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

时间:2024-08-19 15:35:5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学前教育论文(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论文(优)

  学前教育论文 篇1

  1制约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发展的因素分析

  1.1生源基础: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舞蹈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并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活力。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急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教学能力强的舞蹈教师。为此,多数高校采取扩招生源策略来适应舞蹈教育市场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协调性、平衡性能力差、身体可塑性低等问题,以至于在舞蹈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形体训练动作不到位、对舞蹈内涵及教师的意图领悟不够,这些现状均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

  1.2教学内容: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未能把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从理论层面来讲,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生面向的客体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幼儿,所以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度的要求并不高,但受艺术院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对学生身体素质、审美素质、舞蹈技法等要求过高,反而降低了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实效性。

  1.3课程目标: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应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为主,但部分高校以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目标来培养幼儿教师,长此以往必将出现幼儿教师只会跳不会教的教学现状。因此,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目标的设定要以其教学对象和工作性质的特点为依据,多进行舞蹈边教学边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内涵的'感悟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多元智能理论

  2.1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传统智能理论将智力定义为,“智力测验的解答能力”,而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将“多元智能”定义为“在多个单个文化背景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制造产品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为: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现实生活为问题基础所具有的解决能力;

  (3)能够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服务的能力。多元智能的特点为:

  (1)智能强调创造性,重视解决和创新产品的能力;

  (2)智能的文化情境性,智能的价值必须要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3)智能和传统智力观有所区别,它是建立在文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基础之上的,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4)智能与艺术教育和艺术密切相关,且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种智能都和艺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身体运动智能和音乐智能。目前,已经被证明的智能分为九种,包括:存在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言语—语言智能。

  2.2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育:

  教育受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如下两点:

  (1)多元学生观:

  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性,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积极处理好师生关系。

  (2)教师观:

  教师要充分掌握多元智能思想的精髓所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独特性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中的“多元”是指在“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下,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特点、智能结构、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多元立体式舞蹈教学模式中的“立体”是指将舞蹈教学划分为三个模块、五个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其中三个模块包括:舞蹈基础、舞蹈赏析、舞蹈表演和舞蹈创编;五个教学形式包括:“赏、析、学、教、创”;教学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过程评价、学生互评。文章以舞蹈美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立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在开展“3+5+1立体教学法的同时,创设性地提出了立体教学辅助法:①游戏导入法、②想象创编法、③情境、故事法;④多媒体展示法。具体应用方式表现如下:

  3.1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且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编实践活动中可以导入趣味性游戏,将游戏元素(如大树下捉迷藏、放鸭行船、山中采蘑菇等)融入舞蹈动作中,提升舞蹈的童趣,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给儿童以美的享受,促使其主动进行模仿学习。

  3.2舞蹈创编:

  第一,创编模仿性动作。模仿性动作包括对幼儿动作、机械动作和动植物的模仿,舞蹈动作创编要高于生活原型。如幼儿以“v”形表欢愉时,身体上的动作(如胯部、胸部)也会比较明显,据此为原型创编舞蹈时,可以开花掌为双手变化动作,出右胯、挺直胸腰。第二,以已有经典舞蹈动作为原型进行二次创编。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其一,对传统经典舞蹈动作进行二次创编,以《我的偶像》为例,创编“走步”动作,二度创编时可以引入现代街舞元素,双腿双脚随音乐向二点、八点方向夸张化地弹动、收回,而双手则配合节奏打开或并拢。如此,舞蹈动作既有现代特点,又具有传统韵味;其二,以自己创作的舞蹈动作为基础,对其进行时间、空间层向的变化。第三,经时间沉淀之后所创编的个性化动作。著名舞蹈家玛丽魏格曼曾言:“舞蹈者的情感除了内在冲动,使不可见的意象,变做可见的形象,那就全靠人体动作,才使这类意象能在第一阶段显示自己。”这表明,舞蹈创编者要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身体,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3情境法:

  创设情境,营造舞蹈教学氛围。教师在设计舞蹈教学模式时要不断创新新课导入、教案设计方法,创设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东北秧歌顿步综合练习教学为例,其舞蹈伴奏乐为民歌小调《青纱帐》,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原基调为主,前奏“盼郎”,尽可能地以肢体动作表现大姑娘会情郎的愉悦心情;“会情郎”动作以顿碾步动作为主,借助搭巾动作,凸显故事人物的欣喜之情;“会错郎”动作以颤顿步砍绕花动作为主,凸显故事人物的气恼和娇羞,通过肢体动作创设出一个俊俏、泼辣的东北x姑娘形象。教师在教授每系列动作时,以故事讲述的方式,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多媒体教学法

  :目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舞蹈教学进入了崭新的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能够对时下新型舞蹈动作、舞蹈教学理论进行研究;能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舞蹈教学动作进行分解教授;能够利用录放机技术,单独纠正每位学生的错误形体动作;利用影音资料播放与舞蹈动作相互对应的音乐旋律,有利于营造舞蹈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艺术节奏感。

  3.5创新舞蹈教学评价模式

  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普遍存在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质量差,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每位学生“学”的过程,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必须扩宽评价渠道,让学生、教师、学校都参与其中,使其向着多元化评价方向发展。另外,还需创新评价内容,通过即兴表演、口头讲述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感、舞蹈创新体验。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智能理论、舞蹈美学理论的引导下,通过构建“3+5+1”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舞蹈演出实践、舞蹈组合训练,有利于弥补艺术教育舞蹈理论的不足,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指导意见,为社会培养大批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均优的幼儿园舞蹈教师。

  学前教育论文 篇2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将教育、生活和情感信息高效传达给孩子们,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然而,中职学前教育偏技能培养、轻文化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的语文表达及写作能力越来越差。通过语文课程,多途径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的需要

  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出适应幼儿园教师岗位的职业人才。作为教师,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传道、授业、解惑”始终是其岗位的核心内容。运用语文综合能力,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幼儿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阶段,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写作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历,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并不是终点。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学前教育师资入职门槛的提高,更是对学前教育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提升学历,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是摆在学前教育学生面前绕不过的坎。目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对口入学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五年一贯制大专招生等形式升入高校,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历。但无论在哪一种形式的考试中,语文几乎都是必考科目,写作考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语文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观念,导致中职教学重技术、轻文化

  毋庸讳言,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基础型、即战型人才,需要培养对象具有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无缝对接的能力,但狭隘地把中职教育理解为就业教育却是十分有害的。在这种“就业第一”的功利性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逐渐演变为“技术培养”,教师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教练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逐渐演变为学徒的角色,中职教育无可避免地走向重职业技术培养、轻文化熏陶的窘境。

  (二)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的偏颇,导致语文学科地位的弱化

  中职学校一个不容忽视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兴趣较弱,基础课业成绩相对较差,很多学生是因为考不上普通高中而被迫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略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但在“能力为重”的前提下,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学科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时,把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学科课程放在了首位,学时比重较大,实现重点考核;把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放到从属位置,压缩其学时设置,有意无意忽略了对基础课,特别是对语文课的重视和考核,直接导致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地位的弱化。

