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分析

时间:2020-09-25 17:55:3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分析

  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

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分析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农民工问题的日益关注,农民工落户、农民工就业、农民工住房、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等关系农民工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正在不断得到改善。近几年,沈阳市也在提高农民工待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农民工切实享受到了帮扶和温暖。今年9月,沈阳又立法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 然而,记者在近日的调查采访中发现,沈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很多隐忧,仍需社会各方的帮助解决。

  据调查,目前沈阳市有农民工138.5万人,跟随父母在沈阳生活的农民工子女约有5万人,他们的年龄多在7岁至15岁之间,除完成作业,基本没有什么课外活动。

  与大多数城里孩子假期时间被各种学习班、补课班大量占用相比,这些农民工子女几乎没有参加补课或各种学习班,而适合他们的一些科普参观活动、文化图书阅览和各种知识讲座等,他们也几乎没听说过。

  记者与有关人士日前对和平区等市内5区及辽中的200名农民工子女(包括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60名,随父母在沈阳打工的14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令人堪忧。农民工子女存在自卑、内向、敏感、和父母沟通有困难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你的心理话对谁说?

  10月中旬,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周永梅、王颖,国家二级心理师冯一茗、冯狄到辽中15中学,对60名父母在外地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分为面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

  “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存在掩饰内心敏感现象,一方面他们内心中隐藏着自卑感,一方面他们又非常渴望与人沟通,渴望被关注。”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专家周永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四位参与调查的心理老师, 每人面谈15个学生,面谈半小时。调查问卷包括:“你有心里话对谁说?”“你认为自己的童年幸福吗?”“你和父母每月在一起的时间有多久?”

  面谈和问卷调查的汇总结果是,60名留守儿童中50%有“自卑、内向、自尊心强、敏感、渴望被关注”等心理问题。同时,引起心理专家关注的是“这些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方式问题。”

  “这些留守儿童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差,吃、穿、住、行与城市孩子差不多。但是,由于这些孩子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生活,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出于愧疚心理,这些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尽量满足的,甚至有的家长会过于溺爱孩子。”

  “由于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们多半是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在一起生活。在家里学习期间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效果不好,容易拖拉。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在中等偏下。”

  周永梅说:“我最担心的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懵懂不明,他们又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么这些孩子的未来出路又会如何?”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刘萍表示:“每年寒暑假,大多数农民工子女无人照看,这不仅使他们的安全缺乏保障,社会活动参与度低,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及社会交往能力也受到影响,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

  父母和子女都不擅沟通

  沈阳市和平区砂山街第四小学,于2004年5月被确定为沈阳市第一所农民工子女就学指定学校,目前学校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72名农民工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5%。该校为每位农民工子女建立《成长档案》,开设了心理沙盘室,定期为农民工家长开办讲座,转变家长教子观念,改进教子方法,提高家长素质。

  记者采访到了学校的唯一一名心理老师褚玉蓉。据她介绍,目前在砂山四校的五六年级开展心理健康课,因为这个年龄正处于青春期,同时还面临着环境转换(即将升入初中)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在沈阳打工。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着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的问题。家长具有榜样作用,由于他们自身不擅长沟通,孩子会受到不良影响。”褚玉蓉深有感触。“虽然农民工家长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但是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效率不够。他们不知道孩子内心在想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褚玉蓉说:“这些在沈阳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一样,普遍存在着自卑、羞怯、敏感、渴望被关注等问题。”

  他们的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关注

  “这次调查比以往的结果要好!”周永梅说。最近几年,她曾多次接触农民工子女,并多次配合团中央等机构,开展农民工子女调查工作,对这次的调查结果,周永梅看到了希望。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假期无人照看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沈阳市妇联从今年开始,实施“蓝天计划——援助流动留守儿童活动站”项目,将在全市建立10个社区流动留守儿童活动站,辐射周边3000余名农民工子女。皇姑区黄河街道扬子江社区、铁西区启工街道重工新村社区、苏家屯湖西街道葵花社区等,都安排了一些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参加,沈阳少儿图书馆也对社会全面开放。但是,就5万多农民工子女而言,能够参加这些活动的还是少数。

