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视角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时间:2022-04-29 14:44: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中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视角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针对当前大学就业难问题,从探讨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多维度理论出发,就自我同一性存在的差异性向中日两国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社会同一性方面,中国大学生明显高于日本;而在个人同一性方面,二者相差甚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达到自我同一性的要件。
  关键词:中日大学生;就业;自我同一性;间人主义
  
  目前,我国有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问题,“毕业就面临失业”问题受到每个家庭甚至共和国总理的高度关注。2009年,日本在泡沫经济破裂过后,又经历了金融海啸的冲击,社会状况日益严峻,大学生将面临下一个“逝去的10年”,更加难以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中国和日本社会发展状况迥异,但两国都存在大学就业难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就业愿景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实质是大学生自我定位与社会定位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大学就业难只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大学生家庭、社会关系紧张,自身能力达不到工作岗位要求,两国教育界面临空前压力。中日两国大学生如何面对社会,如何自我定位,能否达到自我同一性,是两国大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两国发展前景的重要决定因素。按照“认识论”原理,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以自我认知为起点的,所以,采用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最为有效。
  
  一、民营经济宪法政策地位的基本认识
  
  现行教育体制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而人力资源市场便会以一个更低的劳务报价解决,甚至零报价(失业)。从形式上看,这样一个边际问题,可以以经济学做答,但答案并不完美。不计报酬只求工作,那么天下间有数之不尽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改善生活,核心问题还是“工作能换取多少报酬”?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如果社会提供的工作报酬使大学生难以“安生立命”,甚至不能收回教育成本,而把责任全部推给大学生,未免难辞其咎。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每一个追求自我价值目标的个体来讲,美国学者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自我同一性”人格理论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自我同一性(Identity Pattern Scale)是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自我同一性强调自我与环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由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个层面构成:个人同一性,即自我(self)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个体表现出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体系;作为环境“镜像”层面的社会同一性,即与团体理想一致的内在保持感和团体的归属感。同一性问题是青春期人格发展的核心,反应了青春期人格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的内在根源。当人进入到成年之后,能认同自己和接纳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能够认同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异,认同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达到了同一性(或称为心理社会同一感)。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点,即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青年人最主要的任务是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它是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推而广之,引导自我目标价值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个体对于社会及环境的协同。为此,就以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浅析达到自我同一性的要件。   二、民营经济刑事法制的现状考查
  
  (一)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分别从日本弘前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随机抽取在校生287名(男生134名,女生153名)和256名(男生129名,女生127名)。发放问卷共543份,回收有效问卷528份,回收率为97.24%。其中,日本男生130名,女生149名;中国男生127名,女生122名。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工具

【从中日大学生自我同一性视角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关文章:

谈中日文学之间的关系03-23

谈舞蹈创作中的环节问题02-21

谈《我父亲坐于黑暗》一文中视角的独特性03-30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2篇)06-01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应对对策论文04-13

大学生开题报告10-20

大学生开题报告范文09-05

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11-14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格式04-21

大学生论文致谢(精选29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