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Google招聘策略:只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

Google招聘策略:只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

发布时间:2017-06-18编辑:唐露

  根据 Google 的经验,这种面试方式给面试双方的体验都更好,相对也更公平。那为什么很多公司不采用呢?原因是难以开发:面试题目设计好之后,需要一遍遍测试,并确保面试者跟得上。然后还要不断更新题库避免面试者提前背好了答案过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哦,更多内容请浏览(bylw.yjbys.com)。

  Tricia Prickett 和 Neha Gada-Jain 是来自托莱多大学心理学系的两名学生,他们在导师 Frank Bernieri 教授的指导下,于 2000 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面试官根据前十秒的判断就已经得出面试的结果了。

  但问题是,十秒钟得出来的结果对面试者未来的工作情况是没有预测作用的。

  在大多数场景下,面试只是为了验证面试官对面试者的看法而不是真正评估他们。心理学家称这种偏见验证为「搜索、解释、优先选择能证实个人的信念或假想的信息的倾向。」我们会基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根据既有偏见和个人信念做出不理性的判断。如果不能理性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面试就不是评估对方,而是找证据验证自己的第一印象。

  换句话说,大多数面试都是在浪费时间,99.4% 的时间都是在验证面试官前十秒形成的第一印象。「介绍下你自己。」「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问再多问题都没用。

  很多公司采用案例面试、智力题(脑筋急转弯)等面试方式,其实也没什么用。比如「假设你的客户是一家造纸厂,他们在考虑建一个分厂,该怎么做呢?」或者「估算下曼哈顿有多少加油站。」最烦人的是「一架波音 747 能装进多少高尔夫球?」

  这类问题最多考察到一些离散技能,这完全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改善和提高,对评估面试候选人的潜力没什么效果。更糟糕的是,这些问题答得好仅仅取决于面试者琐碎的知识储备,却会让面试官以为对方很聪明——实际上与未来工作中的能力表现没有任何相关。

  据 Google 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说,某些公司常用的面试问题十分令人无语。Google 的高管在每次面试候选人时都会尽可能避免类似问题。

  被埋没的结构化面试

  1998 年,Frank Schmidt 和 John Hunter 出版了一本过去 85 年的研究汇总集,分析了如何更好地预测一个人的工作表现。他们考察了 19 种不同的评估方式后发现,象征性的、非结构化的面试方式在预测员工未来表现时的效度十分有限。

  非结构化面试的相关系数 r2 为 0.14,即这种方式只能解释 14% 的面试者的表现,比背景调查(只能解释 7% 的表现)、工作经验年数(3%)要好一些。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