  (三)教师教学思想的倦怠,教学手段的老化,导致写作课堂的寡淡

  文以载道,文以传情。无论持何种语文教学观点,语文都应该是心中有“文”的教学,都应该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中职学校,语文课被边缘化,学校不重视,学生也不重视。教师由于本身的职业倦怠,学生管理上的压力,思想的懒惰,绩效工资的消极影响等原因,久而久之连语文教师自身也不再重视语文课了。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目的在于应付学校检查,完成任务,教学没有针对性,只是介绍传统的写作知识,不将写作与学生所学的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结合起来,课堂信息跟不上时代节奏,教学手段老化陈旧,语言粗鄙缺少激情,课堂寡淡无味,导致课堂从根本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

  (四)学生写作学习动机的缺失,导致学习收效甚微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学好音乐、钢琴、舞蹈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因为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岗位竞争中,就会抢得先机。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学生把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的时间花在专业课程上,加之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写作认识不清晰,害怕写作,因而不重视自己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写作动机的缺失,导致写作学习收效甚微。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全局把控,激活写作元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学习课程多样,学习任务繁重,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非常困难。学校要从全局出发,把控学校中的写作教学。首先,学校要实行宏观调控,合理调整课程及学时安排,改变教学部门重技术轻文化的不良倾向;其次,学校领导班子要开展突击听课活动:通过关于语文写作课程的突击听课,了解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评价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师生配合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还要召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议,同教师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切实提高,增加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通过研究和召开教师会议,明确进行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让语文教师感受到自己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写作教学的探讨和实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才有可能稳步提高。

  (二)结合语文特点,优化写作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是依托《阅读与写作》来完成的。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教学实际,增加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例如,学习《故都的秋》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将自己认为写得精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学会词句的积累;其次,学习修辞手法时,让学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造句;再次,学习对比写作手法时,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学习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将视觉与听觉形象化的写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找到一片“有故事的叶子”,为下一次语文课深化写作做准备。后来,围绕“有故事的叶子”专门组织了一场主题作文课,通过“讲叶子的故事、看叶子的颜色、听叶子的声音、尝叶子的味道、悟叶子的一生”等环节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达到讲出来写出来的目的。平时对作文有着天然抵触心理的学生,经过这样的专题课,都顺利交出了自己的“作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引申出写作练习,从故事的讲解中悟出道理等训练方式,减轻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顺利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

  (三)结合专业特点,渗入写作教学

  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有本质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师资,它更强调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明显,它不仅要求培养对象具有音乐、绘画、舞蹈、讲故事等技能,同时需要培养对象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写作教学渗入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把写作训练扩展到整个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非常必要。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故事《项链》情景化,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故事浓缩为一个小剧本,然后分角色表现出来。接下来进一步提高,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编写主人公马蒂尔德知道了项链是假的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她在回家的路上偶遇当年的马车夫等情节,形成一个新的故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再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做好实习记录和反思,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最有体会最有感触的故事等。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思路贯彻到学前教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写作训练的机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举办写作活动,营造写作氛围

  写作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艰苦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从抵触变为喜欢,写作过程才能持续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有可能真实地提高,而不是在“编辑”者的角色上停步不前。在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写作练习,增加学生写作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途径,但仅仅只是增加写作的机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创造写作条件,营造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水平。例如,校园文学社、广播站经常设置一些适合且学生喜欢讨论的话题,举办有奖征文、写作交友等活动。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和观点,通过书信形式表达自己交友的意愿。在愉快的交流活动中,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学校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推出学生成长故事专栏,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的故事,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出彩的学生故事,可以通过学校和教师层面向报刊推送,以扩大在学生中的影响,多途径多手段激发学生持续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突破的一个环节。培养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学校层面而言,还要适当矫正“就业第一”“技术第一”的教育思想,创造人文关照的氛围,为写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创造条件。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在培养的过程中仍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是随着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吴和清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爱萱.例谈中职学前教育语文课堂中的专业融合[J].文学教育(中),20xx(1):36-37.

  [2]李蓉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xx.

  大专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篇三:《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定位》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课程,对教学模式的建构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为了建构合理、科学、符合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理清对该课程性质的认识,把握好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一、现状分析

  (一)幼儿故事创编与幼儿故事表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现状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当前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意识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促进幼儿一般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也要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幼儿特殊能力以及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在促进幼儿一般能力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幼儿故事创编与故事表演活动就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均衡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品质共同发展的重要媒介。幼儿在优美的故事的浸润下,通过大胆的尝试、创造、表达和表现,其认知的、身体的、语言的、情感的和道德的多方面发展也得到了综合的发展和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幼儿园一线教师对于幼儿故事创编和表演的指导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故事创编和表演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但因为自身素质、经验、能力的不足导致他们不能发挥出优秀幼儿故事作品原本的价值与优势,很难在原有故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去仿编、续编、改编、创编故事,也很难按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设置具有游戏精神的故事表演活动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在教育实践中,对能够指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与表演教师的需求是强烈的。

  (二)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体系中的缺失

  据笔者了解,目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并不多,个别了解到的省外院校也是如此,有些院校(专科类较多)开设了“教育戏剧” “儿童戏剧”或“戏剧表演”课程。开设的与此相关的课程最多、最基本都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这两门课程虽然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涉及幼儿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但均不是作为其课程的重要的部分,而且作为幼儿教师本身应具有的简单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也都不能包括其中,所以虽然学习了这两门课程,未来的幼儿教师仍旧很难获得创作故事、表演故事的技能,同时对于幼儿此方面的指导也不能游刃有余。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戏剧类的课程,强调了幼儿教师的表演技能,但是戏剧表演与幼儿园随时随地可以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仍旧是不同的,后者更具实用性,对幼儿的相关指导也更具科学性。

  针对以上现状,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与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相关的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二、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性质

  (一)人文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幼儿故事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的一部分,本身就包含了较强的人文性,每篇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都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关注,都包含了对儿童的热爱,学生在故事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理解、学习、关爱幼儿的过程,也是把人类对真善美永恒的精神追求通过文学创作传递给幼儿的过程,更是自身人文素养获得不断提高的过程。由于幼儿故事要承担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创作出的作品还要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创作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即要按照幼儿不同年龄的身心发展特点、兴趣需求去创编故事,编构的故事作品的内容,动物(角色)特征、习性,要符合科学性。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就是艺术的创作,故事的人物、线索、结构、语言等都要具有艺术特色,这样才有可读性,使故事作品具有欣赏性。在故事表演环节艺术性的体现则更为明显,从剧本的创作到运用语言和动作的表演,再到音乐选择、服装与道具制作,每步都需要有艺术技能的参与。可见,本门课是能够把人文、科学与艺术很好综合在一起的具有应用性的课程。

  (二)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该课程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在每个部分中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具体实践操练,在实践操练部分又同时融入了学生技能的训练。如在幼儿故事创作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故事创作的基本理论知识、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理论知识,又要进行实际的故事创作训练和指导幼儿故事创编的模拟教学,同时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入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锻炼,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全方位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的定位

  对该课程的定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该课程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程都是什么关系。对于开设这门课程或类似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来说,要有清晰的认识。

