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3-11-29 19:30:29 兴亮 形体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1

  非职业舞蹈教育的形体训练中,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体形体态,通过身体各部位关节的活动,能否做到灵活、协调地掌握好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相互作用的运动联系,从而尽可能地达到舞蹈最基本的柔韧性、控制能力、力量性等身体素质,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感悟力、想象力、运动能力以及创造力。

  对于绝大部分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身体的自控力相对较差,这个自控力表现在:坐不直,站不挺,蹲不下,跳不起,摆不平,伸不直。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身体部位的感觉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不了解形体运动的规律,所以容易造成形体训练时要么浑身都用力——僵硬,要么都不用力——松软。因此,在形体训练过程中,我们常说,某些学生不会舞蹈,身体僵硬,四肢不协调。其实这种“僵硬”和“不协调”恰恰是由于学生不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身体运动规律缺乏意识,对于运动、气息、力量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

  形体训练中常见的问题

  1.节奏感差,动作与节奏不合拍。舞蹈中出现这种问题的同学大多缺乏节奏意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感明显的音乐,先教学生学会喊拍,然后将动作和着拍子慢做,待动作熟练合拍了,再逐渐恢复至正常速度。实践证明,在平时的形体训练中,只要学生养成心里喊拍的习惯。平时,学生要经常聆听不同节奏的音乐,并用最简单的肢体动作跟着打节奏,或者做些节奏练习,这样就会大大提高人的内心节奏感。

  2.动作有气无力,软绵绵。问题出现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内在力量支撑的意识。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安排学生双手各持一个2斤左右重的物体,然后分别放在不同的手臂位置去感受不同位置,手和手臂所要付出的力,最后拿走物体,做无实物的同样的练习,慢慢让学生找回持实物时的用力的感觉,体会力的源头,逐步形成内在力量支撑的意识。

  3.身体笨拙,动作僵硬。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没找准用力点或用力过猛。这时,教师就要特别注重学生身体局部的训练,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逐渐达到自由操作自身脊椎的每一部分、每一块肌肉的目的,然后再在将来的训练过程中找到身体放松和松弛的感觉与状态。

  4.动作不到位。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大部分缺少动作的延伸意识。针对这个问题,在训练中,教师可以多指导学生做拉伸性的动作练习和对抗练习,并在稍缓的动作过程中感受肢体的延伸感觉和内在对抗力量,体会动作力量与气息控制之间的配合,逐步解决动作不到位的问题。

  5.动作平淡,毫无表现力。这是由于学生缺少与动作的结合的内心情感。这时,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在舞蹈训练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心中哼唱音乐的旋律,逐渐让身心融入音乐的情境并慢慢开启心灵的想象之门。

  以上都是形体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在普通学校尤其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学生中更为常见,有时问题还会多项同时存在。笔者认为,形体训练不是外部技能的模仿,机械化地使用教材,要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形体运动规律,形体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内在意识、气息、力量合理地控制肢体,这样才会逐渐达到形体训练的目的。

  形体训练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充分了解自己的肢体各个部位,每块肌肉,甚至每个关节运动所产生的外形变化,并在每种变化中赋予相应的呼吸、力量。然后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渐渐唤起学生的内在意识,激发他们内心的想象,让他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每个训练动作的过程,体会动作的力量、呼吸以及控制与延伸,让无意识变成有意识,让被动变为自发,从而灵活支配自己的肢体,自如地表现舞蹈内涵。

  在形体训练过程中,有些内容是通过教师事先选择素材,精心加以整理和编排后传授给学生,从而形成舞蹈技能的积累,如舞步、组合等;有些内容则需要靠教师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己去感知和体会,如气息、力量、控制等较为抽象的元素练习等。当然,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在性的元素是外化动作技能技巧的根本保证。因此,想要让形体训练或者基本功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切忌急功近利,在学生还没有完全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时,就盲目地教授动作,从而避免形式化的模仿而缺乏内涵舞动。所以,在进行形体训练或者基本功训练之前,教师有必要进行这种“练身”训练,使学生能有目的、有依据、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形体。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形体训练的方法。

