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晕轮效应

时间:2020-08-27 19:47:13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生活中的心理学:晕轮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喜欢的某个明星或名人爆出负面新闻使我们惊讶、唏嘘不已;或者看到某人个别的不足而觉得对方“一事无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因为别人某个方面的特质表现突出,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忽略了对方其他的心理和行为特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不论是哪种,都会干扰我们对他人或信息的评价。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曾有人以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晕轮效应这种主观心理臆测的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要克服晕轮效应,就要注意不要把自身的知觉投射到他人的身上;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提醒自己,人有着多样性,“贴标签”、“归类”时不妨再想一想,进一步多方位了解;在看不惯别人而对他人有成见、有不满时,理智的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晕轮效应的陷阱。

  总而言之,跳出晕轮效应的迷宫,就是站在客观理性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不掺杂主观感性的成分,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生活中的心理学:晕轮效应】相关文章:

市场营销中晕轮效应的作用09-26

市场营销中晕轮效应的影响和应用论文12-10

我们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10-01

生活中的心理效应12-10

职场中实用的心理学效应12-10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09-24

生活中的常见心理学10-07

恋爱心理学效应10-14

营销心理学的10大效应03-20

生活中实用的心理学知识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