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难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竞争压力比较大,学生数量多。毕竟近几年来社会上所能提供给学生的岗位数量变动不大,但是由于毕业生逐年增多,他们之间就形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而且很多企业是非常看重学生本科院校的层次,因此这让一部分有能力,但是无奈自己的学校不是特别好的学生丧失了良好的机会。

  外部原因:

  1.社会对大学生的劳动力需求不足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一次采访中说道: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白领的这些岗位需求不足,而这个不足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第三产业不特别是像金融、法律、理财、高级家政、高科技,还有中高档的这种服务岗位需求不够,因为我们的第三产业现在占到全部GDP才36%、38%,而一般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达到60%多,甚至于达到70%,将近70%,如果有这么一个产业结构,这些大学生就业问题肯定不成问题,这是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需求不足,这是一个原因。

  自身原因:

  2.大学生的能力不满足职业需求

  苏海南表示,咱们大学现在主要是重知识培养,但是轻能力的锻炼,所以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种情况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因此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比如说我们曾经看到过有的大学生,甚至于一般的公文都写不太好,有一些工科大学生,一般的图纸可能看不太懂,这样你就业可能就比较困难了。与此同时大学生的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就是一般都想到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大单位去就业,不愿到小企业,基层去就业,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3.心理要求过高。

  现在大学生找一份一般的工作其实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很多人都是冲着有地位,工资高,待遇好又比较清闲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当然不好找了。所有人都期待着有这这么一份工作,当然随之,这些工作职位的竞争一下子就上去了。所以很多大学生觉得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的起点定的太高,期望值也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便觉得找工作很难了。

  4、对自己不够了解,对企业不够了解

  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工作,而对于企业的认知也不清晰,不知道公司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5、职业规划不清晰

  建议大家对自己的人生能有个清晰的规划,事业是人生的重要的成分,是要创业,还是要留在公司上班求稳定,还是有其他的打算,自己要有明确的规划,然后带着目的去工作。

  6、负能量,喜欢抱怨但毫无建树

  从来没有绝对的公平,想要什么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再多的抱怨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氛围,所有的老板都喜欢从不抱怨,但先把工作做好的员工。

  7、盲目跟风,不会独立思考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做自己该做的事。

  8、浮躁不踏实

  不管想要什么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想要的越多,需要付出的也就越多。

  9、不爱学习

  学习力是第一竞争力,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学习。

  10、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

  社会从来都不完美,要接受一切的不完美,尽力把它变得完美,而不是去抱怨社会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待自己。

  让我们认真认识这些困扰我们就业的问题,并采取相对应的方式方法,我相信,就业并不会困扰我们的难题。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标签:综合指导 时间:2021-03-07
【yjbys.com - 综合指导】

  就业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学生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从一进大学起,就对未来做好规划,并进行积极的能力和素质准备,在毕业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弄清楚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学者们从社会、学校、个体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大学生就业难诚然有社会和学校体制的原因,但社会制度和学校的体制变化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一个大学生,在不能立即改变大环境的情况下,不如根据环境的需求来改变自己,以便自己能够尽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大学教育日益普及,从一般的大专、职业院校,到三本、二本、重点大学,不同层次、不同门类的学校一应俱全。尤其是从二十一世纪初至今,大学扩招,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当今中国的学生来说,上大学不成问题,不论高考分数有多低,只要家庭条件允许,个人要求不高,都可以选择一所大学。于是,高校毕业生大军的数目日益庞大,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都是未知数。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社会制度和学校体制都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社会教育体制的.变革、学校教育模式的演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然而,每年都有大学生毕业,作为一个个体来讲,不可能慢慢等待体制的完善,作为当代大学生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根据观察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数年的经验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那么难?

标签:综合指导 时间:2021-02-22
【yjbys.com - 综合指导】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最终还是要大学生自身去解决的,也只有大学生自身才可以解决掉。当大学生在埋怨社会残酷,经济低迷,扩招过多,企业太刁,家境不好,学校太破时……请大学生朋友们拍拍自己的脑门,握握自己的拳头,伸伸自己的腿脚;把鞋带系紧了,把头脑清洗了,把眼睛睁亮了,振臂一呼:至少还有我自己!

  大学生的就业/职业从来没有今天这么严峻,让我们高唱着国际歌站起来为自己的职业前程奋争吧,为实现职业理想,人生价值而奋斗吧,无论结局如何,你都要为自己拼搏一番,折腾一番,别等别靠,勿倚勿赖,因为在就业/职业上,没有人可以为你的前程买单!

  1 好工作新标准


  一,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学生们在小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在我们小时候,父母和师长们就时常给我们灌输好工作的标准,在他们来说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可以考上大学后,就可以找到好工作了,可以到国企吃大锅饭,可以去银行邮局拿高福利,可以去外企当小白领,可以当国家公务员……给我们的憧憬就是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就拥有了一切,就可以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了。
所以,当我们经过了高中的奋争挣扎升入了大学之后,我们就误以为前程就无忧了,就有保障了,所以我们就游戏大学了,到临毕业时我们才发现我们根本找到父母师长们的所谓好工作,甚至还一般工作也是个问题,这时候我们疑惑了?为什么处在高知高学的今天,大学生也会待岗,也会毕业就失业,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当在校大学生为前程担忧疑惑时,毕业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们也在为工作为前程担忧,他们也在迷惑着,自己做的n年的工作竟找不到满足感成就感,竟然在数着指头混日子,虽然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房有车了,工资奖金分红也好多了,怎么就没有工作的激情呢?怎么就不喜欢所做的工作呢?

