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音乐学专业就业难情况进行分析

时间:2022-08-13 14:17:35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河北省音乐学专业就业难情况进行分析

  一、音乐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河北省音乐学专业就业难情况进行分析

  1.传统就业领域呈现专业人才“供需”失衡。在过去“精英教育”的年代,大学教育是培养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圣地,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音乐专业尤为明显:过去学习音乐需要高昂的费用,如今生活条件改善,普通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成本逐渐增加,学习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更有可能成为考上大学的“捷径”。大学成了基础型人才的孵化器,高等教育的大量“人才产出”渐渐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脱节,不断扩招使得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

  以往音乐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市场”包括中小学音乐教师、各类演艺团体、企事业单位文工团或工会等。过去的十年中,很多地方的歌舞剧院经营不景气,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极为有限;在教育系统,2005年以后的音乐高师本科毕业生已经需要经过户口所在地教委考试之后分配到乡镇、村小就业,到2012年各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编制已经基本饱和;近年来,部分大型企、事业单位对音乐专业毕业生有少许需求,但远不能解决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音乐专业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竞争力不高。除了上述教师、专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专门对口招聘音乐学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外,每年国家、各省市的公务员、事业编制招聘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采取“逢招必考”的人事措施,有不少不限专业或者允许跨专业报考的职位是允许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报考的。但因考试内容参照公务员考试制度,又对职位的相关技能和常识进行考核,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其他种种职业的此类考试中几乎无优势可谈。 3.就业观念不明确,理想与现实差距过大。在课题组对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等音乐学专业的大四学生随访中,只有不到20%的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理想,对就业有较为明确的方向;38.2%的学生仍然比较迷茫;9.6%的学生等待听取家人的意见;57.4%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76.5%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看好;8.4%的学生有创业或参与创业的打算。2012届毕业的学生目前只有约20%的学生找到了签约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其他的学生选择琴行代课、继续复习考研和创业或打散工。毕业5年内创业成功者少之又少,大部分因为经验不足、经济投入不足、渠道不足而走向失败。

  很多毕业生对就业存在偏见,一方面眼光局限于政府、机关和公立学校、国企等所谓的“铁饭碗”,不愿意到基层、民营企业工作,盲目追求所谓的“稳定”;另一方面,对于从学校到职场的角色转变,很多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不愿意从实际出发、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爱好自由,不喜欢被束缚,在择业的问题上更倾向于较为自由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就业的可能性。

  4.高校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存在巨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课程体系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加上不断的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令人担忧;高校大都因进行新校区建设欠下巨额贷款,运行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专业教学设施的跟进,教学设施等硬件设置配备跟不上师生的专业需求;部分老牌音乐专业院校仍然在吃数十年来的“老本”,不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观念,间接导致学生信息闭塞,因过度重视专业忽视其他学科能力而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最终影响就业;艺术实践与就业市场衔接不紧密,使艺术实践类课程过分流于形式而没有整合有利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无论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类大学或高职高专,都仍以中小学为主要实习单位,实习环境单一,就业视野受限。

  5.求职、就业资讯不畅通。就业资讯的不畅通是造成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另外一个客观因素。每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部门都会在“毕业季”联系有关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开办毕业双选会,但往往仅限于部分热门专业,还有部分专业院校所联络到的用人单位大多在本行业,如文化系统、歌舞剧院、艺术团等,这些单位往往招人有限并且对专业水平有较高要求,尽管这样,还仅限于省内高水平艺术院校,其他院校毕业生甚至都没有面试机会;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相比其他理工、文史类专业就更无优势可谈,学校组织的“双选会”上几乎难觅音乐学专业用人单位的影子,就更无从谈起就业成功率了。 "

  二、推进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应对策

  根据上述调查和分析可见,当前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有其特殊性、复杂性。本文认为,改变这一现状应从政府、高校等方面出发:

  1.了解音乐人才市场动态,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领域,通常会对下一届毕业生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对每年音乐专业毕业生流向进行收集和统计,对所有的流向行业进行专业的数据收集、评估和统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加工,建立专业数据库,可分别为政府、学校和学生指导就业提供有效、可靠、实用的信息指导。此外,联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国内知名招聘网站,搭建毕业生需求信息平台,确保各类音乐学相关招聘信息以及音乐学可就业领域的招聘信息及时发布,并通过各种联系方法尽量通知到学生本人。

  2.发挥政府统筹功能,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高校专业结构如果能与社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就会有利于减少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由于高校专业结构变化滞后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所以两者良性互动的前提是:高校主动建立结构优化的思想、政府必须在对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发挥专业结构宏观调控作用。建议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教育厅(部)每年对毕业生流向数据进行监测,以5年为单位制订或修改招生计划,从政策上对高校音乐专业招生进行宏观调控,严格把关,防止过度扩招、控制文化课录取分数线,并将过剩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组,避免浪费。另外,根据每年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状况适当放宽相应的条件,或鼓励企事业单位聘用音乐专业人才进行文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3.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兼顾多能一专的发展路径以及向更高层面发展的开阔视野,对取得相关领域的荣誉、成就给予奖励。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学习和进修,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中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从而在教学上既发扬传统又与时俱进。最后,提高实践类课程质量,建立实践标准体系和督导体系,发挥师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老师自发联系社会实践,搭建社会对接平台。

  4.搭建平台,鼓励学生提高就业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舆论导向和教育引导,鼓励学生到贫困地区、民营企业就业,倡导勇于尝试、积极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平台与对口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拓展实践基地、培养就业平台、搭建优秀学生展示平台。加强就业教育和宣传,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进行创业演讲和创业就业指导、搭建创业就业网络平台和落地平台,如建立自主创业就业导师团,帮助毕业生解决自主创业和就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做好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双选会”的组织工作,打造兼顾学生展示与用人单位展示于一体的优质毕业生供需平台。为毕业生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面试技巧、就业心理准备、不良情绪调控等方面的讲座与指导,也是促进毕业生使自身价值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必要方法。

  5.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明确培养目标和配套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明确当代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掌握较扎实的音乐表演专业技巧、音乐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理论思维能力的复合型音乐表演与教学、科研人才和音乐文化、艺术管理工作者。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提升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质量,配套与市场相适应的策展、音乐文化管理等方向课程的建设,拓展与音乐专业相适应的应用性专业课程。适当时机可筹备增设音乐策划、音乐管理、流行歌曲演唱以及流行音乐理论作曲、流行歌曲钢琴伴奏等新的音乐学专业方向的课程,培养真正的具有音乐专业专长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总之,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市场的供求规律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面对未来各行各业的竞争局面,教育的发展必须依托其对社会的适应性。政府政策的指导和宏观调控、高校自身的发展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就业观念的转变是相互影响的。就业政策就是政府的调控政策,政府调控应兼顾高校产出和市场需求。学生质量取决于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方式,却受制于市场的需求。因此,只有政府出台有效的调控措施、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人才培养、管理方案,同时承载于高效、优质的信息平台,才能避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确保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有所缓解。

【河北省音乐学专业就业难情况进行分析】相关文章:

音乐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分析03-09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情况分析11-19

审计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12-30

广告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前景分析06-29

微电子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11-24

汽车专业就业分析11-07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2-22

化学专业就业现状分析12-22

护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03-22

小学教育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分析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