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内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0-08-27 15:45:29 心理资讯 我要投稿

男主内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

  “男主内”产生的心理问题

  近日,一则新闻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武汉市青山区一男子朱超(化名)突然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后经心理医生诊断,朱超已落下“心病”。其原因就是他长时间担任家庭“煮夫”。

  朱超曾在合资企业打工,因不满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作环境,三年前辞职。考虑到家里孩子还小,妻子又是单位财务主管、每天业务繁忙,朱超主动提出在家照顾孩子,周末也极少出门,与朋友们日渐疏远。一天,他送女儿上幼儿园,老师随口问了句:“你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吧?”朱超突然感到这三年来自己对家庭没有贡献,越想越自卑,从此度日如年。

  专家释疑:

  在我国,传统的夫妻分配方式是 “男主外女主内”,这与最初的生产力水平有直接关系:男性身体比较强壮,有能力获得食物并保护整个家庭的安全;而女性则更适合在家哺育、料理家务。

  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强,家庭“煮夫”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很多男性不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抑郁、烦躁不安等。

  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双方关于家庭分工的“心理认知度”。每个男性都有征战的梦想,都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庭,无论在心理或文化背景上,都习惯扮演“主外”的角色。而他们一旦彻底回归家庭,压力势必骤然上升。如果仅从表面维持“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而妻子心中却悄悄给丈夫贴上“窝囊废”的标签,那么这种感受难免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造成伤害。因此如果“煮夫”的确由协商产生,那么妻子应当在日后积极赞美丈夫的工作成果,不要太过强势。

  此外对于男性而言,在决定成为“煮夫”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并正确理解“贡献”的含义。家庭的运转不光取决于外部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内部的精心打理。“主外”、“主内”从客观角度而言,只是分工类别不同,并不存在确切的性别对应。如果你的家庭现在有人“主外”,也有人“主内”,那么应该是很幸福的。“煮夫”们该做的是自豪,不是自卑。

  80后离婚率爆增的5大原因

  据报载,80后的年轻一代,离婚的比率大幅度升高,朝秦暮楚,速聚速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为此,一些关注青年人的人士疾呼:这一代怎么啦?

  导致80后离婚的现象众说纷纭,总结一下,有五点说的比较多:

  一、缺乏宽容

  80后独生子女之所以成为离婚高发人群。该群体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淡薄,跟父母从小过分溺爱,凡事帮孩子拿主意,养成孩子缺少忍让性、宽容度有直接关系,这导致了他们的婚姻稳定性下降。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代人对婚姻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二、经济依赖

  女生畏惧高龄难嫁是长年的老顾虑,可现在的男生也开始希望“后方稳定”,也纷纷选择了短平快的结婚方式。婚后两人尽管在单位都能独当一面,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还是渐渐显现出来。从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月的工资半个月花完不说。还会经常换新手机,并且必须两人一人一个,Mp3、数码相机甚至电脑要置办就得是一人一台,随之便心安理得接受老爸老妈接济。直到产生两个家族的矛盾且一发不可收拾。

  三、家务低能

  80后中颇具代表性,经济不独立、“家务低能”是80后婚姻生活中的“软肋”,加之缺乏宽容、理解的个性往往容易成为轻言离婚的导火索。有调查显示,在已成婚的“独生代”家庭中,有30%聘用计时工来做家务,20%由父母定期为其整理房间,80%的家庭长期在双方父母家里“蹭饭”,30%的夫妇自己的脏衣服要拿到父母家里洗。

  四、草率闪婚

  80后到了适龄年龄后,“闪婚”也随之成为流行词。很多“闪离”的80后最后几乎都会说:之前不了解对方,没想到他(她)那么多毛病,而导致“闪离”的前提正是看似时髦的“闪婚”。婚前缺乏深入了解,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就草率结婚,结婚后感情基础不牢靠,而都市生活节奏快,人心容易浮躁,发生矛盾后不懂得自我调适和双方谅解,缺乏社会责任感,就容易草率离婚。

  五、简单方便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大多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使得他们离婚时的顾虑少了很多。“现在离婚也太简单了,咱去吃个饭庆祝一下。”热播电视剧《奋斗》里向南和杨晓芸那对“毕婚族”(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一直磕磕绊绊,结婚还不到1年,他俩拿着结婚证又把婚离了。可见离婚也显得“简单”、“方便”得多。

  宝宝摔倒了 扶还是不扶

  “扶”字派

  有时候孩子摔得并不严重,平常会自己站起来,可这一次偏偏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这可能是在向妈妈暗示:现在我需要妈妈对我有个关心的表示,我要妈妈爱我一下。根据情况,妈妈可以温柔地询问一下:“要妈妈帮忙吗?”如果孩子需要妈妈帮忙,就会把手伸给你。妈妈把孩子抱起来,亲一亲,让孩子在怀里撒个娇,就像给孩子的情感“加点油”。