  无数的职场事实告诉我们:大家都有个工作,也是以前认为的好工作,但是经过几年甚至不到一年时就发现自己不喜欢了,就感不到成就感了,所以不得不友重新思考定位自己了。其实,从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对我们曾经所认为所判断的好工作的标准进行反思和批判了。

  工资高的,岗位高的,福利好的,国家垄断企业的,国际500强的,满足这其中的一条或几条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这就是我们以前的评判标准,至今也在广泛发挥影响的影响。

  二,这样的工作真的是好工作吗?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传统的标准。工资高点,福利好点是经济报酬,在资源有限的时代里经济报酬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直接杠杆,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温饱向小康迈进的社会里大家都对钱也只以钱为唯一的成功衡量标准,而这是个谈不上对错的问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钱”其实只是一个劳动后的结果性报酬,是个改善生活的手段。我们赚钱的目的并非是要天天点钱,也不是以积累财富为人生幸福的唯一砝码,钱只是个实现这些目的的一个手段,当然钱这个等价物可以很方便的交换到我们所希望要的东西。所以,由此推导到工作上就是,好工作的目的并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而是可以对提高生活品质做出最直接最大化的改善,可以最终水到渠成的以钱为结果性等价物来实现我们的理想的。

  接着说职位高点,职位高点意味着位高则权重,权重则利多,也就是说,一个高一点的岗位最终还是体现在经济回报上,有更多的工资和福利,分红等,这和上个工资的分析是一样的;当然权利大一些,还可以进行一些明里暗里的交易,以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回报,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不排斥有的人把位高定义为施展抱负的手段。
国家垄断企业,大国企,像通信,铁路,银行,汽车等一些以国家权利意志为垄断的企业可以产生更好的福利,所以,抱着向小康迈进心理的人们对国企抑是趋之若鹜,工作也不管干什么,怎么干,只要是为国家干就拼命的进。

  国际500强更多的是以市场化来垄断占有市场的,那里有着优雅的办公环境,完善的培训机制,诱人的薪酬制度和国人朝圣般的羡慕和买账,所以,有需要有追求的人们无一不以进外企为荣。人们果不其然地把这个也当作了好工作的一个标准。

  描述上述标准并不是要否定这些标准,从人们的外在追求和内在需要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职业的不适应不满足就在这个无可厚非的标准中诞生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只是外在的标准,人们在赶路时过度的重视了外在标准和要求而忽视了内心的感受和价值。

  三,好工作新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好工作新标准的依据是注重内在,攀登外在,实现内在外在的有机互动。

  从人和世界的互动来说,人们要追求的是内在价值的实现,如职业兴趣的满足,职业理想的实现,但这些内在追求是要通过内在与外在并最终要借助于内在来实现的,所以,在追求最终的目标过程中,尤其是在这个素食时代里人们被搅得只考虑了外在要求,而忽略了内在的感受和塑造,也摒弃了内在与外在的互动,而仅仅单纯的考虑了外在这一个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的内在追求是要通过内在的成长来实现的,而外在的实现则是通过内在与外在的互动来实现的。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你想实现帮助人培养人的愿望,在经过测评和分析,内省等等步骤的判断下你选择了人力资源总监这个目标岗位,那你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

  从常规的晋升通路来说,你可能从培训助理或其他模块的助理这个较低的入门岗位做起,接着做培训专员,培训经理助理,培训经理,然后再跨模块做个行政经理或薪酬经理等就可以做人力资源总监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确定行业领域,你要学习培训及人力资源的直接和相关知识,你要进个目标企业做培训工作,你要在沿着通路时走个性化的晋升之路,你也要培养与人打交道的兴趣,培养细致洞察沟通倾听的能力,你要掌握相关的人事软件的技能,你要有耐心耐劳的意志,还要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你也要塑造自己外向适合与人交流的性格,你要适应人力资源工作方式,你要适应这个工作所决定的生活方式。

  那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案例的内在,外在的对应关系。你有帮助人的愿望是你的内在追求,你要做人力资源总监来帮助人这是你的外在追求,从助理做起的那个晋升通路是你的外在通路,行业,企业的选择你的外在平台,你学的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能力是外在要求,你要塑造的兴趣,性格,理想是你的内在素养,你要适应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内在与外在的互动。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上面的那个传统标准就会很明确了,目前是很多人是颠倒和迷失了内外的关系。一些人为了当上人力资源总监,而忘了他的内在价值追求——帮助人培养人。在找工作时单纯的着眼于了所谓的三高(高薪高位高福利),已经忘了他为什么找培训助理那个工作了,已经为了外企或国企的手段所困惑忘了要达到的目的了,所以一个很可笑的现象发生了,一个为了追求内心价值理想的愿望在外在道路选择面前迷失了,偏离了,从而导致了做着与目标和兴趣/理想无关的工作,而如此忽视内在需求的工作又怎么会让你满意呢?

