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3-04 19:26:48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高中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高中说课稿合集五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本节主要从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从信息文化的角度来描述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和人性化,从而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善意对待健康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悠久历史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体验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变化,并感受到信息技术对生活、学习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辩论,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主义世界观,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合理的实用信息技术

  2.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和歉意能力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法

  依据学生实际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确立以下教法:设定特定的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法,以解决问题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适时地结合演示法、讲解法、引导法来完成教学。通过辩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团队协作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说学法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确立以下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记理论内容,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在辩论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

  五、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以极域电子教室控制系统为平台进行统一教学和管理。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分钟)

  通过提问复习信息的四个特征。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根据一个事例“资料:20xx年的时候,一艘载有128名中国游客的越南籍游船偏离轨道触礁。船随时都会沉没,穿上没有救生措施,也无法与外界进行联系。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乘客发现自己的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他立刻向外界发送求救信息,与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经过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终于获救。在这个救援过程中,这部手机成了游客与外界进行练习的唯一工具。”

  说明:信息及信息技术工具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新闻材料等,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学习,为本课顺利进行作好铺垫。

  (三)学生自学并讲解,强化记忆(10分钟)

  1.给学生3分钟时间看书的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请五位学生,每个学生讲依次信息技术的革命。(5分钟)

  2.教师做总结(2分钟):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时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信息的传递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5分钟)

  趋势一: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案例图片介绍:虚拟现实、智能代理技术等)

  趋势二: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案例图片介绍:个性化定制的电脑外观、办公软件、手机app等)

  趋势三: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通过近年来电脑的CPU、硬盘、内存、显示器和价格进行对比显示出:配置越来越好,但价格越来越低)

  4.辩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10分钟)

  围绕三个现象或者问题进行讨论、辩论

  (1)做作业时,我从网上拷贝别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吗?

  (2)上网就是聊天、灌水,还能做些什么?

  (3)在网上,谁也不会知道我是谁?我说什么或做什么都无关紧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5分钟)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甄别有用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通过生动的图片、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抽象概念、识记学习重点内容。同时,辩论的形式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掘信息技术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在双方的辩论过程中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布置作业以及回答学生提问(5分钟)

  作业:利用身边的资源查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进行回顾;

  通过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让学生针对“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

  [设计意图]:总结问题,突破难点。通过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步骤的掌握知识点,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较多,涉及面比较广,需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的进行讲,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课堂需要精心的设计,有目的的取舍,学生也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如本堂课,我只做了新课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讲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等,其余内容由学生进行,比如:自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后向大家讲解,和学生分组辩论讨论信息技术的利与弊等。

  2.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结合?在讲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个内容,学生以辩论的形式,分别列举信息技术的优点、缺点,学生能将大部分的优点缺点叙述出来,但本节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民变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资源,这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对学生加以引导。

高中说课稿 篇2

  1、 教材分析

  2、 教学目标

  3、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4、 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

  5、 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

  6、 尾声(5分钟 )

  自我评价: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夏会丽。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习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⑴、 能力目标:(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例如: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1、 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 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 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说课完毕!

高中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讨论交流法 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h动画。

  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

  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

  (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 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 ;

  (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

  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

  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

  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

  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上

  (2)点在圆外

  (3)点在圆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当堂训练(18分钟)

  1.求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的标准方程

  3. 设圆(x-a)2+(y-b)2=r2

  则坐标原点的位置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与a的取值有关

  4.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5

  (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6,-2);

  (3)以A(2,5),B(0,-1)为直径的圆.

  5.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贾伟

  6.巩固提升: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C的标准方程并作图

  指导学生就不同条件下给出的圆心和半径关系,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两个要素展开训练。

  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

  回顾小结

  (1分钟)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

  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1分钟)

  课本87页习题2-2

  A组的第1道题

  布置训练任务

  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

  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在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要遵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

  《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

  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

  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六、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一颗好奇心牵引着去求索。我的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

  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 ①、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②、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③、使用排比。

  ④、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

  教师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去读?

