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与人交谈的礼仪知识

时间:2022-09-26 09:55:38 办公文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秘书与人交谈的礼仪知识

  秘书在交谈时的表现,不但是其工作能力、待人接物态度的体现,也是展示个人魅力与风采的方式之一。小编带来的秘书与人交谈的礼仪知识。

秘书与人交谈的礼仪知识

  交谈的态度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体现出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谦虚谨慎、主动热情的基本态度,而绝对不能逢场作戏、虚情假意或应付了事。

  一、要表情自然

  第一,专注。交谈时目光应当专注,或注视对方,或凝神思考,从而和谐地与交谈进程相配合。眼珠一动不动,眼神呆滞,甚至直愣愣地盯视对方,都是极不礼貌的。目光东游西走,四处“扫瞄”,漫无边际,则是对对方不屑一顾的失礼之举,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多人交谈,就应该不时地用目光与众人交流,以表示彼此是平等的。

  第二,配合。交谈时可适当运用眉毛、嘴、眼睛在形态上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对方所言的赞同、理解、惊讶、疑惑,从而表明自己的专注之情,使交谈顺利进行。

  第三,协调。交谈时的表情应与说话的内容相配合。与上级领导谈话,应恭敬而大方;与客人谈话,则应亲切而自然。

  二、要说话礼貌

  第一,注意语音。与人进行交谈时,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必须有意识地压低自己说话时的音量。最佳的说话声音标准是,只要交谈对象可以听清楚即可。如果粗声大气,不仅有碍于他人,而且也说明自己缺乏教养。

  第二,注意语态。与人交谈时,在神态上要既亲切友善,又舒展自如、不卑不亢。自己说话时,要恭敬有礼,切忌指手画脚、咄咄逼人。最佳的语态是平等待人、和缓亲善、热情友好、自然而然。当别人讲话时,则要洗耳恭听,最忌三心二意、用心不专。最佳的语态是积极合作、认真聆听、努力呼应、有来有往、专心致志。

  第三,注意语气。在与别人交谈时,秘书的语气应当和蔼可亲,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讲话的速度稍微舒缓一些,讲话的音量低一些,讲话的语调抑扬顿挫一些。在交谈时既不要表现得居高临下,也不宜在语气上刻意奉迎,故意讨好对方,令对方反感。同时,在语气上一定要力戒生硬、急躁或者轻慢。

  第四,注意语速。在交谈之中,语速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既快慢适宜,舒张有度,又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匀速。语速过快、过慢、或者忽快忽慢,会给人一种没有条理、慌慌张张的感觉,是应当力戒的。

  三、要举止得体

  第一,善于运用举止传递信息。例如,发言者可用手势来补充说明其所阐述的具体事由,适度的举止既可表达敬人之意,又有助于双方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避免过分或多余的动作。与人交谈时可有动作,但动作不可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拉拉扯扯、拍拍打打。为表达敬人之意,切勿在谈话时左顾右盼,或是双手置于脑后,或是高架“二郎腿”,甚至修指甲、挖耳朵等。交谈时应尽量避免打哈欠,如果实在忍不住,也应侧头掩口,并向他人致歉。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不要在交谈时以手指指人,否则就有污蔑之意。

  四、要遵守惯例

  秘书在交谈时往往还能够通过一些细节来体现自己的谈话态度,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要遵守一定的既成惯例。

  第一,注意倾听。秘书在交谈时务必要认真聆听对方的发言,以表情举止予以配合,从而表达自己的敬意,并为积极融入到交谈中去做最充分的准备。切不可追求“独角戏”,对他人发言不闻不问,甚至随意打断对方的发言。

  第二,谨慎插话。交谈中不应当随便打断别人说话,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如确实想要插话,应向对方先打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行吗?”所插之言亦不可冗长,一句两句点到为止即可,不能接过话茬就开始长篇大论,完全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也不管对方是否已经阐述完毕。

  第三,重视交流。交谈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交流过程,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因此在交谈时切勿造成“一言堂”的局面。自己发言时要给其他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时自己则要适时发表个人看法,互动式地促进交谈进行。同时,要以交谈各方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为中心,并利用双方均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若发现话不投机,需及时调整话题。