  四,好工作的新标准是什么?

  好工作的新标准是“职业五即”!

  第一是所学即所做,知识与工作的持续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把自己的“所学”充分利用的。我们大学的教育投资很大程度上压在了专业的学习上,无论你所学的专业你怎么选的,在中国目前的这种大学教育体制下是一定会如影相随的伴你四年的学习时光的,但这种专业的不恰当选择性注定了会造成诸多的不喜欢不适合不匹配,所以,我们这里的所学指的是你喜欢的想要在此长远发展的专业知识,可能你所学的专业,也可能是你自己私下所学的。

  你在大学里辛辛苦苦铸造的“所学”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派上用场的。好一点的效果是你按照“所学”的领域找工作,以便让自己的“所学”在工作中有更长远的发展,从而最终培养出核心能力。因为你在大学里选择的“所学”是你自己的喜好选择,是代表了你的一定追求,你要把这种持续性保持下来,当然也不排除选择的失误。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学了四年的专业或自学的知识,找工作却与其“所学”很不相关,这无形中不打自招的承认了大学投资的失败,当然大学里还有其他无形的东西,这里所要说的是职业选择要与“所学”保持持续性,否则四年的学习相对的就终止了,又要在工作中重新开始,无形中延迟了实现自我的时间。

  第二是所做即所乐,工作与兴趣的趋同性。 一个好工作一定是结合自身最大兴趣在里面的。上面的“所学”已经在知识层面把兴趣融合在里面的。兴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兴趣才可以产生不竭的动力和激情,所以,找到一个和自己的兴趣趋同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目前很多大学生的悲哀在于自己喜欢的工作没有做,却长久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且还没有马上转换的意向,毕竟在一个错误的道路上走了好远好远,要马上换路还有些舍不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是因为迫于生存的压力,准备的匆忙和忽略内心的价值所导致的。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好解决的,那就是在大学时沿着兴趣去学习,去塑造,然后找工作时沿着“所学”去选择工作就可以了。

  第三是所做即所能,能力对工作的胜任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在你能力和潜力范围内可以胜任的。大学生目前的一个现象是能做的工作不想做,想做的工作不能做。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大学生对自身的一个不了解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专长在哪里,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潜力在哪里,必然导致这种问题。

  在分析自我得当的情况下,如果所做的工作你不能胜任,原因要么是你不勤奋,要么是你选择失误。但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导致选择了不恰当的工作。了解自己一方面是通过职业测评,别人评价,成功业绩等外在手段来诊断自己,另一个就是深刻的自我反省和分析,两者相结合是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优势能力范围的。还要强调的是,在正确选择的基础上是可以通过理想或压力来针对性挖掘出适合目标工作的潜力的。

  第四是所做即所愿,工作与理想的一致性。 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和职业理想一致的,有直接关系的。好工作是可以为实现职业理想做出奠基的,是职业理想要求下的一个晋阶手段。我们所做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内心的价值追求——理想的达成。所以,不要为了做工作而做工作,而要为了实现理想去做工作去选择工作。

  要从具体的个性的工作中找到支持理想实现的关键因素,从而针对性的学习完善这个因素。最忌漫无目的地胡乱做着各种工作,但忘了做这份工作要为理想做些什么。如此这般的人,只会落下赶了好远的路,但却从来没有接近目的地的悲惨结局。

  第五是所现即所求,通路对目标的支持性。一个好工作一定是在这个既定通路上可以越来越接近职业理想的。每个工作都有着客观的既定的职业晋升发展通路,所以当你选择了一份工作,不单要看这个工作本身是否和职业理想一致,还要看这个工作的晋升通路是否对职业理想有帮助,否则,只是这个工作本身对职业理想有帮助,而其向上的发展对职业理想的支持不大或没有,那你向上发展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职业理想——内在的价值追求,而是沿着这个既定的职业晋升发展通路发展下去。

  好工作的新标准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最大成就感,最大化的支持内在价值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至高精神境界。而这个新标准的制定前提就是假设人最看重的是自我实现的内在感受。事实证明,不断超越自我,满足内在追求的人是可以逐步实现外在需要的,而且也只有内在的最大化发展才会导致外在进一步满足,当然这个标准也有另外,那就是对职业价值观极端外在和极端内在的人并不适用,如笃信吃喝拉撒就是人生和已经乱了套的精神病人。

  2、 好工作新找法。

  一, 以前是怎么找工作的?

