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中初中历史的价值探究论文

时间:2022-11-11 04:17:31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史料教学中初中历史的价值探究论文

  摘要:史料教学顺应当今历史课堂强调由史实的传授向史料分析方向侧重的发展趋势,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较理想的方式之一,它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日益显露。文章以史料和史料教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托,以课堂为例,对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史料教学对策。

有关史料教学中初中历史的价值探究论文

  关键词:史料;史料实证;初中教学

  中学历史到底教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历史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史料就是历史的证据。学会提取整理史料中的信息,学会判断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培养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下面笔者从四个维度对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的必要性

  中国近代史学家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解,则无复史之可言。”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也曾说:“史学即是史料学”,历史是基于史料证据和视角的解释,这足以证明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步入初中后,开始接触历史,在他们走进历史殿堂之初,培养这样的史料实证意识至关重要。其次,《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学生应该了解历史多种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境想象。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讨论稿)》中提出历史教学中必须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方法便是进行史料实证。再者,史料实证在现目前的中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检测学生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试题当中,材料分析题的比重也在逐步加大,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已成为趋势。为适应中高考的需要,历史教学中也应该贯穿史料实证教学。

  二、史料与史料实证的理解

  要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史料。史料是那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理解和重构历史发展过程的痕迹,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按照史料的价值不同,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间接史料,当然原始史料的价值远远高于间接史料。在对史料进行甄别时尤其应当注意文学作品、影视剧、学者的论述,虽然可能包含历史信息,但他们不能作为史料使用。其次,史料实证是指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处理史料的方式方法。学生应该学会对史料进行辨析,对史料作者意图进行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从真实可信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并据此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三、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认为教材中的内容叙述就是历史知识,而选入教材的史料,即一般课本里引用的史料多半是装饰性的,通常只涉及文义说明的问题,仅仅被赋予例证的角色。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进行的,教师“教教材”的授课方式将历史课堂变成了让学生被动接受现成历史结论的场所。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要求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教学不能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现成的历史观点、历史结论,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它们,而是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上。

  历史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教学真正是“透过史料”来认识历史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去阅读一封几百年前写下的书信、观看色彩斑斓的历史图片、观察出土的陶瓶碎片等大量未经过加工的史料,都能使学生近距离触摸历史。这样做,要比单纯讲授教材知识点更容易吸引学生,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从而逐渐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史意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这部分史料的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处理史料的基本技能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获得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讲,史料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课文内容的例证而存在,而变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载体”和重要途径。例如在执教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时,我会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到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新青年》从1915年第一卷第一号到1919年每一期的电子版,并且会进行筛选,选出对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核心思想有帮助的目录以及其中的篇目。学生通过这些历史的文字史料,能够直观的从中感受到这些历史先辈在那个时期的思想。当然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大多数中学生可能对阅读一些简短文字史料、历史图片表现出兴趣,但很少有学生具备研读专业史料、处理史料的能力,更不能从阅读史料、历史论著中去总结出相应的历史规律。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进行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研读史料,自主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我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开设有各类选修课程。在我的历史选修课程中,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寻找、研读、处理史料的能力。我会合理安排一系列实践探究活动,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比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手抄报、历史课本剧、历史辩论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报刊杂志、实地考察、当事人的回忆等方式收集史料,寻找各种证据再现真实历史,形成“史由证来”的意识。当然,学生搜集整理史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例如我曾经给初一的学生布置了两次辩论赛,主题为《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与《评价武则天的功与过》;也让他们表演过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剧《三顾茅庐》等。当然可能他们的结果显得稚嫩,但正是在他们寻找、研读史料,教师指导的过程中,做到“从史料中来,到史料中去”,并且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教会学生辨别史料的真伪,分析史料记录者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品尝到自主探究问题的乐趣,也可以从中感悟和掌握如何看待、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实现从单纯获取知识的目标向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更高目标的飞跃。

  四、培养学生史料意识,逐步掌握史料分析方法

  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时,通常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做:

  史料提出,教师要紧扣教学重难点,提前预设好问题,与史料一起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史料。

  2.读懂史料,提取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读懂史料即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能明确其所呈现的内容。首先要确定史料所反映的历史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等,对于文字史料来说,这些一般可以从材料的出处、内容或注释中获得;对于图片史料来说,就要着重看它的标注、标题或图片所展示的画面内容;其次要明确材料的具体内容,要注意具体材料具体分析,阅读文字史料时要注意通读上下文,不仅要读懂主体材料,还要对材料中的标点符号、材料出处、引言、注释等进行阅读,图片史料要根据所反映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等,与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联系,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整合信息,知识迁移。学生在读完史料后,针对所问的问题,有选择性地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去除无效信息,可以采用把握段落或图片中关键词的方法,将所有有效信息进行整合,与所学知识产生联想,通过比较判断后得出结论。

  4.梳理思路。学生通过比较和判断,得出问题的结论,并在脑海中梳理出答题思路,整理出相应的历史结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史料分析方面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反复探究、思考、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慢慢养成的。从前人的创造活动和认识过程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中学历史教育到底育什么?要通过鉴证识史、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要通过弘扬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大业,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要通过传承文明,创造文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而史料教学最终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石。

【史料教学中初中历史的价值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论文04-29

价值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04-30

钢琴教学网络信息化改革探究论文04-26

企业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论文(精选10篇)04-15

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绩效沟通问题及对策探究论文04-30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论文11-02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4-16

试论文学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价值和实现途径05-29

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应用论文04-28

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论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