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

时间:2020-08-18 18:42:31 领导力培训 我要投稿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

  引导语:传统的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主要聚焦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方面。然而根据团体动力学和分布式领导理论,“领导”不再是个体领导者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活动,而是组织内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

  一、信息化“催生”信息化领导力研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引发的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猛烈而又广泛的影响,使人类社会从此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人们不仅享受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捷和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各种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模式发生了一系列变革。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内部领导系统的环境条件与状态,引发了领导结构和领导方式的变革,而这两方面的变革必然促进领导力的改变,人们把由信息化引起的领导力新变化称为信息化领导力(E—Leadership)。

  尽管目前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在传统领导学领域还关注不多,研究者多数都是信息管理领域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霍国庆等,2008)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和人类组织管理模式的一系列变革,传统的领导力观必将被新的信息化领导力观所取代。正如美国研究者普利、赛萨和马洛伊所预测的那样,到21世纪20年代,人们不再需要在“Leadership”前面加“E”了,因为那时的“领导力”已经就是“信息化领导力”。(Pulley et al、20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围绕信息技术对领导力的影响和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以及经典领导理论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如Avolio等对信息化与领导力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指出信息化为领导力提供了新的环境条件,信息化与领导力的互动一方面改变了领导力的结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领导力就是在信息化与领导力双向互动中形成的。(Avolio et al、,2001)Shamir(1997)则认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获取能力,它一方面改变了领导者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改变了领导力的性质。

  国内对信息化领导力研究比较有影响的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霍国庆教授,他和他的研究团队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对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范式、研究框架等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所谓信息化领导力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领导者利用信息技术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霍国庆等,2008)而国内较早研究信息化对领导观念的影响的是南京市行政学院课题组,他们分析了信息化对领导者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了在信息时代继续学习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通过学习使领导者培养信息时代应有的信息素质和新的信息型知识结构。(南京市行政学院课题组,2004)

  教育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者对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比较关注,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管理学和教育领导理论的影响,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校长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上,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开展研究的主力军不是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们,而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者,他们从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和目标出发,为如何提升学校校长在信息化进程中的领导力问题而展开研究。如中央电教馆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题为“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国外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则更多集中在校长评价方面,多以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形式体现研究成果。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2002年推出的《面向管理者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Administrators,简称NETS·A)中就制定了针对中小学校长的评价标准,从6个方面阐述了校长信息技术领导力的责任构成。

  2012年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提出了“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这一名词,并且要求“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育技术运用力、专业人员支持力”,建立针对各类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逐步建设教育信息化工作规范和相关评价标准,将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列入考核内容。到2020年,各类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要达到相应标准。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概念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概念的提升,它将以往对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研究只关注校长个体的视角上升到更为广泛的学校组织层面。

  二、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外有关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上,这是因为受到传统的领导科学研究的影响。但是随着团体动力学和分布式领导理论的发展,“领导”不再是个体领导者单向的、静态的、线性的活动,而被理解为组织内不同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环境条件,动态地分享领导角色。因此,在学校中,不仅处于领导者职位的校长具有领导力,学校其他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群体同样具有领导力。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升与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信息化领导角色动态分布于学校组织成员中,领导不只是校长个人的行为,而是全体师生和广大教职员工都可以具有的职能,并且这种职能是一种群体的共同行为,不同的事务通常由不同的个体或群体负责或引领。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启动学校体制改革,开始重视权利的下移和民主管理,并不断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了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我国中小学校一般实行三层管理结构,即高层(校长、副校长、校务委员会)、中层(科室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等)和基层(学科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与服务人员等)。学校信息化领导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领导,具体表现为一种由学校高层、中层、基层所组成的领导结构。

  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也应该秉承分布式领导的理念。学校的领导力应该由传统的校长集权自上而下的结构转向为由校长、中层领导团队和教师群体三个层面的分布式领导力结构。因此,学校信息化领导力概念的内涵也应该由这三个层面的领导力构成,即包括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层领导团队信息化领导力以及教师群体信息化领导力三个部分组成。

  过去有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都是以校长个体为对象,研究其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领导力作用。我们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主体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校长个人,而是包括以校长为首、副校长、教务委员会等学校高层管理者,这是从学校分布式领导结构上来理解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只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层领导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是指学校三层管理机制中层那一部分在信息化进程中的领导力作用,他们是具有领导职务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群体,在学校中承载着学校高层与基层以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传达,是学校组织内部交流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保证学校各项事务的顺畅进行,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校组织成员中的一大部分,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决策和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也是学校信息化的直接推进者,不论是课堂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还是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愿景的参与与支持等都体现着教师的领导力量。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学校管理结构中底层最为重要的教师群体在学校信息化进程中的领导力作用,它是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领导力概念的发展与提升。