  澄清了好工作的新标准,就相应产生了好工作的新找法,新标准的树立决定了新找法的确定。

  我们这里要澄清的是,传统方法并不是没有效,对于找到一份工作这个简单的目的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但在短暂的时间不充分的准备下是很招适合自己的好工作的。新找法注重的在遵循好工作新标准的要求下,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我们不能绝对的孤立的看这个问题。

先让我们看看大学生传统的找工作的方法。

  第一种是按照惯例是每年的11月20日(现在是有些企业和高校迫不及待的提前了)国内外各个大企业在校园举办招聘会,企业的人事人员在校园做宣讲,毕业生们照着流程投递简历,这个过程中很多大学生也采取海投的办法,在他们看来说不上哪个企业就看上自己了,所以这个“机会”是绝对要争取的,这是一种途径。

  另外就是由政府或高校专门为毕业生们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其规模较大,但企业较杂,许多学生会像赶集一样赶招聘会,所以招聘会那种排队分流拥挤的场面永远充斥着招聘现场,在众多的招聘单位面前,很难有同学看完所有的企业,也很难很深的了解雇住的资料,所以,避免不了的又是简历的海投。

  第三种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网申(网上申请),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和对自己的不甚了解,简历的邮件群发很快的发去了无数的求职橄榄枝。

  第四种,是胆大或自信一些的同学采取的自荐,这种方式是比较好的,但就怕不了解自己的盲目自荐,当然敢采取这种方式的同学一定也是有些“金刚砖”的。

  至于家里亲人好友安排或花钱走后门找工作的不在此讨论,这里说的只是毕业生靠自己的本事去找工作的方法。

  其实这些方法本身也不是就不好,只不过是采取这些方法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充分准备,否则是很难找到我们上述所说的好工作的。

  二,传统找法会出现什么问题?

  让我们看看如果没有相应的准备采取上述找工作的方法会出现什么问题。

  第一,没有从自我的适合性出发,过分关注了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心价值与追求,在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的条件下所找的工作是做不长久的,所以会频繁的换工作。

第二,因为不适合,劳动很难产生直接有效的支持,所以会增加成功的机会成本,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不喜欢的工作上,产生职业心理问题。

第三,迫于生存问题而向现实低头,导致日后的不适应、苦恼的出现。

  第四,简历的雷同和无针对性,淘汰率很高。

  第五,导致面试或录用的撞车,引起大学生的失信问题,更重要的是有的同学不恰当的同时占用了几个岗位,间接的加剧了就业竞争的严峻。

  第六,海投简历和超级面试,盲目赶招聘会增大了求职成本。

其实这些只是具体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大学生本应用四年时间来面对的就业/职业问题,却被大学生在毕业的大四一年里解决。对职业的准备不充分导致就业时狼狈和无措。

  当问题产生后,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产生了。这个好工作的新找法的前提是认同好工作新标准的前提下所客观的针对性的产生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份适合自己能实现自己的好工作。而好工作的前提假设就是你认同以下几个观念: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在的开发导致外在的满足,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有能力和潜力去实现你的理想。

三,新找法五步搞定好工作。

第一步,在分析自我中扬长避短,人适其职。在分析自我中其实要解决到优势从而扬长避短,一个是在分析内在因素中寻求人适其职。

  第一,分析外在因素,扬长避短。通过分析你所学的专业,你所考取的证书,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你获取信息的渠道,你经历过的经验,你过去所获得的成就以及你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包括测评中所反映出的潜力,别人给你的客观评价等等,整合出你的优势专长,明确你的短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管理好缺点,确定你日后可能要发展的几个优势领域。扬长,可以让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能力和潜力范围内我们能够胜任什么职业,避短可以让我们把补短的时间和精力用到扬长上,因为在职业上所取得的更大发展更多的程度上取决于你能把自己扬多长,而不是到底补了多少短,因为人不是完人,一定是缺点要大于优点的,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们不是回避短,而是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补短,但也不是就任由短来发展,而是管理好短,最大化的扬长。现实中的很多大学生就陷入了这个误区,大学四年,补这个短,补那个短,导致最终没有形成和培养出自己的核心能力,补成了个四不像,没有坚持做自己,结果就是做不了自己;其实成功的人都是个性化的人,与大众相同的人只能沦为大众,扬长避短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分析内在因素,人适其职。接着分析你的内在因素:你内心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你的最大的理想是什么?你的性格是什么类型?你的意志程度如何?你的身体心理如何?你的道德处于何种境界?你的思维方式怎么样?你的行为习惯怎么样?等等从这些内在因素中找到对职业选择影响共同点关键点,以便从集中统一的内在出发,追寻内在的理想价值实现。所谓的人适其职就是指的你所做的工作与你的内在因素相适合相匹配,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所做的职业上发挥出你最大的激情和创造力。换句话说内在标准最终决定你是否适合这个职业,这也是我们上述好工作新标准的直接条件。我们在日常所听到的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我不适合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做着没意思,等等就是我们从内心因素出发对外在的职业所做出的评判标准,当然这个标准也是很个性化的,毕竟人的内在因素是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

  第二步,理论与现实结合筛选可能适合“三业一位”。这步实际上也是有两个任务的,一个在理论中凭直觉经验资料来确定可能适合的`行业-职业-企业-岗位(“三业一位”) ,二是在实际的调查比较验证中确定最终的“三业一位”。

  第一,理论筛选可能适合“三业一位”。理论确定可能适合的“三业一位”的方法就是通过查看职业分类大典等职业综合性资料及查阅相关资料,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觉统揽各个行业的趋势,内容来确定可能适合的行业,通过查看职业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来初步判定可能适合的职业,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行业,职业的统计分析资料来大概的做出理论选择,但在选择理论的统计资料时要保证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在确定可能适合的行业和职业后就可以进一步确定业内的一流企业和查找业内一流人物的成功历程了。通过浏览一流企业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了解理论的目标行业和职业,也可以明确目前业内所紧缺的岗位和目前所招聘的岗位,更会在对比岗位任职资格中明确自身的差距。通过查看业内一流人物的成功历程一来可以激励自己向这个领域坚定发展,二来可以明确一下都有哪些道路和方法可以胜任目标职业。理论的确定目标“三业一位”更多的是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自律自救,也是比较节省时间,影响信度的因素更多的在于当事人对资料的整理分析的准确性大小。

