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时间:2022-07-01 10:47:34 社会实践范文 我要投稿

2022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精选10篇)

  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生活又将谢下帷幕,回顾过去的实践活动,倍感充实,收获良多,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实践报告了!那要怎么写好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2022综合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精选10篇)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1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逐年增加,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上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保证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如何节约用电、减少污染、实现绿色用电已成为电子行业的发展主题。电子型定时器。即一体化电子定时器,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家庭、商场、宾馆等各种室内用电场合。

  实践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来达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为自己即将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

  实践内容和经历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在xxxxx有限公司进行毕业实践。所从事岗位是电子机械维修员。实践期间,我在领导、同事们的热心关怀和悉心指导下,我学着掌握各类电子机械的各个部分电路的分析和工作原理,并尝试学习故障的排除方法和维修的思路。通过实习,对电子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使我获得了对电子机械产品的实际生产知识和装配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实践感想与体会:

  实习期间,除了浅层次地学习了专业技能外,我还感受和体会到了很多技能之外的东西。首先是工作人员的敬业和那种生机蓬勃的工作氛围。走进这样的一个集体中,你的心会不由自主地年轻起来,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大家快起来,远远的脱离了我们学校以前的那种懒散、自由的作风,而你的工作态度更会变得努力、认真,再认真一些,再努力一点。也许,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凝聚力,这就是一个企业写在书面之外的“特殊文化”!

  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方面。师傅告诉我,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

  通过近两个月的顶岗实习生活,让我明白电子机械维修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艰难而又需要耐心的任务,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定时器的维修,了解了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维修过程,初步学习维修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维修动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维修中不仅要检查焊接的地方是否虚焊,各个二极管、三极管是否有极性焊错、位置装错以及是否有电路板线条断线或短路,焊接时有无焊接造成的短路现象,电源的引出线的正负极是否正确。还要通电检测——在通电状态下,仔细调节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再进行维修。不过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很清楚的知道,眼高手低是我们的通病。所以,在自己动手能力还很弱的情况下,我更乐意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做起,比如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等。在师傅对我尽心尽力地指导和帮助下,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容忍我的很多欠妥之处,一点一滴的温暖让我很感激她。

  在想来,学期末的实习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份财富吧。现今,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我必须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在这次实习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实习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实践总结: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要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只有人与人之间合力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工作上要有自信。社会经验的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

  三、知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就如人的血液一般,少了血液,人的身体就会衰弱,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通过短短的两个月的培训,就像一个小小的切口。通过它,我不仅证明了自己能做好这一份工作,还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了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这次接触的是电子业,但对我来说并不是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也只有多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从无知到认知,到深入了解,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最美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每天都有很多的新的体会,新的想法,想说的很多,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本没有的东西。在就业心态上我也有很大改变,找一份适合自己爱好,专业对口的工作很难,初到社会的我们应尽快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与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压力,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上快速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2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1、主题背景

  一天早上,一位六年级家长急匆匆地带着孩子走进课室。经过了解,原来孩子昨晚因看电视晚睡了,所以上学就迟到了。临走,家长还说了一句:这孩子晚上就爱看电视,把电视关了,他就发起了脾气。我们都拿他没办法。

  家长忧心地离开了,但孩子因睡眠而引起迟到的问题引起了陈老师的注意。其它班上也有这样的孩子吗?他们也是这般的吗???这些问题萦绕在陈老师的心头总挥不去。

  正好上学期开展“你会吃饭吗?”活动后,学生就向我提出了吃饭不是件简单事,睡觉也占了一天中的很长时间,究竟我们会不会睡觉呢?怎样才是有效的睡眠呢?结合陈老师告诉我的这些情况,我们就定下了这学期的科技实践活动——《你会睡觉吗?》

  2、选题设想

  一个人生命中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在某种意义上说,睡眠比日常饮食等对于生命和健康更为重要。但一些不正确的睡眠方式和习惯,影响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保证睡眠的质量,我们的健康就有所保证了,学生学习生活就有了保障。本次开展《你会睡觉吗?》科技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查、研究等综合能力。

