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19 07:53:51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1

  一、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规范公司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审核与批准。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四、危险源控制流程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方法

  ①询问和交流;

  ②现场观察;

  ③查阅有关记录;

  ④获取外部信息;

  ⑤工作任务分析;

  (2)风险评价方法

  ①直接判定法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详见附件1)

  (3)危险源辨识范围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流程

  2、危险源的控制

  (1)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并辅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对一般危险,主要进行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主动消除问题,考虑其实际控制效果可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但必须明确运行控制程序要求,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2)制定管理方案应遵循的顺序和原则

  ①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②尽可能地预防风险;

  ③尽可能地减小风险;

  ④隔离风险;

  ⑤连续控制风险;

  ⑥警告提示预防风险。

  (3)制定管理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消除人身伤害危险;

  ②设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及危险标示和识别标示,杜绝和减少风险;

  ③做好电气安全工作:防止触电,做好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电气防爆,防静电等;

  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⑤防止职业病,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⑥上述方面都难以实施时,采用个体防护用品防护。

  (4)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应由生产科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要进行评审,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险源。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负责人要始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6)生产科要对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经常监管,并进行评价,实施动态控制。

  五、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回顾

  公司应定期对已经辨识、评估的危险源进行回顾,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控制措施失效或已有更好控制措施的项目重新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六、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持续改进

  遇下述情况,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组织的活动发生变化;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3、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4、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

  5、生产工艺发生大的变化;

  6、公司的生产、产品发生较大变化(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等);

  7、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8、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9、其它情况需要。

  七、附件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2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

  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

  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6、项目部针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施工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进行现场公示。

  7、项目部必须设置专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检查,并留有监控检查纪录。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8、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救援抢险队伍,施工现场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3

  第一章总则

  为了辨识、评价施工生产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评价其危险程度,依此实现对职业安全卫生、环境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并提供培训等相关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北京环能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个(简称公司)。

  第二章机构及职责

  各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对所承担建设、运营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工作,负责填写本单位的《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

  项目部负责本项目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填写本项目《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组织制订《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报公司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公司技术部负责对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的指导工作,并负责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及整理工作,编制出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和《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监察项目部危险源控制计划的执行。

  第三章工作程序

  每年年初,技术部、各部门应针对本单位危险源辨识、评价及危险源控制计划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并发布给相关项目。

  项目部按公司《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实施方案》、《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实施方案》,对本项目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填写《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表》。

  技术部将各项目部上报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结果汇总为本单位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辨识、环境评价表》,分析、评价出不可接受的重大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重大环境因素,编制《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报告》、《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报告》,制定并发布公司《危险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督促各部门落实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公司总工程师审核并发布公司直管工程《危险源控制计划清单》、《环境因素控制计划清单》。并对各项目部的危险源控制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按照上述描述重新进行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辨识与评价工作:

  (一)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运用;

  (二)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三)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四)方针、目标发生重大调整;

  (五)与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有关的其他情况发生变化。

  项目部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或运营项目开机前,应依据当时的内外条件,针对本项目进行一次总体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以指导有效的危险源控制。

  项目部在每项单位工程开工前,均应对该项工程,依据当时的内、外条件,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上报项目管理部门审定。

  第四章危险源的辨识内容方法

  危险源辨识内容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生产工艺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按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共分为20类:

  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砸伤和造成的伤害,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如工具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削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具缠压住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

  起重伤害,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不包括触电、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

  触电:指电流流经人身,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隧道、洞室透水淹溺;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包括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洞、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坍塌:是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适用于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以及土方、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如建筑物倒塌、脚手架倒塌,挖掘沟、坑、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

  冒顶片帮:指隧道洞室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拱部、顶板垮落为冒顶;

  透水:指地下开挖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放炮;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汽瓶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

  中毒和窒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

  其他伤害: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4

  一、目的

  为了辨识公司范围内作业场所的危险源,规范公司危险源的安全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公司重要危险源的审核与批准。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对一般危险源应按照有关规定和办法处理;对重要危险源应实施控制,并上报。

  四、危险源控制流程

  1、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原因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方法

  ①询问和交流;

  ②现场观察;

  ③查阅有关记录;

  ④获取外部信息;

  ⑤工作任务分析;

  (2)风险评价方法

  ①直接判定法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详见附件1)

  (3)危险源辨识范围

  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控制流程

  2、危险源的控制

  (1)控制原则:针对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必须由分管安全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制定控制管理方案,并辅助制定运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对一般危险,主要进行员工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教育,主动消除问题,考虑其实际控制效果可制定目标、管理方案,但必须明确运行控制程序要求,必要时包括应急程序。

  (2)制定管理方案应遵循的顺序和原则

  ①尽可能地消除风险;

  ②尽可能地预防风险;

  ③尽可能地减小风险;

  ④隔离风险;

  ⑤连续控制风险;

  ⑥警告提示预防风险。

  (3)制定管理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改进生产工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消除人身伤害危险;

  ②设置防护装置、保险装置、及危险标示和识别标示,杜绝和减少风险;

  ③做好电气安全工作:防止触电,做好漏电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电气防爆,防静电等;

  ④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修等;

  ⑤防止职业病,采用有效措施,避免和减少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直接接触有害因素的设备和物料;

  ⑥上述方面都难以实施时,采用个体防护用品防护。

  (4)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应由生产科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管理控制方案制定后要进行评审,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危险源。在实施过程中,实施负责人要始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

  (6)生产科要对生产作业中的危险源经常监管,并进行评价,实施动态控制。

  五、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回顾

  公司应定期对已经辨识、评估的危险源进行回顾,分析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对控制措施失效或已有更好控制措施的项目重新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六、危险源辨识及评估的持续改进

  遇下述情况,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1、组织的活动发生变化;

  2、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发生变化;

  3、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提出要求;

  4、出现事故、事件、不符合;

  5、生产工艺发生大的变化;

  6、公司的生产、产品发生较大变化(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等);

  7、相关方抱怨或提出要求;

  8、设备、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9、其它情况需要。

  七、附件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危险源管理制度09-05

危险源风险管理制度05-11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8-29

安全风险辨识管控管理制度03-17

危险源管理制度(精选15篇)07-26

重大危险源项目管理制度08-23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02-28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01-27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