  如果孩子确实摔得比较疼,或者出了一点血,家长一定要赶快过去充满关怀地把孩子抱起来安慰。如果这时家长态度冷漠、严肃,坚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疼痛和流血带给孩子的惊吓可能会造成心理创伤。当孩子因为疼痛而哭的时候,一定不要严厉制止。哭对孩子有特殊意义,可以缓解紧张、释放负面情绪,不许孩子哭,就是压抑孩子的正常的情感表达。冷漠可能就因此而来。

  不扶派

  称职的父母应该是敏感的,善于观察的。当孩子跌倒时,如果并不严重———比如在家里木地板上、地垫上、泥土地上摔倒,家长应该不动声色,观察一下。大惊小怪地“哎呦”一声,孩子可能就哭起来了———其实本身并不疼,是被家长的反应吓哭的`。学步期的孩子最容易跌倒,由于充满了探索的迫切精神,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玩。这时,家长连一句“自己站起来”都不用说。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依赖性强,摔倒了习惯性地等着妈妈抱起来,希望有所改观,的确可以蹲在他身边,温柔地坚持:“宝宝,自己站起来,来吧,到妈妈怀里来。”

  扶不扶都要看

  一看:看孩子倒地时的姿势与状态,看脸色有否异常,手脚是否能动,身上有无外伤或起青包、出血、血肿等。

  二问:询问孩子什么地方疼,胸部、肚子、头部有无不适的感觉。

  三查:检查全身各个关节是否有问题。先让孩子做几次蹲下、起立的动作,接着让孩子伸展胳膊、活动手腕、左右转头,再让孩子反复做几次弯腰挺身动作,最后让孩子张口,看牙齿有无松动或脱落、口腔有无破损。即使上述检查完全没有问题,还要继续观察1-2天。主要观察孩子的大小便有无变化,如大便变黑、小便呈血色或黑色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送医院,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跌倒之后的功课

  平时需要加强对孩子手脚活动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学会“碰撞”、“跌倒”。成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要摔倒时会不自觉地迅速保护人体最重要的部位,如闭上眼睛、用手抱住头部等。孩子的手却缺乏这样的“本领”,原因之一是大人给孩子的手提供的训练机会太少了。如父母在孩子学步的过程中总是牵着孩子的手,孩子便没有机会体会手臂在摔倒时的用场;再如怕孩子碰着而过多地限制他们的活动,不让荡秋千、玩攀登架等,也会使他们的胳膊得不到足够的锻炼,平衡能力得不到加强。因此,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多活动,特别是多做锻炼手脚的活动,以发挥两手在活动和自我保护中的作用,获得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

  挽救出轨婚姻的三个好建议

  现在越来越多的婚姻出现了信任危机,造成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婚姻中的一方因为没有及时把持住自己,做了对不起家庭的事情,面对婚姻背叛,多数人还是选择了回归并及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对受伤害的一方如何摆脱这种事实伤害已经成为当下很多围城里的人困惑、纠结的难题。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后出轨”时期。

  当一方出轨的时候,另一方是想尽办法干预这种龌龊行为,当婚姻恢复原状,受伤的一方又会对此喋喋不休,当这种心态无法释放时,潜在的危机就是婚姻破裂,二度伤害在某种程度上比背叛伤害更严重。

  那么如何修复”后出轨“带来的创伤?

  一、别用他人的过错惩罚自己。

  受伤的一方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日子还要继续。所以昔日不爽的事情忘记也要忘记,不忘记也得忘记,否则会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一个很深的阴影,越是在乎越是痛苦,所以,既然选择了保持婚姻的完整,就要学着释然,要不,会让自己的不堪的回忆中失去经营婚姻的信心。

  二、别把他人的过错当做肆虐的把柄。

  受伤的一方通常会觉得自己有理了,从而开始在婚姻生活里处处打压背叛的一方,殊不知频繁的旧事重提对双方都是一种特大的伤害,这对婚姻的维系只有害处而没有一丁点好处,一个不懂得原谅他人的人注定会痛苦一生,因为人的一生会面对太多的选择,谁又敢保证自己的每次选择都是正确的?

  三、找出婚姻背叛的主要原因并得以妥善解决。

  出轨一定有出轨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家庭压抑,有的因为一方强势,有的因为两地分居。当找到出轨的真正原因然后加以妥善改进就OK了。

  很显然,本文的婚姻背叛是因为夫妻长期分居两地造下的苦果,我的建议:继续帮助他完成学业,等他毕业以后选择在一个城市工作,一切就会在无形中得以解决。

  婚前同居男女最不经考验的两性关系

  同居趋势不可逆

  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婚姻与道德》一书中谈到,一对男女没有过性经验就结婚,就如同一个房屋买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万一不合适,该怎么办呢?