  褚玉蓉说,现在,这些农民工子女比以往更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更主动地走进沙盘心理治疗室。而孩子们的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只是他们没有学会合理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捷径可走,需要老师、家长、心理老师、社会各界直接与他们接触,并且需要长期性。

  机遇是会伪装的,所以你得多尝试

  机遇就像超级玛丽的蘑菇,吃一口,变大一点,再吃一口,变强变壮。关键是你要不停向前奔跑,飞天遁地,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蘑菇的角落。

  这个年代,有这么一种人,永远不肯尝试,永远固步自封,然后怨天尤人,感叹遇不到伯乐撞不见机遇。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机遇会在那乖乖等着你吗?抱歉,它可没有那么听话。它是个从来不主动出击的傲娇大人,需要你对它展开强烈攻势,才能把它追到手。

  而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并不知道那就是机遇,所以需要排除万难的尝试。因为,不试试,你怎么知道那是不是机遇呢?

  2012年的寒冬还没有过去,我就来到了深圳,大学还没有毕业,本来是实习阶段的,但我想早点接触到我歆羡已久的社会大染缸,并以初生牛犊的狠劲儿坚信自己一定会酿出一番大红大紫的颜色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怀揣简历奔走在频繁的面试道路中,当时有两家公司愿意要我,都是做互联网产品销售,我选了其中一家仅仅是因为那家公司的底薪比另一家要高三百块。

  我在还未踏入社会的时候就清楚明白金钱的重要性,也很清楚自己毕业后的使命就是挣钱,过更好的生活。

  为此,我从一个学新闻采编(属于纸媒)的专业进入到我当时不太喜欢的互联网行业,我的三观其实是拒绝的,但迫于大脑和心脏的强烈命令,三观不得不接受改变,所以才有了三年后我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到了总监,再后来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新媒体经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我要说的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除了实力,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机遇而言,大胆去试,才是首要的。

  第一份工作开始后,我跟打了鸡血一样奔走在各色各样的客户之间,和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的工作是网络推广,就是把公司的网络产品推荐给其它企业使用,这个职位还有另一个词,叫做销售。

  对于销售员来说,每一个客户都是潜在的单,能不能签下来就看你花多大力气去拿了。

  我把每个客户都当贵人,把每次约见都视作机遇。

  我至今仍对我的头两个单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单不多,才几千块,但我为了拿下它,连续去拜访那位客户总监十余次,他忙,我就在一旁等,他空闲了,我就凑上去说两句,但仅仅是说两句,他的电话就又想起,或者秘书又来通知他去开会。

  有一回,他随秘书出去开会了,临走前随口说一句你稍等啊。于是我一个人在他办公室外的会客室坐了4个小时,直到他回来办公室拿手提电脑准备下班,才发现了我。看到我的那一瞬,他有点惊讶,说,你怎么还在这里。

  我微笑着说,怕您回来了想要聊合作而找不到我。

  他看了我一眼,似乎是这十余次的会面中唯一一次可以称得上是“正眼”的一眼。然后边走边说,我开车送你去地铁站,你现在有十分钟的时间和我讲讲你们的产品。

  我把产品介绍、报价方案、行业评估浓缩在那十分钟里讲解给他听,他听完只说了一句话:我考虑考虑。

  这一句,我就知道,有戏了。

  接下来又是几次登门到访,直到终于签下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单。

  我是那批新员工里最先签到单的,经理让我在晨会上给大家分享经验。我想了想说,其实在连续十次不温不火的交谈中,我每次都感觉到估计没戏了,可是每次回来,就又会想着要么再试一次吧!也许这一次,就能成功了呢!