  第二,实际验证筛选可能适合职业。理论的确定仅仅停留在了理论上,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对于寄托于我们一生理想和希望的职业来说,还是草率了些,我们还要在实际中进一步验证理论的选择。如何实际的调查验证理论所做的目标“三业一位”呢?一是我们可以访问目标“三业一位”最直接的工作者,通过与过来人的交流来验证和补充自己的理论选择。二是通过各种媒介进一步的关注关于目标“三业一位”的各种资讯,在分析咨讯中了解和分析目标“三业一位”的真实情况,三是自己实际的调查和总结目标“三业一位”,形成一份实际的调查报告,在分析报告中验证理论选择。四是真正的近距离甚而是零距离的到目标“三业一位”中实践实习,用亲身实践来判断和验证自己的理论选择。在一番实际的体验和判断中就可以确定一些具有较高操作性和适合性的职业族了,再进一步归纳总结职业族的共性,以及结合第一步来进一步减少不和适的目标“三业一位”,最终剩下最少的现阶段最匹配的几个职业了。

  第三步,建立职业理想并确定职业通路。这里包括了确定理想职业,建立职业理想,确定职业通路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确定理想职业。延续第二步,我们可以在仅剩的几个职业确定理想职业了,当然这个理想职业的准确性取决于你前两步的所执行效果和信度。寻找理想职业有两个方式,一是理论上的职业筛选。即看剩下的这几个职业的职业描述,在衡量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内容和比较任职资格中最终圈定一些大概适合的职业。在这些职业中再进一步了解相应的一流企业和一流的业内人物,持续关注业内的动态,并了解业内人物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要明确业内人物的一般入行要求和成为业内一流人物的实现路线。二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实习中不断淘汰不适合的职业。在前一步理论的抉择下你所做的工作就不至于那么盲目了,所以,你可以依次尝试你理论上所圈定的职业,在工作中尤其是要注意工作内容和任职资格及工作方式这三个点,如果这三点与自己的个性匹配度较高,那就可以判定为适合的职业。当然亲身实践实习是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但也是最有效最准确的,它适用于三个以内的职业判定时,否则太多会得不偿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你前几步的信度太低。

  第二个任务,建立职业理想。在确定了理想职业后,接下来就是树立理想职业上的职业理想。这就要结合自身的追求了,你要确定在理想职业上的目标,包括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目标是是你前行的动力和方向的标尺,有了这个目标,你才会产生工作的激情和发展自身的潜能,实现目标的最重要一个方法是确立一个实现目标的期限,以便监督和激励自己。这个问题更多的是取决于你的个人追求和价值观了,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无法统一和量化的。

  第三个任务,确定职业通路。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哪一条是最近的路最好走的路呢?毕竟人生短暂,今天失去了明天不一定能够得到!所以,我们要最快的最稳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在赶往职业理想的大路上争取不走错路,少走弯路,避免走回头路,最好是可以走通向职业理想的直线,不但要走正车道,还要走高速路,甚而是地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明确可以实现职业理想的路线有几条,这就要参照过来人和成功人士的路线轨迹了,看他们怎们走到那个地步的?他们都学了什么知识,都掌握了什么技能,都做了什么事情……在总结之后,结合自身,选一条职业发展路线,并把每个驿站,每个阶段性的目标都名列其中,以便有具体的参照和追求及奋斗的期限。

  第四步,筛选招聘信息,选择目标企业及岗位。这个步骤包括了确定目标企业和目标岗位两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确定目标企业。当你走到第四步时,你已经可以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全力以赴了。目前迫切的是你要找到一个实现理想的平台——目标企业。这时候你可以到互联网上招聘网站上搜索你所确定的行业里都有哪些一流的企业,结合你对地域和具体领域及对企业性质,企业领军人物的要求去搜寻具体的企业,并把你上几步对职业的探索的经验和收获应用于企业的选择。选定几个目标企业后就要长期关注企业的动态,把目标企业的企业历史,经营业务,组织结构,行业地位,企业文化,舆论报道等等都了解透些,并且在创造条件下去实习实践,或者去和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深层次的对企业选择结果性的交流,总之不要留下盲点,不要因为不了解而导致选择的失误。

  第二个任务,确定目标岗位。要知道企业能给你提供的最大平台就是岗位。你所要应聘的也是目标企业的目标岗位而已,而非整个企业或者职位。在了解目标职业时就会加深目标岗位的了解,最重要的是你要长期时刻关注目标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招聘,因为你所关注的目标企业不一定在你要求职时就有用人的要求。确定目标岗位,就是你要确定应聘目标企业的一个岗位或与这个岗位最相关的岗位,记住,是一个目标企业一个目标岗位。而非多个岗位,因为每个岗位都是不同的,而对你目标职业乃至职业理想有最直接的帮助就是那个目标岗位,而非其他的岗位;当然有时候你所要应聘的目标岗位已经招满了,但你为了在目标企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你可以选择与目标岗位最相关的岗位来做,以便在日后轮岗或借调时有最大的机会去争取。