  1.气息训练。人有正常的呼吸节律,比如说话有句读停顿,唱歌有换气。声音是由气息控制,舞蹈的呼吸也同样受肢体语言的支配。在形体训练时,当学生明确了气息的要求,就会有利于他们改变为动作而动作,为模仿而模仿的被动现象。通常,气息控制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动作的力,它是动作力量产生的预备。当然,气息也作用着肢体动作的过程,会直接影响着舞蹈风格的表现。如:汉族的胶州秧歌,“快起慢推”“小提大放”的动作形成了坚韧、舒展、利落的风格特征。这时气息的形式、时机、节奏等就要求学生随着舞蹈肢体动作随之调节。可以说,气息过程与动作表现过程是时刻联系在一起的。

  如何运用气息控制,掌握呼吸与动作的调节规律,自然唤起动作的主动意识,赋予动作生命力呢?笔者认为,学生在训练时,当手臂上举时,要自然吸气,不动时,保持气息;下落时,自然吐气;动作快,气息变化快,动作慢,气息要控制长,力量有延续。有了呼吸,动作就有了生命力,有了生命力,动作才会有美感。实践证明,这种唤起自我意识的训练结果要比单纯模仿老师学习动作有内涵得多。

  2.意念训练。意念就是人的大脑发出的指令。运用意念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各部位活动后所产生的力的效果,是进行关节与肢体的灵活度训练以及肌肉控制力量的基础。在训练中,全身各部位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充分感知自己身体运动的规律和运动与力的关系。一方面增加常用关节训练,如腰、胯、腕、膝等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另一方面是开发学生一些不敏感的身体部位,如脊椎运动、肌肉的张弛练习、胸胛骨、肩胛骨、肋胛骨的运动、力量的凝聚与传递练习等。教学就是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肢体,并逐渐灵活运用自己的肢体。一般来讲,手脚部位较为敏感,运动起来阻碍不大。但是身体中的有些部位,如背部、胯部甚至是某个部位的肌肉群就似乎不那么敏感了。而舞蹈恰恰离不开这些部位和肌肉的作用。如何展开训练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动作的运动源放在身体其他的不敏感部位,如以一个小沙袋为运动源,将它放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胯部、后背或者是侧腰上,然后大脑发出运动指令,让小沙袋跟随部位的运动而改变位置,从而渐渐体会到这些部位所产生的力的作用。当然,教师选择训练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决定,但要在训练过程中融合动作的力量性、抒情性、展开性、控制性等因素,全面开发学生的肢体运动能力。

  3.对抗训练。其目的就是要产生内在力。我们知道,任何肢体动作的发生都会有个作用力,有力的起源点,而这种“力”“点”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就是对抗力。有了内在的对抗力的舞蹈动作,才会有生命力、爆发力、延伸力。比如,任何腾空而起的跳跃动作,在起跳的一瞬间,都会有一个向下的推地作用力,这个力的方向与腾空而起的作用力是相反的。再比如,古典芭蕾基训中的“蹲”,在“下蹲”到“直立”的过程就要始终贯穿着一种阻碍性的反向作用力,从而使“蹲”的动作过程充满了内涵。如果没有对抗力,那么这个“蹲”只能称作外型躯壳的变化而已。通常,对抗力保持的时间越长,那么动作的延伸幅度就越大,动作的内在爆发力就越明显。教师在训练时,可以经常让学生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力对肢体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并且比较一下对抗力的强弱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自己掌握控制肢体的能力,养成对动作对误的判断力。

  总之,教师在选择素材,编排训练内容时,要综合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从而在形体训练时就逐渐纠正学生的不足。当然,有时学生所产生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范畴,还可能包括学生的自信心、兴趣等心理因素。作为教师,还必须从心理、生理、技术等多方面地引导和指导学生。

  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创新法、实验法等方法,将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出现的训练手段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学生练习时间不足、课堂秩序混乱和缺乏课下指导等问题,通过实验应用自创的分类同步练习法等一系列组织教法和网络在线课程进行互相作用,从而使课堂秩序变得井井有条,学生在器械不足的情况下也得到了良好的训练,有效学习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形体训练也逐渐随之兴起。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和自信心,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种需求,各类职业院校也争相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程。但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凸显、教学性质的单一重复性等问题,使形体训练课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创新了组织教法,通过实践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现将总结的成果与大家分享。