  第四,礼让对方。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对对方的尊重。正常情况下,在谈话中不要随便否定对方或是质疑对方,不要动辄插嘴、抬杠,不要一人独霸“讲坛”,或者一言不发、有意冷场。

  第五,委婉表达。在陈述自己的见解时,应该力求和缓、中听,不仅要善解人意,而且要留有余地。即使是提出建议或忠告,也可以采用设问句,最好不用有命令之嫌的祈使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强人所难。

  交谈的语言

  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恰当,直接影响着交谈能否顺利进行。所以,在交谈中尤其要注意语言的使用问题。

  一、要通俗易懂

  第一,说普通话。在日常工作中,秘书应该自觉使用普通话,不要使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或土语。

  第二,说明白话。秘书所使用的语言最好是让人一听便懂的明白话,切不可满口“之乎者也”,滥用书面语言、专业术语或名词典故。在交谈时,要以务实为本,应当通俗活泼、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犹如家常话一般。

  第三,说通俗话。在与普通群众交谈时,为了避免自己谈话时语言枯燥乏味,应充分考虑到对方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具体、鲜明,所说的话应力求平易通俗,以利于沟通交流。如果“官话”连篇,不仅有碍信息的传达,而且容易脱离群众。

  二、要掌握口语

  第一,机动灵活。在交谈过程中随时对自己所运用的口语具体内容与形式进行适度的调整。从表面上来看,口语大都显得语句简短,结构松散,多有省略之处。有时,它甚至会出现话题转变、内容脱节、词序颠倒等现象。然而由于口头交际具有一定的双向性、互动性,这些问题往往瑕不掩瑜,反而更能显示口语生动活泼的特性。

  第二,简明扼要。一方面要求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另一方面则要求所说之话含义明确,不可模棱两可产生歧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三、要文明礼貌

  第一,要尽量使用尊称,并善于使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如“您”“谢谢”“对不起”等。

  第二,要多使用文明用语,在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之中,应当既表现出使用者良好的文化素质、待人处事的实际态度,又能够令人产生优雅、温和、脱俗之感。

  第三,在交谈时不可意气用事,以尖酸刻薄的话对他人冷嘲热讽,也不可夜郎自大,处处卖弄才识指正别人。

  第四,交谈中应当尽量避免某些不文雅的语句和说法,对于不宜明言的一些事情,可以尽量用委婉的词句来表达,多用一些约定俗成的隐语。例如想要上厕所时,可以说:“对不起,我去一下洗手间。”或者说:“不好意思,我去打个电话。”

  交谈的内容

  交谈内容的选择,应遵守一定的原则。

  一、要切合语境

  第一,交谈内容务必要与交谈的时间、地点与场合相对应,否则就有可能出错。

  第二,交谈内容还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应使谈话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并与单位和领导保持一致。切勿与单位或领导唱反调,切勿泄露本单位的机密。

  二、要因人而异

  在交谈时要根据交谈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谈话的本质是一种交流与合作,因此秘书在选择交谈内容时,就应当为谈话对象着想,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民族、阅历、职业、地位等而选择适宜的话题。

  三、要回避禁忌

  秘书在与别人交谈时,应当把握好“度”。在态度上要注意克制,不要引起对方的不快,不可一言不发,不可没完没了。不可讽刺挖苦,不可骄傲自大。在内容上要慎重斟酌,千万不要犯忌,不宜对自己的单位或领导横加非议,必须时刻维护单位的声誉,绝对不能对自己的领导、同事、同行说三道四。不应涉及对方单位内部事务,不要涉及对方弱点与短处。同时,如果双方不是十分熟识,也不要涉及对方的个人隐私,如年龄、收入等。

  交谈的方式

  与他人交谈,既要注意具体内容,又要注意表达方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谈话方式。

  一是扩展式。指交谈双方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讨论。

  二是评判式。指在交谈过程中听取对方的观点以后,在适当的时刻,以适当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进行插话,来发表自己就此问题的主要看法。