  (一)该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由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决定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的需求一方面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则着眼于教师的能力素养。

  1.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

  首先,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综合发展。马拉古齐说“幼儿的学习并不会在教师的教授后自动发生,而大部分是由于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并利用自己的资源主动动手操作的结果。”[1]幼儿故事创作与幼儿故事表演就是很好地借助优秀的幼儿故事,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幼儿在续编、仿编、改编、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故事表演游戏或者戏剧表演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分工、合作能力会无形地获得发展,与此同时,审美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在表演的扩展活动中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幼儿故事创作与故事表演能够促进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发展,健全幼儿的人格。优秀的幼儿故事作品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它以美的形象化育人心,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心灵为之激荡,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参与塑造人生,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影响至为深远。”[2]故事创编和故事表演让幼儿从过去只听故事的阶段,过渡到创造故事、全身心地体味故事的阶段,幼儿在仿照优秀故事作品创造或模仿故事中人物和情节时,故事中人物与情节的真善美会潜移默化地流淌进幼儿的心中,健全幼儿的心智,优化幼儿的品格。

  2.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能够提升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并不拘泥于使学生获得创作故事与表演故事的技能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综合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表现力、艺术鉴赏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唱、跳、弹、讲、画)也都会得到相应融合与提高。同时,该课程更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即让未来的幼儿教师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在幼儿园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组织好、指导好幼儿的故事创作与表演活动,并善于把此类活动与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相融合,发挥好故事创作与表演的育人功能。

  (二)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与儿童文学的关系

  无论是幼儿故事的创作,还是幼儿故事的表演,都要以幼儿故事作品为基础,所以该课程与儿童文学(幼儿文学)课是密不可分的。在故事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幼儿故事作品的选择,各类故事、剧本的创作方法等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都来源于儿童文学课,可以说儿童文学课是本门课在文学领域的理论来源,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对儿童文学中故事领域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二者更多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与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教育学的关系

  要创作出符合幼儿审美兴趣的故事作品,或者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指导他们进行故事创编、表演还离不开学前教育学与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是故事鉴赏与创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科学保障,对本课程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本课程又将从实践的角度反映幼儿的某些心理特征,进一步印证教育儿童的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3.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的关系

  故事教育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事教育活动中的欣赏与创作环节(尤其创作环节)都会涉及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所以该课程可直接为这部分内容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故事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故事创编与表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还可以融入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为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实施开拓思路,而五大教育领域的教育活动又进一步充实了故事创编与表演的内容,二者是实践方面相互借鉴的朋友。

  4.与教师专业技能课程(艺术课程)的关系

  教师口语课中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学习会提高学生在运用语言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也会丰富学生在表演故事、指导幼儿表演故事过程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尤其在故事剧表演中,从故事的音乐选择,到加入的舞蹈、乐器,再到服装道具的准备都离不开艺术类课程赋予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能。而故事创编与表演课则是为学生专业技能的相互融合、灵活运用提供了综合的展现与检验的平台。

  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一、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

  大部分教师觉得学前教育这门课程比较难,特别是在没有配备多媒体等此类辅助教学设施的教室中,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不仅条条框框的概念多,内容也非常枯燥,对于这些具备很强规范性及概念性的理论知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思路随意发挥,不适宜横向及纵向地展开教学。此外,随着幼教地位的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越来越严格,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通过考试,确保其获取相应的工作资格,不得不要求该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理论知识,这样一来,极易陷入传统的机械化的教学境地,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在我国的教育现状中,学生处在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他们自身不愿意学,但是却又不得不去学。不愿意学是因为课堂缺乏趣味,内容枯燥无味;不得不去学则是因为不学就不能应付教师资格考试,不考试就解决不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这种学习境况使得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茫然。

  二、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的解决措施

  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素养。具体来讲,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必须由专业出身的教师来担任。首先,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扎实广泛的教育学基础,涉猎并掌握教育学领域内的各类学科知识。其次,专业教师要对各个版本的教材观点及内容进行掌握,进而在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最后,专业教师要博览该专业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些优秀的论文,做到多读多写。

  2.调整教学与教师资格考试的关系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幼教资格,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重点归纳总结考试涉及的各方面考查点,并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给学生适度地加压。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认真进行批改,以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给学生布置试题来强化所学知识,提升其应试能力。同时教师应做好试题的讲解工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室配备的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转变为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案例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鲜活典型的案例,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学前教育学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学科,面对教学困境,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处理好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学前教育论文 篇4

  1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作为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对其今后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自三岁后步人幼儿园,其思维特点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此时幼儿由感官看到、听到的具体事务,都可能经模仿内化为自身的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也提出,幼儿时期是模仿的高峰期,这阶段其模仿对象的言语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人园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其模仿对象由家长转向幼儿教师。所以,幼儿园教师的师德将指导着其一言一行,对幼儿的思维、观念、行为等起着深远的影响。然而,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培养要从在校期间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步进行。

  2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的策略

  2.1加强师德的理论学习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校期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其师德的理论学习:重视《教师道德修养》这门课程在现有高校课程设置中,有专业课与公共课之分。据笔者了解,不仅学生对待这两种性质的课程态度截然不同,校方亦是如此。于校方而言,第一,从时间上来说,公共课一般在晚上授课,而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最佳学习状态在白天而非夜晚;第二,从频率来说,公共课一周只有一次,有的甚至两周一次;第三,从上课人数来说,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几个班级一起授课,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第四,从考勤来说,由于是大班教学,教师没有时间注意出勤率,导致有的学生因为没有纪律的约束而未参与上课;第五,从通过率来说,公共课不仅高达99-100%,而且分数大多达到“优秀”于学生而言,由于校方对于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制度不一,自然会影响到其重视程度。正因为校方和学生都对公共课重视程度较低,其教学和学习效果也明显降低。而《教师道德修养》在高校便是扮演着“公共课”的角色。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应重视《教师道德修养》这门课程,将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教学,以专业课的要求让学生重视《师修》,转变其学习态度,提高其学习效果。

  在专业学习中渗透师德教育树立学前教育师范生正确的师德观与其专业学习是不可分割的,其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运用离不开师德。其中,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如《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其中有一章为“幼儿园班级管理”需要准幼师掌握科学的班级管理原则及方法。然而,科学管理方法能否得到实施,主要取决于教师师德这一关键因素。有的幼儿园教师尽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中由于师德问题,并没有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技能方面,如《幼儿园学科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五大领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给幼儿开展有效的活动。开展活动时,教师的师德对整个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例如提问环节、情景表演环节等,若有的教师的师德有偏差,只把机会给某些幼儿,将形成教育不公平现象等。所以,笔者建议在给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也要渗透师德教育,这样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师德专题研究师德专题研究是围绕师德这一话题,教师与师范生一起通过专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方法的研究活动,旨在提高师范生关于师德的理论学习水平,及更好地指导其在实践中的行为。

  如,在开展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教育中,可围绕《幼儿园教职工道德规范》进行研究,其内容如下:①热爱幼教事业,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保教并重,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②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幼儿愉快、活泼、健康地成长。

