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管理制度

时间:2023-02-28 19:03:09 制度 我要投稿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

  在现在社会,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危险源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1

  一、重大危险源告知牌:指的是在具有重大危险源的设备或场所,对其可能产生不安全及危险因素,通过告知的形式,向工作人员传达安全信息,避免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一种措施。

  二、重大危险源告知牌应包含以下内容:

  1危险源名称、危害物质及数量、存在部位或由何种作业活动导致危险源产生、可能导致的事故、预防控制措施。

  2如果重大危险源告知牌按区域或岗位制作的话,如果某岗位重大危险源较少,告知牌有大部分空白的'话,可以在告知牌上布置警示标识或说明重大危险源特性及危害。

  3、预防控制措施不应只包括作业活动中的注意事项,还应包含教育培训、遵守规程等方面的描述。

  三、告知牌符合标准: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四、告知牌特点:

  1、应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制作,美观性、实用性、经济性、权威性与一体。

  2、防碎、防潮、防水、防火、绝缘、耐腐蚀、耐晒、耐高温,持久耐用。

  3、符合最新国家标准。

  五、适合行业: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

  建筑工程施工

  金属非金属矿山

  烟花爆竹

  冶金

  煤矿

  电力

  机械制造企业

  水泥、有色、烟草

  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

危险源管理制度2

  施工现场为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有效实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事故的预警预防预控工作,降低事故率,保证经济建设的正常程序,现就我县加强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重大危险源的认定

  (一)施工现场有下列状况之一的,可认定为重大危险源1、违反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2、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的规定检查,分项检查中保证项目得分不足40分或保证项目中有一项得分为0分的。

  (二)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中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2、地下暗挖工程;3、水平混凝土构件横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4、30m及以上高空作业;5、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6、起重吊装工程;7、悬挑式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吊篮脚手架;8、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一)施工单位应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职责,认真组织实施。

  (二)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务必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资料。

  (三)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凡属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四)对存在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由工程技术人员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重大危险部位的施工应按方案实施,凡涉及验收项目,方案编制人员应参加验收,并及时构成验收记录。

  (五)施工单位应对从事重大危险部位施工作业的施工队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作业队伍,采取有效措施,在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控制并及时分析存在的不安全行为。

  (六)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分部分项各道工序,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构件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辨识,登记,汇总重大危险源明细,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进行环节控制,并公示控制的.项目,部位,环节及资料等,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对危险源采取的防护设施状况及防护设施的状态,职责落实到人。

  (七)施工单位项目工程部应将重大危险源公示项目作为每一天施工前对施工人员安全交底资料,提高作业人员防范潜力,规范安全行为。(八)监理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公示、控制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部位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或拒绝整改的,应及时将有关状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九)建设单位要保证用于重大危险源防护措施所需的费用及时划拨。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护、礼貌施工措施费单独列支,保证专款专用。

  (十)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项目建立重大危险源施工档案,每周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保证工程项目安全生产。

危险源管理制度3

  第一条

  定期开展危险源普查。采油厂、井区、班站每月开展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并按照危险源级别划分,积极组织风险削减。

  1、一、二级危险源,及时上报HSE办公室及相关科室。

  2、三级危险源,由井区负责人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四级危险源,班站长为风险削减第一责任人,组织实施风险削减。

  第二条

  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周围民众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以上危险源的应急预案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并实行领导干部承包制度。

  第四条

  采油厂、井区建立《危险源立案销案台帐》,班组建立《危险源辨识台帐》,记录班组、井区辨识出的各类危险源及削减情况,并每月向HSE办公室上报一次。

  第五条

  基层骨干和全体员工都有参与危险源管理、辨识、评价、削减的责任和义务。井区负责人、班站长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实施风险削减;基层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危险源辨识、事故隐患查找及风险削减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岗位员工负责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或存在的事故隐患进行初步判断,对能力所及的应进行削减或控制。

  第六条

  由安全管理干部负责,应及时组织全区员工的HSE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人为风险。

  第七条

  对暂时不具备削减条件的危险源,应向HSE办公室提出临时性防范措施意见,经HSE办公室同意后,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落实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待条件成熟后,进行风险削减。

  第八条

  削减措施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上报HSE办公室,由HSE办公室负责组织验收。

  第九条

  1、对上级有关部门辨识出的各类事故隐患,在规定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及时的,纳入井区月度HSE考核,与奖金挂勾。