  三是倾泻式。指在谈话时对对方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全部想法都全盘托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打开天窗说亮话”。

  四是静听式。指与别人进行谈话时,自己主要是洗耳恭听。

  五是启发式。指交谈中的一方主动帮助不善表达的另一方,在话题的选择或谈话的走向上给对方予以引导、支持、鼓励,以帮助对方在谈话中得以采用恰当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六是跳跃式。指在交谈过程中,某一话题在无人呼应时,为避免谈话者感到尴尬,或者是谈话出现冷场,因而跳出原先谈论的范围,转而挑选出令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

  秘书交谈礼仪

  (一)、寒喧与敬语

  音乐始于序曲,交谈起于寒喧。寒喧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客套,而且可以为交谈作情绪情感的铺垫。敬语,不仅可以表现使用者的修养、风度,而且可以为交谈的友好发展增添催化、促进的因子。

  问候寒喧暖人心,问候寒喧是交谈的导入阶段,是交谈的第一礼仪程序。

  问候也好,寒暄也罢,本身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主要是在交谈时具有情感导入色彩。问候寒暄可以打破陌生双方的界限,缩短熟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导出交谈者之间的交谈话题。因此,有人把它称作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起点,是颇为准确的。

  (1)、中国传统的问候寒喧用语比较复杂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问候语的内容是与吃喝拉撒睡有关的。比如;“你吃了吗?”您吃好了?”还没歇着啦?”……等等,一天之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可以使用此类问候语。

  2.问候语是与问候对象正在进行的活动有关。例如:“您上班去呀?”“您正在吃饭?”您出去呀?”等等。这类问候语有点“明知故问”的味道。

  3.问候语是与了解对方的行动目的有关的,如:“您干什么去?”对这样的问候,答话者既可如实相告,也可随便答上一句“我出去一下”之类的话。

  4.问候语是与夸耀对方有关的,如:“小王,你穿这身衣服显得特别英俊。”

  5.问候语是不具体涉及交谈双方的,如:“这天可真好?”,“电影院里空气真差。”这样一些比较具体、复杂、略显得罗嗦的问候语,在过去人们生活节奏比较缓慢,人际接触比较单一、稳固的情况下,曾产生过很好的演礼效果,今后也将继续存在,继续发挥它们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在发生着迅速而微妙的变化。问候语的发展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日益变得简捷、抽象。现在,公众场合最常见的问候语和答谢语都只有两个字“你好!”。它适应于在一切场合,各种情景下,在各色人物之间使用。在文化人中,更有用英美人打招呼时用的“Hi—”以取代“你好”的势头。

  当然,如果是双方要停下来交谈,问候语也可能比较具体。比如,“好久不见,你近来怎样?”“你走以后,我们好想你哟。”来这里多长时间啦?还住得惯吗?”好久没来了,你觉得我们这里有什么变化?”等等。

  寒暄语越是具体,越应考虑交往环境,交往对象与交往目的,使形式能为内容服务。也就是说,不应当将上述寒喧用语到处乱套,对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问候寒暄语。比如,对头上长有疮疤来作客的人,就不能用,“你们家的灯光真亮”作为寒喧语。

  中国人过去见面,喜欢用“你又长胖了”作为恭维话、问候语。现在恐怕用在小姐们面前就不会有好效果了。同样,在西方人眼中,只有穷人因无钱长时间参加旅游,日光浴等健身活动,才会发白、发胖。因此,面对西方人也不应用“你又白又胖”作为问候语。

  西方小姐在听到人家用“你看上去真迷人!”,“你真是太美了!”等向她们问候时,她们会很兴奋,并会很礼貌地以“谢谢”作答。但倘若在中国小姐面前使用这句话就应特别慎重了,弄不好有人会觉得你品行不端、心术不正。不过,几乎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与男性比起来,女性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如果男性在寒暄时用诚恳、恰当的语言,赞美女性的风度、仪态、谈吐等,她们会受宠若惊。在与女性交谈时,切不可贸然打听对方年龄、体重以及婚姻状况等。

