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

时间:2024-03-18 07:42:32 西游记读后感 我要投稿

《西游记》读后感实用【8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实用【8篇】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从小就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名著,不论是小说话本还是动画片,甚至是最经典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都是我们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永恒不变的经典。我也是从小就是孙悟空孙大圣的狂热粉丝,西游记的电视剧和动画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能让我激动不已,心生向往。但是对于西游记的原著小说我却从来没有沉下心来去翻阅,因为在年幼时浮躁的我看来,厚厚的文字书哪有电视上活灵活现的故事好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阅历的提升,我越是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就越是想要去看一看小说版的原版西游记。终于,在这个假期,我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拿出了尘封已久的西游记小说,仔细地拂去上面的灰尘,如同看珍宝一般的轻轻打开了它,步入了吴承恩老先生的神话世界。

  整本西游记,初看之时常有熟悉之感,但是当我细细的品读时,才能发现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文韵美感。小说对于人物、地点、物品的描述充满了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韵味,让人一看就忍不住联想到国画和古建筑的雕栏画栋,浓郁的中华古文化就在这阅读中将我紧紧地包拢,令我如痴似醉。

  整本西游记里,我最喜欢的仍然是我幼年时就崇拜的英雄孙悟空,他也是吴承恩老爷子在书中笔墨最多的存在。从刚刚诞生时的懵懂,到花果山水帘洞的美猴王,孙悟空的进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堪称意气风发,势不可挡。

  在大战天庭天兵天将的时候更是威风凛凛由如战神在世,在激烈的战斗中又因为猴头顽劣的本性不同的'捉弄着蛮狠霸道的天庭神仙,那种欢乐与恶作剧带来的喜剧效果让我这个读书人都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在失手被擒之后,更是笑对各种刑罚,不论是天雷地火都无法伤他一丝毫毛,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更是练成了惊人的神通火眼金睛!这种遭遇困难坚持不动摇,最后在困难的烈火之中磨练自己,将这些苦难转变为自己的力量,一举突破牢笼获得自由的经历让我心神都为之动摇。

  虽然,最终我们的美猴王还是没能真正的成为齐天大圣,在如来佛祖的法力之下被镇压在五指山下,开启了西游记的序幕。但是,大圣爷不畏强权,敢于向艰难险阻发起挑战的心态还是让我受到了深深的鼓舞。今后的我会秉承着孙大圣的斗争之心,在学习上,在生活上做到百折不挠,越挫越勇!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说到好书,怎能不提四大名著?说到四大名著,我最爱的非《西游记》莫属。

  西游记是明朝鼎鼎大名的吴承恩所写。吴承恩是今江苏淮安人。他写的《西游记》我看过好几个版本,这个暑假我看得是原版。这是一本“旧新书”,因为这本书是一年级时买的,却一直没有看,跟新的一样。拿出书我有点被吓到了:比语文书还大,并且有六本语文书那么厚,密密麻麻的小字,跟黑芝麻似的。定睛一看,还是古文。我心一凉,好在发现有注释,即使半看半猜,也觉得精彩无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加上白龙马一起去西天取经,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不可能完成的。途中,虽然有过不团结,但最后都能互相帮助,团结起来,克服困难,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唐三藏,又名江流儿,心地非常善良,但是认不出妖怪,警惕性不高,敌人换个花样他就不认识了。一路上吃得苦头最多,但它的方向却坚定不移。现在说来,唐僧应该算是最早的留学生,还是个翻译家呢。

  唐三藏的大徒弟孙行者,法名孙悟空。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齐天大圣。能有如此本领不仅是因为他有天赋,更是因为他好学,吃了苦。要我说能取到真经,他的功劳最大。机灵的脑袋,高强的法力,遇到问题从不退缩,总能想到办法,就是有时候有点傲慢,有点毛躁。