  正是带着这种心态,未婚同居从一件令人反感的事变成许多年轻人婚前的一种选择。不少人视其为向传统婚姻宣战的战场,自称体会到了它带来的“便利”:大龄青年未婚同居可以更了解对方,生活也变得更经济;大学生校外同居为的是解决性需求,提前寻找家的感觉;离异后的中年人,因为对再婚十分谨慎,所以用同居来考验彼此的心意;在农村,因为只承认婚礼庆典,不在乎法律登记,所以非婚同居者也大有人在;还有居心叵测者,已有配偶却仍与他人同居,只为一时痛快。

  但罗教授认为:“同居现象的普遍化,与整个社会婚姻观念的松动有重要关系。尤其是在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龄之后,他们的婚姻观念更开放,更随意,不再视婚姻为神圣的契约,不希望被婚姻关系束缚住,害怕失败婚姻带来的伤害,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不少人最终走向同一条道路:婚前同居。”

  “从全球来看,同居现象流行的趋势不可逆转,但是相当多的人对它认识不清。从他们分不清什么是试婚,什么是同居就可见一斑。”

  同居关系满意度差

  在国内,同居关系研究仍未成系统,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新泽西州罗杰斯大学就有两位教授,大卫波彭诺和巴巴拉D怀特赫德,对同居关系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

  罗教授介绍说,他们的报告揭示出,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比未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离婚率高46%。婚前同居时间越长的夫妇,就越容易想到离婚,他们的性关系也同样脆弱。并且,同居时间越长,双方将更追求独立自主,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约束,因此永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关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关系的破裂率更高。

  ”同居现象如此普遍,媒体要负一定责任。因为如今的影视作品过多夸大了离婚现象、家庭暴力和感情背叛,而缺少对白头偕老的描述,这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惧怕婚姻,从而选择同居。”

  同居与试婚有本质区别

  同居有风险,绝大多数同居者都赞同。但很多年轻人仍然觉得:“同居就是试婚,既了解了彼此的好恶,又节省了生活开支,还学习了该如何经营婚姻。”据调查,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结婚前同居是个好主意。

  罗教授强调,同居与试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首先,同居者之间完全没有婚姻承诺,不合则分,而试婚者都抱着最终走向婚姻的共同目标,会像真夫妻那样尽力维护两人关系。

  其次,因为没有追求婚姻的主观愿望,所以同居者一旦遇到问题,反而更增加了失落感,甚至引发暴力冲突。近年来同居伙伴对非婚生孩子的虐待,构成了一类特殊的社会问题。国内有统计显示,同居伴侣间的暴力问题远远多于家庭暴力。而试婚者不同,追求婚姻的目标可以让两人关系更有韧性。

  另外,同居关系的双方更看重自己的自主独立和个人利益。在“共同生活”的外衣下,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而试婚者有相互沟通的愿望,他们会努力促进两人的匹配程度,寻求建立更稳定的二人世界。

  罗教授反问:“本质差别如此之大,还怎么能从同居生活中学习婚姻经验呢?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人经历的同居关系越多,就越容易选择同居而不是婚姻。”

  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

  有一位老师,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这位老师本来是教英语的,所以一直帮孩子辅导英语,学习成绩很好。妈妈每天在家里为他做这做那、做牛做马,他自己则坐在沙发上说:“妈妈,你帮我倒杯水吧。”即使妈妈不顺手,也还是会给他倒,直到发生这样一件事情让他妈妈警觉起来。平时妈妈每天早上都帮他倒好水,并且带到学校的水壶也装好水,全部书包、物品都为他准备好,侍候他去上学。有一天早上起来她妈妈忘记给他装水了,结果这个孩子走出门了发现水壶没装水,又退回来,狠狠地对他妈妈讲:“都是你害的,害的我要迟到了!”

  你看,为孩子什么能做的都做了,可是一旦有什么没做到,他就心生怨恨,并且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你。这件事让这位母亲很警觉,她说虽然孩子学习好,虽然为孩子做了很多,但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母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她感到以前都抓错了!没有从根本上抓,教育孩子花很大精力却教错了。

  教育孩子根本是教什么?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与你每天拿着鞭子催逼着,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有个门门功课成绩都很好的高中生,由父亲陪着学习书法,有一次父亲在一边睡着了,看到身旁父亲疲惫的身影,她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说:“我所以会努力学习,都是因为感受到父母为我付出太多!”一个孩子带着这样的心境去学习时,她能不学得好?绝对不一样的。所以你教育孩子时,若抓对根本就没那么辛苦,而根本要从孝道抓起,所以教孩子懂得感恩特别重要。

【男主内产生的心理问题分析】相关文章:

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10-14

盘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01-12

幼儿害怕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09-29

孩子心理问题产生根源01-11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01-13

心理问题产生根源是什么01-17

心理问题产生根源有哪些01-15

儿童受虐容易导致产生心理问题09-24

女大男小的婚姻心理分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