  二、“科技实践活动”的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了解睡觉的有关科学知识等,知道科学睡眠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睡觉的奥秘,能使学生们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地被调动了起来,增强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增强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科学方法:

  1.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

  1.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的科学态度;

  2.磨练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子课题。

  为了使活动避免盲目性,增强目的性。学生以平时固定的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提出对睡觉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情绪高昂,畅所欲言。20分钟后,各个小组将讨论结果交了上来。问题提得很多,我浏览了一遍,发现其中一些问题是重复的,可合并在一起,而一些太简单的问题则没有必要研究。于是,我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从中选择出适合六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研究问题。最后确定了下面几个研究问题:

  1)我校学生在睡觉方面的情况是怎样的?

  2)睡眠的意义。

  3)睡眠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4)睡觉与疾病的关系。

  2、组合学习小组。

  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学生整理了以上的几个研究问题确定了每组的学习问题,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给自己的小组起了名字。

  第一组:调查我班学生的睡眠情况。(调查组)

  第二组:了解睡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意义组)

  第三组:探究睡眠习惯与健康的关系;(习惯组)

  第四组:探究睡觉与疾病的关系;(健康组)

  3、确定研究方法

  学习小组成立了,因为有了上次活动的实践经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如:查书找资料;看电视节目;上网查询;调查访问等等。 接着各个小组就行动起来了。

  4、师生共同制定整个实践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方式

  活动负责人

  参与各项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3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5.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6.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3.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4.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4

  一、 计划形成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在县局和乡教育组的引领下开始起步,九月底,教育组成立综合实践可的中心教研组,我校的刘建芹和李晓辉两位老师是其中的成员,十月初,我们开始谋划活动方案,与此同时也查找了相关理论,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本学期为了搞好起步,以便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分为了中、高两个年级组,并分别制定了活动计划,乡教育组给予了肯定。

  二、 主题活动的初步尝试情况

  1、科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尝试

  六年级的《我学蒸馒头》活动,在讲科学课本第六课《生活中的真菌》,讲到平时家里常用的酵母也是真菌,也可以食用,为了让学生体会真菌这一宝贵的生物资源,而生成的主题。目前学生已将自己的成果陆续拿到学校,已进入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这个活动应当属于劳动技术教育的范畴。

  五年级的《家庭调查》,是结合科学课本第十课活动2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剪切图片或拼接图来完成,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如何利用植物和动物,从而让学生更加珍爱自然。此活动已进行完毕,效果良好,尤其是展示几个做的不错的同学的成果时,看出学生从中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活动课的结合

  依据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当前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我校提倡的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生成的《我的小账本》这一主题,目前正谋划准备实施。

  三、 对学生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情况

  我校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成长记录袋,真实记录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做法与想法,五六年级已基本成型,对学生的成果在评价过程中也进行了照相,这样做也鼓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为以后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留下相关材料。

  四、阶段总结

  上述关于计划的形成和所谓的主题活动,还不能完全称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能算是它其中的一部分,关于主题的确定,主要还是以教师提出的研究主题为主,没有让学生经历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转化为主题的过程,至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则是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还有总结交流阶段、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档案袋的利用等诸多方面等亟待研究探索。

  五、存在的困惑问题

  1、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精神,怎样营造这种精神的氛围,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问题之一。

  2、 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3、 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才能指导一次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5

  一、成立班级小组,进行活动分工。

  我班共有21名学生,算是一个小班额的班级,人数少。经过慎重思虑后,决定分为三个小组,并任任颖为活动组长,任苗、任建国、文建国、任津杉为小组成员。根据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将各小组人员进行细心调配。第一小组调查自己身边的美丽的家乡;第二小组调查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第三小组提建议、写倡议。小组成员的构成注重三方面结合:班主任与组长相结合;组长与成员相结合;成员与小组人员相结合。既有参与管理方面的人员,又有参与实践活动的人员;既有参与课程开发的人员,又有参与课程指导的人员,使得选题与实践相得益彰,活动过程井然有序。