  2、整改完毕而不及时上报的,可认为未及时整改,也将纳入井区的月度HSE考核。

危险源管理制度4

  1、目的

  为充分辨识危险源,合理评价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策划,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管理。

  3、术语

  3.1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指级别较高或危险程度较大、能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

  3.2管理方案:对重大风险,需投资或加强培训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明确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方法、资源和时间表,落实、检查所采取的措施。

  4、主要职责

  4.1生产安环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2设备技术部负责建设项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管理工作。

  4.3各单位负责本单位(包括相关方)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5、工作程序

  5.1危险源辨识:

  5.1.1划分作业活动

  5.1.1.1危险源辨识是针对作业活动进行的,进行危险源辨识首先要划分作业活动。

  5.1.1.2划分作业活动方法

  a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b按地理区域划分;

  c按装置划分;

  d按作业任务划分;

  e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1.2危险源辨识范围

  5.1.2.1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5.1.2.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1.2.3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5.1.3危险源辨识内容:危险源类别的分类见附录一

  5.1.3.1物的不安全状态;

  5.1.3.2人的不安全行为;

  5.1.3.3作业环境的缺陷;

  5.1.3.4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5.1.4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5.1.5危险源辨识方法具体内容见附录二

  5.1.5.1基本分析法

  5.1.5.2工作安全分析法

  5.1.6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覆盖已发生事故的原因;

  b覆盖法律法规的要求。

  5.2风险评价

  5.2.1风险评价采用直接评价法、mes法和ms法(mes法、ms法和风险程度的具体内容见附录三)。

  5.2.1.1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直接评价法判定为重大风险(或不可承受风险):

  a所有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情况或属于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其它违规(轻微的违章行为除外);

  b近三年发生过重伤、死亡、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及以上)一次;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下)三次以上,至今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仍有可能发生事故。

  5.2.1.2除上述情况外,人身伤害事故采用mes法,单纯财产损失事故采用ms法。

  5.2.1.3风险分级

  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即一、二级风险)属政府部门级危险源;三级属公司危险源;四级、五级属车间(部门)级危险源。

  5.2.1.4对5.1、5.2条款中记录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公司级危险源填写《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表》,其中控制计划为“制定目标管理方案”的.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表,并填写《重大危险源清单》。

  5.3汇总和调整工作

  为了确保全员参与、辨识充分,采取三级辨识二级评价的方法。《即班组、车间(部室)、公司三级辨识,车间(部室)、公司二级评价。》

  5.3.1各车间(部室)对所属各班组;公司对所属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分别进行汇总。汇总过程中对所列出的危险源可合并同类项,但要指出危险源所涉及的作业活动。

  5.3.2生产安环部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车间(部室)上报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确认,结果上报公司。

  5.4风险控制策划

  5.4.1风险控制措施选择的优先顺序: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技术、工艺改造);其次考虑降低风险(如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连锁装置或隔离措施);再次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装置。

  5.4.2风险控制措施:

  5.4.2.1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由公司主管部门和厂充分讨论确认后,制定重大风险控制计划,公司生产安环部根据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公司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监督、检查。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应及时上报政府有关安全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5.4.2.2三级风险,生产安环部和相关车间(部室)讨论确认后,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所属单位实施控制计划,生产安环部进行监督、检查。四至五级风险,由各车间(部室)制定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5.4.3生产安环部每月组织一次对三级危险源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职能单位的三级危险源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按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各车间(部室)每月进行一次对本单位三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安全防护设施维护情况、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作业区(班组)每月对四级、五级危险源的检查,,重点检查各类安全监测与监测设备设施维护情况、岗位职工鞍章操作情况、职工应急预案与处置方案的掌握情况。

  5.5危险源的更新

  5.5.1各单位每年按本文件对危险源进行更新确认,并将确认结果于七月底前报公司生产安环部。

  5.5.2对属于公司管理的建设项目,在施工前,设备技术部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以便对工程承包商提出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并将结果报生产安环部备案。

  5.5.3当下述情况发生变化时,各单位应及时辨识危险源,更新(或补充)危险源辨识的相应表格。

  5.5.3.1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等发生变化;

  5.5.3.2各各车间(部室)的工艺、技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更新;

  5.5.3.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的责任单位,要对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重新识别、评价,评价结果在事故处理结束5个工作日内,报生产安环部备案(书面和电子版)。