  ③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确保幼儿安全。

  ④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探索科学育儿规律。

  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仪表、服装、举止、谈吐符合幼教工作特点。

  ⑥尊重家长,热情服务,与家长密切配合。

  ⑦遵守社会公德,严守劳动纪律,团结协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笔者认为,上述任何一条都可作为独立的专题,组织师范生开展小组研讨。如第二条中“热爱幼儿,尊重幼儿,面向全体幼儿”先让他们把概念弄清,到底怎么做才是尊重幼儿、面向全体幼儿,然后收集相关的正反方面的案例,分析教师的行为,提出解决的策略等。多次的专题研究,可使师范生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师德观。

  2.2在实践中提高师德教师师德是否得到提高,需在实践中检验。学前教育师范生要充分利用实践的机会,结合师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在模拟教学提高师德教学活动是教师师德综合体现的实践活动。学前教育师范生模拟教学中,从教案设计、教学行为、教学反思等方面,都可体现其儿童观、教师观和师德、师风。

  在见习、实习中提升师德学前教育师范生应充分利用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观察、记录一线教师的师德行为,根据理论知识分析其行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向正面的行为学习的同时,对于负面的行为也应引以为戒。

  3结语

  幼儿园是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模仿能力超强的幼儿来说其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储备力量,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师德教育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学前教育论文 篇5

  学前教育论文 篇6

  摘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对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

  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xx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

  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三、结语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xx。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xx,07。

  学前教育论文 篇7

  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学院领导与招就处的关心指导下,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20xx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20xx届毕业生基本情况及就业基本情况

  我系20xx届学前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计749人,其中女生738人,男生11人,签订就业协议人数为728人。专升本录取45人,西部计划1人,自主创业1人。部分学生参加陕西各地招教考试、特岗教师招录,共有14人通过招教考试,24人通过特岗教师考试。

  总体来说,我系20xx届毕业生就业整体较为顺利。在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当中,流向最多的就业单位类型依次是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儿童教育机构、升学提升学历等。20xx届毕业生中,签订公办幼儿园的毕业生人数为87人,民办幼儿园325人。

  从学生的.就业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地区在关中地区,共有351人在西安、咸阳、宝鸡等关中城市,占毕业生的46.9%。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倾向性较为明显,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西安等大中城市就业。

  二、就业工作推进的举措

  (一)实施多种证书制度,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为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我系制定了《关于实施多种证书制度的规定》。多种证书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应该取得的证书。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本证书,包括国家普通话、教师资格证、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第二类是基本技能证书,包括“三笔字”、美术作品、手工与玩教具制作、舞蹈能力、钢琴等级等;第三类是基本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蒙氏、少儿英语、营养师、保育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

  (二)积极完善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

  1.依托终南教育论坛这一平台,主动邀请幼儿园一线教师主讲,分阶段举办涵盖行业认知、就业面试技巧、工作经验交流等相关主题讲座活动。同时,依托校外实践基地,顺利开展下园见习与教育实习活动。

  2.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通过指导课对就业形势、方针、政策与制度进行解读,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并对就业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我系近年十分重视对就业指导课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选派参加全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TTT培训课程,提升任课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理论与教学水平。

  3.加强就业信息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利用宣传栏与系级网站及时发布汇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各类公开考试公告等;另一方面,通过使用QQ群,微信群等网络载体,在学生中进一步扩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做到就业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更新。

  (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近年来,我系依托已建的基地园,积极举办学前教育专业专场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举办大型学前类专场招聘会与单场宣讲招聘活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平台。在20xx年至20xx年的招聘活动中,我系依托校外实践基地,邀请西安市内外的优秀公办、民办幼儿园前来选聘毕业生。学前类专场招聘活动不仅为我系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实现实践就业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三、就业工作仍需改进的方面

  从20xx届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基本良好,具有专业对口率高、区域分布明显等特征。但目前我系的就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仍需提高。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用人单位需求量较为充足,特别是新建幼儿园需要大量师资,毕业生整体就业压力较小。但由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意识上仍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在初次就业后更换单位或跳槽的频率较高,不利于学生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就业单位质量层次一般,就业意向单一化倾向严重。毕业生签订用人单位整体质量一般,就业去向主要还是以地方性的民办幼儿园为主,与高层次幼儿园签订协议的人数只占到全系人数的15%左右。

  (三)学生就业区域过于集中,缺少服务社会基层和农村地区的思想意识。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西安市和关中地区。

  (四)学生创业意识有待提高。20xx年的毕业生中只有1名学生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绝大部分学生的求职意向主要为直接就业,学生整体在创业意识方面仍有待加强。

  学前教育论文 篇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为人们所重点关注。作为幼儿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术手工教学对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美术手工教学启蒙离不开学前教育美术手工的教学。因此,必须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手工教学方面的知识,使得幼儿教育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并培养出更多优秀师资。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美术手工教学

  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如今的社会所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决定了幼儿素质能力的高低。而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为将来的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首先就需要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可以说,在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1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目的

  美术手工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即是审美能力[1]。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慢慢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有助于理解力、想象力的发挥。而在学生与美术手工教育接触的过程中,幼儿会提升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度,还有鉴美能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接触美的事物还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对学生的成长百益无害。美术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教学,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和老师一起进行手工操作,学生处于幼儿的年纪,对于一切新鲜的事物都会模仿,学生会模仿教师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重复模仿着教师的动作,其动手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增强。

  2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就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现状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一是学前教育中选择最多的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对于美术手工方面的教学不是特别重视。这就导致美术手工教学的师资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二是在教学中错误安排课程,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强行的给学生欣赏一些作品或者灌输一些美术知识。这种做法过于看重基础,忽略了美术本身的趣味。这样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产生消极态度;最后是因为材料的缺乏,或者师资力量的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美术手工课程得不到重视。有的甚至没有设立美术手工这一学科。而在开设了美术手工教学的课堂上,其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教的内容就是传统手工课内容,类似于折纸之类简单的手工制作。不论是课程的设立,还是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都显得过于随意,没有合理的规划。这种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极大的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根本不能达到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育的目的。

  3进行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有自主的原则。在进行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2]。但是因为学生是幼儿,发育尚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加以引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资源。另外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一下学生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对学生这种好奇心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非常自然的接受新鲜的美好事物的启发和熏陶。另外,好的创作环境和一个热心的鼓励,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职责,教授正确科学的美术手工基础知识给学生,然后呵护好学生的创作热情,这对学生日后美术手工方面的发展无疑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3.1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

  美术基础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对一些基础的美术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就是对知名作品进行欣赏或者对作者的一些信息就行了解。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偏向于这方面,让学生对于美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的知识面广泛,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机械化,一味的学习书面知识只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从而体会不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除了上述的美术基础以外,美术教学部分还包括了手工创作这一方面,其主要表现为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面。为了避免单一的`学习书面知识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多实践,让学生自己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出来。这样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巩固学生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3.2开创新颖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面一点说到学习书本知识是一个鼓噪无味的过程,长久下去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其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想办法把枯燥无味的书本内容调剂成有趣味,好玩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举个例子,在进行手工绘画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们画小动物,那么就可以在画画的教学过程中,穿插着讲述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画蛇可以讲《农夫与蛇》的故事、画老虎可以讲《狐假虎威》的故事、画狼可以讲《狼来了》的故事。学生都是幼儿的年纪,心智不成熟,而讲述寓言故事是能够打动幼儿的方式,这样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真善美丑,也达到了传授美术教学的目的。这样使得美术教学有了一定的内涵,而不是仅仅是表面上的技能教学。