  二、选好活动主题,精心策划安排。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会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调查。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的能力所及,我们确定活动主题为———我们与周围环境。由于这话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与生活经历,学生会有说不完的话。于是,我就顺势鼓动同学:心动不如行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我们的周围环境怎样。学生的热情非常高,都纷纷响应。这样,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我想这样一个既有时代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定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并且能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扎根心中。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次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既让学生体验生活,在活动中劳有所获;又让学生的情感升华,在活动中懂得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涨的,这为我在活动的策划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安排了活动方案:

  1、讲清活动的要求和调查的方法以及在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分好活动小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双休日开展调查活动,并作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3、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其他成员可作补充;

  4、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展示出来,供师生学习;

  5、将活动扩展到社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我安排了活动时间:第二至四周为阅读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第五至七周为确定课题,制定方案;第八至十一周为学习调查方法,开展调查活动,收集整理资料;第十二至十三周为交流宣传,评价反思。第三,资料来源与资料收集:一是实地调查;二是采访;三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浏览。这里,我特别预设了主题:城市绿化状况调查;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水污染环境的调查;空气污染情况调查;噪音污染调查;校园周边环境调查;美丽的家乡(家乡的美景、特产)调查;人们为保护环境已作出的努力的调查;怎样保护环境的调查。

  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活动主题和一个阶梯性的活动安排,能使得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也能更好地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得以展示,以便加强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三、展示活动调查,尽显课程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难在展示,在此环节当中,我精心做好展示设计,尽量使学生汇报交流阶段有声有色、富有特点。因此,我特意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交流信息,展示成果。

  首先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家乡的美景,学生争先恐后地将收集到的图片和自己办的小报展示出来。此时,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家乡迷人的景色中。我也播放了一段美丽家乡的视频,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其次,我话锋一转,让学生说一说病态家乡。学生将家乡周围的环境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调查展示,学生通过手抄报、调查报告、摄影小册的形式将家鸡厂、淀粉厂门前的小河等周围环境的病态展现出来。尤其是环境污染的调查,学生通过八个镜头,展示了学生在活动调查中的深入性,能真实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学生通过看了、听了、想了,使自身感到痛心,强烈意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第二环节:提建议,写构想。此时,我无需再多的引导,学生个个义愤填膺,将前面的亲身实践、目睹的事转化到拯救家乡上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提建议、写构想。我被他们那一个个小小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或许学生们的建议是可行的,更多的我只是融入到学生当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们将自己的心声伴随着美妙的歌声用轻描淡写的语言表达出来,用美丽的图画构建自己的家乡。这是,我更多地发现,学生们已是一个环保卫士践行者,从他们的表现中,我看到了未来环境的美丽。第三环节:注重实效,谈拓展。有了前面的基垫,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活动延伸下去,特安排以下三个活动:

  1、向居民分发保护环境的倡议书;

  2、到街上举行一次环保摄影展;

  3、开展“我为家园添点绿”活动。

  学生激情更高,纷纷倡议,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推向了高潮。当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在引导学生间的相互评价,而且最后也让学生写出了活动总结和填写学生评价表。

  四、总结活动收获,完善存在问题。

  活动中总是充满乐趣,也有丰硕的收获:

  (1)激活了地方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意识。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唤醒了我和教师们的课程资源意识,使师生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师生、生生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的重要,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快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教师尝到甜头。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在尝试阶段,但通过活动的展示,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和赞许,是我校在以后的活动课中信心倍增,而且我也会在以后的活动中踊跃尝试。

  当然,活动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提出来还望交流,以便达到共同完善:

  (1)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加上学习不够。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会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成其它课程。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家长、社会、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不够,仍觉得数语等学科课程最重要,活动的开展意识不强,配合工作不够。

  只有我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挖掘生活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的舞台。这也是我们永远不懈的追求。只要我们敢于大胆去研究、去开发、去创新,就一定会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发现,不断成长,就一定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6

  一.开足课时,培训师资,确保课程顺利实施。

  1、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学期每周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3—6年级1节,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3—6年级1节,开设(综合)研究性学习3—6年级每周1节,班队活动课各年级每周1节。结合校本课程开设书法课各年级每周1节;一、二年级每周地方课各2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1节。

