负了祖先和老师的厚望。钟离春方知孙膑是装疯。

  钟离春只身来到孙膑的家乡齐国国都,遇到了齐国将军田忌,将孙膑的遭遇告诉了田忌,请田忌设法解救孙膑。田忌不信孙膑其才,田忌的门客禽滑说他到魏国一试孙膑,然后见机行事。

  禽滑来到魏国,在钟离春的安排下与孙膑见面。一番交谈,禽滑与孙膑相见恨晚。禽滑用孙膑之计,让自己的仆从装扮成蓬头垢面的孙膑醉卧猪栏,孙膑乘机躲入禽滑的马车逃离魏国。

  3、围魏救赵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4、擒贼擒王

  庞涓为报复齐国,纠集楚国、韩国、燕国讨伐齐国,扬言若齐国不交出孙膑,便毁灭齐国。邹忌等人也推波助澜主张交出孙膑以解齐国之难。齐威王为齐国安危,答应了庞涓的条件。

  钟离春劝孙膑离开忘恩负义的齐国,另择明主。田忌、田国也劝孙膑逃走。孙膑胸有成竹,说他可兵不血刃,使庞涓撤兵。

  盟坛上,四国元帅商谈退兵和好之事,庞涓坚持必须得到孙膑,才可退兵。装扮成齐国将军的钟离春押着假孙膑来到坛下,庞涓上前辨认孙膑,冷不防被钟离春用剑逼住,周围的魏国士兵怕钟离春杀庞涓,不敢上前。庞涓无奈,只好答应退兵。

  5、无中生有

  庞涓回到魏国后,又气又恨,欲杀钟离秋。公孙阅为保钟离秋,说他可以用计让孙膑和田忌失去兵权,然后再治他们于死地。

  公孙阅带着钟离秋来到齐国,投奔在相国邹忌门下,向邹忌讲述田忌得势的利害。邹忌本来就嫉妒田忌的功劳,便向齐威王进谗言,诬陷田忌和孙膑,齐王不信。公孙阅告诉邹忌,无中可以生有,多说几次,齐王就会相信。

  钟离春向孙膑表露爱慕之心,孙膑以占卜者的话拒绝了钟离春,钟离春一气之下,离开齐国。

  公孙阅冒充田忌的门人带重金请占卜者为其占卜,所问乃谋国之事。邹忌将此事禀告齐王,齐王终于相信了邹忌的谗言。

  6、出其不意

  刘坦任长沙太守,主管湘州(今湖南湘于)地方的行政事务。当时正赶上王僧粲阴谋反叛,湖南的一些郡县都起来响应王僧粲。前镇军钟玄绍潜伏在长沙,做王僧粲的内应,准备王打来时起事。

  一天,此事被太守刘坦察觉,但他佯装不知,一样理政判讼,谈笑如常。到了夜间,刘垣故意打开城门,以疑惑对方。钟玄绍惊疑有变,不敢贸然行动。第二天早晨,刘坦借故把钟玄绍叫来议事,并有意把谈话时间延长,同时派人到钟家去搜查。

  玄绍不知是计,应邀前来。在与刘坦谈兴正浓时,搜查的士兵已成功查获了玄绍和王僧粲来往的全部信件。刘坦拿出了这些书信讯问玄绍,铁证面前,钟玄绍只得低头认罪。刘坦就当场把玄绍处斩,并把他们的书信给烧了,以稳定他部下的人心。长沙局势也因此安定了。

  7、望梅止渴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军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

  曹操目睹这样的情景,心里非常焦急。他策马奔向旁边一个山岗,在山岗上极目远眺,想找个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发现,龟裂的土地一望无际,干旱的地区大得很。再回头看看士兵,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难得再走多远了。

  曹操是个聪明的人,他在心里盘算道: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这么耗下去,不但会贻误战机,还会有不少的人马要损失在这里,想个什么办法来鼓舞士气,激励大家走出干旱地带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灵机一动,脑子里蹦出个好点子。他就在山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声喊道:“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结满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到那里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战士们听了曹操的话,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样,口里顿时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来,鼓足力气加紧向前赶去。就这样,曹操终于率领部队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们对梅子酸味的条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干渴的困难。可见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畏惧不前,应该时时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8、偷梁换柱