  第五步,投递定制简历,跟踪直至面试。这里也包括了两个任务,一是投递定制简历,二是进行求职跟踪直至得到面试机会。

  第一个任务,投递定制简历。在第四步我们说一个目标企业一个目标岗位,那简历上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按照这个思路去定制简历了,这里要澄清的是没有一份包打天下的简历,简历都是要针对性的定制的。了解了目标企业有助于我们进行的目标岗位选择和对定制简历的背景文化支持。简历更多的是要依据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来定制的,因为只有你符合了目标企业所列出的任职资格要求你才会有可能胜任这个目标岗位,至少目标企业的hr会认可你,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企业所列的岗位任职资格都可以胜任目标岗位工作,这就涉及到了hr的职位分析了,这里不做探讨。定制简历时,你可以依据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来逐一描述并达到甚至超过任职资格的要求,这样一来用事实证明了你确实做过了目标岗位的工作内容,其经历经验就不言而喻了,二来你也用事实证明了你确实达到了任职资格的要求,最后再结合目标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目标职业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写进去。当然这是个定制简历的方法,至于你是否有真正的实际经历就看你前几步的执行效果了。

  第二个任务,跟踪直至面试。如果延续了这个步骤去找工作是很难得不到面试的,除非你在某个步骤某个环节出了差错,这里我们说的是正常执行下的情况。为什么经过如此缜密的求职步骤的还要跟踪呢?因为企业hr尤其是好一点的企业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他们的任务很重,所以,为了提醒他们你的存在,你要在投递定制简历后进行跟踪。你可以写封感谢信的形式来提醒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即时的沟通方式来跟踪,甚而在天时地利的条件下通过第三方来传达你的诚意,最后你还可以通过和你的目标岗位的直接上司沟通,向他推荐你自己,效果好的好,他自然就在意你了,那他怎么会不去找hr说说呢?

  3,如何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的问题解决掉?

  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大学生与职场中的人不同区别仅仅在于时间的问题,既然大学生必须要经历一场职业旅行,那在校时要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呢?如何利用在校期间为职业生涯做最大的准备呢?

  一,在职业生涯上,要有自救意识!

  在我们探讨这个话题时,先看一个小故事。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那就是在大学里,你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很多人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别人,却忘记了自己的本身。其实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我们的潜力足可以解决掉我们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去开发,更没有意识到问题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所以,就有很多人在抱怨诸多环境不具备的牢骚中贻误了时机,放弃了成长,从而导致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无形无意中被放大了,反而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没有就业指导,国家人才政策滞后,缺少招聘大会等等,在外界条件不完善不具备时,你就由此抱怨并拖延自己的职业问题探索,结果在你为自己寻找好了客观理由时,你的职业问题也是毕业之际得到了最大的爆发,并将本可以在笑解决的问题带到了工作上,而这无形中增加了你的职业探索时间和机会成本。

  为什么说这些呢?其实我们上面论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职业生涯上,没有人可以为你的职业生涯买单,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救世主!而这个观念就是自救意识。没有建立这个意识,你是不会自动自发的为自己的职业前程负责并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二,大一与大四,离就业一样近!

  大学生就业是要与具体企业联系在一起的,而大学生的工作也是在具体岗位上的,而企业招聘的原则就是招聘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人,而大学生在应聘企业时很多没有掌握胜任这个原则,具体的说就是没有知己与知彼。知己表现为许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想做什么?知彼就是不知道这个企业的文化、业务、岗位适不适合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就盲目的去应聘。

其实,大学生的就业是要与其大学学业联系在一起的。表面上大学生的就业是在大四时解决的,其实大四只是大学的一个收获时期,大学的学业是与大学的就业整体的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单是大四的问题。是你整个大学都要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时间上是大四时离的比较近而已。换句话说,是你在大四以前的行为决定了你大四时所面临的境况。大四的成功不单是你大四时的成功,而大四时的失败就是你大四以前所积累的,是你大四以前所决定的了。所以,我们在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时,要把大学四年作为一个整体去看,而大学本身也是一脉相承的。

有了这种意识后,你就会意识到就业其实与整个大学都是一样近的。无论是大一还是大四,与就业都是等距离的。这样就不会出现大四以前打发大学时光,大四时才去谋求工作的情况。

有人会说,大一时就这么早就面临就业问题,就准备就业问题,那大学岂不是太功利了,还怎么培养大学的人文精神呢?其实这只是对大学就业的片面理解,我说的是就业是与大学四年都有关系!是要对这个大学作一个具体的规划的,要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问题解决,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而不是只是在大四时才被迫的去考虑就业问题。

有人会说,没有你这种意识这种规划毕业后也一定会找到工作,何必按你说的去做呢?是的,许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在大四时也可以找到工作,但那是你所喜欢的吗?是你能胜任的吗?是适合你的吗?是对自己有好的发展的吗?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无论你是真的还是假的学到东西)你的这个学历证书至少在这个社会还是有一席之地的,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做服务员也是一种工作啊(我没有贬低这个工作的意思,只是和大学学历做了个对比),但大学教育的本意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啊!所以,我们所说大学生就业是指大学生谋求职业的发展,而不是职业的基本生存

  三,大学时代,职业规划正当时!

