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如何把好供应链金融监管关

时间:2022-12-15 14:17:07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物流企业如何把好供应链金融监管关

  作为企业,在从事供应链金融监管业务时,会涉及到哪些具体工作?没有做好监管工作,会给企业带来哪些风险?物流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监管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流企业如何把好供应链金融监管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视点1:化解风险须从多方面入手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在诸多金融服务产品中,发展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缓解物流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还能给供应链金融的参与者,即商业银行、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等带来共赢效果。然而,由于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导致其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是多种多样。

  主要风险表现在,商业银行把融资企业交付给银行的抵押物转交物流企业代为保管,但是,一旦把质物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之后,银行就可能会减少对质物的市场信息、价格、所有权信息等方面的了解。

  这时,质物的信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方面就会了解的很多,由此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物流企业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利于银行的举动,如个别物流企业会串通需要融资的企业向银行骗贷;监管企业不尽职尽责,造成了抵押物质量不符和货物数量缺少丢失等情况。此外,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如果缺少严格的监控管理,还可能会导致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中所涉及的风险问题还很多。然而,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鉴于供应链金融灵活、复杂的特点,笔者认为,化解供应链金融的潜在风险,应该从多方面入手: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无论是银行机构,还是物流企业,都要根据服务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监管程序。比如,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制定完善的入库、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资料收集制度、资信调查核实制度、信用动态分级制度等,从根本上杜绝因内部管理漏洞和不规范行为而产生的风险。

  强化整个供应链相关授信主体的综合准入管理。供应链金融是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对链上各个交易方开展的综合授信业务,因此,需要结合供应链总体运营状况,对授信企业的主体准入和交易质量进行整体性的评审,需要从供应链关联的角度对链上各主体业务能力、履约情况,以及与对手的合作情况等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合理选择质押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建议选取价格透明、稳定、容易保值的质押物品。在物流企业的管理方面,则应该安排值得信赖、诚信度比较高的员工进行质押物的日常保管、查验、出入库等环节的操作,最好是公司制定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职责来管理质押物品,以此避免人工管理所带来的道德风险。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加快建立电子化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总量、业务结构、融资商品、监管企业合作情况等相关要素的电子化统计,进而实现日常融资货物质押及解押操作、报表统计、风险提示信息、库存和赎货情况分析等工作的电子化,使业务操作更加流程化、透明化,从而可以降低业务操作对人员的依赖,减少人为的随意性。

  加强信用的建立与整合。物流企业应加强信用的建立和整合,建立客户资信调查核实制度、客户资信档案制度、客户信用动态分级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客户进行全方位信用管理;同时,还要建立灵活、快速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使企业自身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行情的脉搏,掌握商品的市场价值和销售情况变化规律,及时获得真实的资料。这将有利于质押货物的正确评估和选择,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质押物的评估失真。

  视点2:政企合作规避物流金融风险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资信、质押货物的选择和保管,以及内部操作运营。

  以仓储为例,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客户资信风险。客户的业务能力、业务量及商品来源的合法性,对仓库来说都是潜在的风险。在滚动提货时提好补坏,还有以次充好的质量风险;二是仓单风险。仓单是抵押贷款和提货的凭证,是有价证券也是物权证券,但目前仓库所开据的仓单还不够规范,如,有的仓库甚至以入库单作质押凭证,以提货单作提货凭证;三是质押商品选择风险。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作仓单质押,因为有些商品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有些商品保质期短而极易变质。若以此类商品作质押,风险则难以管控;四是商品监管风险。在质押商品的监管方面,由于仓库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或信息滞后都会导致一方决策的失误,极易造成质押商品的监管风险。

  那么,物流企业又该如何规避供应链金融风险呢?

  首先,要加强对物流监管方的准入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物流监管方起到的是“监管者”“中间者”“信息中枢”的作用。物流监管方不仅受银行委托对客户提供的抵、质押物实现专业化的监管,确保质押物安全、有效,而且还掌握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货物出库、运输、入库等信息的动态变化。银行正是通过物流监管方对质押物的监管来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但是,当前物流监管方中存在的缺乏专业技能和诚信、企业资质参差不齐、运输和仓储监管的规范不标准,以及借款人和物流企业联合欺诈银行等现象,使得对物流监管方的准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物流监管方操作不规范、管理制度缺陷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则应该重点选择经营规模大、知名度较高、资信情况良好、管理技术先进、操作规范完善、监管程序严谨,以及员工素质较高的监管方进行合作。

  其次,要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投资风险相对较高,这就对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银行要努力提高对中小企业真实信息的掌控能力,把握好企业经营活动、管理能力、信用意识、资金运营、资产分布,已及关联交易等的真实情况;二是银行要通过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如实揭示中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控制量,防止信用评级不客观和授信不及时而把优质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三是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规范贷后管理操作程序,深入企业跟踪检查,实行贷后动态监控,掌握企业的贷款使用、存货增减、货款回笼、固定资产变化等情况。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行业与经营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了解企业的偿还能力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帮助银行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降低贷款风险的目的。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金融领域也不例外。在供应链金融中,其实际运作会牵扯到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此极易滋生风险问题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层面给予一定的宏观调控,组织法律、物流、金融领域的相关人才制定一个完善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法律制度来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扩展资料:

