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1-07-12 18:59:21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一部分内容:中和反应。是在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的一些性子后,又把酸和碱的反响单独列为一节,这就阐明白:一是评释中和反响的重要性,二是由酸碱中和反响的产品引出盐,切合由浅到深的了解纪律。课本通过学生的运动与探究引入中和反响,尔后又通过交换与讨论的方法了解中和反响在一样寻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亲昵了化学讲义知识与天然生活的接洽,同时又富厚了学生的将来生活。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有: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②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③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②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是: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二、说学情: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十四、五岁的孩子,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习过程中,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才华的机会,因此,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知识。

  三、说教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为此,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校的学生情况,我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这样,不但使学生始终处干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学法: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实验探究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3、自主学习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播放课件:

  ①向盛有无色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无色的溶液,烧杯溶液变红。

  ②再向变红溶液烧杯中滴入无色溶液,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烧杯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停止。

  惊奇的颜色变化,会引起学生发出疑问;有了这"奇""疑"的问题情境,我就自然地提出了:你们想知道这个奥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三节酸和碱反应——中和反应。

  2、引导实验,自主探究

  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活动与探究(P193)。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归纳总结

  ①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说明了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借助FLASH动画展示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过程),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课件展示酸与碱的反应方程式,请同学们总结反应的特点,反应都生成了水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盐),这类化学反应叫中和反应。

  4、联系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下面我们看几则资料。

  课件展示:(让学生真正理解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③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教师引导: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中和反应用途很广)

  5、交流与讨论(P194)

  6、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响,简朴认识了中和反响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并认识了中和反响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7、课外作业:查资料,生活、生产中哪方面用了中和反响。

  8、板书计划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碱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 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课堂小结。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中学生们要想更好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那么必须要懂得看说课稿内容,下面小编为同学们分享沪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同学们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元素》,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

  《元素》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本节课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本节课是化学的“工具性”课程,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工具。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延伸和后续,而且是学习以后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不喜欢老师的单纯灌输讲解,希望老师创建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本节课中我多数设置讨论、看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密切的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

  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过渡:下面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难点】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过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下面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增强学生对分子、原子等抽象粒子的理解能力,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表格总结法等。并通过使用投影展示,将知识体现的更加具体形象。

  过渡: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节课我准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下面我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提出疑问: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提出疑问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指的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

  教师提出疑问:那么什么是元素呢?运用投影展示两组物质:

  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规律,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元素是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这样的设计,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氧气、铁、硫酸铜,讲解物质从微观上来说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从宏观上来说是由元素组成的。并建构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组成与构成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理解能力。

  2.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化学观念,并认识元素的分类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比较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原子、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提炼规律的能力。

  3.认识身边物质中的元素

  教师组织活动学生看教材图2—8,将构成地壳成分元素的质量分数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并简单向学生说明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怎样测定的。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讨论认识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

  教师总结:地壳中含有元素按含量排列: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4.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元素符号的含义

  教师讲解(投影教材P61图3-19)一个不懂汉语的外国学生走进了我们的实验室,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的情景。引出“元素符号”。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体会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提出问题(投影教材P62表3-4)请同学观察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教师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并投影规范的元素符号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将抽象的规则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记忆书写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规范书写习惯。

  5.认识元素周期表

  教师讲解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科学家把它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投影介绍门捷列夫。提问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发现规律。

  教师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工具性。元素周期表共有7横行,18纵列,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列叫做一个主族,按核电子数递增顺序进行,对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标注。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理论知识。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归纳总结并填写“原子和元素比较表”,体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思想分析:

  1.教材中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三种重要的盐,主要意图是为了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教材还在相应的位置穿插讲授了结晶水、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合物式量的计算,风化,潮解及碳酸根离子的鉴别等,这些也都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性知识和技能。学习了本节常见的盐,构建并完善了初中阶段关于各类典型化合物知识的结构体系,对常见的酸碱盐有了明确的认识,为第六节具体学习盐的分类,命名,性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有关食盐用途方面,日常生活中的食用和医用生理盐水等都是学生比较熟知的,因此可把重点放在它的工业用途上。通过NaCl的存在,储量,组成成分,都可以说明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制造钠和钠的化合物。如NaOH,Na2SO4、Na2CO3,还可以制氯气等。尤其应该着重讲一讲,盐和食盐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盐和食盐一样,是盐就能食用,误将工业盐(如NaNO2)用于烹调,这是很危险的。

  3.教材中出现的Na2CO3的俗名纯碱,但这不属于碱类而属于盐类。纯碱名称的来源是它的水溶液呈碱性,碳酸钠的用途与它具有碱性有关,如制肥皂、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

  上都是利用它的碱性。在计算Na2CO310H2O式量时,指出“ ”不是数学上的乘号,而是表示碳酸钠晶体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

  4.教材介绍了硫酸铜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很大,学生记忆它的俗名是有实践意义的,它有毒,农业上用作杀菌剂,制波尔多液,教学中可作适当简介。

  5.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个讨论三个实验,增加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的肖像及其杰出贡献的介绍,安排了适当内容及家庭小实验,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能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弹性教学的需要,同时,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教法学法讨论:

  1.为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避免直接给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获得结论,在获得知识结论的过程中,达到能力素质提高的目的。

  2.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愉悦感。为此,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物。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新鲜感。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注重语言表情和师生间的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终达到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悦的目的。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4

  根踞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3)了解保护水资源,开发水资源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正确、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2)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化学物质“空气”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学生又认识了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并学习了水的组成,性质及净化,最后展开“爱护水资源”这样一个社会课题,不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本课题主要介绍两部分内容:一是水资源概况、二是水资源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个角度介绍的,这两个问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