  那如何将大学学业与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呢?大学学业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具体是在大几要看个人的情况了,我们只说个通用的步骤:

  大一时,你要博业—通业。

  博业就是说你要看大量的书,从中发现你喜欢的知识领域;二是你要大量的学习关于职业方面的知识,从中发现你喜欢的职业。看书会让你积累深厚和广泛的知识,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因为只有大学才是你专心看书的时光,错过就不再了。比如说,你在看了大量的书后,发现你比较喜欢社会学这门专业,虽然你学的是营销。而你在看大量的职业介绍和理论后,发现你喜欢做帮助人的咨询工作。这就是你大一要完成的最大任务。

  通业就是说,你把你喜欢的领域、职业的通用基础知识学好,学科领域与你所选职业有可能不是相关的。这不要紧,重要的是你要把这些通用知识学好。我们的大学其实交给我们的都是这个学科的通用知识,你会发现,如果你是学社会学的,那当你毕业后都很难把社会学这个概念说清楚,更别说什么职业社会学了。这也就是大家都抱怨在大学里没有学到什么东西的原因(我们暂时不考虑你有没有学,学没学好)。其实,在大学里,你只要掌握你要学的那个学科300个概念就可以了,那你就会对此有些自己的看法了。

  大二时,你要择业—学业。

  所谓择业是在你喜欢的那个学科内再选择一个或几个的具体领域,然后深入学习一年。如,你选择了职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那你大二一年就是要学这两门。包括所有的概念、理论与应用,同时进一步整理这个圈子里的一流企业、人物,确定你要进入的企业,在不断完善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和事,并且建立一个自己了解这个圈子的渠道。而这个学习具体课程的过程就是学业,换句话说没,就是在择业后你要安排学业了,要把学业规划提升到日程了,否则将会影响你下一阶段的效果。

  大三时,你要践业—试业。

  如果大三下学期你发现你的选择是对的,那你就可以找个相关企业去实践了 ,这个过程就是践业。当然实习的目的一是在实践中检验你是否真的喜欢和适合做这份工作,二是找到你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再去补不足。
如果在践业后你发现你的选择是对的,你就可以进入试业阶段了。试业就是真正的实习了,有直接的公司和工作,那你就去自荐做;如果没有,那你就要找最相关的公司和工作了。在这个实习中,就是要提前适应这个工作,尤其是生活方式上的适应,做到最大限度与公司、工作合拍、匹配,同时最大化的补充你所欠缺的知识与能力,还有操作性的技能,最大化减少你与工作的差距就是你此时的最大任务。你要时刻关注你要应聘的那些公司,看他招聘的要求,然后照着做,最好和这个公司的员工有联系,你可以方便的知道公司动态。而这个实习就是你的工作经验了,那当你要毕业时,你就可以应聘你在大三时就圈定的一流公司了。

  大四时,你要迁业—求业。

  如果你在大三上学期的践业中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个领域,那你就要迁业,再重新来选择。如果你对社会学这个大领域不感兴趣,那你就要再回到理论的学习发掘中了,如果只是你不喜欢社会心理学,那你可以在通业这个步骤再来选择,就是说你在看看在社会学领域还有没有你喜欢的具体领域了。

  如果你在试业后发现你是喜欢的,而且也有向这个领域发展的欲望,那你就到了求业的阶段,就是要在毕业时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了,而这个求业的新找法上面文章以及具体提了。

  经过这个准备后,你是要知识有知识,要经验有经验,公司和工作都是你自己选的,你又怎么会不喜欢呢?至于公司、工作有多大发展,那就要看你的眼光了。你想想,你为目标公司准备了两年,为就业准备了四年,你又在一个领域内主动学习了三年,那你的工作还用愁吗?你充实而又准备的四年带给你的是:你抢在毕业之前把就业问题给解决了!而且是你自己解决的!





大学生为什么会就业难?