危险源管理制度5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其安全经济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三.分级

  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按危险程度为区级重大危险源,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和危害程度为四级重大危险源:R

  四.适用范围(危险源种类)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装置中的各类压力容器和贮罐;各类压力管道。

  五.资料

  各类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安装、使用、检验修理等务必遵守《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

  指定专人管理负责,充分发挥其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并能按开发市安监部门的要求,正确、熟练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将《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表》报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对公司的.所有重大危险源务必按市安监局的要求如实进行网上申报。

  当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或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透过管理信息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同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新核定该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每两年对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将安全评估报告报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评估要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要数据准确,资料完整,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

  公司的主管部门务必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务必的资金投入。

  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务必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根据重大危险源生产工艺要求和技术性能,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维护和监控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并严格执行。

  每季度对全公司员工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状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在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务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运行时,操作人员应认真执行有关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做好运行值班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做与本岗位无关的事。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务必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职责人,立即整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各类压力容器包含气瓶及其安全附件严格按国家标准定期校验检查。(压力容器、安全附件、气瓶及其安全附件、由安全员负责,同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工作。

  按安监局要求定期为所有在用压力管道进行全面检验。由安全员负责。

  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维护好应急救援装备和器材。

  制定详尽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两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评价、总结、完善预案。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危险源管理制度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

  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企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单位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

  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

  (GB18218- 第五条单位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20)((见附件一)和申报登记范围见附件二)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

  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见附件三),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第六条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数据库、档案库和定期报告制度,实现自身重大危险源的简易辨识与危险源的危险等级初次评估。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

  第七条单位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九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十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一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十二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四条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四章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第十五条公司及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十八条各单位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

  第十九条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销项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暂停经营、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一条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四)应急设备与设施;

  第二十二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两年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职能部门(企业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危险源管理制度7

  1目的

  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

  3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辨识与评估小组

  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3.3安全科

  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设备科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流程

  4.1.1公司成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组员:各科室负责人

  4.1.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对公司危险源按照《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xx】56号)、《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xx)和《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xx)的要求进行辨识;

  4.1.3依据辨识与评估小组的辨识,无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4如发现重大危险源,由设备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

  4.1.5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特性,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防范工作计划;

  4.1.6安委会根据防范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专项综合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4.1.7安全科负责开展应急演练,并详细记录演练情况;

  4.1.8设备科对重大危险源配备设施、监视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填写《日常巡检记录》;

  4.1.9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汇报》;

  4.1.10重大危险源小组对日常管理工作汇报进行审议,并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11设备科根据评估报告,进行回顾总结,并制定《改进计划》;

  4.1.12重大危险源小组审定改进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4.2重大危险源工作要求

  4.2.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2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3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应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4.2.4公司重大危险源回顾、总结、持续改进工作每年组织一次。

  4.2.5设备科要将重大危险源在市安监局备案。

  5相关记录

危险源管理制度8

  1.目的

  为了加强对本公司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重大、重要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3.相关术语定义

  3.1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公司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5生产场所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6储存区

  专门用于储存危险物质的储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职责

  4.1公司主要负责人

  全面负责公司重大、重要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保证重大、重要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4.2安全环保部

  4.2.1负责组织各相关单位对重大、重要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传递和建档。

  4.2.2负责组织对重大、重要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监控及监督管理,发现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公司报告。

  4.2.3负责制定重大、重要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传递至各相关单位和员工。

  4.2.4协助人力资源部对重大、重要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4.2.5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形成演练和评价记录。

  4.2.6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4.3人力资源部

  4.3.1负责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告知;

  4.3.1负责组织对重大、重要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

  4.4各部门

  4.4.1各部门负责人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负直接管理责任。负责对本部门的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检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并组织落实,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公司及安全环保部。

  4.4.2组织对员工进行重大、重要危险源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员工能识别事故征兆并掌握应急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5.工作程序

  5.1重大、重要危险源的辨识

  5.1.1根据gb18218—20xx《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危险物质的界定,本公司的苯、甲苯、汽油,铬酸酐,硫酸属于应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物质。

  5.1.2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应的生产单位,对存在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区进行计算单元的划分,并对各单元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

  5.1.3安全环保部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按危险物质临界量值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最大储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一般危险源,对于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但是又具有重大风险,且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一次死亡1人以上或一次重伤2人以上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源应列为重要危险源。