  哪怕是那次等了他4个小时,其实,我也是在试,试一试他还会不会回来,试一试他回来了会不会有机会和他交谈,没准就成了呢。

  第二个单的前期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连续拜访了几次,对方不冷不热地晾着,不说做,也不说不做。后来有一次我去对方公司,偶然间被我听到对接人王先生竟然和我是同乡,我眼前突然一亮,立刻闪现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其实在陌生的大城市里遇到同乡是一件几率非常大的事情,有的因为同乡成为了朋友,有的就随口一过,转眼就忘。可我不要,我要和我的同乡做生意,一起签笔大单!

  刚好那个时候我回家了一趟,顺带了一些特产过来,我知道,就这样把特产送到他办公室是一件有失妥当的事情。于是我把时间定在下班时间。

  我打电话给那位客户,说明缘由,他一开始是连声说不要的,我说没关系,就当是小妹送大哥的一点点小吃,您应该很久没回去了吧,尝尝家乡味道吧!

  软磨硬泡的,终于,他答应了。

  下班后,我坐车去往他住的小区附近,等待他下班过来。我六点半到的,给他发了个短信,说王哥,我到了,在您小区外面的天桥下,您回来就能看到我。

  十分钟后接到他的短信,说他在开会,可能会晚点。我说没事,我刚好在附近转转,您先忙。

  就这样,我抱着一箱特产,站在人来人往的天桥下,看着潮起潮落的乌云倾天。八点多的时候,他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还在那里吗,说要不你先回去吧,我一时半会儿还走不了。

  我说我还在这附近逛着街呢,没事儿,您忙您的。

  放下电话,大雨倾盆而下。我抱着特产撑着雨伞一路走一路找地方躲雨,怕雨水淋湿了特产,把伞倾了又倾,背后被雨水打湿,衬衣贴着我的背,冰凉冰凉的。

  四月份的深圳,天气阴晴不定,心中冷暖自知。

  九点钟的时候我又接到他的短信,说手机快没电了,充电器忘带了,让我赶紧回去,不要再等他了。

  我回了他一句:好的。

  十点半的时候我在天桥下撑着雨伞,怀抱特产,饥寒交迫地等来了我的客户。他看到我的时候吃了一惊,说你咋没回去呢?

  我把特产递给他笑着说:都拿过来了,岂有拿回去之理?

  他看到我被雨淋湿的样子费解地说:你咋不去前面的超市躲躲雨啊!淋成这样!

  我又笑了:您手机没电了,但回家必经过这个天桥,我只有在这里待着,才行呀!

  他摇摇头说,你这孩子,太拼了。

  那晚我坐夜班公交回到家还不到十二点,接到他的短信,说第二天早上过去他们公司,谈谈合作事宜。

  我闭上眼睛,不让欣喜的眼泪流出来。

  洗漱完毕后,我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

  机遇啊机遇,为了遇见你,竟花光了我所有的力气。

  我遇到很多努力的人,但有时候,不是仅靠努力就可以了的,你必须相信机遇,在埋头苦干的时候寻找机遇。

  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不劳而获的结果,也不相信有人能光靠运气吃饭。但我挺信机遇这个词的,我把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当贵人,把碰到的每一件事情都尽心去做。

  因为我知道,伯乐就藏在那拨人当中,机遇就躲在那些事之中。而我不知道谁才是,我所能做的,就是一件一件地去试,这样,才不会让那个名叫机遇的家伙溜掉!

  孩子为什么那么厌学?

  (1)过重的学习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拨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实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可接受性,学习精力和爱好,仿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弹钢琴,练书法,学画画,上外语、数学辅导班,做大量课外题到深夜,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进名牌、重点学校,除了催着、逼着要完成老师部长的作业,又要请各门功课的家教,每天清晨眼睛一睁开就与书本打交道。

  搞得孩子身心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在难于承受的`重压下,孩子如何以学习为快乐呢?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和焦虑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心理,现在不仅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太想读书。觉得学习没劲。

