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壁垒抑制大学生就业也侵害了用人单位自主权

时间:2021-02-19 19:16:01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政策壁垒抑制大学生就业也侵害了用人单位自主权

  新闻背景:岁末将至,2005届高校毕业生开始寻找就业的岗位。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让求职大学生感受到形势的严峻。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之所以会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政策壁垒抑制了大学生就业。政策规定中出现生源限制、院校限制、外语限制、专业限制等人为障碍,这些“篱笆墙”不仅限制了毕业生的选择,同时也侵害了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解决大学生就业应重视“三化”

  专业设置要市场化。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社会需求不大有很大关系。目前我们的高校专业设置,还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很多做法,往往是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忽视了市场的声音,或跟风走,名校办什么专业,普通高校也跟着上类似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雷同。这种局面不改变,很多学校会因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过低。
  人才培养要大众化。不少大学生找工作遇挫,与其动手能力差和心理预期高有很大的关系。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已经从过去的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大学生必须明白自己走出校园时只是一个普通人才,必须先从基层做起,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磨合。但是,由于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不够,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与社会需求产生了一定的鸿沟。
  职业指导社会化。好的职业指导可以帮助求职者正确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要求,从而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大学生由于职业生涯尚属空白,择业前更需要职业指导。但是现在的高校大多重教学轻职业指导,职业指导老师往往由学校的招生人员或其他政工人员兼任,他们充其量只能起到信息发布的作用,对学生就业帮助很小。

  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

  目前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享受小额贷款的政策还难以落实,还有户口、指标、社保等种种“硬杠杠”限制了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没有进一步的相互贯通,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如一些单位需要上岗费、押金、不签劳动合同、不给上保险等等。此外,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不够健全、政府对毕业生指导机构的投入不足,也导致了部分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

  就业困境凸显教育结构失衡

  近年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已经走进大众化教育时代,倡导建设适应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教育体制的话题被屡屡提及,以就业推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路也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
  现在的教育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学习的知识进入市场以后,市场无法吸收使用。所有的大学教育结构千篇一律,一流大学和一般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基本一样。事实上,高层次大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最尖端的人才,培养一流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另外应该有一批大学培养市场大量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今后高等教育灵活机制的改革应该更大,只要实现了市场导向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就会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让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

  这些年来,从包分配到有限度的双向选择,再到市场化就业,大学生就业体制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政策仍有一些方面,似乎却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们说尊重市场,这就意味着,应当通过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来配置人力资源,来决定大学生的就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反映出来的数据才是真实的,而建立在该基础上的政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地方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一些限制政策,并不是严格根据市场配置情况制定的,也不是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的。因此,在实践中难免导致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比如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不能到认为合适的地方就业,需要就业的劳动者并没有像政策预期的那样尽快找到工作等等。
  市场的问题还是应该通过市场来解决,政策性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应通过市场配置来调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关键仍然在双向选择上。为此,有关部门应尽快拆除“篱笆墙”,尊重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选择权,让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更好地实现“双向选择”。

  “简历注水”为就业

  首先,招聘单位在选人标准上存在误解。一些单位一味地将当干部、获奖证书等当作衡量人才的标准,因此,在对简历进行的甄别和选取中,具有这些条件的学生就具有了“天然”的优势,成为用人单位挑选的对象。
  其次,社会整体的诚信氛围的缺乏,为学生简历的“注水”行为推波助澜。在当前社会总体诚信度不高,尚需要加紧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大学生们虽然身处大学校园,但他们也早已经饱受社会上不良氛围的“熏陶”,很难保证在就业问题上不做出错误的抉择。
  “简历注水”不是个小问题,这关系到社会诚信制度的建立和毕业生个人将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入社会。因此,学校、用人单位等通过鲜活的事实等对毕业生进行诚信意识的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刻不容缓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适时转变传统的衡量人才观念,不要将区分毕业生优劣的标准统统“押”在了一纸简历上,而更应该看重毕业生的个人真正才能和所体现出的潜质上,通过创新人才招聘形式来达到择优选拔人才的目的。

【政策壁垒抑制大学生就业也侵害了用人单位自主权】相关文章: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07-18

江苏省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07-21

决定考研也可以先就业03-19

2016湖南省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07-18

2016浙江省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07-18

2016广东省大学生就业补助政策07-18

德国就业相关政策信息分析03-26

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情况04-04

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03-17

合作主义就业政策分析报告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