  2、教师配备。

  安排优秀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兼职老师。信息技术教师兼职4人,研究性学习、劳技教师兼职14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校兼职3人。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原则,掌握课程实施中的各种方法,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执行能力。

  3、加强管理。

  学校校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教务处、班主任以及全体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者。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业务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想方设法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设施设备、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保障。

  二.文化引领,强化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引领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起综合实践课程的基础平台,我校把综合实践多个主题融入班级文化的设计中,每个班级的布置都独具匠心、富含深意。我校还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计活动,规范流程。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设计经典诵读、科技教育、数学乐园、珠心算、童声放歌、经典读书节为主的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公共场所、文化设施,开发和创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我们整体规划各个实践基地的活动时间与活动人员,多头并举,有序实施:“走进图书馆”,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感受着文化的气息;让“基地”成为学生的天地。为了确保实效,我们每个主题活动均按以下基本环节进行:

  (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

  (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

  (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

  (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四.团队协作,课程整合。

  我们认为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构思到活动准备,从资源整合到多媒体课件制作,从实施阶段到成果展示,从活动反思到研讨共享,都是群体性活动,都必须在全组人员共同参与、能力协作下才能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我校结合实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团队,成员由各班班主任、兼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劳动技术老师、科学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组成。团队所有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我校坚持“三个整合”: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兴趣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整合。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画室,电脑室有80多台电脑可供学生使用,并开通了校园网。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其次我们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和艺术课程。为此学校通过青少年活动中心,创建了校园集体舞、科学、绘画、手工制作、手抄报、阅读、书法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小组的带队老师均是我校综合实践教研团队的老师,而且这些小组活动一切免费。还有为了配合校少先大队“我爱家乡”“我身过的小康”等方案的实施,我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

  1、参观家乡美丽风景——废黄河、万亩果园等;2、调查家乡河流——苏北灌溉总渠;

  3、参观二站万鸟天堂;

  4、寒暑假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完善评价,重视积累。

  我校大力倡导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念,更多地注重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真实有效的评价,全面综合地关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的优化实施。在资料积累方面,我校要求各位任课教师在注重收集好学生活动资料,关注学生个人成长的同时,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资料及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资料的积累中。多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县靓丽校园、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县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阳光校园、县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省安全校园、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校园集体舞特色学校,学生参加的市县活动多次获得一、二等奖。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一个执着的教学精神,怎样营造这样的氛围呢?这是我们的困惑之一;相关教师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综合实践课的路子还摸不清,怎样指导一节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探索。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7

  光阴荏苒,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虽然没有教材,但生活世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皆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它的内容的包容量是非常广的,孩子们认为他们有研究价值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生存在学生的生活中、生存在我们周围的社区中、生存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校教研组也在不断努力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这门课生根、发芽。本学期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结合我校依托校德育品牌“雨荷农场”为抓手,各年级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一、主要工作与收获

  (一)学生方面

  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获得更多的锻炼,开阔视野。在我校“雨荷农场”上,经常能看见孩子们观察、劳动的身影,他们在美丽的土地上尽情地想象、合作。本学期,我们学校迎来了新的种植品种,三四年级以种植青菜为主,五年级种植的有菠菜、生菜、六年级种植的有韭菜、香菜、蓬蒿。各年级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研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观察日志、种植小报、经验交流会等。在研究过程中,每个年级都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过程实录。

  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综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完全可以抛开学科的束缚、学习的压力,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他们是活动的主体,与老师共商活动方案,确立活动小组,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能力。"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对于一些调查、记录、查阅资料的方法已很清楚了。经过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他们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变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在相互交流中改进自己的调查方法等,他们真正地从实践体验中得到了收获,感受到了快乐。在此过程中,他们运用的许多学习方法都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别人告诉的。这使他们增强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气和自信心。

  在活动中,还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综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形式的提倡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机会,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小组成员之间逐渐了解和熟悉。哪一个同学闹情绪,不合作,就会导致整个小组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还有养成学生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