  说到猪八戒,那是名副其实的“猪队友”。好吃懒做,一出问题就要解散,分东西各回各家。吃人参果,一口吞,味道都尝不出来。但取经途中,他可是孙悟空的好帮手。

  取经路上,多少个初夏秋冬,行李都是沙和尚的肩头。白龙马把唐僧一直驮到西天,他们的.朴素踏实同样值得夸赞。

  其实,每次看《西游记》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生动鲜明,同样蕴含了很多道理。唐僧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善良和坚定不移的精神;孙悟空不畏强暴,做事果断,遇事能设法迎刃而解,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说孙悟空没有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烧一烧,也不会有火眼金睛。师徒四人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也无法取得真经,更成不了佛。同样的道理,学习生活中不吃苦,不坚持,怎能学成?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对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忆犹新,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已微微发黄的《》,爱不释手。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再一次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讲述的是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

  《西游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让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把“齐天大圣”的美名叫响了;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超本领是妖怪们的克星;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猪八戒的本事和孙悟空比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老实、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为了获取真经,不畏艰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最终实现了的。

  每次读《西游记》,我都会随着一章一章的动人故事,一章一章的感人情节而起伏。这部书也让我了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坚定的毅力,不畏艰险,才能取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互补长短,团结友爱,不畏艰辛,锲而不舍,最后取得了真经,在中我也该学学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取得的“真经”。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暑假里,我读了四大名著,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五圣成真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故事里我见识到了美丽的.东胜神洲、繁华的南瞻部洲、壮观的西牛贺洲以及广阔的北俱芦洲,也认识了活泼机灵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取经心切的唐僧和憨厚老实的沙和尚。

  唐僧师徒的第八十一难是关于诚信的故事。讲述的是天河老鼋曾托唐僧向佛祖打听自己的归宿,回返途中重遇老鼋并驮他们过江,问起此事不料唐僧只顾着取经,并没有问佛祖,所以老鼋很生气,把师徒四人和真经扔进了天河里。这让我想到一句名言:人无信而不立。人一旦没有了诚信就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了。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弄丢了我的尺子,他答应赔我一个新的尺子,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行动,我气冲冲地问他为什么,他反而说自己想赔就赔,用不着我管,于是我再也不相信他了。

  唐僧在刚刚收伏孙悟空时,有几个强盗抢劫唐僧,悟空特别生气,一怒之下把强盗杀了,唐僧见状立刻念起了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走。冲动是魔鬼这句名言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就像有一次,同学不小心把我的书弄破了,我特别生气,好几天不理她,过了几天冷静下来后我想:她也不是故意的呀,为什么要不理她呢?后来她为她的不小心,而我为我的冲动互相道了歉。

  虽然唐僧是一心向佛的好人,但是他肉眼凡胎看不出妖魔鬼怪,常常被妖怪蒙蔽了双眼。例如《大战红孩儿》和《三打白骨精》这两章故事。《大战红孩儿》的时候因为唐僧怜悯他,不听孙悟空的劝告救了红孩儿,最后被抓进洞里。好在孙悟空聪明机灵,把菩萨请来降服了他。《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好心救了三次唐僧,可唐僧却念起紧箍咒来,孙悟空疼的在地上打滚,随着猪八戒在一旁起哄,唐僧就把孙悟空赶走了。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有个小男孩的狗在大街上跑,可那是另外一个小孩碰的,后来大人们全怪带狗的男孩。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因为人们都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西游记》亦是如此,每次读它都能给我带来不同的知识和道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它,爱护它。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主要是写师徒四人团结一心,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回到大唐。据说《西游记》是由一件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三打白骨精”。白骨精为吃唐僧肉,变成一位姑娘,不料被悟空识破,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化成一阵轻烟逃走了,唐僧责怪悟空不该错杀好人。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变成一位老婆婆。它的诡计又被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老婆子被打“死”了,悟空正要去追妖怪的真身,唐僧怒喝。白骨精又变成一位老爷爷,寻找自己的“老伴”和“女儿”。悟空认出老头又是妖怪变的`,又想去打死他,唐僧赶忙上前护住老头,悟空不顾一切,当头就是一棒把老头打下深涧,唐僧又阻拦,白骨精侥幸逃脱。唐僧非常愤怒悟空又打“死”了人,铁了心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了。