  到不同地方须使用不同的寒暄语,才会有好的效果。比如,当你进入一间装有空调,铺设地毯,四周金碧辉煌的办公室时,可以说:“你们的办公室真是富丽堂皇,舒适典雅。”这样,主人也许会很兴奋。但倘若你到一间只有五十年代的木制书桌、水泥地板、白炽吊灯、四壁空空的办公室也这样说,主人就会觉得你不是过于虚浮,就是刻意挖苦,因而会很反感的。

  总之,只有适度的问候与寒暄才能引起交际双方的交谈兴趣与欲望,才能活跃交谈气氛,使交谈友好、亲切地进行下去。

  (2)、常用敬语显风度

  人际感情能否沟通,关键取决于交际者的谈吐,取决于交际者用什么方式、什么感情交谈。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必不可少。那就是,优美、高雅的谈吐。”敬语是构成文雅谈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谈话人风度与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

  敬语,特别是常用敬语,主要在以下几个场景使用:

  1.相见道好。人们彼此相见时,开口问候:“您好!”“早上好”。在这里一个词至少向对方传达了三个意思:表示尊重,显示亲切,给予友情。同时也显示了自己三个特点: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偏劳道谢。在对方给与帮助、支持、关照,尊重、夸奖之后,最简洁、及时而有效的回应就是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3.托事道请。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不求人”。有求于他人时,言语中冠以“请”字,会赢得对方理解、支持。

  4.失礼致歉。现代社会,人际接触日益频繁,无论你多么谨慎,也难免有失礼于你的亲友、邻里、同事或其他人的时候。但倘若你在这类事情发生之后能及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了”,就会使对方趋怒的情绪得到缓解,化干戈为玉帛。

  除了以上四大类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敬语可展现社交人员的风度与魅力。如,拜托语言:“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慰问语言:“辛苦了”、“您受累了”等;赞赏语言:“太好了!”、“真让我高兴”;同情语言:“真难为你了”、“您太苦了”等;挂念语言:“你现在还好吗?生活愉快吗?”;祝福语言:“上帝保佑”、“阿弥陀佛”、“一路顺风”等。

  又如:与人初次见面时可说“久仰”;很久未见可用“久违”;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说“留步”;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请人批评用“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请给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赐教”;向人道贺用“恭喜”;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访用“光临”;赞赏见解用“高见”;欢迎消费用“光顾”;老人年岁用“高寿”;小姐年龄用“芳龄”;他人来信称“惠书”等等,都可以归为敬语范围。

  (二)、谈话技巧

  语言是双方信息沟通的桥梁,是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语言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语言交流首先随时间、场合、对象的不同,而表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1)、选择适当的内容

  1.话题应量避开一些不宜在友好交谈中出现的事情,也应该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2.话题应尽量符合交谈双方的年龄、职业、性格、心理特征。

  3.交谈中对方显得无礼时要宽容克制,不能以眼对眼,以牙还牙,出言不逊,恶语伤人;也不可斥责、讥讽对方。可能时可以好言相劝,使对方冷静;或者转移话题,讨论一些轻松的东西;也可暂时中止一下说话,待对方情绪稳定后再寻找新的话题。

  4.注意在已有的话题中寻找大家有兴趣的细节作为新话题,使谈话更具创新和吸引力,能保持谈话始终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进行。此外,说话中一般不要使用对方不懂的语言,如方言、土语或外语。由于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也是一种情感信息,因此,应尽量用与对方一致的语言交谈,如果对方讲普通话,就尽量使用普通话与之交谈。

  还有,交谈中应注意根据对象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对待普通市民适宜用通俗易懂、用最接近生活的日常语言与之交谈,而不宜用深刻的哲理性的语言,或者枯燥生硬的逻辑推理;对待学问较高深的人适宜用提纲挈领、逻辑严密的方式进行交谈,而不宜用简单无聊、杂乱无章的语言进行交谈。

  (2)、语气忌生冷

  以下的A和B表达的其实是一种意思,但让人听起来,感受却有天渊之别。

  A:就这么决定!你说什么也不能动摇我的想法!

  B:你所说的固然也有道理,但我真的已经决定了。

  A:你觉得这样不好!那你说出更好的来!说呀!