  5.1.4安全环保部应对重大、重要危险源形成评估报告。危险源的评估报告应包括: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重大危险源等级、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5.2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

  5.2.1报告与告知

  重大危险源应按规定向有关部门上报,重要危险源应列入公司重点监控对象。

  5.2.1.1安全环保部根据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的结果,对重要、重大危险源建立台帐(见附表1)。台帐中应注明重要、重大危险源的名称、所属单位、所在地点、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发生严重危害事故可能性、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源级别、应采取的主要监控措施、单位责任人、管理人员等。重大重要危险源台帐应发到各部门(车间),并由部门(车间)负责人签字保存。

  5.2.1.2通过辨识确定的危险源(点),各部门(车间)要造册登记、绘制一览图上墙,告知员工。

  5.2.1.3安全环保部应将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与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5.2.2重大、重要危险源的变更

  5.2.2.1凡进入台帐的重大、重要危险源,未经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的评审不得撤帐或降级。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擅自撤消已确定的危险源(点)或者放弃管理。

  5.2.2.2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进行评审时,应同时评审重大、重要危险源。公司应当至少每3年对重大危险源组织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5.2.2.3重大、重要危险源出现下列情形时应当由安全环保部组织相关部门对风险控制进行评审并对重大、重要危险源报告进行修订并报告相关部门:

  (1)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

  (2)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

  5.2.3重大、重要危险源实行挂牌管理

  5.2.3.1对所有危险源(点)必须悬挂警示牌并保持警示牌完整无损。

  5.2.3.2公示内容包括:设备(设施)名称、级别、公司级负责人、部门级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潜在的主要危险、监控措施;公司级负责人、部门级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的检查周期等。

  5.2.3.3因工作需要调整危险源(点)负责人,应在警示牌上及时更正。

  5.2.4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检查与整改

  5.2.4.1重大、重要危险源应列为各级安全检查的重点,各级负责人应当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填写检查记录(见表2),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应及时采取临时措施,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

  5.2.4.2各级人员对重大、重要危险源检查周期

  (1)公司级负责人每月检查1次,填写检查记录后交安全环保部;

  (2)部门级负责人每月检查2次,检查记录在月后2日内交安全环保部;

  (3)现场级负责人每周检查1次,检查记录在月后2日内交本部门负责人审阅并留部门安全员处保存。

  5.2.4.3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日常安全检查应符合“三定”要求(即:定检查时间、定检查内容、定检查责任人)。“三定”的具体内容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班组制订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5.2.4.4重大、重要危险源的事故隐患整改管理,要坚持实行闭环监控,做到:有书面通知,有整改期限,有跟踪反馈,有验收手续。

  5.2.4.5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监控及设备运行、维修等环节的工作,要做好书面记录,做到记录准确、完整、清晰、可追溯。设备动力部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传递至安全环保部。

  5.2.5应急救援的演练

  5.2.5.1重要危险源所属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重要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并报安全环保部审核和备案。

  5.2.5.2安全环保部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发至各单位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2.5.3安全环保部、各生产单位每年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人员。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2.5.4安全部门、各生产单位负责人在演练前应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培训。

  5.2.5.5安全环保部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安全环保部将演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

  5.2.5.6安全环保部根据演练的评估情况,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

  5.2.6应急资源管理

  5.2.6.1各单位应成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知识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5.2.6.2安全环保部根据应急措施计划,合理配置足够的应急器材,建立应急救援器材管理台帐。

  5.2.6.3各单位应急器材应定人保管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持应急器材完好。发现应急器材不完好,应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

  5.2.7档案管理

  5.2.7.1安全环保部和有重要、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应建立并定人保管危险源管理档案。

  5.2.7.2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重要、重大危险源台帐:

  (2)重要、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3)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方案和记录;

  (4)公司级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检查记录(安全环保部保管);

  (5)现场负责人检查记录(部门保管);

  (6)培训教育记录;

  (7)评审资料

  (8)重大危险源的报表等。

  6附则

  6.1本制度自批准之日起实施。

危险源管理制度9

  为了确保仓库员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识别、检测、管理、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特制定本制度。

  一、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识别仓库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

  二、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由配送部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三、对重大危险源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同时报送市、区安全监督管理局申报备案。

  四、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安全评估),安全评价报告报送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五、制定针对重大危险源的专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对入库商品严格按照检验流程根据定货合同和产品检验报告进行检验,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库。