  悟空走后,白骨精把唐僧捉进了山洞,再派小妖去请它母亲,一起尝唐僧肉。八戒和沙僧去救师父,但寡不敌众。八戒只好赶往花果山,请悟空搭救唐僧。悟空一听白骨精捉了师父,立即赶往白骨洞。路上,碰到来吃唐僧肉的老妖——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样子进了洞。为了让师父觉醒,悟空用老妖的身份引白骨精说出真相,唐僧后悔莫及。

  这时,悟空变回真身,与师弟们合力奋战,悟空口吐神火,熊熊烈火把白骨精烧死了。妖精死后化作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白骨夫人。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这样的精彩片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唐僧坚定的信念让我懂得了认定一个目标就需要坚持,不要轻言放弃,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孙悟空面对困难绝不退缩、机智勇敢克服难题的精神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正确对待,充满信心;师徒四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挫折。这方面告诉了我成功也不是轻易得到的,需要拥有团结互助的力量,经历种种的磨砺和考验。

  联想到我未来的岁月里,我要做好每一件事,坚定不移的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西游记》,读完之后让我深有启发。

  这本书主要说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在路上收了三个徒弟,他们在去西天取经的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多次从妖怪的嘴里死里逃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回到了大唐。读完这本书,我悟到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够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像唐三藏一样做事坚持到底呢?比如说:在做题目时,有一道题不会,是不管这题?不会就不会,还是想办法学会;在运动时,突然不想做,是不做?还是坚持下去……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著名的汽车大王福特自幼帮父亲在农场干活,当他12岁那年,就在头脑中构想出一种能够在路上行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代替牲口和人力。当时他的父亲要求他必须在农场当助手,可是福特坚信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机械师。于是,他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三年才能完成的机械训练,随后又花两年研究蒸气原理,试图实现他的目标,然而却没成功,但是,他没有放弃;随后他又投入到汽油机的研究上来,每天都梦想着制造出一部汽车。其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邀请他到底特律担任工程师。经过十年的辛苦努力,在29岁时,福特成功地制造出第一部汽车引擎。今日的美国,平均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今日的.底特律,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也是福特的财富之都。设想福特如果当初放弃了,还会有今天的福特汽车吗?

  再如:英国曾有一位游泳女健将,她想破一个举世无人的游泳记录,她在冰冷的海水中奋力游了10个小时以后,嘴唇发紫,已经没有力气了,在茫茫的大雾中,根本看不到海岸线,她对身边船上的同伴说:“我已经没力气了,赶快拉我上去!”那个同伴对她说:“再坚持一下,还有一英里就到了。”“只有一英里了?为什么我看不到海岸线?快拉我上去!”同伴只好拉她上去。她到了皮艇上,只喝了一杯热汤的功夫就已经看到海岸线了,看到海岸线上为她欢呼的人群,她懊悔的跺了跺脚,后悔自己没有坚持到那最后的一英里……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很难办到的事情,只要人们用心去做,总是有可能成功的。也就是坚持就是胜利。不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只能功亏一篑;相反,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西游记》读后感 篇7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为《西游记》骄傲,也为我的祖国自豪。在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那样栩栩如生,让我百看不厌。每次读完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在我的脑海中就有了不同的位置,我喜欢三个可爱的徒弟,却惟独厌恶一本正经的唐僧。孙悟空神通广大,七十二变出神入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对师傅的忠心,对师弟的负责更是日月可鉴。他顽皮好动,脾气倔强,暴躁易怒,可这些优点和缺点结合,才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人见人爱的孙悟空。他执着、勇敢、坚强、自信、宽容、善良……孙悟空,你不愧是与天同齐的“齐天大圣”,也不愧是我心中的英雄!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杯好色,还傻里傻气的,可他很善良,也傻的可爱。很多人都说他没用,可他在取经途中也是功不可没的。

