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

时间:2020-09-23 17:58:41 心理学与生活 我要投稿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欢迎阅读!

  心理效应--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主体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试图放弃目标的负面效应。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半途效应”的心理因素:

  当目标太高、太宏伟,主体就会觉得由于难以实现而感到紧张,思想就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产生所谓的“目标性恐惧”。

  “目标性恐惧”经常使人产生中途放弃的念头。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

  一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二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得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产生“半途效应”的人性基础:

  产生“半途效应”的人性基础是人性的畏难型懒惰和缺少耐性。

  解决半途效应的方法:

  一是加强个人思想意志力的磨练,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做到艺高人胆大,站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思想境界或技能境界看待“目标性恐惧”,将“目标性恐惧”的`心理压力降减。

  二是选择的合理性目标。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可以转换成另外一个通俗的概念,就是目标分解。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当快达到目标半途时,可以重新在大目标的基础上,再制定若干个小目标,充分将目标分解成可行性较大的小目标分步实现。

  在半途附近由于其特殊性,可以多设置几个小目标,如此,人们在接近半途时会有不断去实现的小目标,建立一个不断自我正向循环激励的过程。

  一劳永逸的大目标激励是不现实的。

  持续不断的大目标循环激励必然导致持续不断的疲惫,这是人性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所决定的。而且,不断重复的激励还会导致“敏感递减效应”,非但不会再对激励感到热血沸腾,反而会像讨厌广告一样回避激励,别指望人在他不喜欢做的事上取得成功。

  选择持续不断的小目标循环激励方式更便于宏伟目标的实现。

  与其持续不断地激励使之完成宏伟目标,不如把宏伟目标分解成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小目标,使之具备更优的可执行性,增大在能力范围内能够胜任的感觉,增高完成各个小目标时的自我成就感。

  分解目标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来自人性的“胜任”感、“成就”感。或者说,激励的本质就在于让人感到能够“胜任”、完成目标后有“成就”的喜悦。人只有做自己能力“胜任”度较大的工作才有轻松感,在有轻松感时才能做出“成就”,在“成就”的驱动下才有更高的动力去完成更多的小目标。

  心理效应--暗示效应

  所谓的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抽象诱导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

  “暗示效应”的核心是主导“暗示”。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其实经常使用着暗示,或暗示别人,或接受别人的暗示,或进行自我暗示。

  “暗示效应”的目的是诱导人们的心理从而对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谋求被暗示者的思想、行为向暗示者期望的目标靠拢。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因此,“暗示效应”具有双向属性,既可达到积极效果,也可诱致消极目的。

  “暗示效应”的内容因其目的内涵广泛而丰富多彩,如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信誉暗示”、“情境暗示”、“表情暗示”,“动作暗示”等等。

  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的是“语言暗示”。也是间接“暗示”中比较直接的方法。

  “暗示效应”的“语言暗示”既可采用显性语音语言,也可采用肢体语言。

  积极的“语言暗示”原理是利用积极的语言激发积极的思想,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修复消极的心态,养成积极的习惯,修成积极的行为准则。

  积极的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心态,如热情、激励、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持等等,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而且得到温暖,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

  反之,消极的心态,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则会使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使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来的压力与痛苦,而且还会波及到人的身体健康。

  “语言暗示”所利用的人性基础是:不自信,好轻信他人,好借助外力。

  如教师在集体场合对个体同学进行好行为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我很棒!你很棒!你也行!我也行!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肢体语言暗示是暗示中比较间接的方法。

  肢体语言暗示如“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行为暗示”等等是采用肢体行为间接地表达需要表达的语言。

  肢体语言暗示所利用的人性基础是:人性善于 “归纳--总结--推演”。

  当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如果发现他人有可能受到自己的暗示时,也要注意暗示的方式和度,尽量使他人接受积极的、适度的暗示,防止因为暗示而导致他人心理甚至行为方面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当我们感觉到来自他人的暗示,甚至已经因此而导致自己身心发生改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暗示的来源、原因以及对自己的作用,尽量做到接纳积极暗示,摒弃消极暗示。

  例如在心理诊所里,催眠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经过反复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进入昏睡状态。昏睡者并非真正地睡着了,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

  再例如美国心理专家对F1赛车手进行催眠暗示,将比赛的实际路线与技巧在催眠中让车手暗示自己,例如在弯道控制方向,变成一种下意识的动作,结果大幅度提高了车手的成绩。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效应】相关文章:

我们生活中的心理学效应10-01

恋爱心理学效应10-14

心理学与生活定律10-07

心理学书籍之《心理学与你的生活》05-16

心理学与生活:焦虑障碍10-09

心理学与生活之佯笑10-09

心理学与生活之害羞10-09

心理学与生活之知觉10-08

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