  孙膑的逃离使庞涓十分恼怒,他来到楚国,一番口舌,使楚王相信了他的谎言。楚王派使者来到齐国,栽赃孙膑偷走了楚国的国宝,要孙膑将国定送回楚国,否则楚国将与魏国一同向齐国问罪。齐威王明知孙膑不是鸡鸣狗盗之徒。但迫于楚国的威胁,再加之邹忌的谗言,齐王让孙膑亲自到楚国向楚王说明。

  钟离春与钟离秋姐妹终于相见,感慨万分。钟离春将公孙阅的所为告诉了妹妹,钟离秋逼公孙阅离开邹忌。

  孙膑为了田忌将军一家人的性命,打算再次动身去楚国,钟离春极力阻止孙膑前往楚国。

  禽滑用偷梁换柱之计,命手下人装扮孙膑,带着一批希世珍宝随自己前往楚都。孙膑乘机带着田忌的信,随钟离春经楚国前往到韩国去找申大夫。

关于成语的故事10

  塞翁失马的故事,成语塞翁失马通常与焉知非福一起用,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成语塞翁失马通常与焉知非福一起用,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关于成语的故事11

  老马识途

  管仲、隰(xí)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道:“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道:“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峰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道:“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道:“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道:“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道:“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道:“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道:“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道:“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道:“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道:“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道:“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道:“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关于成语的故事12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同“惊弓之鸟”。

  成语举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但唐公是惊弦之鸟,犹自不敢放胆。”

  宾语;指受过惊吓的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从前精通射箭的更赢和魏王谈论箭术,刚好一只大雁由东向西飞过,更赢拉弓便射,可惜虚发一箭,谁知大雁应声落地。魏王不解,更赢说:“这只受伤的大雁离了群,飞得低,听到弓弦响,吓得不知道怎么办,一用力伤口破裂而掉地。”。

关于成语的故事13

  【拼音】cáng gòu nà w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因为使臣申舟在宋国被杀,就发兵攻打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到晋国求救,晋景公听从大臣伯宗的藏垢纳污的建议,坐视不救,纵容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只好靠自己的力量与楚国协商求和。

  【典故】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垢、污:肮脏的东西。包藏容纳肮脏之物。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用法】作定语;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相近词】含污纳垢

  【反义词】涤瑕荡垢、藏龙卧虎

  【成语例句】

  ◎ 可是他对三奶奶谈话,一个字也没提起经济,他只说上海不比家乡,是个藏垢纳污之区,下等女人少有乾净的,女用人跟汽车夫包车夫养了孩子,便出来做奶妈,这种女人全有毒,喂不得小孩子,而且上海风气太下流了,奶妈动不动要请假出去过夜,奶汁起了变化,小孩子吃着准不相宜,说不定有终身之恨。

关于成语的故事14

  比翼双飞

  【成语典故】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比喻夫妻恩爱,相伴不离或男女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结为伴侣。

  【出处】《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比翼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单独无法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

  《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又

  《西山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山海经》亦云:“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

  《博物志余》讲得更为详细:“南方有比翼鸟,飞止饮啄,不相分离……死而复生,必在一处。"“如此奇异的鸟,古人必然要附会于一定的休咎兆验。

关于成语的故事15

  (一)【买椟还珠】

  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

  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六)【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七)【南辕北辙】

  战国时期,魏安王决定攻打赵国都城邯郸,大臣们都反对他,季梁给他讲一个故事:太行山的一个人驾车准备到楚国去,但他却坚持往北走,这样越走越远。争霸不是靠打仗,而是靠赢得民心,靠打仗就像南辕北辙一样。魏安王决定不打仗了。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八)【东施效颦】

  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成语的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的故事08-18

经典成语的故事10-14

神话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11-14

成语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12-13

有故事的成语11-02

指鹿作马的故事成语11-29

成语的故事大全11-30

勤学的成语及故事12-02

成语螳臂当车的故事12-02

关于成语的故事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