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饭碗”诱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且慢行

时间:2022-08-03 22:57:13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铁饭碗”诱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且慢行

  福建省福安市官员日前到福州大学招聘时表示,拿出10个事业编制提供给今年到该市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如果想享受“企业就业事业编制”的待遇,可以先和企业协商具体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然后由企业向政府提出申请,最后和政府签订合同,毕业生以借用的名义到企业就业,在工作两三年后,如果毕业生不愿意继续在企业就业,可以再回到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据悉,这是福建省首次推行“企业就业事业编制”的措施。

  这边厢以“铁饭碗”吸引人才成为新闻,那边厢打破“铁饭碗”也成为了新闻。同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辽宁率先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的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在今后3年内逐步分批扩大到所有事业单位,120万事业单位职工将不能再捧“铁饭碗”。

  对照阅读同一天同一报纸上所刊登的这两则新闻,引人深思。毋庸置疑,辽宁省彻底打破以往事业单位中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现象,无疑对推动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合理更替,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打破“铁饭碗”以成当前趋势的情况下,福安市却推行“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这一措施,借“铁饭碗”来吸引人才,这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吗?

  其实,福安市出此下策,也许是事出无奈。据2004年6月17日《工人日报》报道,在2004年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到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工作的仅占21%。换句话说,就是有近80%的大学毕业生不愿进企业。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毕业不愿进企业愿去哪里呢?对此,恐怕绝大多数地人心里都明白:他们想进政府机关,从政做官。在这样的情况下,福安市无奈想出了“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这一两全其美的高招:既让企业招聘到优秀人才,又让毕业生们享受到“做官”的待遇。然而,对这一高招,笔者却有不同看法,不妨一吐为快。

  众所周知,大学生之所以不愿进企业而高攀政府机关,是受长期以来流行的“学而优则士”根深蒂固的“官”理念思想影响。如今,福安市为招揽人才而委曲求全采取“企业就业事业编制”,来满足他们“做官”的愿望,无疑进一步助长了“学而优则仕”这一封建思想的膨胀。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其次,当前象辽宁省那样打破“铁饭碗”的机构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市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这一做法却还在利用“铁饭碗”的诱惑力吸引人才。这一做法在精简机构的今天,无疑可能造成事业编制的进一步膨胀,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以后改革的阻力。试想,倘若打破“铁饭碗”的改革推及福安,那么福安市曾经对毕业生们的承诺岂不落空?到时候,倡导诚信的政府又如何来缓解所遭遇的失信事件呢?

  再次,在“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这一措施中,毕业生与政府签订合同,然后以借用的名义到企业就业,在工作两三年后,如果毕业生不愿意继续在企业就业,可以再回到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就业,享受事业编制的待遇。这意味着毕业生在企业是带着“救生圈”工作的,如此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呢?毕竟,带着“救生圈”工作反正有救生圈保护,不怕会“淹死”。

  由此看来,推行“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这一措施弊端多多。作为政府,应该象辽宁省那样干脆打破“铁饭碗”,实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政策,给大学生创造多种宽松和谐的成才环境与条件。与其推行“企业就业事业编制”,还不如直接打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门槛,只要一个人有能耐,适应岗位,在哪里干都行。到时候,用人选人机制始终是流动的:政府机关的人员可到企业,企业人员也可以到政府机关,进行双向交流,让其工作的平台成为社会竞争的舞台。如此以来,才能充分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施展才华。


【用“铁饭碗”诱惑毕业生就业的措施且慢行】相关文章:

关于扶持创业就业的措施08-08

旌德人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措施实08-10

广西出台六大措施助高校毕业生就业08-05

包头市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措施08-07

湖北出台多项措施助力就业创业08-10

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07-31

郑州出台十大措施推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08-17

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08-08

山东十九条措施促创业带就业08-10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措施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