  1.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

  1.1 训练手段、内容的单一造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形体训练课是以人体科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的身体练习来达到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塑造完美形体、训练谦恭仪态、陶冶情感情操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形体训练是以培养良好形态的身体练习为主要特点的一门学科,确切地说,我们可以用“形体美训练”来代替它。所以,形体训练课虽然是一门课程,但是它却更多地带有技能或动作训练的性质,需要不断重复同一动作,以达到身体和肌肉形成目标条件反射状态。这就容易使学生对形体训练课的单一训练内容产生疲倦和厌学心理。

  1.2 场地、器材不足,使学生无法在课上得到充分的训练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班容量的扩大使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日趋严重,因此在形体训练课中不得不采用分组循环练习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就造成课上学生能够得到单独指导的机会减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再加上前面所述原因,学生能够利用轮休时间独自主动练习的情况大大减少,即便在教师的要求下练习,但由于教师无法分身监管,所以练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甚至还出现利用见习逃避练习的情况。

  1.3 课时限制导致训练效果受到影响

  因为形体训练课往往不是专业主干课程,因此所排课时量非常有限。由于技能类项目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因此一周一次的训练课无法满足形体训练的要求。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只能通过给学生安排课下练习任务来增加练习时间。但是由于课下动作辅导难度较大,加之学生的练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既消耗了教师的大量课下精力,又收效甚微。

  1.4 分组轮换练习模式影响课堂秩序。

  由于形体训练需要教师将精力高度集中在训练学生身上,因此往往无暇顾及轮休学生,所以致使轮休学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导致课堂秩序比较混乱,教师一再维持课堂秩序,又影响了对练习学生的指导,浪费了本就有限的課上时间。

  2.原因分析

  2.1 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经过调查,学生之所以会产生厌学心理,有的是缺乏学习动机;还有一部分是对练习内容和枯燥重复形式的疲倦;有少数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掌握了所需的技能不再练习。

  2.2 课堂秩序混乱的原因

  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课堂秩序混乱除了教师监管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以下两项原因。

  第一、组间轮换时学生处于无序状态,教师只发出了简单的轮换口令,对轮换队形、学生路线都未做规定。

  第二、轮休学生聊天讲话,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2.3 训练效果受影响的原因

  经过观察和调查分析,训练效果受影响的原因除了前述的场地器材不足、厌学心理和课堂秩序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练习时间达不到训练要求;

  第二、电子产品分散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精力;

  第三、见习制度的不健全,使部分学生因见习损失了课堂练习的机会;

  第四、学生缺乏课下的有力指导,错失了课下的训练时机。

  3.解决方案及实施方法

  3.1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练习时间不够以及学生疲倦型厌学的问题

  通过实践,采用分类同步练习法与分组轮换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场地、器材不足和学生上课练习时间不够的问题。

  分类同步练习法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自创的练习方法,就是根据场地器材的不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进行步骤数量相同但内容不同的同步练习方法。具体方法示例如下:以扶把擦地练习和地面勾绷脚练习为例,教师可以事先把扶把的动作分为6步:1右脚前擦,2右脚收回,3右脚旁擦,4右脚收回,5右脚后擦,6右脚收回。地面勾绷脚练习也分为6步:1全勾,2全绷,3勾脚趾,4勾脚背,5绷脚背,6绷脚趾。这样,在学生熟悉了各自步骤所对应的动作要求后,各组在指定位置保持好基本姿态,教师只喊步骤数字,所有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组别完成相应的动作。教师可以把这种练习当作游戏来进行,将学生两两一组,面对面完成动作,互相监督,增加奖惩措施,这样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得到提升。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可以边喊口令,边巡回纠正学生的动作,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还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之后进行组间轮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课上练习的时间了。

  3.2 积极创新组织方法,解决课堂秩序问题和学生优越型厌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3.2.1 一对一互帮式练习法

