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时间:2023-08-21 09:22:18 岩土工程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有很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1、塌孔

  在钻进过程中塌孔:如果是轻微塌孔,不影响正常钻进可以不处理;如果塌孔严重不能再继续钻进,则需要回填土待自然沉实时机成熟后再钻进。

  在灌注过程中塌孔:在保证孔内水头的同时,应采用吸泥机吸出踏入孔中的泥土,如不再继续塌孔,可恢复灌注,如仍塌孔不停止,则需要拔出导管钢筋笼,回填土待自然沉实时机成熟后再钻进。

  当旋挖钻在易塌孔地区作业时,首先要保证配制的泥浆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再次在钻进过程中,尽量做到慢进尺,尽量避免钻进过程中钻头对孔壁的碰撞,破环护壁泥皮,同时应减少钻头内钻渣掉入孔内破坏泥浆的配比。

  2、导管进水

  由于首盘混凝土封底失败或者灌注过程中导管接头不密封导致导管进水,或者灌注过程中将导管拔脱进水。当封底失败时,应及时将导管、钢筋笼拔出,用旋挖钻将孔底混凝土掏出,重新安装钢筋笼、导管,清孔合格后重新灌注。导管接头不密封需要换合格导管灌注,换导管和导管拔脱都需要在继续灌注之前,用捞浆桶或者泥浆泵等将二次安装的导管内的泥浆清除干净,注意精确计算好导管埋深,确保再灌注的顺利。

  灌注前应检查好导管的密封性,安装导管时要检查密封圈是否垫好,确保导管密封性良好。严格计算好首盘封底的混凝土方量,确保有足够的混凝土封底,灌注过程中准确测量导管埋深,避免导管拔脱。

  3、浮笼

  在灌注过程中发现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减缓灌注速度,在保证导管有足够埋深的情况下,快速提升导管,待钢筋笼回到设计标高位置,再拆除导管。如导管埋深不够不能拆除导管时,则将导管快速提升(注意不要将导管拔脱),然后再缓慢放下导管,如此反复多次,直至钢筋笼回到设计标高位置。

  为防止钢筋笼上浮,在钢筋笼安装好后将其固定在钢护筒上;其次在灌注过程中应准确测量好混凝土顶面高程,当混凝土快进入钢筋笼时,应减缓灌注速度,并严格控制导管埋深。

  4、卡管

  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在导管中下不去,首先应借用吊车的吊绳抖动导管,或者安装附着式振捣器使导管中混凝土下落。以上方法均不起作用时,则应该将导管拔出,清理导管内堵塞的混凝土后重新安装导管,清理干净导管内的泥浆后重新灌注。

  延伸阅读:施工中重点及难点控制

  1、桩尖沉淀厚度控制:为确保桩底沉淀厚度不超标,除要求泥浆性能好之外,施工过程还需控制不同地层的钻进速度,特别是进入粉砂层时,每次旋挖不能太多,以防止砂子从钻头顶口冒出进入泥浆;遇到特殊情况如砼不能及时灌注而导致沉淀超标,可以用吊车吊起钢筋笼,然后用旋挖钻将沉淀取出,再进行灌注。

  2 、特殊地层的成孔措施:对容易缩径的地层,钻进时需放慢速度,每次进尺保证在30~40cm左右,反复扫孔,直至达标。

  钻孔灌注桩6种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Part1 钢筋笼上浮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 原因分析

  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 处理办法

  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Part2 沉笼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 原因分析

  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2.2 处理办法

  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 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Part3 导管拔空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3.1 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3.2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砼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3.3 处理办法

  1)当导管拔空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入砼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水抽出,继续浇砼。

  2)迅速提出导管,重新设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插入时再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砼。

  Part4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埋在砼中,没有及时拔出,砼硬化后,形成废桩。

  4.1 原因分析

  1)砼初凝时间短或施工机具、电力供应等原因所致间歇时间长,重新浇注砼时下部砼已硬化,导管拔不出来。

  2)导管被钢筋挂住。

  3)浇砼过程中孔壁坍方,大量泥砂将导管埋没。

  4.2 预防措施

  1)砼初凝时间一定要保证正常浇注时间的2倍,夏季施工时应加缓凝剂,保证砼的连续供应、浇捣。

  2)避免导管挂带钢筋笼。

  3)防止孔壁坍方措施:护筒原土深度至少1m。根据现场土质特征,正确选用护壁泥浆。泥浆浓度不宜过低,严禁放清水入孔。在相邻刚浇灌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距离不得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间隔时间大于36h。

  4.3 处理办法

  1)当导管挂带钢筋笼,如果发现钢筋笼埋入砼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否则只好放弃导管。

  2)导管埋入砼中拔不出,一般作废处理,同设计人员核定后重新补桩。

  Part5 桩位偏位偏差较

  基坑开挖后,对照轴线检查桩位,桩位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5.1 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机械钻孔定位不准确。

  2)开挖基坑时,一次性挖土深度过大,土侧压力造成桩位错动。

  5.2 预防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现任心,钻孔定位准确。

  2)开挖土方应分层开挖,每次挖土深度控制在4m左右。

  5.3 处理办法

  如桩位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较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如果是单桩基础,一般应重新补桩。

  Part6桩头冒

  在基坑垫层砼浇灌完毕,桩头部位出现渗水现象。

  6.1 原因分析

  1)砼浇注不密实,桩身(尤其是桩头部位)有裂隙或夹泥,砼中石子粒径太大,级配不均匀。

  2)浇砼时,泥浆相对密度过大,砼与主筋之间有夹泥,地下水沿着夹泥冒出。

  3)在基坑开挖时,挖土机械碰撞桩身,造成桩头部位有裂隙。

  4)截桩时风镐等机械过度冲击桩头部砼,致使桩头砼产生裂缝而渗水。

  6.2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砼质量,粗骨料粒径以5~25mm为宜,浇捣过程中经常上下振动导管。

  2)严格控制泥浆相对密度和稠度,使其保持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土方开挖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桩身。

  4)截桩时,一般控制截桩部位距设计桩头距离在1m左右,此1m段长度砼须人工凿除,严禁用风镐等机械修凿。

  6.3 处理办法

  1)如发现有桩头冒水现象,应请检测单位测桩身砼强度、桩身有无缺陷,对仅限于桩头一段长度范围内出现裂隙的,应凿除桩头砼,直至露出坚实砼后再灌高出原等级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如桩身质量有严重缺陷,应请设计及检测中心核定是否须重新补桩。

【旋挖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相关文章:

常见夏季中暑的中医防治方法05-26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常见问题及对策04-15

春季常见疾病之咳嗽的防治11-03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措施04-16

施工现场常见的违章行为有哪些02-08

钻孔过程中钻头被卡住的处理方法09-07

路基施工安全质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1-11

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要求和主要内容12-30

常见的外贸单证08-15

常见糕点的分类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