  B:这样也许不是最好,但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也许你有?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举不胜举。没有人喜欢听到A组的谈话方式,那种咄咄逼人的语气只会令人感到厌恶。但扪心自问,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没有常对身边人和工作同事用这样一种语气说过话呢?当然有!即使我们自己当时不察觉或过后已忘记,但对方一定会深深记得,因为,这种逼人之语,是一种“伤害性语言”。被这种语言刺伤过的人,是不会轻易忘记的。

  有位企业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件事:我的成功得自于一位素不相识的人。当时,20岁的我摸进一家大企业想应聘推销员一职,主考的人将我上下打量一遍,漫不经心地说:这位置不适合你!看你的样子就知道你不行。我据理力争,他又说:你说你可以,那好!说出你可以的根据来。说啊!你怎么不说啊!之后,是几声冷笑。我觉得他的话像一把刀插入我的心脏。从那一刻,我发誓,我迟早要“吃”掉这个公司!这位企业家在10年后成功收购了当年令他蒙受耻辱的公司。他特地将那个羞辱他的主考官叫到跟前,可惜的是,那个人根本不记得曾有过这样一件事!这充分可以说明言者无心,而听者有意的道理。

  因此,我们应时时检讨自己的谈话方式及语气,万不能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当我们恼怒时,心绪不宁时,失望时……切勿将心情注人语言,否则,一定会得不偿失。

  (3)、不要用把握不准的辞句

  在一家大企业的来年工作计划决策会议上,一位中级职务的管理者引起了高层注意。但见他举止端正,措辞得当,尤其是他的几点“补充建议”更是令到会者心悦诚服。大家给他以热烈的掌声,他谦恭地说:“抛砖引玉之谈,谢谢大家厚爱。不过最后几点建议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尤其是其中关于……,我觉得这同三十六计中的“掩耳盗铃”之计有异曲同工之妙……”会场死一般地沉默,接着传出几声窃笑。决策者的脸上露出失望,很显然,这个发言者的“掩耳盗铃”四个字完全用错了地方!他在根本拿不准三十六计及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情况下而“冒险”使用,当然会令别人觉得他浅薄无知而发出窃笑。一般来说,使用拿不准的辞句是一种“冒险”,侥幸撞对了,当然好得很;若用错地方,则只会贻笑大方。

  其实,汉文化浩如烟海,汉语中有太多太多的辞句可供选择。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冒险使用自己拿不准的辞句。如果实在喜欢某句话,不妨回家查阅辞典,拿准了再用也不迟。对那些自己觉得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辞句,千万不要随便在社交场合“抛出”,弄不好,会让人当成笑柄呢。

  (4)、加强文学素养

  谈话,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每个人都要与人谈话,谈人生、谈理想、谈生老病死、谈世事百态, ……活着,就要说话。在社交场合,那些谈吐得体、斯文大方的人士往往倍受欢迎;而那些辞不达意,期期艾艾半天也说不出一句“妙语”之人则常遭冷落。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呢?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腹有诗书言自妙。一个学识深厚,修养良好的人,必然一举一动都透着种“书卷气”,他的语言也自然是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哲理的。相反,那些胸无点墨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口成章,妙语如珠的。

  因此,一个人谈话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高,谈话水平当然高;文化素养低,那当然说不出什么“东西”了。所以,一个人若想在社交场所中出口成章,大放异彩,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和提高文化素养。

  除了多抽出些时间看书外,还应多注意收听广播,观看影视剧,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谈话“挡次”。书籍,是最基本的“语言营养”,所谓“开卷有益”,不管是什么书,只要你用心去读去体会,一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东西,这对提高一个人的谈话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恭维的方法

  在与人交往中,适当地恭维与赞美可令对方无限喜悦。所以有人说:恭维是谈话的润滑剂。这话十分传神贴切。说恭维话,最根本的一点是要真诚。真诚而恰到好处的恭维,一定可以打动对方的心。若是毫无诚意地胡乱恭维,则只会令人尴尬和反感。

