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任务导向将绩效管理引向歧途

任务导向将绩效管理引向歧途

发布时间:2017-01-24编辑:ZMR

   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强调对任务、组织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管理与激励,不注重与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当然,很多企业连基本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完成)结合,容易造成很多管理上的问题无法通过绩效管理进行解决,反而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和困惑。

  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顾此失彼造成重重矛盾

  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强调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思想,即基层员工的绩效达成情况会支撑上一级管理者的绩效表现,从而可以支撑部门绩效,乃至公司整体绩效。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绩效管理思想,存在一个最大的风险就是偏离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就如一艘已经偏离了航向的船只在汪洋大海上还在奋力前行一样,每个人都很尽力,但突然发现到达的地点不是理想的彼岸,而可能是茫茫无际的浩瀚波涛或者怪石峋的悬崖峭壁。

  具体而言,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会造成以下一些问题:

  一、侧重于单个职能部门的考核,不注重从企业价值链整体绩效进行衡量。企业是通过各个职能部门的合作和"团队生产"来创造价值的,侧重于单个职能部门的考核,就人为割裂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就忽视了对价值链的衡量,从总体而言也无助于激励企业的价值创造。

  二、指标数据往往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损害企业长期发展潜力。同时,考核财务结果会诱使企业过分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不利于管理者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而且财务评价是过去的故事,不能反映公司的内部运作及与顾客关系的改善上,而这些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三、侧重于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考核,不能对价值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分析和前馈控制。绩效考核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与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应该是推动高绩效,因此,知道事件结果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取得好的结果,怎样具有好的成长潜力,因此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实时评价和前馈控制就非常重要。

  四、注重企业内部的考核,而不重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决定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不仅来自企业内部,而且还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绩效考核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考核,也要重视考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五、惧怕失败而拒绝创新,或者过分追求创新带来危机。创新总是与风险挂钩的。如果接受绩效考核的部门缺乏对自身创新成功率的清醒判断,很容易因惧怕失败后的风险而拒绝内部创新。

  六、绩效管理无法衡量企业资产增值与个体的关系。造成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标准完全依靠历史数据与行业常规,掩盖了同样的经营成果在企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差异。

  七、无法解决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承担绩效指标的部门根据自身设定的组织目标,全力组织资源,对于和自身绩效目标无关的组织学习、知识积累、服务质量、企业文化、部门互助行为无动于衷。特别是完全根据部门业绩设定绩效进行考评的服务型企业,很容易发生部门之间隔阂或集体跳槽的问题。
 

  与战略相结合: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的突破口

  任务导向绩效管理出现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绩效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脱钩,接受绩效管理的人群无法正确理解自身在组织绩效中的作用,各个环节自行其是,同时,绩效管理负责人缺乏有效的手段与资源来协助提升绩效。

  绩效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控制系统,它需要正式的程序、衡量方法与标准,并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如前分析,任务导向绩效管理系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技术应用上的问题,突出的原因就是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脱节,无法系统考量与控制企业的经营实绩并将其传达给管理层。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hr频道©YJB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