  3.3合理借鉴民间传统艺术,“寓教于乐”

  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创作方面,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3]。这一点上,可以把手工创作教学的内容融入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学生都在幼儿的年龄,恰是爱玩的年纪,既然是玩。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玩自己创作的东西。比如民间传统的皮影戏,老师可以先通过皮影戏这一经典的艺术作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指导他们学习并且制作传统工艺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表演不同的皮影戏。学生在享受到表演乐趣的同时,也有了创作上的收获。在这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工艺品来讲解对应地区的风土人情,或者一些特色文化,传说故事等。采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和兴趣,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一举多得。

  3.4开办集体性展览

  美术手工是一个技术性的特长,那么必将会有一个缓慢的学习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主动的不断学习进步。用画展的形式来展示学生们的成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赞扬,退步时要及鼓励安慰。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甚至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热情,期待下一次更好的展示。学前教育的美术手工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引导和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鼓励、认可、并且赞扬。学生有了动力,才会不断的主动去追求新的发展。除此之外,在画展开办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在团队中和别的同学互相交流学习经验,这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4关于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一个启蒙的阶段,这年龄段的学生都在幼儿的年纪,还保留着人的天性。而学前美术手工教育能够让这年龄段的幼儿体验到学习美术的快乐和美妙。学前美术手工教育除了让学生接触到周围环境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以外,还让他们有着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受任何束缚的去亲近生活和大自然,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美。并且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奥妙,激发出对美的创作热情兴趣。

  5总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说法不无道理,作为任何教育阶段的启蒙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美术手工教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内容,锻炼了幼儿的各方面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的人才输送,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应着重研究学前美术手工教育,可以说这几乎关联着社会的幼儿教育问题,对我们以后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有着不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沅.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xx,27(2):428.

  [2]杨方桂.学前教育美术手工教学的研究[J].艺术科技,20xx,26(5):361.

  [3]余海艳.学前教育中美术手工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师,20xx,(34):54.

  学前教育论文 篇9

  摘要:

  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浙江省5个地区部分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整体短缺,且存在城乡差异。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异成因作出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可从优化资源应用环境、丰富优质共享资源、增强资源应用效果三方面着手,探索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xx)11—0035—05

  近年来,在努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资源短缺以及师资培训有效性不高等方面问题时,有研究者也将研究的视角投向了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问题上。因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发展趋势,公办园与民办园的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明显不均衡的问题。为此,针对如何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问题,本研究作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

  一、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过程,其目的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针对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特殊性,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环境,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学习体验和生活氛围,促进学前幼儿整体全面发展的过程〔1〕具体而言,学前教育信息化包括幼儿园信息化环境创设、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幼儿园信息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活动设计与开展、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评价、幼儿园管理信息化、幼儿园家园互动信息化、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等方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2〕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平等的价值取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3〕

  “资源”一词具有明显的主体相对性,一般而言,能为“我”所用的一切事物即资源〔4〕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是维系学前教育信息化所需的各要素总和,是实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条件,通常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硬件资源是指适宜幼儿学习的信息化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网络系统等;软件资源是指适宜幼儿学习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软件、网络课程资源等;人力资源是指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师资,主要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资源配置是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5〕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是指,在信息化工作中,对资源在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资源配置需要考虑“最需要什么资源、资源由谁建设、资源如何分配、资源应用效果如何”等问题。

  二、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设计了《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儿园的基本信息,包括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幼儿园等级等;第二部分是幼儿园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情况。问卷设计完成后,研究者在有关园长和幼儿园教师的两个培训班中进行了预调查。基于预调查结果,并结合专家建议,对问卷进行了修改。为印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研究者还专门针对园长和幼儿园教师设计了访谈提纲。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温州、金华等5个地市的各50多所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为调查对象。样本幼儿园结构比例较合理,涵盖城市、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如,有公办园和民办园,有省市示范幼儿园、达标乡镇幼儿园和准办幼儿园。本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其中园长200份,回收165份,有效问卷156份,回收有效率为78%;幼儿园教师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80份,回收有效率为93。3%。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情况。

  经过20xx~20xx年和20xx~20xx年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浙江省各县区市幼儿园布局有了显著的优化,幼儿园硬件设施有了长足的改善,等级幼儿园比例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城市与乡镇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调查显示,城市和乡镇幼儿园中没有增添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比例分别是xx%和xx%,城市和乡镇幼儿园中没有增添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包括交互式一体机)的比例分别是xx%和xx%。

  城市和鄉镇幼儿园活动室里没有配套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比例分别是4xx%和xx%。城市和乡镇幼儿园活动室里没有配套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包括交互式一体机)的比例分别是xx%和xx%。城市和乡镇幼儿园活动室里没有通网络的比例分别是xx%和xx%。由此可见,城乡在学前教育信息化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差异,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资源短缺问题。

  2、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情况。

  目前,城乡幼儿园普遍用的是传统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绝大多数是购买的,自制的教育教学软件极少。〔6〕幼儿园自制和购买的资源大多是多媒体课件和素材。幼儿园自己设计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几乎没有,且市场上能被广大幼儿园接受和使用的网络课程资源也很少。〔7〕本调查发现,城市有34。21%的幼儿园没有自己的网站,乡镇有63。64%的幼儿园没有自己的网站,城乡差距较大。对“建好的幼儿园网站有哪些教学资源”的调查发现,城市幼儿园网站资源比乡镇的丰富,尤其在“幼儿活动资源、家园互动资源和幼儿园信息资源”方面,城市具有明显优势。访谈发现,园长和教师都习惯于传统媒体教学,不懂得数字化资源的积累,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可共享的教学资源很少。譬如,教师自制教学资源大多是纸质的,用了几次甚至一次就不能用了。此外,现有的一些信息化资源主要是教案、课件、动画等,比较零碎没有系统性,且这些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局限于园内,无法实现园所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8〕endprint

  3、城乡学前教育师资信息化水平情况。

  “信息化水平”是一种综合素养,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调查发现,城乡学前教育师资信息化水平均不高,相对而言,城市幼儿园教师较好一点。从各省区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及国培情况看,幼儿园教师参加信息化水平提升项目培训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态度很好,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资源的搜索查找下载能力,但在信息化资源后期处理及运用于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较差。〔9〕 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城市幼儿园教师不使用课件的比例为41。30%,乡镇幼儿园教师不使用课件的比例为47。83%,且两者使用课件的频率均不高。

  三、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异的成因。

  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应置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本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存在城乡差异且整体短缺。这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也会制约教育公平发展目标的实现。