  七、对已入库的商品加强管理,防潮、防腐、防高温,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商品安全。

  八、产品出库严格履行票据流程的规定,按照商品销货清单付货,严禁白条出库,严格控制商品的流向和流量。

  加强值班力量,昼夜有守库员巡逻值班,严防坏人破坏。

  九、对进入的'人员车辆严格检查登记,严禁任何人将火种带入库区。

  十、监控室24小时值班监控,人防、技防相结合。

  库区豢养一定数量的警卫犬,弥补人防技防的空白。

危险源管理制度10

  第一条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险源早期预控机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15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和公司规定的安全管理重点。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按照《重大危险源辫识》 CB18218—20xx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xx] 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神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安全管理重点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

  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管,对本部门业务管理范围的'重大危险源负有业务倮安监管责任:

  (一)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综合监管机构,对公司的重大危险源负有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

  (二)机电管理部门是公司机电设备、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提升坠落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对其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负责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的业务管理工作。

  (三)保卫消防部门是公司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有毒物品及放射性物品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门监管机构,对其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负责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的业务管理工作。

  (四)物资供应部门是公司油脂储库及其它易燃物资储库、危险化学品等重大危险源的

  专门监管机构,对其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负责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的业务管理工作。

  (五)各基层管理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所辖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建档、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工作。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

  (一)各单位每年初要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0标准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xx] 56号)规定,如实填报登记《重大危险源申报表》,若于每年元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公司安全监察部,由安全监察部及有关部门负责审查、汇总报送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单位在确定重大危险源时,方法要正确、合适,设备、设施要符合标准要求,此外,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标准,但是确属重大危险源的,由主管专业部门按有关规定进行确认。

  (二)对符合《重大危险源辫识》 CB18218—20xx标准的重大危险源,公司组织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规定进行鉴定、评估。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建档

  (一)安全监察部负责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档案;各专业部室负责建立本专业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各基层管理单位负责建立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档案。

  1.基层管理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①

  2.专业部室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①

  3.安全监察部的重大危险源档案包括:①《重大危险源登记台帐》;②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③鉴定部门出具的鉴定结果或主管部门的确认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④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资料。

危险源管理制度11

  危险源管理组织结构:

  组长: 杨献国

  副组长:施超

  成员:于波、高洁、张志、李中源、 陈洪立、刘海军

  职责:

  2.1、组长对高炉作业区的危险源管理负全面责任。

  2.2、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高炉作业区的危险源,在组长外出期间对高炉作业区的危险源管理负责。

  2.3、各成员根据职责分工,对各自业务范围内和所管辖区域的危险源管理负责。

  2.4、各成员对根据联保互保网络所确定的责任区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

  2.5、作业区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危险源管理工作,并对各岗位的工作实施帮助和指导。

  2.6、高炉作业区每班作业前都要对危险源辨识工作进行部署,对新增的危险源、事故隐患及控制措施、写出《隐患报告表》,《隐患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由安全员报生产科作为监督检查的依据,一份由高炉作业区作为隐患整改的依据。

  2.7、对于大的检修或特殊的作业活动,各参战岗位及人员都要进行临时危险源辨识,并将辨识的危险源连同控制措施一同上报生产科。

  2.8、对于高度危险的作业活动,在进行危险作业审批时,应将临时辨识的.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报生产科。

  2.9、各辨识组成员要根据业务职责,对新增危险源或隐患,每月24日前通过《隐患报告表》报生产科,报告内容包括隐患(或危险源)名称、消除、控制情况。

  2.10、隐患报告表要由高炉作业区、各岗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有效。

  2.11、隐患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即高炉作业区有无新增危险源、隐患都必须上报,高炉作业区不能实行零报告。

  2.12、在高炉作业区从事建筑、运输、学习、参观访问等相关方的危险源辩识由各相关负责任人负责。

  考核:

  1、对危险源定期辨识没有落实的班组,发现一次考核100元。

  2、对属于临时性辨识的危险源,没有辨识的,一次考核责任班组100元。

  3、隐患报告表每少报一次考核责任班组50元,报表没有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及盖章的,视为没报予以考核。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起实行,相关文件中有关规定如发生冲突以炼铁厂安全规定为准。

