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招聘选拔 > 科学搭建素质模型,给力企业高效招聘与选才

科学搭建素质模型,给力企业高效招聘与选才

发布时间:2017-02-23编辑:

    新年在即,年后即将迎来新一轮人才供求高峰期。“又是一年初揽才”,对企业HR来讲,早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众所周知,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那么如何有效考查员工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企业用人质量,使企业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优良输入?

    为此,英才网联旗下建筑英才网于2011年1月13日特举办了题为“建筑行业的高效与企业选才解析——从素质到行为分析”的主题沙龙,邀请托马斯国际(中国)管理咨询的邓鑫女士与到场的建筑行业HR们共同探讨如何科学地搭建和落实素质模型,让企业有效判断员工岗位胜任力,提高招聘效率。

    锁定岗位,科学搭建素质模型

    在传统的招聘模式中,企业HR在利用“行为访谈法”根据既定目标进行招聘时,结果却总是不如人意。HR在招聘中往往是根据人的行为来判断该面试者对岗位的胜任力,行为是经验、品德、素质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并长期固化而产生的表现力,邓鑫指出,这种表现力犹如一座冰山露在水面外的一角,而我们真正关心的却是冰山下的另一大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招聘模式,树立科学的素质模型,让企业的招聘优质化。

    什么是素质模型?素质模型是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目标所具备的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邓鑫表示,建立素质模式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战略演绎法、标杆研究与参考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基于的选项法。这四类方法各有优长,企业在建立素质模型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相适应的方法。

    虽然搭建素质模型的方法有很多,而搭建流程无外乎三部曲:

    1、素质研究开发

    首先要界定本公司核心岗位,选取该岗位的优绩人员,通过对这些人员的了解与分析,以确定胜任该岗位应该具备的维度有哪些,并要对这些维度进行精要提炼。邓鑫强调,胜任力维度的提炼要抓住核心维度,切忌“贪多”,以免求才尴尬。

    2、素质模型评估与确认

    素质模型的评估与确认也就是素质模型的“试运行”。HR可以通过素质模型试用初期,考查分析已招聘人员的岗位表现,从而对素质模型进行调整和修正。

    3、素质模型的应用

    邓鑫指出,在素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员工的特征分析,分析总结出招聘效果特征,可以指导企业建立今后的岗位计划,以进一步完善岗位人才的能力。

    规避漏洞,解决素质模型“落地”难

    现在有很多企业建立了素质模型,但是在落实上却遇到种种困难。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很多企业难以打破既往的工作模式,对新的招聘方式不能够准确认同。另一方面是建立素质模型岗位的选取不当。并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合建立素质模型,因为在建立素质模型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由于岗位性质的不同,如有些岗位要求的素质维度单一明了,无需再通过素质模型来明确。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