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时间:2023-03-19 02:50: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论文关键词]坚持;发展;劳动价值论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努力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和基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如何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无与伦比

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唯物史观;二是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最核心的基石和前提就是劳动价值论,没有劳动价值论,也就不可能有诸如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重要理论,从而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和马克思主义。所以,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什么是劳动价值论?关于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我们可以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逻辑思路来分析。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开始的。马克思认为,一切商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价值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人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实际上是在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进行波动的市场现象,论证了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并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指出资本家得到的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由此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工人基础之上的。从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揭示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规律。

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来看,其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商品具有二因素,价值是商品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实体是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商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构成;价值创造、实现和分配分别发生在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间题;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转化形式,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内在转化形式等。马克思正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刻剖析,建立起了完整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不可抹杀的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理论意义上看,它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即价值的来源问题,回答和解决了长期以来包括古典经济学家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就其学术水平来讲,是站在他那个时代学术最高峰的一个伟大的理论创造,在人类思想史上永远占有辉煌的位置。即使后来许多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大师们也不得不为这一理论的论证和严密逻辑所叹服。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一致强调:只有推翻它,才能从逻辑上摧毁马克思经济学和共产党的理论大厦,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秘密,指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从而成为动员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和革命的直接思想武器。它启迪了整整几代被压迫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智慧,使他们觉醒起来,组织起来,为自己的阶级利益同资产阶级展开长期艰苦的斗争。它能够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动员感召起全世界十几亿人为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而进行革命斗争,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并且,它直接在20世纪催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一种科学理论指导下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制度。一直到今天,信奉和实行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的人口仍占到了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仅此一点,这一理论自它所诞生以来的巨大作用即可见一斑。可以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工人们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有组织的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也许还要在漫长的历史中探索。因此,从政治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劳动价值论中最核心、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坚持的。比如,马克思关于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价值规律、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对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分析,是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和有效方法。特别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我们今天必须坚持的。理论界出现的一些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一些观点,如认为劳动价值论是“左”的根源的观点,以及一些人提出的用“知识价值论”、“科技价值论”、“社会价值论”来代替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等,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二、必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实践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为什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首先,我们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在他的劳动价值论中,始终站在劳动者的一边,强调了工人的体力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他在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劳动主要指的就是物质生产部门中工人的生产性劳动。虽然马克思在有些著作中也提到过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科学劳动,但最主要的还是指生产第一线产业工人的体力劳动,这不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鲜明阶级性的体现,也是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生产的实际情况的。因为,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主要是靠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生产部门支撑的,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整个社会劳动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比如,在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时,英国产业工人占劳动者总量的80%以上。英国1860年纺织工人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是16. 5小时,经常出现累死人的事情。所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指的创造价值的主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是符合当时经济生活实际的,体现了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实践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与马克思创造劳动价值论时的环境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一是表现在脑力劳动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而科技、知识、信息这些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地位日益上升,脑力劳动已经(或逐步)取代体力劳动而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劳动形式。目前,英国蓝领工人只占工人总数的10%左右。美国在1956年就第一次出现了蓝领工人少于白领劳动者的情况,此后白领人数迅速递增,传统的体力劳动者越来越少,劳动者队伍出现了知识化、脑力化、白领化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到20世纪90年代末不到5%。所以,创造价值的劳动越来越靠脑力劳动而不是体力劳动。特别是100多年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后掀起并完成了科技、企业组织形式、管理等方面的革命,大大扩展了传统的劳动形态和内容,出现了科技劳动、现代服务劳动等新型劳动形态,管理劳动也成为一种独立的劳动形态。这些劳动在价值创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对人类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二是表现在产业结构方面,出现了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发展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迅速提高。如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第三产业还微不足道,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全世界平均超过了60 %,一些发达国家已达2 /3以上,美国第三产业占到80%以上,我国第三产业也占30%以上。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领域。这些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所能够论及的范围,是马克思在当时所无法预料的。

[1][2]下一页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论析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相关文章:

论析新时期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04-27

简析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当代价值09-24

试析可持续发展观和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05-31

浅析跳出劳动价值论再看劳动价值论05-30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论析技术社会消费的文化批判和重塑05-28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的劳动价值论解析04-21

新时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论析05-28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奠基论文04-11

《周易》忧患意识论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