  恭维还要有“尺度”,在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小小地夸张一些不妨;若是天花乱坠,硬要将一个花甲老人说成“矫健青年”,或者将一个工作平平者说成“业绩杰出”,那所产生的,只能是反效果。因此,恭维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多用滥用只会令其流于形式、流于虚伪。

  (6)、要“舍得”调侃自己

  调侃别人,每个人都有过,但调侃自己呢!却是有相当多的人不“舍得”。为什么呢?调侃,可以说是一种善意的嘲讽,往往是从对方的不足或缺点“下手”。比如有人忘性大,朋友常会调侃他:“小王,怪不得今天迟到,是把上班这事给忘了吧?”又或者“这东西还是我拿吧,你拿我不放心,上次你连自己都给弄丢了……”

  调侃别人,当然是顺口谈笑,容易极了。但调侃自己,换言之叫“自嘲”,则人们往往不喜欢如此。其实,适时地自嘲,可以化解尴尬,活泼气氛。

  例如,某君肥胖,有次去友人家中赴宴,刚落坐便听得“喀喀”两声—友人的餐椅从中折断。友人只是搓着双手,连说对不起,别在意等。某君却笑道,小港湾哪泊得下万吨巨轮,下次请我吃饭,可得订做一张铁皮椅子。一场尴尬由此化解。

  调侃自己,可令对方减少心理压力,拉近距离;但也要分时间和场合,一般来说,在比较熟悉的朋友当中偶尔“自嘲”,会给人一种坦诚的好印象。

  对于初识,应尽量不要调侃自己和对方。

  有一点应该记住,那就是无论是与新交相会,还是与故友重逢,谈话的“重点”都应放在对方身上,比如:“你身体好吗?怎么保养的?”“你的工作顺利吧?近来有什么业绩!”“记得你喜欢旅游,最近是不是又去潇洒走一回了?讲来听听!”这种问话,一定会勾起对方的谈话兴趣,他讲完之后,自会问“你呢?”这时,你再将自己的状况说出,会令对方记得更牢。

  对于自己,不要说得太多,尤其是有些你自以为很严重其实却很琐碎无聊的事情。因为这对于别人是毫不相关的事情。

  要想谈话愉快,不妨在谈话中多用“你”,而少用“我”。试试看,一定会有好效果。

  (7)、艺术地表达“歧见”

  歧见,即不同意见。在表达不同意见时,最忌讳一开始就全盘否定对方,那样做等于是将对方逼到了你的对立面,两个对立的人,又怎能达成一致的见解呢?

  一般来说,最基本的表达歧见的艺术方法是:先肯定—后提出疑问—再推出自己的见解。

  (8)、委婉地纠正他人的错误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呢。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无可避免地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谈话同做人一样,谁都不可能洋洋万言,行云流水而毫无差错。

  那么在社交场合,当你发现对方言语有误时,该如何纠正呢?

  首先要看当时在场各位的反应,如果大家都没有听出“问题”而谈话者又谈兴正浓,那么你千万不要急于纠正可以等谈话结束后,再悄悄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如果每个人都发现了“问题”却无人敢于纠正,那你可以写一张小纸条传给谈话者,将他的错误写出来告诉他,他自然会懂得如何“自我纠正”。

  如果谈话时只有你与对方两个人,而你们又不是很熟悉,你当然不便直接纠正他的错误。这时,你可以使用“重复纠错法”,即有意识地重复他说错的部分,在重复时当然是用正确的发音或措辞,这样,他自然会心照不宣地接受你的“正确信号”,从而改正错误。

  如果是亲朋好友说错了话,你可以当即委婉地指出,而不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总之,在纠正别人的错误时,切忌采用说教和命令式的口气。温和委婉的态度,才是纠正别人错误的“最有效武器”。

  (9)、善用幽默

  幽默是智慧、爱心和灵感的结晶,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把幽默称作“语言的酵母”。创造出幽默就是创造出欢乐。

  幽默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借助轻松活泼的气氛赢得对方的好感,完成公关任务。

  幽默是一种高深的说话艺术手段。运用得当,能为你的谈话锦上添花,叫人轻松之余又深觉难忘;反之,则会弄巧成拙,叫人哭笑不得,很是无聊。

  在社交场合,幽默可以迅速地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也可以助你增添魅力。一般来说,幽默是将生活中的各种令人烦恼的问题以轻松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果想在社交生活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得运用幽默力量。