  三、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与内涵

  1、教师领导力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外有关教师领导力概念的研究较多,有关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概念的研究尚属空白。米吉与哈利斯认为:“教师领导力是教师在课堂内外对自身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实施领导的能力。”(Muijs et al、,2003)阿尔玛·哈里斯(Alma Harris)和丹尼尔·缪伊斯(Daniel Muijs)认为:教师通过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和完美人格的展现而获得学生的敬重,从而形成一种能引领与影响学生和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能力,即教师领导力。(阿尔玛·哈里斯等,2007)切德—鲍恩等人则认为:如果教师在学校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中发挥作用,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促进学校发展,帮助校长参与学校的变革,这样的老师就被认为是具有“领导力”的。(Childs—Bowen et al、,2000)克劳瑟(Crowther)、卡根(Kaagen)、弗格森(Ferguson)、汉恩(Han)等学者则更倾向于把教师领导力解释为:是一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转换教学与学习的行为,这种行为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支持教师共同体发展,促进教师共同体的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与生活质量的提升。(Crowther et al、,2002)吴金瑜、戴绚认为:教师领导力不是指由于职务任命所形成的领导力,而是一种专业领导力(Professional Leadership),是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权威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的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专业领域的示范和引领能力。(吴金瑜等,2008)蒋光祥等认为:教师领导力是一种综合性的领导力,它依靠教师的专业权力、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因素存在。(蒋光祥等,2010)李飞认为:教师领导力是在一个合作、学习、共享的组织文化氛围中,教师通过参与学校决策、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学校活动,通过自身的能力、道德、情感等影响学校其他成员的能力。教师领导力主要通过同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指导而形成,通过与学校管理者共同参与学校发展与管理活动、共建学校文化而体现。

  总之,虽然国内外对教师领导力概念的描述很多,但是比较共同的观点是:教师领导力是一种专业的、人格的、综合性的领导力,它通过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储备、道德行为、情感互动等表现出来;通过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共建校园文化等过程形成与发展;它是一种学校组织成员之间的影响力互相作用的过程。

  2、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作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着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群体的领导力作用;它也是以往教师领导力概念的引申与提升,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领导力的新表现。因此,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应该是在一般的教师领导力概念上增加信息化对教师领导力的新要求。

  (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第一,转变教育理念,加深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在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被动摇,教学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知识构建,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接受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各种先进教育技术在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方面的应用,教师要加深对技术的认识,接受和掌握这些技术,更好地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第二,具备驾驭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面对多而杂的网络信息,怎样去获取、整理所需要的信息,怎样利用这些信息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创造、呈现的信息能力,是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首要面对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并整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具备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发掘出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加工、创造、运用到教学中。另一方面,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技术手段,通过教学设计将技术和课程完美结合起来。

  第三,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信息化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了如指掌,但是我们必须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因此教师要保持专业敏感度,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并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教学和教师专业的发展。知识的管理过程有获取、整理、加工、创造、分享,获取知识不是目的,创造和分享才是目的。对于教师来说,知识的创造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教师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第四,引领专业发展,创设学校信息化文化的能力。在组织群体中,每个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他人。作为教师,每天接触最多的除了学生就是同事。因此,同事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信息技术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更宽泛的途径,教师之间除了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络沟通工具和知识分享工具来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分享,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互相学习的群体氛围,最终形成学校的信息化文化。

  (2)概念界定

  从上述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可以看出,信息时代的教师将肩负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教师需具备承担这些责任和任务的能力。从以往教师领导力的研究中可知,教师领导力是一种学校成员之间的影响力,它通过教师的能力、知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来。信息化对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概念的认识。

  综合学者们对教师领导力概念以及信息化对教师能力要求的描述,可以初步界定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为: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在学校中自觉运用信息化思想和技能,通过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专业发展以及促进学校信息文化等活动来影响学生、同事和校长,以便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和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能力和过程。

  3、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周建平(2009)认为:教师领导力作用一般表现在学生层面、同事层面、学校层面及家长和社区层面。在这四个层面上,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第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开展专业交流,促进同侪教师改善教学实务,共同提高专业能力;第三,学习共同体的促进者——参与搭建平台,求得共同发展;第四,团队合作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与团队成员共同成长;第五,学校建设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变革;第六,家长的沟通引导者——引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发展。在6个关键作用中,第一点体现教学领导力;第二点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第三、四点从学习共同体与团队合作的角度来表述,其实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体现;第五点体现教师参与学校发展与管理的领导力;第六点体现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引导领导力;另外,第一、三、四、六点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素养和能力。