  一学期以来,学生的劳动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都有了提高。

  例如在三年级的青菜种植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小青菜,大学问”知识问答竞赛; “观察日记大评比活动”; “我笔下的青菜——画青菜活动”; “尝尝农场的味道”活动,“农场征文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会互相谦让、互相征求意见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从一开始的抗拒挑粪到后来争着抢着去,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在“尝尝农场的味道”中,每个小组的孩子都合作得很和谐,做出了很好吃的作品;还有的孩子画画、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从开始憋不不出几个字到现在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区“小学生综合实践研究成果汇报评比活动”中,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短期的活动中,我们也根据各册教材,开展了贴切学生生活的活动,例如在中秋节我们开展了“中秋团圆贺明月”活动。在活动前,学生搜集资料,制作中秋知识卡片;在活动中,孩子先介绍了中秋的来历,中秋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教师还组织学生朗诵了中秋节的诗歌、儿歌,集体唱歌曲等,氛围非常好。接着,孩子们都互相品尝带来的月饼,互相分享;最后,每个孩子都写了一句祝福语贴在了心愿树上,寄托了对父母、朋友、老师的祝福之情。

  四年级教师根据教材,开展了“寻找校园的绿”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校园的植物,研究各种植物的特性、色彩、生长规律等等,提高了孩子们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年级教师根据教材,开展了“冬天的魅力”活动,学生们记录了冬天的天气情况、植物的变化状况、雪花的观察、小报的制作等等。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二)教师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了解教材特点,认识学科特点及地位,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展好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提高活动的质量。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长组织综合实践教师观看“教学新时空”教学视频,组织教师参加区公开课的观看。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以教育科研为手段,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的教学管理观念,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常规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标。以“务实、创新”为指导方针,各学科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在各学科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组的工作计划。并努力使教研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作好各项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这一门新课程的意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

  主要内容为:

  1、学生评议(40%),包括帮助人次、指导效果、受欢迎程度、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等;

  2、教师自评(40%),包括参加活动以来的认识、指导心得、案例积累等;

  3、其他评价(20%)(包括课程开发情况、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协调组织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充分融合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们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长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切身的课程开发实践,教师们从教材、教科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不仅对课程、教学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一些思考:

  1、学生活动的社会环境还需改善。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家长重视的始终是孩子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外出调查的条件有限。

  2、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还需探索。

  3、教师指导的方式还需研究。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指导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是有效还是放任自流,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学生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难易等。

  4、教师的独立开发课程与案例撰写能力亟需提高。

  5、从活动过程来看,学生的表现确实很不错,从活动结果来看,学生的收获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有一点不是很好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制定各个活动主题时还是比较被动,老师有点包办的现象。

  6、来自于老师自身方面的问题: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时时遇到困惑,老师还要继续努力,力求提高自身对于这一科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晚,还处在探索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饱满的精神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8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针对“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你的态度——”三(1)班有20人选择不太在意,三(2)班有17人选择不太在意,两个班一共只有26人选择在意。是的,许多学生在作文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瞄了一下打在自己本子上的作文分数,至于老师对自己作文的修改和评语可能看都不会去看一眼。而许多老师却却为了详批全班几十篇作文,熬了一两个星期的夜晚。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对于学生意义不大。

  5、教师指导不得法

  这在座谈会中一半学生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课不满意可以看出来。我们许多老师可能心中最没数的就是如何上作文指导课,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题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却很少加以研究。“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仍沿用“教师出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指导不得法,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6、作文训练量小

  在调查中,针对“一学期中,课外作文训练的次数——”三(1)班学生1—3次的有40人,三(2)班选择1—3次的38 人。从这个回答可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学生的作文训练量偏小,重课内轻课外。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一学期下来,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作文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形成,有的教师只让学生完成教材安排的课内作文练习,课外作文量几乎等于零。练习的量太小,形式又单一,学生作文能力难以得到培养。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校三年级学生在刚接触作文时间不长的情况下,对作文的兴趣不浓,许多学生甚至已经对作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的习作素材,许多学生开始写虚假作文,一旦养成习惯,学生的童真、童趣都会为之扼杀。所以,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针对上述现状,我们认为要使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做到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可以大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展适应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飞出单一、封闭的课堂,接触自然、社会,在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用语文,让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肥沃的土壤。基与此,将“让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作文教学的沃土”课题就在这样的思考土壤里萌芽了。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进一步更新农村教师传统作文教学观念