  学生采用两人一组,练习动作时互相观察、纠正动作,并通过拍摄影像让对方了解自己动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调动优越型厌学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指导,还提高了学生对于动作的鉴赏能力,为课下练习打好基础。

  3.2.2 一字排开式站立队形

  站姿练习是形体训练课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由于课堂需要教学内容较多,没有太多时间在课上练习站姿,因此可以利用一字排开的上课初始队形方式来增加学生练习站姿的时间。方法如下:在课程开始部分,学生沿教室墙壁一字排开,面对站在教室中央的教师按面试站姿站队。这种方法,既让教师便于对学生的管理,又可以使每个学生清晰地看到、听到教师讲授的内容,还有效利用课的开始部分进行了站姿练习。

  3.2.3 规范队形变换的方法和路线

  (1)一字排开队形变为四列横队。利用队列队形变换练习,使每个队形间的变换都变得整齐有序。

  (2)一对一互帮互助队形。四列横队为基础,全体从右到左1-2报数,然后数1的同学向左转,数2的学生向右转,面对面的两人为一组,互相指导练习。若报数最后为1,则最后一组四人前后两两相对互相指导,若总人数为单数,则最后3人一组互相指导。

  (3)分组扶把练习队形变换。按站立队形,离把杆最近的一排学生最先练习扶把动作,其他学生两两相对原地练习地面动作,进行分类同步练习游戏。练习完毕后,扶把学生自行从队伍右侧排到队尾,其他每排学生向前一个位置继续进行下一轮游戏。

  3.2.4 手机管控

  由于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吸引学生将注意力从手机转移的方法,所以只好给学生规定手机的位置和使用方法,来进行课上手机的有效管控,具体方法如下:

  (1)课的开始部分,练习站姿时女生雙手持手机握于腹前,男生单手持手机垂于体侧。男生用不利手进行持手机站姿练习,可以辅助不常用的手进行力量训练。手持手机的方法既可以保证学生及时进行电子签到,又可以在签到后有效防止学生偷看手机,课堂秩序自然就好了。

  (2)成四列横队后,从最后一排开始把手机传给第一排学生,第一排学生把本纵队四人的手机放在本队最前面墙壁下的地板上。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继续看手机,而且受队形的限制,学生也没有机会拿到手机,自然不会再因手机影响课堂训练了。

  (3)课上有时需要学生互相拍照来纠正动作,需要用到手机时,教师发出指令后,学生迅速拿到手机按要求进行纠正练习,并在平台上传照片,在听到交回手机指令后,10秒内未能将手机放回的学生将被记手机违例一次,并受到一定的小惩罚。这样在规矩的养成中,学生就不会再在课堂上偷玩手机了。

  3.2.5 完善见习制度

  针对见习生因为种种原因,课上不能参加练习的情况,笔者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课上要求见习生做随堂笔记,下课老师检查。这样可以促使见习生认真听课,在教师检查随堂笔记的时候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见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正确率,有错误可以及时纠正。第二,给见习生安排帮扶的学生。一般是安排一组课上内容掌握较好的两名同学共同完成帮扶任务,完成任务后,负责帮扶的同学可以获得加分。通过这个措施,见习生在身体好转能够进行练习后,也可以及时进行练习,并得到较好的指导。

  3.3 积极建立网课,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课时短、课下缺乏辅导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教师建立了形体训练网课后,学生课下练习的时间大大提高,由于课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课下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及时通过网课或在网上与教师交流得到很好地解决,这种方式与互帮式教学的良好结合大大弥补了课时不足和教师辅导不够的问题,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4.小结

  形体训练需要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才能有效改善学生体型体态问题,因此在面临课程遇到的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寻求问题原因,再根据原因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变组织教法、建立网课等多种形式去解决,以达到课程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相关文章:

舞蹈形体训练-训练内容-常见问题08-29

拉丁舞教学中的形体训练06-16

模特的形体训练06-13

形体训练介绍08-21

形体训练的好处06-07

女子形体训练06-08

形体训练的作用06-08

形体训练作用06-10

形体的气息训练06-10

形体动作训练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