  教学对象分析:

  九年级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相对薄弱。我所教授的学生为合肥市市区的学生,由于合肥市近年来并未出现严重缺水现象,学生大多没有时间到郊外观察和实际考察水污染情况,对于淡水危机和水污染问题,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具备,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淡水危机和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解决水体污染问题,就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

  教学流程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本课中我是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视频新闻,让学生了解到表面上我们过着用水无忧的生活,实际上水危机现象早已存在。此处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的视频新闻,让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二、增删调并,上好新课

  在本课中我将学科中的书本知识尽可能的“增删调并”。比如,我增加了海水淡化问题、节约用水的标志、水体富营养化等内容。我将节水、护水、开发水资源等内容进行了调并。这样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更符合学科书本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这些是我这节课的亮点,也是我的匠心所在。

  对于水污染,在本课中,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新闻,还展示了多张水污染危害的图片。通过这些,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大的触动,巨大的震撼,面对黄河在流泪、淮河在哭泣、长江在受罪等情景,学生从内心发出呐喊:“不能再污染水了。”如果此处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而仅仅用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是没有办法让学生有着直观感受的。多媒体技术解决了本课题的难点,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结束新课

  通过九寨沟如诗如画的美景,与先前水污染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感受到只有山美、水美,人才能更美。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清晰度的讲授,热烈地讨论、认真地阅读、适当地练习,多种教学方法的恰当组合,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教学反思:

  1、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健康。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向学生提供了感性经验。

  3、由于多媒体资源的缺乏,不能完全满足个性化学生的需求。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 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 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 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

  好学教育:

  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 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 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 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 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

  好学教育:

  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初中化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体系上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个课题是继上一单元里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并与元素符号、化学式构成了九年级化学三个重要的化学用语。它在本单元中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更是解决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工具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游戏与练习,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巩固和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关键是创设恰当的情景,组织好活动与探究,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结合教材,考虑到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如化学式写错、没配平、未标条件、箭头使用不当或遗漏等)。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的活动探究为主线,结合使用谈话法,归纳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取新知识,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本节课我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

  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温故导新)

  (多媒体显示)

  1、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吗?

  2、P2+02 点燃 P202 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通过想一想,把问题做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从而引出——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猜一猜(观察猜想)

  (多媒体显示)1、广告:“水变汽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思考,得出一个化学反应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绝对不能凭空想象。

  (多媒体显示)2、教材P93图片

  猜一猜:①第一幅图片揭示的一个化学反应是什么?左右平衡了吗?

  ②第二幅图片左右平衡了吗?用一个什么化学方程式把它表示出来?

  ③第二幅图片中的平衡,是怎样从第一幅图中的不平衡变化来的?

  [设计意图]:从图片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H2和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让学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又很轻松地接触到本节课的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下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埋下伏笔。

  第三步:试一试(自主探究)

  1、你们看到过“找错误”这样的电视节目吗?现在我们也来试试,有人说,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

  P+02—P02

  请同学们指出这个化学方程式的错误有哪些?

  (学生思考回答:生成物可能不对,没有反应条件,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上述的化学方程式应该怎样改正?写出化学方程有哪些步骤?

  (先让学生们热烈讨论,找错误,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步骤。) 4P+502 点燃 2P205

  第一步:将磷、氧气的化学式写在左边。P202的化学式写在右边。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

  第二步:配平:因为左边有两个氧原子,右边有四个氧原子,两数的最小公倍数10,所以在氧气前面配上5,在P205前面配上2。式子右边的磷原子个数是4,左边磷原子个数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适时点拨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第三步: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

  3、化学反应的信息是否都反应在化学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的实验,有气体生成。

  4、能不能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出这一信息?

  (能,在氧气下的化学式后面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演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有沉淀产生。怎样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这一信息?

  (在氢氧化铜的化学式后边加一个向下的箭头。)

  5、是不是见气体和固体就不加箭头呢?请你们看书自找答案。

  [设计意图]:强化理解、巩固练习。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使学生在尝试中知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四步:练一练(讲练结合)

  (多媒体显示)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如不正确,为什么?

  ①Fe+02点燃 Fe02 ②Fe+02 点燃 Fe304

  2、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水通电分解

  (4)一氧化碳(C0)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独立完成,教师来回查看。帮助学生指点、纠正。反馈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重点。

  第五步:议一议(小结提高)

  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什么?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什么?

  (多媒体显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口诀

  1、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2、配 写好化学式,记得要配平。

  3、注 短线改引号,条件要著明。

  气体和沉淀,箭头要分明。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师生共同小结。让学生体会要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六步:做一做(课节巩固)

  1、游戏。将学生分成六组,每组领取一块小黑板和一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各种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数字、符号等。每个盒子里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1~4组盒子里有干扰卡片,5~6组提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4组分别拼出了硫、铝、铁、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5~6组拼出锌与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取代传统的纸笔练习,让学生锻炼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将理论学习知识搭上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2、教材P99:1题、3题、4题。

  3、根据信息写化学方程式

  (1)汽车尾气中含有C0、N0等有害气体,可在用铂、钯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宇宙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常装有液态肼(用N2H4表示)和液态双氧水(H202),它们混合时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做。反馈学生存在的问,下次上课时予以纠正。布置相应的针对性训练题。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9篇07-16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05-22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07-25

关于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六篇07-25

关于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10篇07-24

关于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5篇07-24

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七篇07-22

关于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07-22

有关初中化学说课稿范文锦集九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