  造成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整体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长期以来,不少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学前教育专家、园长和家长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充分。例如,有人认为幼儿不易过早使用电脑,幼儿园教师使用新媒体会给幼儿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等,导致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园长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迟缓。其次,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城乡之间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资金差距也是造成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当前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在努力向农村倾斜,但是由于历史和地方经济发展原因,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有限的财政支持主要用于改善园舍条件、添置教玩具、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面,很难保证有一定配套的信息化资源建设经费。此外,幼儿园教师大多是女性,不擅长电脑,对信息化有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幼儿园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是举步维艰。

  四、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学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应用环境。

  首先,应将信息化最基本配置纳入到幼儿园办园标准中,做好硬件配置。重点抓好示范园和各县(区、市)信息化实验园以及乡镇中心园的建设,按需配备信息化设施,如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录播系统等。农村幼儿园和规模较小的城市幼儿园应至少配备1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有条件的园所可为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其次,加大经费投入,抓好学前教育基础网络建设,实现幼儿园宽带/专线接入,实现班班通网。在基础教育网内扩充学前教育专网的容量及其覆盖面,完善资源下乡渠道,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幼儿园教师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应用的需求。再次,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园、中心园的引领作用,坚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园际差距,构建城乡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城乡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二)建设适宜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丰富优质共享资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10〕我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更是十分匮乏。虽然国内学前教育主题网站有近百个,但是网站内的教学资源所占比重很低。回顾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经历了积件、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到教育主题网站,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然而,作为基础教育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却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信息化水平原本就并不是很好的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很难感受到互联网的便利,也无法像美国幼儿园教师那样直接使用像“uptoten.com”这样的主题网站提供的免费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前教育主题网站的设计风格大都是成人思维的,要获得孩子的青睐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学前教育主题网站的设计要多使用鲜艳的色彩、流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生动的配音和高品质的音响效果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要考虑平台的互动性、灵活性和可变性。

  当下,我国的学前教育主题网站建设者可分为三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二是幼儿园或幼儿园教师个人,三是学前教育机构。除纯商业性的网络教育资源之外,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幼儿园建设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很少。所以,当务之急是政府、幼儿园要着力研究网络资源“谁来建、怎么建,谁统筹、谁监管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问题。研究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分析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制定适合3~6岁儿童保教需要的学前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方案。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尊重儿童为前提,以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理念;以新媒体技术围绕活动内容有序组织或呈现、传递为主要手段;要坚守新媒体技术的人文关怀,构建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教育主题网站。其次,随着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建设完成,要着手抓好学前“优质资源班班通”工程。政府部门要出资建设适合学前儿童学习和游戏的学前教育主题网站,要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统筹配置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以满足城乡学前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第三,积极鼓励幼儿园教师开发园本精品课程资源。

  (三)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增强资源应用效果。

  截至20xx年底,我国大陆共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zz万人。〔11〕 这支庞大的师资队伍的整体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能否有效得到应用的大问题。因此,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十分紧迫。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激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增强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其次,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中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例如,国培中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省培中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件制作”“幼儿活动视频案例与微课制作”等项目。再次,打造“传、帮、带”的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幼儿园可通过“师徒结对”形式,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常,老教师具有扎实的幼儿园保教经验和能力,可帮助年轻教师提高保教水平;年轻教师具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可幫助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新老教师结对可得到共同提高。最后,构建 “政府协调、示范园引领、农村幼儿园参与”的“学教研”共同体,提升学前教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学教研”共同体是基于“政府—示范园—农村幼儿园”协同培养搭建的共同体平台,依托“学教研”共同体可开展区域性集体教研活动、常规化的微论坛等活动,可搭载有关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教研”内容,以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有关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10〕汪基德,朱书慧,张琼。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xx,(7):27—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xx—06—07〕。

  〔3〕刘垚玥。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梳理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4):30—33。

  〔4〕段从宇,张雅博。高等教育资源的内涵阐释、配置过程、本质及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9):28—30。

  〔5〕彼得·蒙德尔。经济学解说〔M〕。胡代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23。

  〔6〕〔9〕汪家宝,郝峰,韩雪霜。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39—41。

  〔7〕〔8〕董钰萍。宁波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现状及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xx,(2):106—109。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xx—06—26〕。

  学前教育论文 篇10

  一、论题背景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范畴。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社会供给整体上来说仍然有些不足,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尚且低于其他教育事业,最终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管理混乱,无法取得较好的办学效果。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学前教育发展有失均衡。鉴于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学前教育服务效率,最终提升学前教育供给水平。

  二、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基本概念

  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一般来说,教育供给就是指为了培养专门人才和劳动力而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进行培训的机会,目的就在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就是指社会办学主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的学前教育机会,主要就是各种类型的幼儿园。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学前教育供给就是指为了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学需求,一些幼教机构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一般来说,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数量与质量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市场变化和个人家庭需求而进行着一定的变动。

  三、我国学前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多元化特征

  我国当前学前教育服务供给主要存在着办学主体多元化与办学经费多元化的特征,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现有学前教育整体现状不容乐观的问题。那么,政府就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学前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比如说生产式供给服务和购买式供给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学前教育公平,并提升其办学质量。

  1生产式供给服务多元化

  这就是指政府直接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的一种方式,主要就是政府亲自办幼儿园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这种服务供给方式的基本特征就是由办学方负责幼儿园一切的事务,园长也是政府任命和委派的,他只管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事务。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园长的权利有被扩大的趋势,主要就是实行园长负责制。在这种类型的幼儿园里,师资力量更有保障,因为政府教育部门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这并不是说,它的办学方式就是单一的。事实上,它们也会随着各个地区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政府拨款用途具有多元化特征。我们可以根据政府部门对学前教育提供的拨款用途来划分,一般分为资助性拨款、补助性拨款和奖励性拨款三种类型。其中,资助性拨款主要是在国务院20xx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来的一个政策[2]。根据该项政策,各个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还需要设立专门的经费支出项目,并委托相应教育部门采取直接拨款的方式来向学龄前儿童进行资助。当然,这也应该包含国家对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地区的特殊资助项目。应该来说,这项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受益群体主要为弱势群体中的低收入家庭与残障儿童;拨款标准水平高低不一,资助的类别基本上根据收入不同来确定;拨款的具体数额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资助费用的拨款方式也是形式各异;不同地区的拨款对象人数比例、标准与范围都有一定的差异性。

  补助性拨款主要就是发放教育券、直接拨付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拨款。我国学前教育当前处于一个极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幼儿园发展迅速,出现了公立园和民办园共存的现象。政府部门也开始强化了对学前教育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尤其是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生,比如说给它们发放公共教育券、补贴公用经费等。当然,发放教育券主要就是政府直接发给学校,它要求学龄前儿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把教育券交给相关幼儿园,再由幼儿园到教育部门进行兑换,教育部门再进行统一拨款。这种方式大大减轻了普通家庭对学前教育的费用压力,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平,赋予了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同时它的拨款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这就让地方财政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应该在制定和实施此项政策时做好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确保学前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此外,还有一种就是奖励性拨款。它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的形式来为幼儿园办学提供经费帮助,主要是针对民办园。这些奖励性经费一般是用来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它为民办园带来了发展福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出民办园提高自身的办学质量与服务质量。当然,民办园不能一味地依赖这种拨款方式,而应该平时就准备好充足的发展资金,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平稳发展。