危险源管理制度12

  针对我公司生产特点,加强公司所有危险源(点)的检查管理工作,使每一个危险源(点)都能安全有效正常运行,确保人身及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公司所有危险源(点)都必须有明显标志和简要说明,并责任到人。各车间也必须相应地责任到人,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及工作范围重点。

  2、对于新划分的危险源(点),各车间必须定期检查,每周不能少于2次,并有记录。

  3、对危险源(点)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制定出整改措施,尽快整改结束,做好记录,如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整改的,应报车间、公司有关负责人,必要时召开会议提醒职工注意,同时挂上警示牌,如事故隐患整改不及时,记录不完整,因此而造成事故的,将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公司生产技术部每周六对各车间的记录进行检查,督促各车间做好本项工作,如有不合格的`、弄虚做假的,按管理制度要求考核各车间,同时车间每周组织对所有危险源(点)检查,对查出隐患的及时制定出整改措施,并做好记录。

  5、各单位记录本应妥善保管,交旧换新,旧的由生产技术部归档备查。

危险源管理制度13

  一、

  目的

  为了对本公司点火使用的油进行有效的控制,预防柴油发生着火爆炸对环境的污染,制定本程序。

  二、

  点火柴油的安全预防措施.

  1.

  车辆在打油时必须熄火,人员不得吸烟;岗位巡检人员在抽油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发生紧急情况时,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2.应将油类保存在室内(非露天)指定地点,并明确标识,应防止渗漏、雨淋,油桶应盖好。

  3.

  油类物资应及时使用,使用时严禁烟火。

  4.油类物资使用时,要加强污染预防,取油和加油时应小心操作,严防油类外泄。

  5.

  检修时,应提前准备好,对有废油的设备应用废油收集装置将废油接好,并集中放置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6.

  岗位工应加强对用油设备的巡检,预防设备漏油,若发现漏油应及时处理,并确保完全消除漏油现象。

  7.对设备或地面上的油污,应及时用棉纱吸取,废油棉丝应统一放在指定地点,以便集中处理。

  三、应急措施

  1.当储油罐发生着火或爆炸安全事故时,指挥人员应立即通知车间应急小组,应急小组应迅速做出反应赶赴事故现场,组长、副组长利用现场可能的条件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开展工作。控制事故的扩大蔓延,引导人员疏散,进行紧急救护,保护现场。

  3.领导小组组长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按应急联络方式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寻求支援,在通报情况时必须讲清事故发生的地点、联系电话,并派人员到关键路口接引。

  4.当储油罐发生着火或爆炸安全事故时,疏散警戒人员立即分头引导人员由安全通道撤离现场,并确定安全警戒线,严格控制人员的出入。.

  5.当储油罐发生着火或爆炸安全事故时,紧急抢险人员及救护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展开求援工作。在进窑前,必须对灾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准确掌握窑内的灾情后,再采取相应的求援措施,不能盲目采取求援工作。

  6.

  在事故的抢险、救护、疏散过程中,所有应急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各行动小组各施其职,行动有序。

  7.当抢险、救护、疏散工作告一段落,组长组织应急小组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制订防范措施。

危险源管理制度14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xxx风电场项目部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人身、财产的安全,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水电x局机电安装分局工程施工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暂行规定》,结合xxx风电场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及危险物品的使用、存储、运输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可能发生较大人身伤害和机械设备事故的因素。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是根据危险源可能演变成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及设备、设施损失的程度进行分级监控管理。一般情况下,分为1―4级,1级最重,4级较轻。

  三、实行“重大危险源”监控,是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是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要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订应急预案,告知施工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

  四、根据xxx风电场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重大危险源主要有:

  (1)、50t、130t、800t汽车吊等起重设备及起重作业;

  (2)、中小型载人载货车辆;

  (3)、2mc以上高空施工作业;

  (4)、施工现场施工用电;

  (5)、其它有危险性的施工。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防范主要包括:

  (1)未发生险情情况下的应急防范;

  (2)发生险情预兆情况的应急防范;

  (3)险情扩大发展情况的应急防范;

  (4)险情释放和预警信号临时解除后的应急防范等方面。

  六、未发生险情情况下的防范:是积极主动地检查、观测,做好相关记录,并通过有效措施下达实施监控。

  七、发生险情预兆情况下的预警应急防范措施有:

