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道理的歇后语

时间:2020-11-17 15:00:22 歇后语 我要投稿

关于讲道理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讲道理的歇后语,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讲道理的歇后语

  关于讲道理的歇后语

  呆子求情 ———— 有理说不清;讲不清道理

  恶老婆告状 ———— 有理说不清;讲不清道理

  教堂关门 ———— 不讲道理

  理字卖给阎王爷 ———— 不讲道理

  扭着脖子想问题 ———— 尽是歪道理

  泼妇骂街 ———— 不像话;耍无赖;不讲道理

  耶稣堂关门 ———— 不讲道理

  庄稼老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庄稼汉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春天的果园 ———— 有桃李;有道理;有桃有李;有条有理

  费全生看《申报》 ———— 一无道理

  急舌子讲道理 ———— 说不圆

  叫花子进衙门 ———— 有理说不清;讲不清道理

  老大爷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冷锅里爆豆子 ———— 没道理;无声无息

  冷锅中豆儿爆 ———— 好没道理

  冷锅中豆儿炮 ———— 好没道理

  礼拜堂关门 ———— 不讲道理

  满塘鲫鱼 ———— 无条鲤;无条理;么条理;毛条理;么个鲤;没有道理

  孙悟空遇唐僧 ———— 有理说不清;讲不清道理

  塌岸朗窜屎 ———— 稻里;道理

  歪嘴婆娘骂街 ———— 不讲道理

  文盲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乡里人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

  乡下人看告示 ———— 一篇大道理;总是田里的事

  相关阅读:歇后语的含义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1]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关于讲道理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关于兔的歇后语08-12

关于蝎子的歇后语09-22

关于石头的歇后语08-16

关于火车的歇后语08-15

关于光头的歇后语12-23

关于演戏的歇后语11-18

关于嘴巴的歇后语11-18

关于宴席的歇后语11-18

关于判官的歇后语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