  那么,政府对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拨款类型一般包含了基本拨款和项目拨款两种。其中,基本拨款就是由中央与各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幼儿园进行办学的各种经费,常常是根据核定的生均教育成本来进行拨付。这里的生均教育成本包含了生均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两个方面。它们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政府在拨款前应该会同审计部门对市场进行仔细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制定一个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分类拨款标准。项目拨款则是根据具体的项目来进行拨款。它们由专门的项目部门负责,且专门用于该项目活动,并在较为严格的组织规划下,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

  2购买式供给服务多元化

  政府也可以通过向一些办学主体购买学前教育服务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这就是一种购买式的学前教育供给服务方式。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政府试图通过购买来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间的平等商品交换,它让服务教育提供者与生产者实现了分离,政府则提供购买所需的经费。具体来说,政府制定拨款项目与拨款措施,并从政府的财政支出中提供一定的服务经费,比如说购买学位、实施助学券制度、为幼儿园发放奖励金等。那么,政府购买式供给服务中,生均公用经费受到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政府购买方式有直接购买、间接购买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购买又分为学券制、购买学位两种。这种学券制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政府调节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3]。它有助于学前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根据发放券的发放对象,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面向幼儿园家长的普惠式教育券、面向非营利学校幼儿的教育券以及面向家庭困难和弱势幼儿的资助式学前教育券。其中,前两种教育券的作用较大。

  购买学位则是指政府部门与民办教育机构通过一定的契约来为辖区内学龄前儿童购买教育的一种方式。它要求民办园达到一定的教育水平,获得认可的办学资格,并愿意与政府部门合作。当前来看,它主要是以学前儿童的生均教育经费作为交易的基础价格。我国已经有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实施这种学前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只是仍然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因此,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即地方间制定标准额不一;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供给的重视。

  以上两种直接购买方式有着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的地方表现在两者都是对学前教育进行的公共投入供给,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支出,并为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益处,有利于我国学前教育多样化与多质化发展。此外,它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办园的发展,体现出政府对民办幼儿教育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前教育家庭的经济负担。当然,二者也有不同点,即政策实施相关主体不同、政策内涵不同;实施过程路径不同;资金流转带来家长受益的先后次序不同;出错方可能性和修正的便宜度不同。

  至于间接购买方式,主要就是包含了减免租金、减免税金两种方式。其中,减免租金是最为间接的政府拨款方式,对于幼儿园收入与支出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它会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并让幼儿园、教师以及学前儿童家庭受益。减免税金主要就是国家鼓励一些社会团体来参与到学前教育办学当中去,对他们实施一定的免税等优惠政策。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社会资本投入到学前教育办学中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减轻了幼儿园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让税收发挥了导向性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与建议

  我国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多元化特征使得其发展不够乐观,因此,政府应该实施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方式。但是,生产式和购买式服务方式也有自身的问题存在。那么,我们就应该健全多元化的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强化政府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拓宽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创新和完善政府供给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最终实现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均等化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维.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以浙江省嘉兴地区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xx,(5).

  [2]胡卫,何金辉,朱丽霞.办园体制改革:多元化的教育诉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3]刘众,康建琴,潘月娟,程学琴.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路径选择——以浙江安吉县为参照标准[J].教育学报,20xx,(5).

  学前教育论文 篇11

  引言: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化,为幼儿教育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学前教育质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并且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遵循素质教育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为幼儿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大助力。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改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大众教育观念不断转变,使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是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开展的奠基人,幼儿学前教育质量与祖国的繁荣富强有着直接的联系。幼儿教师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并且不断为之付出努力,走上综合素养与能力全面发展的道路,从而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幼儿学前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幼儿对基础知识技能难以实际掌握,无法对深层系统知识展开深入探究,导致综合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思维与意识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才可以完善的构建出认知模式,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参与社会活动,走上全面发展的道路。将幼儿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使孩子成就自我,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如果教育方式和环境的问题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失去信心,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学前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发展瓶颈,从原因入手实现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认知教育。

  二、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学前教育并没有进入国家义务教育行列,大部分幼儿园或者幼儿所都是私人承办,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个体组织。为了节约教育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前教育承办方不能为幼儿教学提供系统性、完整性的服务,导致学前教育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别。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够深入

  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承办者和管理者的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根据调查,不少学前教学的承办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对幼儿需求和认知的来源是多年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目前,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将学习算术、识字、英文单詞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不做过多的讲解,导致幼儿期间无法开阔思维和眼界,直接被教育者封闭在基本学科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上。在以传授知识、强化记忆的教学理念下,幼儿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缺少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大大降低幼儿突破现状,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幼儿学前教学优化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推广及应用

  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发展最快及个性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具有空前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力。因此,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对孩子的脑力及其他各项潜力的开发与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才能突破传统教育方式的局限,真正将教学改革与创新落实到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学的持续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广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孩子的个人发展需求,鼓励孩子发挥天性,观察孩子的兴趣专长,启发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及学习力。例如,很多小朋友会对颜色非常感兴趣,看到不认识的颜色会用手指着着墙上、地板等地方问老师这是什么颜色,此时,老师除了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颜色,更要适当的对孩子的思维进行启发,让孩子思考什么水果是这个颜色的或者谁的衣服是这个颜色的等相关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引导加强孩子的思考能力,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二)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掌控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导,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幼儿被教导听从教师的指令,不得随意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需求。要提升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必须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幼儿老师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不应该限制幼儿的表达和个性,要采用更加理智平和的方式维持教学秩序。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由,更加包容,孩子的学习兴致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例如,在教幼儿们学习画画和颜色的时候,教师不必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就规定好这节课画什么、涂什么颜色等。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涂自己想涂的颜色。在孩子画画的时候,老师注意仔细观察画的内容和颜色并给予交流和肯定,让孩子真正热爱绘画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幼儿创新教育的发展。

  (三)多样化教育方法的应用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对幼儿智力开发的重要环节,对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等都比较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共同运用,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幼儿学前教育的效率水平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对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在教学措施的实施上要多样化实施。学前教育是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并要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永玲.浅析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J].中华少年.20xx(03).

  [2]覃玉梅.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和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04).