  (1)及时分析评估险情性质、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和伤害损失程度,及时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发布到与危险源作业部位相关的所有人员,并及时进行安全警示标识,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预警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应急排查及险情发展控制措施,确定防止危险源演变成事故的撤离方案,并在预警发出后的48小时内上报到xxx风电场、及安装分局主管部门。

  (2)及时排查险情,控制险情发展。

  (3)按确定的应急方案严格实施,加强监控、加密监视观测、专人防守。

  (4)必要时及时撤离人员和设备。

  八、险情发展扩大情况下的应急防范:险情发出预警信号后,又有新的发展和扩大,要意识到可能是事故即将发生的临界状态,应迅速进行人、机、设施的撤离,并做好警戒和组织工作;

  九、险情释放和险情解除情况的应急防范:险情释放和险情临时解除后,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险情,再释放而酿成事故,应进行险情稳定性的观测,确认稳定后,再进行相关作业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十、“重大危险源”发出险情预警后,是事故发生的边缘状态,要及时、准确的分析险情性质和确定防范措施,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应严格执行,做到认真组织实施。

  十一、重大危险源辨识、预知。通过科学客观的分析,找出施工生产场所、运输存储、设备设施在发生事故时,可能会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的危险因素,通过辨识,确定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立项监控,并告知项目部生产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

  十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发生事故后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损失程度进行危险程度评估。“重大危险源”一般分为4级:

  (1)一级重大危险源为:可能造成5人以上的特大死亡事故或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事故;

  (2)二级重大危险源为:可能造成3~4人重大死亡事故或经济损失在50―100万元之间的事故;

  (3)三级重大危险源为;可能造成1~2人死亡事故或经济损失在5―50万元之间的事故;

  (4)四级重大危险源为:可能造成2人以上群伤或经济损失在1―5万元之间的事故。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是通过工程技术部门、安全部门和综合部等,先提出初步方案,再由项目部安全第一责任人或安全副职组织集中分析讨论确认。

  十三、“重大危险源”的状态监控:是指被监控的“重大危险源”客观地反映出:

  (1)危险源处于正常监控状态;

  (2)是否发生过险情预兆以及险情预兆的性质和程度,是否继续发展及频次;

  (3)危险源是否已解除,何时解除,是何种原因而解除;

  (4)危险源释放情况(危险源演变成事故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释放时间性质及程度;

  (5)危险源演变发生事故,事故性质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程度。

  十四、对“重大危险源”的状态监控方式主要有:

  (1)通过人员监视、检查、设备仪器观测监视、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等;

  (2)定期评估分析危险源的状态变化情况和演变情况,应建立完整的监控台帐;

  (3)险情预兆及预警,发布下达预警报告,采取紧急应对措施,进入特殊监控过程,如特殊环境、季节、雨季、泥石流区域、坍塌前的预警、高危险作业时段……,应盯岗盯班;

  (4)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划定警戒区域,安排人员值班警戒;

  (5)组织施工人员、设备设施撤离,应及时果断,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

  十五、重大危险源预警:“重大危险源”监控是突发事故前的控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演变到事故发生过程的初始状态,应通过检查、观测及时发现险情。对于发生的险情预兆,应认真分析、评价,及时进行预警报告,并进行防范。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严格进行预警报告,及时发布预警情报,并做到及时逐级上报。

  十六、预警报告:对所预知监控的重大危险源或临时发现的重大险情,应进行密切监控,当发生险情预兆时,应进行重大危险源预警,迅速下达书面预警报告,发出预警报告的同时,在现场设置警示标识。应在发布险情预警的当天,告知险情预警部位的所有相关施工人员,并在48小时内上报分局安全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的预警报告,由生产技术部门编制,经安全管理部门、综合部会签,项目经理审批后,下达实施,由安全部管理部门上报到分局主管部门。

  十七、现场监控记录:由项目部安全部门指定责任人对危险源部位,每班根据现场监控情况,如实记录(必要时定时记录),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现场监控记录的管理,所记录的事实描述,应做到及时、客观、准确、详细、清晰,并妥善保存备案。现场监控记录应定期专人负责进行检查、分析。

  十八、应急预案: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客观存在,对已确认并立项的危险源,通过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对其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有足够的认识,在辨识、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

  (1)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观察,采

  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观测,设置防护设施,明确资源配置、落实责任到人;

  (2)发现险情预兆后应发布预警,设置安全警示,采取防护防范应急措施,加密观测检查,以及所采取的人员撤离、疏散、方式方法、撤离路线、通道等;

