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

时间:2024-03-25 08:52:37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国演义》有感汇总3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三国演义》有感1

  “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赤壁一战,魏军元气大伤。曹操大败而四,身边仅剩张辽百余骑跟随,后虽得徐晃、马延等率部支援,但几次中了埋伏,被迫抄近路走华容道。

  然而还不知正中孔明之计,屡次遭到阻截,到最后“人皆饥倒,马尽困乏,四下嚎问一遍片”,故事还没有结束。最后曹仅三百余骑跟从,至一险要处,只听一声号炮,关羽携五百校刀手一字排开,操顿首大呼:“吾等休矣。”只好派人乞求。很难想象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也有求饶的一日。

  可就是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时,义薄云天的关云长因为当年的思情而义释曹操,不仅“煮熟的鸭子飞了”,最后还差点赔上了性命。

  已矣乎,不禁为关大哥的忠义而叹息,毕竟这是灭魏的最好机会啊!但是再细想一下,关羽义释曹操也不无道理!

  首先,刘备还牵附在孙权那儿,尚未成气候,但却早已公认是大英雄,待羽翼丰满后必是孙权的又一心腹大患。因此倘若关羽把曹操杀后,魏军肯定溃不成军。而吴灭魏也就易如反掌。如果这样,孙权不就可以乘机除掉刘备吗?况且用公谨早已嫉妒诸葛亮,只要他略言几句,恐怕刘备性命难保了。

  因此关羽义释曹操,表面上是放虎归山,其实一方面让曹操继续牵制孙权,另一方面也可以保存实力。同时又避免了魏在此后多年间的穷追不舍。一举如此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在山路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华容小道,几道重围也困不住几百个疲敝之师?尤其是在赵云把守的'关隘中,这位“万人敌”几乎是有意让曹操过去的,只为在后抢夺军械。难道赵云是吃软饭的?他的军队穷得要抢此残械?显然不可能,虽然这个原因有些牵强,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故而关羽义释曹操并不是鲁莽冲动,相反它更像是早有预谋,也不失为一智举。同时它还告诉了我:对待事物要冷静分析,眼前利益固然重要,但是长远利益也不可忽视。千万不要“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关羽释曹,焉知非福!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开篇,牢牢地拽住了我的心神,让我忍不住又翻开读了起来。

  《三国演义》它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期间,孙权、刘备、曹操这些人在一场场的战争洗礼中如何脱颖而出,然后又怎么逐渐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被司马家族夺权并吞并吴蜀两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在众多的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没那么跌宕起伏的《三顾茅庐》。故事中的刘备为了请到心目中的'理想军师,不顾天气恶劣,不顾路途遥远,不顾兄弟张飞、关羽的劝说,一直亲自动身请,直到诸葛亮答应出山辅助他为止。如果当时刘备不那样执着坚持,那么会有后来的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势吗?这样的坚持到底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反观我自己,在我已有的“人生档案”中,根本没有坚持二字。就说前不久的那事吧,我们学校举办编中国结比赛。当时我被选中了,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于是我抽空练习编制中国结。先右边大耳朵,再左边小耳朵,全上全下,六个来回。往上去了,挑一压三,挑一压三……往下回了,挑二压一,挑三压一……真是繁琐的步骤,我庆幸自己口诀背得熟。到最后一步整形了,按照步骤,我拔了一个个小耳朵处的珠针,来来回回地拉来拉去,然后又去拔大耳朵处的珠针,再拉。完了!线的走向找不到了。无论我怎么拉,始终有一大段线露在外面。看着早已变形的中国结,我不耐烦了把东西扔到桌子上,说道:“不拉了,我要睡觉。”妈妈听到了,走过来说:“再拉拉看,别这么急躁。”在妈妈的安抚下,我调整着自己的呼吸。余光瞥见桌子上的那本《三国演义》,我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不顾大风大雪,不顾路途遥远,不顾兄弟张飞、关羽的劝说,在寒来暑往中,在山一程水一程中始终坚持着自己方向的刘备,我似乎看到了他那坚毅的眼神。慢慢地,我平静了下来,重新拿起自己的半成品拉了起来。终于,我完成了中国结的编织。

  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刘备有了三分天下的实力,让我完成了中国结的编织。坚持做一件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读《三国演义》有感3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很喜欢读。

  《三国演义》中,有鲁莽的张飞、英勇的关羽、三顾茅庐的刘备、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奸诈的曹操、机智的周瑜。。。。。。 我最喜欢读“赤壁之战”这篇。在这篇里,周瑜和诸葛亮一起联手,打败了曹操。一开始,曹操攻打刘备,刘备向孙权求救,孙权决定联合刘备一起防御曹操。于是,他们在赤壁相峙。曹操的军队是从南方来的,所以不识水性。而孙刘联军都识水性,这样孙刘联军有了优势。但曹操人马多,船又高又大。曹操为了让船稳固,用铁链将船连在一起,这样,船就稳固了,人不仅可以在上面自由行走,还可以骑马、摔跤娱乐。诸葛亮看到后,就决定用火攻,但不知道周瑜有何想法。于是再一次聚会时,诸葛亮对周瑜说:“如今,曹操大军兵临城下,不知周都督有何妙计?不如我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手上,然后亮出来。”于是,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的在手上写了一个“火”。于是,诸葛亮决定用火攻。可当时是冬天,刮的是北风,如果用火攻,势必会吹向自己。一天,周瑜在外观察,突然大叫一声,晕倒在地。诸葛亮派人送去药方,上面写着“欲破曹贼,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要求建七星坛,说他可以借来东风。并且,为了让曹操放松警惕,周瑜和黄盖决定演一场苦肉计。一天,周瑜在军中讨论如何打败曹操,黄盖说:“要么马上攻打,要么马上投降。”周瑜一听,要将黄盖处斩,但经众军士求情,周瑜才免了黄盖的死罪,打他六十大板,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奄奄一息。第二天晚上,黄盖去找曹操,说愿意投降,并送来粮草。曹操开始不相信,但听探子说了黄盖的遭遇后,就打消了顾虑。 第三天,诸葛亮借来了东风,黄盖在曹操的军营里放火。曹操的船队立马变成了一片火海。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主题的小说。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08-16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2

读《三国演义》有感06-13

读《三国演义》有感07-19

读三国演义有感05-26

读《三国演义》有感11-23

读三国演义的有感11-11

三国演义读有感11-04

读《三国演义》有感06-08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