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历史事迹

时间:2023-05-09 16:50:19 樱樱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朱元璋的历史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朱元璋的历史事迹

  说起明朝,大家一定都会想起朱元璋吧,但是,如果问起他是怎么开国的,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他的原名字叫朱重八,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就自己改名为诛元璋,意思是要把元朝诛灭,但又怕元朝大臣捉住自己,最后改成了朱元璋。其实,他是一个没有太多文化的人,从小就没读过什么书,都是靠后来自学的。他在军队中不断地成长,终于自己创建了一支军队。他的军队虽然有很多名将,但人不多,而且装备也不精良,但是,他还是和部队一起坚持了下来。陈友谅、张士成和许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终于开创了大明盛事。后来,他多次铲除北元的残兵败将,提高部队的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为他的孙子朱允炆和儿子朱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一个很喜欢制度的人,在我看来也确实如此。就拿科举打个比方吧,单单科举就分成了很多方面,有时一考就是一两天,确实很麻烦,有点不英明。不过,他也是一个反腐的高手,总能想出方法来对付那些腐败的人,而且格杀勿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给你一道选择题,让你自己考虑,是要脑袋呢还是要金钱?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在现在,估计比什么方法都有效。

  但朱元璋也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和曹操一样,疑心太重,竟把几个开国功臣给杀了,不过,我觉得,这似乎还是有点道理的,万一他们造反了,朱元璋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不就全没了?

  历史是很有趣的。只有你去不断的发现,才会乐在其中。

  出身平民

  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于公元1368年登基,国号“明”,建元“洪武”。朱元璋勤奋治国31年,严惩贪官,整肃吏治,巩固边防,创立卫所,重视农业。可是,他在位期间,大兴冤狱,杀害功臣,并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而且还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助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最终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声四起。

  朱元璋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少有的暴君。在他的传奇人生中,充满了种种矛盾。

  小时候的朱元璋,因为家里生活贫困就去给地主家放牛。公元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瘟疫到处蔓延。在这场大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先后饿死、病死。朱元璋成了孤儿,他为了生存不得已进入皇觉寺削发当了和尚。不久,又遭遇饥荒,被逼无奈,他只好外出化缘。实际上,说好听些是去化缘,而不过是到处乞讨,受尽了风霜之苦,也尝尽了人们的耻笑与侮辱,这使得朱元璋看遍民间的疾苦,也增长了不少社会见识。

  荡平群雄

  元朝末年,政局变得越发黑暗和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人民怨声载道。许多人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公元1351年,在颍州爆发了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次年,朱元璋返回寺庙,发现寺庙已经被大火烧毁,他又失去了安身之所。这时、朱元璋收到了濠州起义军同乡的来信,于是他便投奔了濠州红巾军郭子兴的部队。

  因为他智勇过人,做事考虑周全、精细果断,很快成了郭子兴的心腹,而郭子兴还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25岁的朱元璋为妻。

  公元1353年,朱元璋回到钟离招兵,之后又收编了张家堡、横涧山的地主武装,势力渐渐壮大起来。此后,朱元璋因为屡获战功先任镇抚,后升为总管之职,做了濠州红巾军中统兵一方的大将。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朱元璋凭借左副元帅职,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实际领袖。同时,朱元璋在家乡一带不断扩充队伍,随后克滁州、援六合、下和州,势力也逐渐增强。他任儒生冯国胜、冯国用、李善长等人为谋士,而且采纳了他们用金陵做为根据地来定天下,并建立帝业的建议。同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力推韩林儿在毫州称帝,号称“小明王”,国号宋。第二年,朱元璋率领大军南下,攻破集庆(今南京),招降了康茂才等军民50多万人。后来,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并设立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自此,朱元璋以应天作为根据地,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北面邻着小明王等反元势力,只有南面有元军。于是朱元璋挥师向南,相继攻占了常州、江阴、常熟、徽州、扬州等地。他采纳了徽州儒生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开始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正常生产,并逐渐增强了经济实力。为军事供给和需求提供了保证,从而安定了后方。

  朱元璋一举消灭东南的孤立元军后,便立即展开了与元末各割据势力的较量。从公元1361年到公元1365年,用了四年的时间,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接着,朱元璋自立称吴王,建置百官。之后,朱元璋的兵锋再次指向了张士诚、方国珍等武装势力。

  于公元1366年,朱元璋发布了声讨张士诚的檄文,第二年击败并俘虏了张士诚。

  同年底,朱元璋又派人去滁州迎小明王,中路沉于江中,农民起义军政权灭亡。于是,朱元璋改“明年”为“吴元年”(公元1367年)。此后,他又派出大军北伐中原,并发布文告。

  在文告中,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这项政策对北方人民反抗民族压迫很有号召力。

  因为南征北伐顺利进军,促使朱元璋于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七月,由徐达率领的北伐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着后妃和太子仓惶出逃。自此,统治中国98年的元代灭亡。之后,统一战役仍然在继续进行。同年,由汤和率领的南征军消灭了方国珍、陈友定两股势力,福建、两广进入版图。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平定四川。十四年平云南。至二十年,陕西、山西以及东北平定,全国统一局面达成。朱元璋在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还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着力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政归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受皇帝控制。同时,还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并与大理寺、刑部合称为三法司。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合称都、布、按三司,均直属中央,还创立了卫所制。

  为削弱将领的军权,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设立了五军都督府。他开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军屯、民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大力兴修水利,并普遍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进而使明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朱元璋还下令丈量土地,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以及粮长制,把农民都束缚在土地上。他限制和打击豪强、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了荐举、学校和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拔官吏。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了分封制,把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明朝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拥有很强的军事力量,这对明朝北方有极大威胁,所以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的塞王兵力非常强。洪武后期,军事指挥权全掌握在这些塞王手里,防止了军权旁落。但是他的第四子朱棣(即明成祖)后来却因此夺得了建文帝的皇位(靖难之役)。

  总结:

  朱元璋在建朝后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比较深远,进而奠定了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基础。但是他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给当时的社会经济也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的历史特色。

【朱元璋的历史事迹】相关文章:

历史名人朱元璋治嘴巴的故事12-11

对联天子朱元璋05-01

历史名人的事迹精神10-09

描写历史名人的事迹05-05

历史名人事迹11-13

历史上的名人事迹01-18

历史名人事迹材料03-21

历史名人爱国精选事迹材料02-16

历史上的名人事迹材料08-18

著名历史名人事迹大全范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