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时间:2022-10-08 15:35:0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更科学,从孕期开始就注重营养。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们吃好的穿好的,甚至出现了很多小神童,十几岁上大学,但是都半途辍学或学后平平。这是因为大家只重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家长更应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一、 爱与适当的爱

  首先,父母要给孩子充足的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支持等。父母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林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学会与别人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然而,独生子女的增多让很多爷爷奶奶对孩子有了过多的“爱”。由于娇惯,让孩子养成任性、依赖、自私的坏习惯。时下流行赏识教育,有的父母走向了极端,“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已毫无意义,一味的夸奖致使孩子耐挫能力减弱。所以,适当的爱才能让孩子有充足的自信。

  二、环境改变人生

  现在住在高楼大厦中,门挨门住的近了,话少了心远了,也没有象祖辈们一样兄长们的嬉闹了。大家应带孩子走出去,寻找伙伴度过快乐童年。学习“孟母三迁”的精神,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与人交流,融入社会。

  三、沟通最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很多家长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但无意中流露出的传统角色,会在与孩子进行沟通中造成障碍。比如有的家长以“指挥者”自居,他们在与孩子交谈时总是带有命令的口气;有些父母则像个“说教者”,喜欢唠叨,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有些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聪明,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样的态度也容易让孩子反感;有些父母则是批评者,他们的言语中常带有嘲笑、讽刺,或给孩子贴标签。试想,如果父母都用以上态度与孩子交谈,怎么可能得到很好的沟通效果?

  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呢?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倾诉其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痛苦时,一定要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即使你对其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态度,也不要马上加以否定、教训。要谨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孩子下一次是否还向你表露心声。

  3.父母也要向孩子敞开心扉,表达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比如当孩子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你搪塞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这就意味着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也就没有理由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4.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那么亲子交流的大门就会敞开。反之,父母和孩子之间交流的这扇大门就有可能永远关闭。

  5.倾听孩子的诉说,孩子从小就视父母为崇拜信服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懂得越来越多,可是这还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家长总觉得孩子成长得慢,或者不如邻居家的孩子,总是希望从孩子那里听到比其他孩子出色的话语,对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或者大人认为违反常识的问题不屑一顾,尤其对孩子的烦恼不给予分析,孩子困惑的时候不能得到父母的及时帮助,消极心理得不到化解,就会爆发。实际上有时孩子就是需要发泄一下,并不需要父母的教训和忠告,把心里话说出来就痛快了。

  6.虚心向孩子学习、学会向孩子道歉,家长希望孩子超过自己,就不能总用自己的思维去约束孩子。当大人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能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我错怪你了”,孩子会非常感动的。如果家长老是放不下架子,觉得自己是大人,孩子反而更瞧不起你,当孩子有错误的时候也会像大人一样坚持不放的。注意沟通的具体方法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父母说的话孩子听了,就是沟通。父母由于他们成长时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6句话:第一句是“快点儿,要不上学就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儿,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儿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学习”,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儿”,第六句是“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急着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地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地会感到厌烦。

  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用陈述句,而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说,比如“你有什么看法呢”,这种提问方式能使谈话继续,从而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比如将“你就这么不爱学习吗”改成“你觉得在学习上哪个地方最让你困惑”会更好一些。

  另外,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做到具体,避免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用这样的语言对现在孩子进行教育是无效的,因为这种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还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问题,从而促进沟通的效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家长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从自己的位置来估计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动不动就跟孩子说“我像你这么大时怎样怎样”、“我要是你就不会如何如何”,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厌烦。

  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家长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如孩子喜欢音乐,那就采取音乐的方式,循循善诱;孩子过生日,可在生日蛋糕上插一面小旗,写着“孩子我爱你”,容易增加情趣。

  总之,在教育孩子上,一定要把平等、沟通、关爱融合在一起,不光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从而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扩展资料: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其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现在的社会状况和从前的社会状况有很大的变化,很多成年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面前都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更何况刚刚成长的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很明显,有的是隐性的。

  (一)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据调查表明,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尤其对青少年来说,随着青春期发育,他们在心理上和情绪上都难以经受得起父母离婚所带来的痛苦、挫折和失望。据我们所了解,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和自杀现象日益增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分离,家庭破裂。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

  (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养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因此,如果把子女置于爱抚之中的保护机能叫做母爱作用的话,那么,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父爱的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会表现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有些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了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份地宠爱娇惯,而不能正常地给予管教;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常常是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

  二、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我区各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在市、区家长学校指导和关怀下,就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的理念、方法、途径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探索,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建构了家教模式。以林崇德教授的思维三棱结构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关爱为核心,家长从榜样教育、活动教育、环境教育三个维度立体作用于学生,促使孩子克服障碍,进而达到孩子了解自我、信任自我、自我控制、满足自我健康素质的目标,走出心灵困惑,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新挑战。

  (一)、建榜样树形象

  我们知道青少年心理是否健康,首先与父母的素质,特别是父母的心理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残酷的现实是家庭残缺,孩子失去赖以发展的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单亲家长更有必要以良好的素质、优秀的人品,给孩子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家长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家教水平,把握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以科学之光增添人格魅力。如我校家教委员会,组织家长学校1000多名学员人手一册由杭州市教科所、市家长学校编写的《家长关心的12个话题》。帮助家长更新了观念,这样我们家长以自身的优良的素质,高尚的品格、精湛的技艺,增强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心灵的塑造起到神奇的作用。

  (二)优化亲子的关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是可笑的。”亲子关系的优化是家教的保障,要求家长倾心关爱而切忌溺爱,适度的要求而切忌拔高。可见溺爱是家教的隐形杀手。那么过严如何呢?有的家长离异后,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要求他出类拔萃,弥补自己心灵创伤。单亲学生胡某,父亲是机关干部,要求孩子每次必考全班第一名,但这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全班中等,她整天活得胆颤心惊,结果产生考试焦虑,甚至萌发轻生的念头,那敢跟家长交心谈心。可见过分“严”爱也是破坏家教的祸根。因此关爱,要求适度,努力营造民主、向上、和睦的氛围,才能优化亲子关系,开启孩子心灵之窗。从而为家庭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优化教育情境

  孩子良好心理的培养,有一个场景、时机、方式问题。对于单亲孩子,本来父母的生活方式的选择,易产生一层情感的“隔膜”,要到达理性理解,就需一个较长过程。因此家长更应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溶化“隔膜”,在亲子情趣共鸣基础上,实施心理引导,①找好契入点:如看电视《宝莲灯》后,轻松引入母爱的话题②创造情景,如孩子爬山、参观动物园,从中教育孩子要刻苦,遵守社会公德,陶冶美的情操;③制造氛围,生日、节日、纪念日,祝贺喜庆节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礼仪诚信;④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与人相处,培养团队精神;⑤引发兴趣,讲世界发明家的故事,教育孩子成功来于艰辛。平等温馨中对孩子心灵的雕塑水到渠成。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应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她)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对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指导。以他(她)的聪明来鼓励他一定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以树立自信心。此外,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困难,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孩子出现个性偏外的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

【如何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如何关注猫咪的心理健康09-06

考生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11-15

关注孩子心灵成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12-22

如何调节孩子心理健康?10-12

如何把握孩子心理健康?08-29

如何保持孩子心理健康09-21

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03-20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11-20

心理健康报告之感想: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