  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词语。

  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迷茫、颓圮。

  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来。

  (三)深入探究

  1、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物、何人、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

  诗学,其实是诗画不分的,真正的欣赏需要视听嗅味触觉在想象中融为一体。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味,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

  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加以介绍和拓展。诗歌是通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景象来抒发。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

  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举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荷花或腊梅等 、油纸伞——小花伞 梦——雾。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

  例如:雨巷是悠长、古老、灰暗、迷离、朦胧的,它蕴含着诗人的彷徨、失望、忧愁、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它负载着一种思念、飘荡、怀远的感情。

  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在古诗词中丁香又是愁心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自赏。

  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思念,伤感。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给人的感觉是浪漫的、美好的。

  “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

  2、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

  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在熟悉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学生达到了探究作品思想内涵的认知高度。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了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的尊重,教师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

  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再次讨论,品评先前讨论的观点,回味开始时对诗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这首诗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感受,就有了多重的审美体验,应该说收获甚丰!

  最后,将“多家之言”展示出来,加以总结。

  反复的讨论的目的,不是只要一个结果;要的,是讨论中学生思考与探索的过程。学生本课学的怎么样,理解的程度有多深,会不会欣赏,懂不懂品诗,在这个环节中都可以检查出来。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再深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学习他高洁的审美情趣,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的雨巷。

  (再次聆听配乐朗诵)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范例:

  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轻柔缠绵的歌曲。“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境美。

  板书设计:

  雨 巷

  戴望舒

  音乐美

  情感美

  意境美

高中说课稿 篇5

  【说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说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说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说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补充下列内容)

  小知识:古时人们判断时间,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时为12点,各地太阳最高时刻不同,所以正午时间不同,所以各地时间就不同,存在时间的差异,人们为了相互交流,人为规定了24个时间,经度每15度为一个时间,叫区时,使用这个时间的15经度范围内的地方叫时区,绘制成地图就叫时区表,要想知道某地现在是什么时间,不需要记忆,只需要使用时区表,如图就可以查出。(下图置于大屏幕上,学生使用简图)

  活动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简易时区划分图判断各地时间

  工具:时区划分图(教师提供)

  第一步:将该表格的时间部分和空间部分撕开(如上图已撕开的时间表)并在时间表上把每个小时的时间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确已知时区和时间,求已知时区的未知时间。

  将已知时间和该地所在时区(空间)重合在一起,所求时区的时间就能够从“时间”图上得出来。如图:当北京时间为18点时,纽约时间是当日5点,开罗时间是12点……利用时区与时间的有机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读出图上任意城市的区时(屏幕上老师用课件演示)。

  第三步:学生练习,老师先随便出题,给学生练习的机会;根据时事出题,比如德国世界杯比赛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换算,xx北京奥运会与世界各地小朋友观看时间的换算等等。

  整节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最有收获的是?(由学生来总结,往往比老师总结更有效)

  课外作业布置

  手工制作作业:制作时区盘(给学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选做)

  1)材料:剪刀、彩笔、直尺、硬纸板两张、胶水、子母扣、大头针、钢笔

  2)步骤:

  (一)将图甲和图乙贴在硬纸板上,用剪刀将图甲按图的范围剪出圆盘(将时钟剪去)。两图中心用大头针穿孔,用子母扣别好,使图甲可以自由转动;

  (二)给图甲按陆地、海洋分别着色,将城市用红笔使其突出显示;

  (三)在乙图底板的垂直于12点处绘出平行太阳光线,并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四)在日界线处外接一小块硬纸条,延长日界线,在日界线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同样,在底板的24点处延长界线,在两侧标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样。

  【教学反思和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度也较大,试图通过直观地球仪演示观察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解决难点,设计思路新颖独特,操作起来容易出现课堂混乱的问题及时间不够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对策!

【【实用】高中说课稿合集五篇】相关文章:

【实用】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0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六篇07-14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5篇08-09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8篇07-31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07-29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07-27

实用的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五篇07-26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07-22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07-19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合集七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