  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精神、新教改理念,彻底改变教师传统作文“应试化”的倾向,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2、精心设计、开展适应本地农村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1)从当地农村经济、自然、文化特色,学校、教师、家长的实际出发,精心开发设计一系列有主题的、重在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例如“农活”是我们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体验农活艰辛,言谈劳动苦甜”实践活动主题,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辟学校的“班级责任田”,让学生尝试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等农活,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精心规划实践活动内容板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农村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地方与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如可以在充分了解本地区的英雄烈士事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缅怀先辈精神,叙述崇敬之情”这一主题板块实践内容。

  (3)精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实践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训练。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根据活动实际需要自主、目的明确地分组,制定详尽的计划,确保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活动在以学生“自主性”为主的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另外,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逐步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文训练的渗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中段习作的要求,努力寻找并把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设计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组织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中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训练结合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块:

  (1)作文训练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作前素材的搜集和占有,情感的体验和积蓄上,而且也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写作应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2)处理活动信息,指导作文选材的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大量的资料。面对如此纷繁的信息,如果让学生将这些杂乱无章甚至良莠莫辨的资料都堆积起来,无疑不利于他们应用这些信息,也必然影响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围绕作文主题正确选材的方法。

  (3)倡导个性表达,物化活动成果的过程。

  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都是不相同的。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人的体验以及兴趣的侧重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必然导致其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必须解放文体样式与主题表达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认为恰当的作文形式、作文素材及写作角度来表达自我理解的主题,突破传统作文的“三段论”和传统的主题表达方式。

  4、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多样化的评改的方式。比如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安排

  课题的研究期是一年,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措施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09.6—2009.10)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组,分析调研、论证,确定课题计划,制定出课题实施工作方案。

  二、第二阶段:(2009.11—2010.6)实验实施阶段

  (一)、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作文教学理论,确立现代作文教学观念。

  从作文教学的历程看,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中心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顺应他们的心理,训练方法统一化,齐步走,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课题申报后,我们先后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理论,了解作文当前作文教学的动态,通过学习,实验教师初步确立:

  素质教育观念。即在作文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文学习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和善学上。作文教学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整体训练观念。美国的梅耶提出“为学习而写作”。认为我们对写作的看法不要过于狭窄,那种只把写作看成是针对语言课的,是与文学紧密相关的是一种可以单独学会的技巧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写作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他们和以往的写散文,写故事等写作行为是一样的。课题组的老师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收集实验数据,建立实验档案。

  2009年6月10日至2009年9月15日,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有关学生作文兴趣、选择内容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3份,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我们发现:两个班对作文兴趣、态度差别不大,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差异不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同时我们还抽查了三(2)班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作文考试情况,发现词汇量不丰富,选择的作文内容欠生动、真实,写作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抓住特点来写的学生只有极少数,仍有少数同学语句不通顺,句与句之间过渡不自然,错别字多。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9

  一、研究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新课程实验五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必修课程的实施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校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发展道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出现多元、开放、民主的局势。

  二、研究方法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各年级要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各年级各班各根据自己年级实际选择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各班班主任和辅导员都将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三、取得的成绩

  因为我校地处城中心最北面,四周有菜场、采石场、水泥厂等,生源也主要来自于这些厂矿和菜农,所以本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帮助学生开展主题设计活动和小型的自主研究活动,亲身体验,感悟生活。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图博中心无偿提供服务),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分班分期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如今许多孩子在上课之前都会接到老师布置的查找资料的任务,孩子们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会了在网上和图书馆寻取对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知识。