标签:求职故事 时间:2021-02-19
【yjbys.com - 求职故事】

  主持人:这个冬天非常冷,冷得让我们的大学生觉得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空前的就业危机来了,我不知道两位老师对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特别是陈教授,您在我们中国青年报的版面上写过一篇文章,《经济大危机与就业大变革》。现在关于昔日“天之骄子”的光环早已不在,毕业即失业也绝非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现在到了是不是真的很难的地步?
  10年间毕业生数量增长6倍
  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
  陈宇:事实上我们国家大学生就业的困难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在1999年实行了高校扩招,在1999年之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足100万。而我今天带了一组数字,我给大家念一下。我在1999年以前每年大学毕业生不足100万,但是从2000年开始,2000年毕业生100万,2001年110万,2002年140万,2003年199万,2004年是254万,2005年是326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是495万,2008年我们的迎接大学毕业生是559万。预期明年我们会有610万大学生毕业。
  这样一个数字,大家可以看到,在8年的时间内,在这10个年份中,我们毕业生的数量是增长了6倍,环比计算的话,每年的增长速度恐怕要达到30%,这恐怕是人类现代教育史上最高的大学发展速度,这恐怕是一个奇迹。这个发展速度不但超过了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我们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这样的一个速度使我们原来每年在校学生500、600万,现在我们大学的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000万,达到了2500万左右。
  主持人:陈老师,是不是您给的这组数据是不是要说明这么一个问题,大学就业难是扩招的恶果?或者说是扩招引起的?
  陈宇:到底是不是恶果咱们不评论,大学生增长的速度这么快,我刚才说了,是现代全球教育史上没有的速度,我们在这样短短的一个10年的时间内,实行了高等教育的大跃进,实际上是对我国教育做出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国家在1999年以前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你们刚才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那个时候就是叫天之骄子,为什么叫天之骄子呢?物以稀为贵,当时我们的毛入学率不足5%,现在我们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5%,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精英教育,我们变成了大众化的,变成了平民的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不能埋怨扩招
  国家产业结构和学校教育与产业脱节是主因
  王伯庆:我想补充一下,陈老师指出来的客观事实,他没有说这个东西是不是造成这个结果的。
  陈宇:我首先没有评论是好还是不好,我只是说有这么样一个事实出现了。
  王伯庆:有些人说这是不是因为高校扩招太快造成的大学生失业,对这个东西,我自己认为相当部分的原因不应该归咎于扩招。第一,我们国家处在高速增长时期,我们大学扩招这么快,其实我们整个大学的普及率并不高,就是说我们可能在短时间内扩招大学生也是对以前大学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弥补。这是第一。以我们国家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本来我们高速增长的经济能够吸纳这么多的大学生,但是问题在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着农民工,一个是修房子,房地产,一个是出口生产鞋、玩具、原材料、半成品。这样造成的经济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非常有限,而在日本、韩国,在高速增长的时期,他们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是非常强的,日本最早搞纺织产业,最后搞晶体管最后搞小汽车,韩国也是从重工业开始做起,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可能我们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吸纳不了这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是因为我们大学生的普及率太高了。
  第二点,我们高等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当中,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想招人,想找有工作经验的人,为什么不找高校应届毕业生,因为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的能力实际上跟我们产业界的需求是脱节的,因此我们企业界不需要直接从大学出来的学生,他需要的是有经验的人。高校在扩招以后应该强调大学生的能力与产业需求相结合。
  陈宇:起码有一点是事实,就是大学生的供给大大增加了。刚才王博士说得很好,需求并没有增加,为什么需求没有增加呢?因为我们在过去这30年的发展中,我们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力通过给全世界做加工厂,不是以高科技产业,不是以现代重化产业,需要高技术,高管理,高智力的人才。那么我们这样的一个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对高知识,高技能的高端人才的需求,一方面供给增加,一方面需求没有增加。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大学生就业5年前就开始难了
  主持人: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之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就觉得大学生真的感到寒气逼人。
  陈宇: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实际上作为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显露出来。温家宝总理有一句话,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到底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没有见底。这个话恐怕一个是指对美国,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到什么程度,我们还没有完全看清楚。第二更具体的说,就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到什么程度,那也就更没有看清楚。因为毕竟是在今年最后两三个月才开始影响我们的实体经济。所以现在就把我们的大学生就业难归结到金融危机和风暴的影响,这个恐怕有点借这个风了,实际上这种影响远还没有到。
  王伯庆:陈老师说的这个话就是这个意思,第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刚才他分析了,实际上从5年前就已经明显了,为什么大家不引起重视。到目前为止,金融风暴在这个话题下,大家突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感觉到严重,主要是觉得会不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当然会影响,但是现在还没有开始,现在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总的感觉是真开始了以后,我觉得大学生还是要做好思想准备的。
  陈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现在大家开始利用金融风暴的形势开始大声叫喊这个事。
  金融危机让招聘会缩水
  大学生就业屋漏偏逢连阴雨
  王伯庆:虽然现在刚刚开始影响,已经有些大学感觉到有些刺骨了,我最近跑了一些大学,在大学招聘会上,高端的企业少来了的0%,差一点的学校直接感觉到来参加大学招聘会的企业数目就下降了40%。这是一个信息。
  另外我还听到,上个星期在国家高职专科会议上,有一个高职院校的院长说他们本来签约了70%,结果被取消了35%。他说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能够保证明年比35%高一些,这是非常严重的。
  主持人:这个我也听到一些信息,外企很多都取消了今年冬季的招聘会。
  陈宇:大家都准备过冬。不准备扩张,反而准备收缩了。生产规模也要收缩,人的需求是不是也要跟着放缓一点,这也是很正常的。
  王伯庆:我想接着刚才陈老师讲的收缩,对于很多外企或者是国营企业来说,不是招不招人的问题,是解不解雇人的问题,现在国家号召国营企业尽量不要解雇人,但是外企基本上是解雇人。索尼公司在全球已经解雇18000,所以不是停招的计划而是一个解不解雇的问题,而受到解雇冲击最大的是刚刚就业的大学生,包括往届的大学生。
  陈宇:他们本来就业就难,在这样一个形势上屋漏偏逢连天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