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路径

时间:2023-03-18 13:19:10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路径

  摘要:就其性质而言,地理教学兼具“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主义精神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要使地理教学充满人性的魅力和关怀,就应当综合平衡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本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地理教学;科学精神;综合平衡;人文精神

  一、当前地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

  由于我国教育系统规模庞大、各层级教育水平良莠不齐,从而导致了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缺乏必要的人文主义精神就是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地理教学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大属性,忽视其中的任一方面都会造成地理教学的“跛腿”现象。

  (一)地理学科定位的“边缘化”致其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地理教学一直被视为边缘性学科,不论是在中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地理学科的地位常常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不仅学生自身对其不加重视,久而久之一些地理教师也产生了消极的观念,认为地理教学只是其他学科的“补充”。这显然会进一步影响到地理教学的质量。部分地理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仅仅是应付一下,觉得只要是完成了课堂任务就一切OK了。在这种消极的观念之下,将地理教学融入人文主义的精神也就成了空谈。

  (二)教学内容分离导致缺乏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人为分割上,具体体现有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与学生的生活相分离;(2)教学内容的编排使得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分离。就其实质而言,上述两个问题均与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相对缺乏有关。第一个问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地理无用论”等负面看法。认为地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没用什么大的用处。第二个问题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也容易造成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同样会造成地理教学缺乏融入人文精神的动力。其原因在于,现有评价体系往往从教学量和学生课业成绩人手,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衡量。即便在高等教育层次,对地理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很少涉及到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显然,这种并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很难促使地理教师关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从而导致地理教学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

  (四)地理教学虽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

  随着我国教育投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地理教学来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也开始得到提倡。例如,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开始被大量应用于地理教学的实践中。但是,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虽然看似丰富,但往往空有其形,未见其神。传统的灌输式地理教学方法仍在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显然,这种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阻碍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二、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地理教学中的应有之义。地理知识不仅仅在于讲述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的组成、结构、发展与变化规律,同时也在于阐明人类活动对自然施加的种种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例如,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会导致植被退化,进而造成荒漠化和漫天飞沙。结合近年来肆虐的沙尘暴天气,这种融入了人文关怀的地理教学方法显然更贴近现实,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不管人类如何进步,都必然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尊重自然,不违背自然的规律,在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也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自然。

  (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把各地域的环境及资源呈现给学生,结合环境对我们自身的影响,为学生培养一种保护环境及珍惜资源的意识。通过对美丽的自然地理教学,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联想。我们知道,美丽的自然是需要人类维持的,结合现在破坏性开发,为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环境保护的意识。另外,地理课堂上对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讲解,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思,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关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资源价值观。

  (三)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呈现出中国幅员辽阔的壮丽河山,并且地理教师将各地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传统习俗等等人文知识穿插进来后,可以树立起学生的爱国情操及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可以了解到自己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值得每一个人自豪与骄傲。因此,地理教学融合人文精神有助于塑造学生的爱国情操。另外,这种融合了人文精神的地理教学方法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的授课质量。

  三、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

  如前所述,当前地理教学缺乏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须知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自然地理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灵魂,实现人格魅力的提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正是地理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地理教学体现人文精神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在地理教学中,应首先充分挖掘教材,感悟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循序渐进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由教材内走向教材外,引导学生发掘地理学习中的丰富人文素材。坚持将地理教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强调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共同推进。

  (二)地理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

  教师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执行者。要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就要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师的业务素养。这主要涉及到至少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理教师自身首先应当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及进行人文教育的必要能力,才可能更好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2)地理教师应当能够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掘地理学习中所蕴含的人文意义。(3)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最终需要教师有融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

  无论对于中学地理教学还是高校地理教学,完善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也是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保障。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纳入到评价指标中。可以采用学生打分法、教学评比法等方式,对地理教学的“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考评。当然,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质量等方面事实上是较为难以量化的,因此完善地理教学的评价体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优化和完善。

  (四)采用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法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主义精神,还要弃那些形式多样但实质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进行气候类型分类时,不仅可以把这些气候一一列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与这些气候相关的代表性区域也罗列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加深对气候带及气候类型的理解。然后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国家或地区给学生讲解,并把当地的自然景观及风土人情也穿插进来。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中来看,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还较为有限,并且也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造成了在地理教学中普遍缺乏人文教育的不利现实。对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构建完整的人文关怀教育目标、提升地理教师业务素养、完善地理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合理的地理教学方法等手段,进一步实现地理教学的“科学”与“人文”两大目标的融合。总之,我们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挖掘人文要素,并且将人文知识有效地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

【地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的路径】相关文章:

人文地理学05-29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4-1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融入论文04-26

浅谈莎士比亚诗歌中的“人文主义”理想05-05

在旅游管理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通用9篇)04-20

高校声乐教学下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论文06-27

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精选6篇)04-22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06-29

影视公司并购重组的路径与效应08-21

民事审判错案的国家救济路径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