  在运用幽默时,一定要表情自然轻松,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幽默的轻松气息“感染”到身边每个人。记住,一个看来满面愁容或神情抑郁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地发挥幽默的魅力的。

  幽默的人生,是乐趣无穷的。所以,学会和善于运用幽默,会令我们的社交生活更为丰富和快乐。

  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浑,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人情人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就需要一定的素质和修养。

  从幽默的功效来说,其形式有多种。既有愉悦式幽默,哲理式幽默,还有解嘲式幽默,讥讽式幽默。为了达到幽默的礼仪效果,对同志朋友宜多用愉悦式幽默和哲理性幽默;对待自我,对待友人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运用解嘲式幽默;对待敌人、恶人则要用讽刺性幽默,以便在用幽默讥讽,鞭挞对方的同时,给周围的同事、朋友以愉快。

  幽默的使用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是对于长辈、女性、初次相识的人,幽默一定要慎用。同时,幽默要注意“度”,一旦过了头,就可能被对方误解为取笑与讥讽,不仅不能演礼,而且简直就是无礼了

  (10)、善用情感

  德国哲人黑格尔曾经说过;“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具有不同的含义。”其实,同一句话,即使是从同一个人嘴里说出来,也可能因为音强、音调、音质的不同,面部表情有异,而带有不同的含义,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所以,要在说话中全面表现友好,除了说话内容以外,还要控制声调、表情等因素;除了有声语言外,还要借助无声语言。例如,拿托事道请的“请”字来说,如果说请字时,语调先低后高,带有起伏不稳的拖腔,眼睑下垂,脸往上支,就给人以酸溜溜的感觉;这样的“请”,多半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或者是要讥讽对方的时候而说的。如果说话语调短促有力,表情紧张,两眼直视,则给人以命令的印象;这样的“请”,大多是在上级对下级或者是要显示居高临下的地位时说出来的。只有在说话时语调平稳,音强适中,音质柔和饱满,表情轻松自然,面带微笑,才给人以客气、礼貌的感觉。

  七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培特,曾经通过研究,给友好合礼的谈话下了一个定义,立了一个公式,他认为:“谈话的友好=7%的说话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通过他的这一公式,我们不难看出,谈话中的副语言,以及表情的重要性。意大利著名的悲剧家罗西有一次应邀为外宾表演,他在台上用意大利语念起一段台词,尽管外宾听不懂他念的是什么内容,但却为他那满脸辛酸,凄凉、悲怆的语音、声调、表情所感染,大家禁不住泪如泉涌。当罗西表演结束后,翻译解释说,刚才罗西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大家面前桌子上的菜单!

  在社会交往场合,有的人总是力图用语言来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语音、语调、语速、姿势、表情、动作等等这些无声的东西又将他们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甚至即使他们的嘴保持缄默,他们的眼睛也往往会多嘴多舌。

  当然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人来说,声调表情等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他们可以用此来调控自己的外在表现,给人以假象。对于这种情况,公关人员应多加注意,综合观察,综合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即使是普通的人,声音、语调等东西也有可塑性和稳定性,也需要多加思考,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说话速度很快,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是因为精力充沛;说话速度缓慢,可能是因为老成,也可能是没有兴致,或者力不从心;说话音量大,可能是身体好,中气足,也可能是因为激动,愤怒;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也可能是因为言不由衷;说话痛痛快快,无停无顿,可能是因为坦诚真实,也可能是在毫无根据地胡编乱造。

【秘书与人交谈的礼仪知识】相关文章:

西餐交谈礼仪知识06-01

秘书礼仪知识:同事礼仪10-30

秘书服务礼仪知识04-24

社交礼仪的交谈礼仪12-25

社交礼仪之交谈礼仪10-28

与人交谈语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0-25

商务交谈时要注意的礼仪12-05

商务礼仪之电话交谈的艺术08-17

商务交谈职场礼仪注意事项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