  (3)发生险情后的排查和控制措施;

  (4)事先无任何征兆突发性事故情况下,所采取的施救措施、抢险、救护等方案。应急预案中基本原则是:明确组织系统、领导职责,实施观测、检查、措施。必要时的撤离组织方式,做到部位名称、地点、时间、人员、设备明确,方式方法明确具体、详尽、可行。

  “应急预案”由项目部总工或主管生产的副经理负责组织制定,生产技术部、安全部、综合部参加,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编制,相关部门会签,项目经理审批。

  十九、“应急预案”的评审: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是针对重大危险源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预防重大危险源演变发生重大事故所采取的重要防范措施,项目部应对所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会签。“应急预案”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客观环境变化,设备设施状态及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修订、补充完善。

  在监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出现险情征兆,项目部急时发出预警报告,并及时制定应急措施,其应急措施也应进行紧急评审会签和审批。通过对急预案(应急措施)的评审,以确保其防范措施的适宜性和可靠性。

  二十、“重大危险源”监控实行分工负责管理的原则,是贯彻《安全生产法》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项目部安全第一责任人,对监控的有效性负领导责任;项目部主管安全生产的行政副职,负责组织实施效果的管理责任,总工程师负辨识、预知、评估、应急预案的制定和预警报告的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效果的责任;生产技术部门(设材部门)负责开展辨识、预知、评估、制定应急预案、预警报告及发生险情后的应急措施落实工作,对所开展的具体工作落实情况和有效性负责;设材部门根据重大危险源与各部门业务相关的内容,参加和配合生产技术部门所开展的工作,对本部门归口管理的业务实施效果和工作实效性负责;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对日常监控工作的开展、各项措施的落实,行使监督执法权,负责及时准确向xxx风电场、水电x局传递、报告有关监控情况和规定的书面报告材料,对监督的有效性、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负责具体监控的工作人员,对所分管工作的落实和有效性负责。项目部要明确分工,要做到监控项目明确,内容准确,效果明显,责任到人。

  二十一、监控档案管理:监控档案是项目部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实施连续监控管理的重要基础,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档案管理,于每月30日前上报七局。

  二十二、“重大危险源”监控所形成的记录,应严格分工负责专人管理,除了所规定的监控记录以外,相关会议和信息发布记录应形成有效的文字记载,并妥善保管备案。

  二十三、“重大危险源”辨识、预知、评估,应急预案(应急措施)、重大危险源程度等级确定排序、重大危险源预警所形成的记录,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监控档案,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实施管理。

  二十四、按分工负责管理,并协调实施,做好分工与接口衔接关系的处理,所形成的记录在分工负责的原则下,应严格记录(报告)的会签审批制度,进行行之有效的传递。工程技术部、综合部、安全部,对所形成的所有记录应及时会签,严格审批,及时传递,并做到生产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各存档一套。

  二十五、监控记录的上报和存档。向分局相关部门报告的重大危险源监控记录,由项目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归口上报,上报的记录为:

  (1)《水电x局重大危险源评估及预案登记表》;

  (2)《重大危险源预警报告》;

  (3)《水电x局重大危险源监控档案》。应按规定及时上报。

危险源管理制度15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矿山的危险源主要有:有坍塌、倾覆、压埋的场所;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发生透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有高空坠落的危险场所;有提升、调运系统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有被电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有中毒、窒息、腐蚀、放射危险的场所。

  三、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风险控制,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

  a级:重大危险源,由企业、矿部、班组三级管理与控制;

  b级:较大危险源:由矿部、班组二级控制管理;

  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六、三极危险源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堵口,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七、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对重大安全隐患,由矿长指定专人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部门指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进行演练,必要时加以修订。

  1、成立有关部门组成的预案编制小组,指定负责人。

  2、参阅现有的应急预案。

  3、危险分析、包括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粉尘分析。

  4、应急准备和应急能力的评估。确认现有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并对其充分进行评估。

  5、完成应急预案编制。提出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和程序。

  6、提出预案的落实、更新、培训和演练计划。

  九、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矿长任组长,生产、技术、安全、设备、运输、消防、医疗等有关部门参加。

【危险源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危险源管理制度11-13

危险源管理制度09-05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2-17

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10-18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8-29

危险源管理制度(14篇)02-01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01-27

危险源管理制度(15篇)01-27

危险源管理制度14篇01-28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