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

时间:2022-12-01 16:08:0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


  论文摘要:以高校科研为例,从团队建立的必要性、团队建设、团队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团队合作。

  论文关键词:团队合作;科研;团队管理
  
  团队,又叫工作团队,是西方组织中广泛采用的管理形式之一。乔·R·卡曾巴赫和道格拉斯·K·史密斯(1993)给团队下了定义:“团队是为数不多的一群人,他们之前定好共同目标,团队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承担义务,并且相互负责地共同达成目标。”从中可看出:目标是团队的核心要素。斯蒂芬·P·罗宾斯(1994)对团队的定义作了发展:“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并以是否存在团队成员之间积极的协同配合为标准。”其将群体与工作团队区分开来,把目标+协作+责任看成是团队的三大要素。当前,较为统一看法是:“团队是指一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教学研究型高校中科技创新团队的常见组织方式:学科方向型团队。学科团队既从事科研,也从事教学,其特点是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探索学科前沿为目标,促进专业建设。具有学科的长期性和研究的系统性。即经过长期的教学、科研积累,以学科为依托,在特定的学科方向上形成稳定的专业学术梯队,并担负着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培养师资队伍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中的科技创新团队大多属于项目导向型团队,是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申请的需要,临时组建的“短期团队”,这些拼凑团队的价值取向融合度不够,成员间相互合作缺少默契,导致研究力量较为分散。这种团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更像项目团队,项目团队的特点之一即是:项目团队有明确的生命周期,随着项目的产生而产生,项目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它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短期团队”随着三年资助期的结束,团队也就基本处于解体状态。随着团队的解散,团队的各种资源包括团队文化也就地消失,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避免成为“短期团队”,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及管理,笔者从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近三年来的工作体会,浅谈对团队合作的看法。

  一、团队建立的必要性

  当前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是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复杂性大幅加强,科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多学科,研究的方法也交叉综合。这就使得各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交叉变得更加密切。单科孤立发展已经变得寸步难行,同样,只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很难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上有所成就。面对专业化带来的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有限性,科学活动之间的个体竞争已经被团队之间的竞争所取代,科研人员必须转而应用集体智慧,以科研团队为平台进行科学研究;以知识、专业和技能为网络连接起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团队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依赖度,只有依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称为科研团队。
  作为合作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科技创新团队在国家科技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主要表现为:基于团队协作的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重大科技研究的主流形式;大型科技团队初具规模,成果显著。现在各类科技团队建设正在加快推进,通过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极大提高创新效率及战斗力。

  二、团队建设,构建和谐团队

  团队建设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团队建设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团队建设理论主要有人性假设理论、人格理论、团队角色理论和实践活动理论等。团队理论强调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该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人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目标的明确度以及团队凝聚力是高效团队的基本特征。基本的技能、合作的精神、良好的沟通、优秀的领导,是保证团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那么全部由教授、博士高级人才组成的团队就一定有极强的战斗力吗?经验告诉我们,非也。根据“木桶理论”核心内容,可以引申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这说明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
  团队是基于不同基础的人而建立,高校拥有众多享有声望的教师,他们各自具有专门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计划,有支持自己从事科研的各项社会资源,有些时候每个人的出发点不相同,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局。因此,组建团队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研究目标
  研究方向可以是经过多年研究形成的,并具有显著的优势,也可以围绕重大目标,结合原有优势开拓出新方向。尽管研究方向和目标可以根据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适当调整,但核心的研究方向必须保持相对稳定,至少呈现出阶段性的稳定性。
  2.成员优势互补
  孟子将形形色色的人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道德情操特优,权略机变略逊的“贤者”;另一类是声誉名望,韬略权谋、老练娴熟的“能者”。这两类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人。在围绕团队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团队成员知识结构、能力、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不同类型的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熏陶,但又不脱离团队的研究方向。

试析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


  3.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倡导学术自由平等
  团队能自觉地创造这种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和责任感,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作用。如果一个研究群体中的成员相互排斥、相互猜疑,或者存在一言堂现象,不允许不同意见平等交流,这样的研究群体并不是科研团队。团队成员要营造开放、包容和互相支持的气氛,加强集体向心力。工作中可以有争议,争议可以令参与者理清思路,抓住本质,要倡导观点鲜明的争论,但前提必须基于事实和数据,只对事不对人,更要避免事后的情绪化。在团队成员中促成理解、达成共识。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凝聚力,实现团队,也是组织的目标。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共同愿景是团队和组织的旗帜与灵魂。
  4.团队领导者具有良好的战略眼光和协调能力,能够起到表率作用,使整个团队和谐有序地运作
  团队的领导者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选定发展目标,而且善于激发和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关注团队中每位成员的身心状态,协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5.构建和谐团队
  一个团队中,团队成员间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是却沉默不语,是一支和谐团队吗?“这种你好我也好的表面状态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我们认为:“一个和谐的团队,应能够让成员感觉到很安全,愿意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把事情摆到明面上,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保持沟通顺畅,也能够彼此接纳,相互鼓励与分享。能够使员工对团队目标有较高的认可,认同工作价值,有较高工作投入,同时高投入的员工相互影响,最终促成高效能的团队。”

  三、团队管理

  领导团队是一门艺术,并没有固定的公式可遵循,团队不能光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带好,这还要靠领导者拥有一份真挚、热忱的心,努力地耕耘,同时还得细心观察、勤奋学习耕种技术,才能结出丰厚的果实。具体工作中要本着以下几项原则。
  1.一切的前提是尊重
  不懂得尊重人,一切都无从谈起,这种尊重一定要是看得到的,而且还能感觉出来,比如:对团员守时、守信、虚心听取意见等,最大、最可贵、最有效的尊重是信任,体现在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有效的授权和委任。“信任”是团队管理工作的核心,“尊重和宽容”意味着对个体需要的重视,“公平与公正”意味着对结果的重视,二者在发挥作用维护信任上互为支撑,密不可分。
  2.沟通
  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只有一个——拉近距离融洽气氛。正视个体差异,沟通、关爱增进信任。性格无所谓优劣,最主要的是要知人善用,通过合理的结合,减少冲突,增加合力。
  3.协调和组织
  这就要求领导者除了要有协调并处理矛盾的能力外,还要正视自己的过失,检讨自身不足,能使用正确的方法化解团队中的内部矛盾,并要学会运用恰当的绩效考核来激励队员的工作热情。
  4.激励
  物质奖励是必需的,精神激励有时更重要,最有效的就是对人真诚、尊重和信任,充分有效的授权和对成绩及时有效的肯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虽有些夸张,但激励的作用不可低估。
  高校科研团队的主体构成是教师,教师既是经济人也是科学家。作为经济人,教师科研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谋生,教师按照科研中完成的工作量及科研成果来获得相应报酬。在科研团队中,教师对团队的需求,相对于传统科研组织的需求要求更高。与其说是教师寻找归宿感的要求,还不如说是教师对知识交流的一种需要,一种以“知识为平台的交流需要”。而团队为教师提供这一平台。
  高校科研力量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建设高绩效的科研团队已成为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明确科研团队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构建有凝聚力的科研团队,以期在塑造高绩效科研团队的同时全面提高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

上一页  [1] [2] 

【试析团队合作的一点体会】相关文章:

试析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一点思考08-07

试析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08-22

试析法与经济的互动08-07

试析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08-05

试析高校报告文化初探08-21

试析无线定位技术论文04-14

试析家庭系统的“价值伦理”08-26

试析大学经营之道06-12

试析杜甫诗歌“诗史”性论文04-11

试析对职校素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