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时间:2020-08-16 09:35:36 其他类论文 我要投稿

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这是世界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对他的卓越创造才能的解释.由此可见,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地探索解决问题,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培养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突破口.

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探索创造性教学的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式教学.什么是问题解决式教学呢?它是一种以问题作为载体,把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展开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是由教师的创造性教和学生创造性学构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创造性教学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提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发展其创造性人格.

  正因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所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认同和欢迎.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高居讲台,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性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老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来回答,很少由学生发问,让老师来回答.因为学生的发问可能给教师带来麻烦,造成尴尬,甚至影响到教师的尊严.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受到了制约.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问,由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交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人格平台上,形成民主的教学作风,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二,知识储备的增加.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这种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从他们的心灵世界中可能向老师“发射”出很多问题,甚至是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对我们教师知识存量的考验.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教师不再是知识资源的垄断者,在新的知识增长点面前,教师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样的时代面前,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怎样去应对呢?教师不可能成为“百科全书”,也不可能回答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作为一名教师,广博的知识是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基础,在进行问题解决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自我培养,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自己,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资源.

  第三,教学能力的提高.

  知识不等于智慧.在问题解决式教学中,光有丰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巧妙设问的能力,二是思维思辨能力,三是随机应变的能力,四是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问题作为课堂的载体,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推进教学过程和构建知识.教师如能巧妙设问,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还要激励学生大胆提问,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必须思维敏捷,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机智幽默的语言来回答.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和学生的发展创新.教师靠什么去发展,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自身储存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才能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游刃有余.

  那么,教学实践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我对“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实践做一些阐述:

  一、模式的诠释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和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组合方式的策略体系.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在一个充满问题的未知领域内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不断探索、不断解决、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含数学的问题教学和以非数学题的形式所呈现的问题教学.对于教学以非数学题的形式所呈现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去抽象出其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关键是精心创设一系列问题,创设的问题应遵循诱发性原则,展示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共振性原则、延伸性原则,问题必须具有障碍性、有序性、趣味性、激励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或“架设阶梯”能摘到“桃”的感觉.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或师生、生生交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模式的流程与结构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流程即:

  1.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必要的数学氛围.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形象和富有感情性的问题情景中去,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趣味和魅力双存的情境中去发现,并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及其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如图,要测量池塘的长度AB(注: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工人从AB两处分别拉两条长1800米和900米绳子交于点C(AC=1800米,BC=900米)你能否想出办法得知池塘AB的长度(至少要两种不同的方法,且要符合实际)

  问题刚一提出,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促进了学生空间想像力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为整堂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引导问题探究,实现再发现再创造.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演示、分析、讲解、呈现知识,学生只需观察、听讲和记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情景.这种将思维价值丰富的知识发生过程简化或扬弃,只保留它精炼的、本质的逻辑结论的做法,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思维的训练又体现不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功能,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引导问题探究就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再创造,使数学知识的掌握更灵活更深刻.它大致上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鼓励合情猜想.高斯说:“没有大胆而放肆的猜想,就谈不上科学的发现”,一般地探究一个数学问题首先是合情猜想,猜想越合理,探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也就越明确.其次是引导自主探究.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与“再创造”.最后交流归纳新知.当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了较好的解决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归纳,产生并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法则探究教学设计:

  ①出示例题,猜猜结果:⑴①8÷4②-8÷4③8÷(-4)④-8÷(-4)

  ②学生交流猜想思路.

  ③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探讨除法法则.

  ④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想,根据乘法符号法则自主探究除法符号法则.

  ⑤交流归纳,整体认知《有理数除法法则》.

  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种有意拉长知识链结的教学模式,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去再发现、再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使数学观念与意识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生成,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得到发展.

  3.应用解决问题,变式训练发散思维.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问题解决.应用解决问题就是当学生经过探究、实践形成正确的可信的结论时,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度地精心设计一组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所设计的问题系列,让学生在发生、发展中加深真理的认识,在应用过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它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强化训练夯实双基.有的教师片面地把“经历”、“体验”看作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完全替代传统的“基础训练”,这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宗旨的.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充分揭示了数学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基础训练”.进行强化训练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一环.第二个层次是变式训练发展思维,为了使学生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锻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可循序渐进地开展变式训练,训练题要逐步拓展,障碍可不断增添,但是题与题之间坡度要适当,不能使多数学生望而生畏.设计的变式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要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适时予以点拨、引导和启发,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归纳,把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4.自主课堂小结,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对整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小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堂课的纲领,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数学课堂变为学生主动建构自已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场所,自主小结形式多样化,如表格式、数学日记式、反思小结式等等,如以开放式的问题作为反思小结:本节课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难的是……我学会了……我的体会是……

  5.分层作业反馈 满足不同学习需要.

  课堂作业一改传统的“一刀切”、“一锅煮”变为分层作业,在保证全体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在得到必需发展的同时获得不同的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上述五个教学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构成了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应用解决问题——自主课堂小结——分层作业反馈其中引导问题探究是中心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为学生探究营造氛围,应用解决问题是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探究所得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小结是使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加明确化和系统化,分层作业是为了检测探究效果,这五个教学环节,既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又是互相渗透的.例如,把新的知识技能纳入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不是到第四个环节才这样做,而是在引导问题探究时就要有意引导,甚至第一个环节就要用整体结构观念指导问题情景,又如在应用解决问题结论这个环节中仍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

  建构教学模式奏响了课程改革的序曲,合理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和教师都收获着“增知、益智、染情、添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民法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论文

2.式教学探究管理学论文

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略论文

4.体验式教学下教学模式论文

5.政治探究式教学法的分析论文

6.探究式实践教学基础会计论文

7.探究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论文

8.中职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论文

9.高中的政治探究式教学法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