  (2)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有些学生家长收入比较稳定,生活有保障,由于家长在单位从事繁重的工作,回家又要忙于家务很是辛苦,所以晚上或节假日总想好好休息,调整自己,打麻将、跳舞、下棋、钓鱼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他们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认为只要将孩子的吃、穿照顾好就行了。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活上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养尊处优,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依赖生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又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没受过挫折教育的孩子,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

  我们可以引进一个原理--适度原理。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过高的无止境的要求,也不可过低,放任自由,置之不理;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削弱。

  纠正厌学心理的对策

  一、帮助子女树立必胜的信心

  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家庭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家长适当地降低对子女的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在孩子每一次作业、考试或是成长经历中表现有进步时,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一个人只有成功的决心和信心才能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家长还应该给子女降压、松绑,不要过分强调竞争;要多倾听、多宽慰、多疏导,鼓励子女只要花了力气,学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还要多关心孩子的休息和心境。

  二、父母对子女学习状态的估计要客观,期望要合理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绝大多数求学时期都是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一段历史的空白使许多人的机遇与他们失之交臂。长期以来没有满足求知欲所产生的失衡心理使其中不少人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孩子在超负荷的运转中,就积蓄了对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厌恨,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父母要经常帮助子女恰如其分地作出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这样,才能使子女处于自信而步子不满,自尊而不自负,自善而不自弃的心理状态。如果个别家长不善于客观地分析子女的实际情况,过高的期望不进行适时的调控,而是一味地为子女买参考书,约法三章,要求每次考试每门功课一定要考多少分,排第几名,这样做往往造成学生厌学、畏学,进而弃学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悲剧。

  三、父母要创设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孩子一块制订一份适合又有针对性的学习作息时间表,但不必完全改变家庭日常生活规律。另外,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为孩子的学习和对家庭教育意见的分歧争吵,不要一天到晚千叮咛、万嘱咐,让子女感到唠叨个没完。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人情往来的应酬,吵杂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心绪不宁,烦躁不安,不能静心学习。

  有的家长对孩子天天讲道理、横比喻、竖举例,把家长的焦急心理传递、影响了孩子。有的孩子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家长的压力下,就象个囚徒,又象动物园里的动物。饮食起居被照顾得很好,他们自己节衣缩食又每周一、三、五给我们喝鸡汤,二、四、六给我们买活鱼,又请了三位教师分别辅导,还收集全国名牌学校试卷,天天做模拟题,对家长我关心照顾,我们也感动,但就是没有自由意志,独立的能力,没有蓬勃的活力。在这种压力下,孩子或被迫“屈从”,或铤而走险,反抗心强的孩子,就容易由逆反心理发展到厌恶逃避的心理变态。

  从孩子的心声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孩子是多么需要一个宁静、温馨、得到关心理解、鼓励和安慰支持的家啊!他们不仅是需要鸡蛋、牛奶和“太阳神”,他们多么需要从父母那儿得到支撑自信心的力量。

  作为一名家长,还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经验交流、订家教周刊、阅览有关青少年心理方面的书刊等形式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如何塑造自身的人身价值,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与接受优秀家长的身教言教并重,认识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多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努力,只为有更多的选择

  芳生活在一个比较清贫的家庭,父亲做着小本买卖,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照料三个孩子,家里的收入来源就紧靠着父亲那微薄的收入和几亩农田。因为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所以家庭收入总是入不敷出,一家人都紧衣缩食,因为一次过多的支出就有可能导致其中一个孩子的学费可能没有着落。

  母亲因不能挣钱,所以所有买柴米油盐的钱都要伸手给父亲要,父亲是个勤勉老实的人,挣不了大钱,所以在钱的问题上总是看的特别重,谁都别想从他那里多要走一分,母亲每次给父亲要钱,他总是阴沉着脸,从兜里掏出几个可怜的毛票递给母亲,不断唠叨着省着点花。看多了这样的情景,芳从最初埋怨父亲的小气到后来理解了父亲的不易。芳小小的年纪就懂得了贫苦的生活是多么地不易。