  学前教育论文 篇12

  一、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工作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一直对于学前教育工作都不是很重视,所以在财政的投入上,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定的短缺,尤其是在我国近几年开始重视小初中的教育之后,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小初中的教育改革中,反而忽略了看似最为普通但实际却最为重要的学前教育。所以,由于多年来的资金投入不足,也就导致了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建园的时候,标准也相对较低,各种资源配备不全,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对于教育工作的需要。

  2.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导致学前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国家的财政投入不够,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是民办,而民办的幼儿园,其主要目的都是以盈利为主的,他们不会将幼儿的教育放到第一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幼儿园的园长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虽然经过短时间的园长培训,但是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较差,满足幼儿园对于管理上的要求,也就很难将幼儿园办成高品质的幼儿园。其次,就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而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民办幼儿园的入门槛比较低,外加上一些关系户,也就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导致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满足不了高质量高标准的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最有一点,就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来留住教师,导致教师大量的流失,教师人数也相对较少,更给本就不怎么景气的学前教育雪上加霜。

  3.学前教育布局结构有待完善

  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城镇,在配套的幼儿园的建设上,几乎都是空白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幼儿园的建设上,都存在着“低、小、散、乱”的现象学前教育布局难以适应城市布局规划。外加上由于民办和公办的幼儿园的比例失调,难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又从一定的程度上限制影响了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提升。所以,如果想要解决学前教育当前所存在的弊端,就必须完善学前教育的布局结构,使其符合城市规划,适应社会的发展。

  4.城乡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虽然小初中的教育工作做得很好,已经普及到了乡村,但是学前教育的普及,却远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机会不足,相比城镇幼儿教师优越的成长环境,农村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管理定位有差异,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业务观摩、交流机会较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影响其专业化成长的进程。

  二、解决对策

  1.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由政府出资独立公办幼儿园,改善幼儿园内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同时,按照国务院新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的要求,各省市级政府也要加大对于学前教育的投入,支持公办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完善学前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保障办法,保证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还要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和幼儿家庭合理分担成本的投入机制,确保学前教育工作在“二十五”期间有明显提高。另外,按照目前市场情况,制定出一个新行业收费标准,对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收费作出具体规定,对违规者给予重罚甚至取消经营资格,把整个行业的收费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当前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较低,流动性大,数量不足的缺陷,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对于提升教师的素质而言,可以通过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等办法来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同时保障教师的综合素质过关,符合学前发展要求。对于留住教师而言,就需要幼儿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重点要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通过对教师生活的保障来使得教师留在幼儿园,保证学前教育教师数量的优越性。

  3.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布局结构,同时实现城乡一体化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改善当前的学前教育的布局机构,摆脱以往的“低、小、散、乱”的无序现象,要将幼儿园统一规划起来,扶持正规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优秀幼儿园,对于一些低劣的不实事办学的幼儿园予以取缔。另外,还要加大对于乡镇学前教育教育的投入力度,保证城乡一体化,不能出现教育地域化的问题。

  三、结束语

  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程。所以,对于学前教育的改革投入,绝对不能够停止下来,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前教育做强做大,以保证孩子的启蒙教育的高质量高标准性。

  作者:王晓红 单位:江苏南京师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学前教育论文 篇13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2.1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2.2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3.1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14500.74亿元,20xx年,我国投入了16502.71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13.81%;20xx年,教育经费为19561.85亿元,与20xx年相比,增长了18.54%。20xx年,我国平均咳嗽诮逃贤度肓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6.4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63.9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0.82%,印度是0.92%,俄罗斯是1.87%,巴西为2.29%,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3.2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1.2%-1.7%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xx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20.21%,其他类教育费用为15.95%,学前教育费用为1.67%。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xx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5.8%,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8.5%,荷兰的投入为7.3%,匈牙利的投入为15.3%,西班牙的投入为13.1%。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4.1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4.2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作者:李梦媛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xx,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xx,(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xx,(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xx,(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xx,(2):3~5.

  学前教育论文 篇14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及问题

  加强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旨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执教能力,为提高幼儿的舞蹈艺术兴趣,激发舞蹈学习动机,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加深其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在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积极主动参与舞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知识素养和技能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自由天地”,这逐渐使舞蹈教学成为动作的拼凑、衔接与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没有充分展现。教师应该更新舞蹈教学理念,突出“以认为本”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

  (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灵活性

  就教学方法而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不注重将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属于“师承式”教学,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探索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譬如,舞蹈动作训练时发挥音乐的提示作用、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等。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我国未来的幼儿舞蹈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学专业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应将幼儿舞蹈教育知识作为重中之重,分清内容主次,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应科学处理专业舞蹈与幼儿舞蹈知识的内容分配比重,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科学、清晰化的教学内容。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的配置存在不合理之处,无论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的处理或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方面,都浮现出一些问题不利于整个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因此,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尤为重要。

  (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受传统舞蹈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评价时,往往只将评价停留在对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与检测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舞蹈操作、舞蹈编排和舞蹈创新能力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与科学性,极大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实践教学技能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了促使舞蹈教学评价的公正、公平、科学,弥补目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忧心舞蹈评价弊端,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新出路

  (一)更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

  受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没有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放在第一位,只是一味地追求了舞蹈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升。这种僵硬与老套的教学理念,不能将舞蹈过程中的艺术所独具的审美情感与审美特性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够从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中感染中高效的学习。长此以往,在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了学生机械的模仿,这逐渐使学生变为动作的模仿者与拼凑者的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逐步退居到舞蹈教学幕后,使学生高效领悟舞蹈精神和内涵成为奢望。改变这一局面的只有变革,舞蹈授课教师必须改变舞蹈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深刻领悟舞蹈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用舞蹈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教会学生用舞蹈艺术来表达和倾诉内心情感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创意,提高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技能。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

  由于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认识不到位不了解,以致在课程学时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就学时而言,高校应适当增加课程学时即可,但就教学内容的设置于编排上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适当改变舞蹈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选择难度适中、内容适度、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舞蹈教学内容,依据学生个人的舞蹈基础设置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其次,设置基于学生能力的舞蹈教学培养与提升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受舞蹈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学以致用,将幼儿教师的职能发挥到极致。高校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设置舞蹈“实践体验课”,以“打造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师,提高幼儿舞蹈学习能力”为目标,将舞蹈实践课与舞蹈排练课进行到底。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儿舞蹈教学观摩课”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最后,将优秀的舞蹈课程及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民间民族舞蹈、少儿舞蹈赏析、少儿舞蹈编排等课程的引入是很有必要的。

  (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舞蹈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应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前提下,掌握尽可能多的幼儿舞蹈教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以致用”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常见的高效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模仿相统一、多媒体教学法、舞蹈表演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等。例如,在民族舞蹈的排练与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视频展现该民族的生活场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理解与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其感悟力与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做到以下:一是在舞蹈教学实践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文关怀渗透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己当教师时更加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舞蹈教学技能方面,引导学生对儿童舞蹈进行探索求知。例如在儿童舞蹈技巧上,对儿童舞蹈的手法、步伐技巧等进行详细探讨和归纳,以便于儿童模仿学习。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

  传统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学”,致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基于以往教学评价的弊端建立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评价体系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评价应从两方面完善: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就评价主体而言,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尊的单一评价主体,不断将学校、组织、学生等引进来。综合各方评价得出最科学的评价方案。二是创新舞蹈教学评价内容。除了对学生的专业舞蹈知识进行考察与评价之外,教师还应通过即兴表演、舞蹈编排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舞蹈鉴赏、编排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舞蹈素养,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打下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和舞蹈教学活动开展的不断深入,各种不同的问题也制约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进程。为了能够给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师,推动幼儿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一定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的规律,立足长远,要通过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工具丰富教学手段,逐步完善,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的评价等方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走向发展中的春天。

【学前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学前教育论文05-24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11-04

学前教育教育论文11-15

儿童学前教育论文02-24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06-24

学前教育选题论文02-21

[实用]学前教育舞蹈论文06-26

学前教育论文15篇05-23

学前教育论文(15篇)05-28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