  他没有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没有沙僧的勤奋老实,可他却有自己的无忧无虑,这份快乐的纯真之心使他可爱,也使我喜爱!沙僧没有孙悟空的缺点,没有猪八戒的优点,可他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他忠厚老实,尊敬师傅,敬重师兄。有妖怪来犯时,他总是义不容辞,这份勇敢怎能不让人喜爱?不管何时,他总是默默奉献他的力量,最重最苦的活永远由他承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么不值得我们学习呢?这样一个任劳任怨的人怎能不让我喜爱呢?唐僧贵为三个好徒弟的师傅,自然有他与众不同、可圈可点的地方,善良慈悲是他的心,可我却厌恶他。

  他抱着普度众生的艰巨任务踏上取经之路。可就因为他所谓的'善良,对任何人都深信不疑,多少次死里逃生。孙悟空拼死相救,可他却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听信猪八戒的挑拨离间,多次将悟空逐出师门,这样一个不明是非的人怎能让我喜欢?他一本正经地诵经念佛,可连最基本得人心都无法看透,他有什么资格谈普度众生呢?我厌恶他。吴承恩真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用心血编写了《西游记》——一部让使人赞叹的伟大著作,《西游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强大,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这一部经典之作为中国增光添彩。我喜欢《西游记》,也喜欢你——我的祖国。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想对着祖国的蓝天呐喊:我爱我的祖国!

  《西游记》读后感 篇8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石猴(美猴王)自仙石中出生,占山为王,居住在水帘洞中,自封“美猴王”而后前去菩提祖拜师学艺,学得七十二变、等神通。学成之后取得龙宫的定海神针为武器,想去天庭做官,不想只是个弼马温,一怒之下大闹天宫,被如来压在了五行山下。

  读完整本西游记,倘若别人问我最喜欢哪一回,大抵也算得上这几回了。

  你要问我为什么,我大约也实在答复不上来。也许是因为这满页活脱脱的猴性儿,也许是大闹天宫的惊心但论实在的,也许只是为那一片齐天大圣的初心。

  这时的孙悟空,大抵还很年幼。年少轻狂,耐不住性子便想去大干一场,仿佛当年那个尚且没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自己于是后来又有了大闹天宫,往后又有了西天取经,再后便是修的正果。当然那暂且都是后话了。

  总之,这时野心勃勃的石猴,不是大师兄,不是斗战胜佛,更谈不上是什么弼马温了他是个无拘无束的,当真也只是这时才配得上“齐天”。

  因为往后看(大抵还是要提一下这“后话”的),他自从被压在五行山下那日,就不是“无拘无束”而变成了“束手束脚”。后来这大圣也只好收了年少的傲气,压了猴性的顽劣,管住了手脚,收敛起来,变成了大师兄,而“齐天大圣”自然也就成为年少时的一份辉煌的过往,随着时间漫漫去了因为他在长大,在不知不觉中成熟起来,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洒脱。

  总的来谈,“齐天大圣”之所以齐天,不是因为神力齐天,而更多是因为没有东西去管束着他“齐天”。这一点,斗战胜佛比齐天大圣犹有不及,因为他被更严密的法则约束了,俞是与当年的初心越来越远。

  老实讲,全书最俱反抗精神的情节之所以是大闹天宫,也许真的`是因为这样的事只有齐天大圣敢去做,敢去挑战而这样的野心与梦想支撑起来巨大的勇气是大师兄在斗战胜佛中永生丢失的宝贝。

  齐天大圣无不让每一个人不禁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无异让所有人都细细沉思,是否自己也有这样一个“齐天大圣”在无意识间渐渐消失不见了。尽管所有人必将成为斗战胜佛是注定的。

  所以,趁现在,那个未能完全消失的“齐天大圣”还在,提起你彷徨的战刀吧向着命运与星空!

【《西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读后感02-14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8-18

西游记的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9-23

2022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西游记回读后感12-13

西游记读后感初中西游记读后感初三11-29

西游记读后感初一3篇 《西游记》读后感左右初一06-27

现实中的“西游记”——读《西游记》有感02-20

读后感西游记10-20

西游记读后感01-31

(《西游记》读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