  一、供应链金融为什么会存在风险

  宏观经济政策与泡沫经济、金融放松管制与自由化、内部管理与道德风险、经营环境与非经济因素等是商业银行风险的现实起因。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有一些不同的特质,构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特殊风险的起因。

  1、授信企业具有产业链相关性基于供应链的供应链金融为融资业务带来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风险也就由传统的单一贸易环节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意味着供应链上下游的不确定性也为贸易融资带来了风险。特别是当供应链金融的覆盖范围达到“端到端”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就随之覆盖了整个供应链。此时,风险不再单纯来源于客户信用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等传统的风险来源,而是由贸易环节为出发点向供应链上下游扩散。因此不仅是客户自身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应继续得到关注,对客户的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的关系、商誉、信用度、财务报表真实性等都应当进行关注。且银行现阶段发展的供应链受信对象多集中在几个大型的产业链上,如汽车业、医疗器械类、电力类等。当这些大型产业链上的任意一个重要结点发生使银行撤出资金的风险问题时,不仅银行在链上其他企业的授信业务会受到影响,甚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会受到波及。

  2、供应链上主要授信企业规模较小在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银行偏向于选择大型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作为授信对象。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往往不是一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而是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等相对小的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处于买方或卖方的劣势地位,流动负债在其报表中所占份额很大。银行给这些中小企业放贷,面临着授信对象规模小、信用评级历史短或有空缺的情况,相较规模大的企业而言风险较大。银行授信以交易为基础决定其风险与传统业务不同。供应链金融是基于企业间的实质性交易来发放贷款的,这就决定了交易的可控性、真实性成为贷款能否收回的重要保障。

  二、6大常见供应链金融风险

  1、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业务。

  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一方面,核心企业能否承担起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作用是一个问题,核心企业可能因信用捆绑累积的或有负债超过其承受极限使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另一方面,当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时,核心企业可能变相隐瞒交易各方的经营信息。甚至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融资,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并组织上下游合作方向商业银行取得融资授信,再用于体外循环,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恶意信贷(信贷是指: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通常包括银行存款、贷款等信用活动,狭义上仅指银行贷款)风险。

  2、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3、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补足担保等是授信融资实现自偿(自偿性放款指由借入资金的收益来清偿贷款的一种放款)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不存在,出现伪造贸易合同、或融资对应的应收账款的存在性/合法性出现问题、或质押物权属/质量有瑕疵、或买卖双方虚构交易恶意套取银行资金等情况出现,银行在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盲目给予借款人授信,就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4、业务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当前业界普遍认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最需要防范的风险之一。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偿性的交易结构设计以及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通过专业化的操作环节流程安排以及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引入等方式,构筑了独立于企业信用风险的第一还款来源。但这无疑对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并造成了信用风险向操作风险的位移。因为操作制度的完善性、操作环节的严密性和操作要求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关系到第一还款来源的效力,进而决定信用风险能否被有效屏蔽。

  5、物流监管方风险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为发挥监管方在物流方面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降低质押的贷款成本,银行将质物监管外包给物流企业,由其代为实施对货权的监督。但此项业务外包后,银行可能会减少对质押物所有权信息、质量信息、交易信息动态了解的激励,并由此引入了物流监管方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物流监管方会出于自身利益追逐而做出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或者由于自身经营不当、不尽责等致使银行质物损失。如个别企业串通物流仓储公司有关人员出具无实物的仓单或入库凭证向银行骗贷,或者伪造出入库登记单,在未经银行同意情况下,擅自提取处置质物,或者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则要求尽职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货物质量不符或货值缺失。

  6、抵质押资产风险抵质押资产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应贷款的第一还款源,其资产状况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回收的成本和企业的偿还意愿。一方面,抵质押资产是受信人如出现违约时银行弥补损失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也影响着受信人的还款意愿,当抵质押资产的价值低于其信贷敞口时,受信人的违约动机将增大。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抵质押资产主要分为两类:应收账款类和存货融资类。

  应收账款类的风险主要在于应收账款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应收账款的账龄、应收账款退款的可能性等。

  存货类融资的主要风险在于质物是否缺失、质物价格是否波动较大、质物质量是否容易变异以及质物是否易于变现等。

  三、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点的识别方法。

  整体来看,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对当前银行贷款融资方式的强化,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及其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企业(如物流公司)等,实现对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的整合。有针对性地为供应链的某个环节或全链条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达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各方创造价值的目的,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根据资产种类的不同,商业银行主导下的供应链金融在又主要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项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转让给金融机构,进而取得融资用以继续自身再生产。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款。

  预付款项融资模式: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用以向核心企业进货。而为确保中小企业的融资是为了进货,通常会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对货物进行监管。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利用手头上的货物抵押申请贷款,货物存放在第三方监管公司。由第三方监管公司负责货物的监管、货价的评估以及货物的发放等,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监管公司给出的评估结果发放贷款,中小企业用运营所得还贷。

【物流企业如何把好供应链金融监管关】相关文章:

物流企业如何打造供应链金融模式08-21

企业物流的供应链管理10-15

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10-17

如何提升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08-27

制造型企业如何提升供应链物流管理08-27

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10-16

浅析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08-17

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分析08-17

企业物流外包与供应链风险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