  芳是家里的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所以芳是大家眼中那最默默无闻、最不受关注的那个。好在他们三个的成绩都还不错,这是这个家庭唯一的慰藉。

  芳从小就特别的勤奋好学,她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得到过任何的礼物,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她也从不要求,她知道,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已是不易,再多的要求只会令自己难堪。

  所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求自己,要努力成为一个不会被钱所困扰的人。她身上穿的不是姐姐穿旧的衣服,就是亲戚送的旧衣服。看到身边的同学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她也羡慕,但她告诉自己,有一天她也会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那种衣食无忧的生活。

  好在芳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她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省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她开始做各种兼职,餐厅服务员,家教,发传单,她毫不吝惜自己的气力,学习上她也从不放松,课余时间总是在教室和图书馆间穿梭,每天她总是起的最早睡得最晚的那个。

  芳并不觉得自己辛苦,和生活在村子里那些贫困的人相比,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走不出那个贫苦落后的小山村,她却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她觉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自己兼职所得的报酬和各种奖学金,芳已有能力承担自己所有的生活开支以及学费,她终于有能力支配自己的生活了。在精品店看到自己喜欢的娃娃,可以开心的抱回来,看到了时新的衣服,也会去买上一两件,她再也不用看到向家里要钱时父母那无奈的眼神了。

  芳觉得生活突然变得很轻松,很久以来的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她感觉,花着自己挣得钱的感觉真好,自己有着随意支配的权利,不用再觉得愧疚和不安。虽然家里还是一如既往的贫困,她多余的钱也会往家里寄,每次回家也会偷偷塞给母亲一些零花钱,她也不想再看到母亲伸手和父亲要钱那胆怯的神情。

  芳很庆幸自己终于走出了那种贫困的生活,她觉得生活开始变得明媚起来。芳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孩,她本来也是一个长相不错的女孩,穿上漂亮的衣服也会顾盼生辉。一直以来她都渴望过上一种有质量的生活,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有质感的衣服,可以偶尔吃一次高档西餐,也可以在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随时去自己喜欢的地方疗伤。她觉得,她现在离这种生活越来越近了。

  芳一直坚信,如果你想要某个东西并为之不断奋斗,那么你得到它就会理所当然。她感激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让自己如愿过上了自己所希望的生活。

  芳特别瞧不起哪些整天抱怨生活却不努力的人,身边这样的人太多,抱怨着物价高,工资低,却每天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一看一晚上,要不就聚在一起打麻将打通宵,他们看不到他们羡慕的那些所谓的“有钱人”,他们是如何加班加到深夜,不断的充电学习。他们看到的只是人前的风光,却体会不到人后的努力。

  曾经有次,芳的男朋友指着那些跟着做建筑的丈夫在外漂泊的妇女对她说:“你看她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是你,你愿意承受这样的辛苦吗?”

  芳严肃的对他说:“我从小那么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以后的人生能避免这样的生活,你看得到她们现在的辛苦,却看不到我是如何努力的学习。当我每天学习到深夜的时候,她们当初是否也会像我一样在用功,我从小就深知那样的生活不易,从一开始就避免过那种生活的可能,因为我有努力过,所以才有了选择生活的权利。

  男友沉默了,说“你说的对,我不该这样假设,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收回我的话。”

  芳和男友都属于家庭条件不好但特别努力的人,毕业后的他们选择了留在大城市,虽然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存款,但是两人相互安慰,相互鼓励。每天下班后两个都继续充电学习,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以及学习商务英语等工作之外的能力。他们都深信,越努力就会越幸运。

  芳最近看到了她喜欢的作家龙应台女士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感觉特别有共鸣,觉得也像是写给她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芳也想把这段话献给和自己一样还在为梦想奋斗的年轻人,努力奋斗,做快乐的自己!