  (2)开发了社区、自然资源。与学校周边的社区联系,对学生进行热门话题研究。如黄木子老师和余巧艳老师对开发的《夸夸咱们金龙泉》就是在实践中了解了金龙泉这一家乡名牌产品;六(1)班的文婷婷同学撰写的社会调查报告《走向生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解开了树干为什么是圆的这个奥秘;还有《关于菜市场价格的调查》认真比对了苏畈桥、象山、北门、泉口几个菜场关于菜市的价格;学生在分析《竹皮河的变化》中又培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合理地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我校在实践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既有分散安排,如课外调查,也有集中使用,如书法课、体育活动课等。做到了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充分地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在20xx年五一期间,学生就利用放假大量收集童歌童谣,并进行自主创编,让我们发掘了大批值得推广的童谣作品。

  3、我校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制订一个有主题设计的长线活动,两个机动的短线活动。我们按照“选择主题——制定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实践活动——交流研讨——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的模式进行实施。实践证明这是开展专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模式。

  如我校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他们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提供了如下备选课题,要求各班可选择其中一个课题(班与班之间不要重复)。

  主题一: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

  主题三: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四: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如我们开设了书法课、双百工程开发课,让这些课程贯穿到以上课程中去,很好地整和了课程之间的关系。

  5、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资料搜集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等,正确地引导了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习惯。特别是在中高年级大部分学生中,采取多种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已是轻车熟路。

  6、做好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在制订活动方案是,就坚持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方式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采取了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我们常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及家长都主动地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来。

  四、研究中的困惑与反思

  1、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很多老师还是个模糊的概念,在老师们心目中,活动课就是带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没有意识到这个课程的开展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认识达不到,实践操作也必然遇到诸多问题。

  2、会有冲突。它们到底有多少是重叠的,有多少是交叉的又有多少是平行的呢?没有一个界线。

  3、学生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有多少是实实在在地参与了,如何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当孩子在开展社会调查时,万一出了安全事故该谁来负这个责任?

  4、综合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是具有延续性的,特别是课外的部分如何取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真正把它落到实处?

  当然,有疑问才会有研究才会有过程以及成果。综合实践活动课跟随课程改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五年了,要纵深推进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篇10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子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丰富的作文内容”成了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应当从什么地方切入,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帮助学生摆脱困境,爱上作文呢?基于课程理念的更新,我们想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根据小学生喜欢活动,喜欢玩的天性,我们想到了活动,提出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开拓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内容的整合,探索活动与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构建活动作文指导的多元模式。

  2、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愿意用自己的笔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实验措施和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

  素质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

  练习观: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习。

  生活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为生活服务。

  民主观:自由表达思想,平等参与训练,减少束缚,宽松习作氛围。

  发展观: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训练,主动发展。

  (二)分阶段开展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作文教学文章,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并召开心得汇报会,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

  第二阶段 全面参与实践活动作文的探索,定期上教学研讨课,探索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和实施。组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体会交流活动。收集实践活动作文指导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 重点研究探讨实践活动作文的优化指导策略。在大家尝试的基础上,每个教研组围绕课题,集中集体智慧,设计活动作文方案,组织课题研讨周活动,让设计的活动的内容不断拓展,方案不断更新,习作指导效率不断提高。

  第四阶段 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有关研究资料,汇编实验教师的论文、案例集,学生实践活动作文习作选。

  四、课题实施取得的成效

  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实践和研究进行近一年来,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研究、探索、总结中,在实践活动作文内容的拓展,指导方法的创新,课堂模式的构建等领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和体会,老师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教学的无穷魅力。

  (一) 拓宽了实践活动中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符合实践活动作文特点的,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一年来,随着实践活动作文研究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也开展起来,积累了很多的实践活动作文方案。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竞赛活动类

  学生争强好胜,喜欢斗志斗勇,在竞赛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这种竞赛有班队活动中开展的,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迪尼斯记录……有体育小型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扳手腕、拔河、踢毽子、爬竿、百米决赛……

  2、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玩的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极大的说的积极性和写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自由的,体验是真切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3、生活体验类

  寄宿制学校学生很多的时间生活在学校,我就在他们的小记者中开展活动,他们有每天必须的内务整理,折被、洗衣等,教室、寝室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家庭、小社会,利用特有的优势,我们开展了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例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4、情感体验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的整合研究过程中,我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如:保护鸡蛋宝宝、走“七桥”……

  5、学科联系类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的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溶制作和玩耍于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总结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的基本操作要领