  盖尔克(Gehrke)从更为具体和微观的视角把教师领导的功能归纳为6个方面:第一,继续进行教学活动并改善个人的课堂教学;第二,组织和领导学校实践的同行评议;第三,提供课程开发知识;第四,参与学校层面的决策;第五,为同事提供在职培训;第六,参与教师绩效评价。(Gehrke,2007)其中第一和第三点与教师教学相关;第二和第四点与决策和评价相关;第五和第六点与促进同事专业发展相关。

  对众多学者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之后发现,教师领导力内涵的构成主要包括: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领导力、教师促进同事群体专业发展的领导力、教师在学校文化方面的领导力、教师评价与决策能力以及教师的个人素养或者个人能力。我们认为,教师的评价与决策能力贯穿教师学校活动之中,不必作为一个独立的构成单列;而在学校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要促进同事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领导力应该由教师个人能力、教学领导力、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文化领导力四个方面构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个人能力更多地表现为信息技术能力。因此,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由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四个方面构成。

  上述四个方面的领导力内涵构成了教师完整的信息化领导力,且每个方面都跟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不谋而合。“转变教育理念,加深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具备驾驭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这两个方面就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自我专业发展能力”和“引领专业发展,创设学校信息化文化的能力”则是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的主要内容。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不但包含了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而且在外延上还有所拓展,一方面说明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要具有信息化领导力,另一方面也印证了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四、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理论模型及其在学校信息化中的作用分析

  1、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模型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和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四个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其他因素之间又具有什么关系?为了描述这些关系,笔者尝试建立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模型(如图1所示)。

  首先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四个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和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主体任务,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高级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之一。

  在学校活动中,教学和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两项主要活动,教学是教师社会价值的实现,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两者缺一不可,这两项活动都是以教师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在教育信息化中胜任教学工作,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在信息化学校环境中进行活动的基础能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和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在信息技术能力的支持下进行并提高,同时两者之间又互相影响。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发展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两者在互相影响的过程中呈阶梯式向前发展,最终目的是形成学校的信息化文化,提升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同时,学校中浓郁的信息化氛围有助于教师自觉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提升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和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总之,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四部分构成缺一不可,彼此之间互相促进和影响。

  其次是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与其所处的环境即学校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挥作用的环境是学校,因此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信息化环境、教师群体、校长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是运用信息化思想、信息化技术来进行的领导活动,因此,学校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有助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发挥。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着力于建设和谐的学校信息化文化,其中包括学校信息化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因此,提升教师信息化领导力有利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学校信息化环境又反作用于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绝对的规划权。具有优秀信息化领导力的校长会更加注重放权给教师,为提升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提供一个宽松的制度环境。同时,每位教师的信息化领导力也会激励校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二者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提升。另外,教师群体由于有很多相似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因此更容易互相影响,在获得信息化领导力的过程中他们既是学习伙伴的关系,同时又具有竞争关系。在这种互相帮助和良性竞争的氛围中,每位教师都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领导力,最终造就具有优秀信息化领导力的教师群体。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发挥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信息化人才,同时学生对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积极反应能够激发教师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发展教师信息化领导力。

  2、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作用分析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四个构成部分之间互相影响,同时又受到学校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说明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发挥作用的过程,笔者建立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作用模型,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师通过三方面的活动在学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是信息化教学活动,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开发、信息化教学活动组织和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评价和反思。这四个活动构成了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同时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支撑下进行。其次是信息化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利用信息化手段更新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践行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信息化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同事共同探究学习。这四个方面的活动体现了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的内涵,在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领导力的支撑下进行。最后是学校信息化环境规划和建设活动,包括与校长共同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愿景、参与创设学校信息化环境、参与制定并维护学校信息化制度和将信息化融入自身工作生活并影响他人等四个方面的活动,以教师学校信息化文化领导力为支撑。以上三方面的活动都是以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为基础和支撑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搜集及评价能力、合理选择信息工具加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运用测评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并进行评价的能力和熟练掌握信息化沟通工具的能力。这几个能力体现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内涵,是教师发挥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能力,是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四个构成部分之间,以及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与学校其他要素之间都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共同支撑教师学校信息化教学、信息化专业发展和学校信息化环境规划和建设活动,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师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相关文章:

战略领导力的概念和内涵06-19

教师领导力的提升10-12

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内涵与结构06-19

何为校长的教师领导力06-21

什么是教师领导力10-17

教师领导力提升策略10-29

教师领导力的内涵如何提升11-16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6-22

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