  千万不要小瞧内向者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不喜欢在人前表达自己,他们喜欢在背后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安静地生活着,但是也是这么一群人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们,我们从性格上称之为内向者,千万不要小瞧了内向者。

  在我们生活的外向世界里,内向者时常被认为是“怪人”。在极端情况下,他们也许会被认为是“被驱逐的人”。在这些安静、沉思的人身上,通常会贴上许多标签,而世界也需要这些人与那些大声说话、健谈的人,也就是“外向者”达成平衡。

  世界上,有多少内向者?许多研究得出不同结论:世界上25%、50%,甚至57%的人是内向者。没人能准确获知在总人口中,到底有多少内向者,但在有天赋的人中,内向者居多。当然,并非所有内向者都有天赋。

  如果你认为所有内向者都害羞,那么请你再想一想。内向者与害羞没有丝毫联系。后者是尴尬、不舒适以及不喜欢身边有别人。当周围有人时,内向者感到舒适自在。内向者与外向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们动力的来源。

  独处时,内向者感到重新充满动力、精神焕发,而与别人在一起,让他们精疲力竭。另一方面,外向者在人群中,非常活跃、充满动力。当外向者独处时,他们感到颓靡和无聊。

  这就解释了为何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作家是内向者。这些专业领域的人们享受独处,独处让自己不断探索,发现新事物,推广到世界中。因为这些专业领域通常很高深,因而存在许多著名的内向者。但是,许多艺人和传媒工作者也是内向者。如茱莉亚·罗伯茨、梅格·瑞恩、梅丽尔·斯特里普、海伦·亨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汤姆·汉克斯、哈里森·福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史蒂夫·马丁、阿尔·戈尔、芭芭拉·沃尔特斯、黛安·索耶和大卫·莱特曼。因此,内向者无法进行与大众交流的工作,只是个传说。

  马蒂·兰妮博士(Marti Laney)是《内向者优势》一书的作者。书中,他提到内向者一般为:享受独处时光、关心深交的朋友,即时在参加活动时表现活跃、淡定、沉默寡言、三思而言、做一名很好的聆听者,但回家后,他们会精疲力竭。而外向者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喜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认识许多朋友、关心许多朋友、喜欢闲聊,在说话做事前不加思虑,说话做事更有动力。

  同时,兰妮博士也描述了内向者的优势:与他人工作融洽(尤其在一对一关系中)、友谊长存、灵活、独立、有更强集中力、自省、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分析能力、刻苦和聪明。而那些认为内向者有以下特征的人,并不了解内向者的优势。这里有大众对内向者的错误认识:不友善、书呆子、缺乏交际能力、不与他人沟通、不喜欢接近人、沉默寡言、独行侠、隐居。

  总之,内向者无所不能。事实上,一名内向者拥有外向者无法比拟的某个优势。而内向者与外向者最大且唯一区别是内向者的动力之源是自己。当然,成为一名内向者,并不是性格上的缺陷。

  千万不要小瞧了内向者,因为有内向者,才与外向者达成了世间的平衡,起到了互补的作用。

  10种会毁孩子一生的家庭教育方法

  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但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甚至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如下10种教育方法会毁孩子的一生:

  10种会毁孩子一生的家庭教育方法

  1、当孩子口出污言秽语时,总是讥笑他。这会让他的词汇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2、当孩子与邻居、老师或其他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这容易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3、永远不对孩子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4、孩子犯了错误不指出来,免得孩子会感到内疚。这样他将来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会感到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

  5、把孩子随手乱扔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书刊好坏,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以干涉,不管孩子的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语相向,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8、孩子要用多少零花钱都照给不误,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

  9、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生怕惹孩子生气。

  10、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中国很多的父母存在上述的10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不但不成才,有可能还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关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分析】相关文章:

大连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论文提纲12-11

关于考生心理健康的分析09-15

关于孤儿的心理健康分析09-15

农民工失业保险案例分析11-17

关于心理健康的案例分析09-15

关于气象为何影响心理健康分析09-14

子女教育理财规划分析11-08

员工心理健康分析09-16

孕妇心理健康分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