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语感思想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时间:2020-09-09 13:40: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吕叔湘语感思想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吕叔湘先生曾经在讲话和论文中强调过语感问题,他的理论探讨主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当时语文教学研究相对停滞,训练的风气正在形成,语文教育界对语感问题认识不清,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没有进行探讨。鉴于吕叔湘先生在七八十年代我国语文教育界的特殊地位,他的相关论述对语感命题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10期上刊登了吕叔湘一篇题为《中学教师的语法修养》的文章,其中说道:“人们常说‘语感’。什么叫‘语感’?对于语言的各个方面或者某一方面值得注意的现象能够很快引起注意,这就是对语言敏感,就是有很好的语感。语感包括两方面,一是语义感,就是对一个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二是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格式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法,培养语感,关键是自己要具备高素质的语感和完备的语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影响语法和语感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感。阅读《吕叔湘文集》,我们还发现《文字改革》1963年4月上的《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一文有一段论述:
  有人问:写文章不是有“字斟句酌”之说吗?对,有这回事。可是仔细省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不是每字必“斟”,每句必“酌”;二,所谓“斟酌”也很少是有意识地进行字义、句法的分析,多半是直觉地感觉这个字不合适,换那个字才合适,直觉地感觉这个说法不合适,换另一个说法才合适。这里所说的“直觉地”不是出于什么本能,而是已经养成的语言习惯在那里起作用。
  综合上引有关论述,结合其他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吕老对于语感有如下一些基本观点:
  第一,吕叔湘将语感的范围拓展到语言的三个方面。与夏丏尊和叶圣陶重点探讨语义情味感不同,吕叔湘基于语言学的研究视野,把语感从语义拓展到了三个方面: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这是一种对语感研究的姿态,虽然还仅限于描述的水平,但毕竟是对语感本体类别的划分,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语感是教学的重点,规约着教学行为的方向。上面所引的《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一文,主要是论述语法教学的,在他看来,语法教学要以语感为基础,相对于系统的语法知识,他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语感素养。作为一名好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对语言敏锐的感知能力,才能从语感和语法上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性,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培养语感时,教师要注意到语感的培养不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名词术语,积累学生的词汇量,而是通过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来提升他们的语感。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他更多关注的是语言规范,但同时,他也注意到汉语的特性,认识到汉语的“人治”特色,并且从实践中敏锐地感觉到单纯的语法教学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所以他吸取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强调领悟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这就把西方的语法体系和中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融合起来了,这种融合,揭示了语文教育的一种新的路向。
  第三,间接地指出了语感的直觉性和迅速性等基本特征。他所说的直觉性的习惯,其实就是语感。在论述上面所引的文字之前,他举例说:“儿童学说话从模仿开始,先是模仿的不很好——语音不很准,用字眼、造句子,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然后经过多次,语音越来越准,用字,造句越来越有把握,最后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这个例子说明语感是一种直接的反应,具有迅速性,同时也照应了他自己一贯的训练语言习惯的说法。这里的语音、用字眼和造句子和他论述过的语音感、语义感和语法感有明显的照应关系,使我们可以推论他这里所说的直觉性习惯就是他论述过的语感。
  第四,提出培养语感的途径。他重视语感在语文能力中的特殊地位,探讨培养语感的方法。在他看来,学习语文的过程和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过程相同,都是从不了解、不熟悉到了解、熟悉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他说:“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法感,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语法感,也就是说,能在语法方面发现问题。”并且用评酒评茶的专家对酒和茶的敏感是练出来的作为例子来类比,说明语法感是可以通过练习培养的。他总结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同时,我们也发现吕叔湘语感思想的一些局限和缺憾:
  第一,以语言学的视野对语感进行分类,相对显得逼仄。语感当然包括语言之感,但语感的丰富、复杂、微妙,远非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可描述的。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是语言学家从现实语感中切分出来的,是科学分析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被概括化、抽象化了,和语感的具体、生动、丰富、深刻有着颇大的距离。
  第二,对语音感强调不够。从他表达的方式来看,他更看重的是语义感和语法感,对这两方面进行了直接的界定,而对于语音感,认为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所以他用了“当然也包括”这样的说法,没有直接界定,而是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第三,重视语言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对心灵、情感等变化性强、不宜概括的内容关注较少。这与他的学术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也和当时相关学科比如心理学、脑科学等的发展水平有关。
  第四,更为关注语言的规范性而非创造性。这大概和他撰文的原初目的有关,他的相关文章是针对语言教育,特别是语法教育而作,目的所限,不宜作过多发挥。
  总体来说,语言学家吕叔湘的语感思想较多地体现为对规范的语言技能的关注,其他语文教育家如夏丐尊和叶圣陶所关注的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他却没有着力研究,一带而过。一些后续研究者,选择性地引用他的相关论述,将语感当成纯粹的技术性问题,将吕叔湘的论述胡乱引用,作为自己机械训练的借口,这是很让人痛心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吕叔湘的语感思想为指导,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敏锐度,使学生在语感和语法上有更大的进步。

【吕叔湘语感思想的问题和策略分析】相关文章:

1.农村青年业缘关系中的问题和策略分析论文

2.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3.孔子和柏拉图思想涵义比较分析论文

4.初中政治教学中的问题和优化策略论文

5.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几个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的论文

6.高中的政治教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论文

7.学工程技术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分析

8.电力营销管理策略分析

9.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