  1、 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让所有学生投身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2、 人人获得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渲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3、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3、 人人获得赞赏

  同学们的一篇篇习作,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或多或少有生花妙笔,有各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三)丰富了教师习作指导的内涵

  多年来的习作指导,教师们比较关注作文的技巧、章法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从教师的角度去指导遣词造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文研究中的指导,不仅仅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的语言表达的指导,更有对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作文素养的指导和熏陶。活动作文习作指导的立足点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的个性表达。

  (四)建立了“动态生成”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堂新模式

  由于我们开始就站得高,用新课程的理念作先导,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作文教学。所以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纯作文技术操练,不再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也不再是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1、 欣赏交流式

  这种综合实践活动跨越时间比较长,活动体验有长时间的经历,很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所以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例:

  我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在睡觉时压碎了,有的和同伴玩时疏忽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学生的习作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喜悦.有的是活动失败后的喜悦,因为他递交了一篇好作文。

  2、 活动指导交融式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撅着嘴巴作文。迫于老师的压力才提笔习作。实验开始阶段,我也曾为此困惑。随着实验的深入,研究的加深,我们逐渐地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是让学生练习有意的观察,是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这样教师就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成为在学生活动中的习作指导点。

  记得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着沈晨走进昆虫世界》。沈晨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笔下画的昆虫惟妙惟肖.爱捉昆虫,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其中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沈晨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注意力集中到沈晨的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

  第二板块是:展示完沈晨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开眼界后,又介绍了沈晨曦画的一副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3、 任务驱动式

  任务驱动式的活动作文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某一任务的动力驱动下完成的习作指导训练形式。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例如:结合学校春季为每位学生订做校服之际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陈主任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想让即将订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陈老师提起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4、 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作一种作文训练,一个片断也是,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开展秋游生态公园之前。让学生先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的注意点。参观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参观记。

  (五)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活动作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学生对活动有一种期待,也是对作文有一种期待。活动作文的实践研究,为我校的作文教学引入了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作文教学课堂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六)学生作文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不仅让学生有“米”可以“炊”,而且能把“米”巧“炊”。因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鲜活的,是独具个性的,是极富变化的,写作是倾注真情的,所以学生的作文更是充满灵性的,这是让所有参与实验的老师最感欣喜的。教师在活动设计、活动进程、指导习作、习作评改等诸多过程中着力点都围绕这次活动作文的切入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习作评改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凡是能表达学生独特体验的段落、句子、词语都是肯定的文章的亮点,教师加以大大夸奖和渲染。因为这正是文章具有“灵”之气的妙点。因此,学生在这儿获得了成功,他会在下一次的习作中关注自己独特体验的表达,这就是我们同一次活动,而习作结果却是那样的各具特点,百花齐放。这一切可从我们选编的学生活动作文习作选中可窥一斑。

  (七)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的提出和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教师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课题的研究开展,以及我为此撰写的论文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而带动了教学的全面改观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作文教学观。老师们更关注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学生作文兴趣、意识和潜能的唤醒,关注学生终身需要的作文能力的获得。改变了作文教学日趋僵化的局面,使我们的作文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使老师们尝到了作文教学改革的甜头,尝到了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无穷魅力。

  五、分析和讨论

  目前教材上安排的作文教学沿袭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文体和写作要求,分析写作技巧。)当学生欣喜于活动作文带来的愉悦后,在我们完成教材上的奉命而作时,怨声不绝于耳,都说这个不好写,没意思。如何能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中作文更好地完成教材上习作训练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有时也真有无“米”可下的感觉,更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脑袋,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适应活动作文对教师的要求?

  最初,我们制订实验方案时,曾经想形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的序列。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形成各个年段活动作文训练系列,成为我们双语学校的校本习作训练教材?如何让大批量的孩子走进社会 走进活动现场 感受活动的乐趣 从而爱上写作呢?

  以上问题有待我们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相关文章: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02-20

材料专业综合实践报告02-12

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02-26

社会综合实践报告的范文03-14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范文01-27

2018年暑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3-07

初二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02-10

2016初一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02-05

2017初三综合实践活动自我评价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