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

时间:2020-10-27 09:08:29 心理疾病 我要投稿

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

  你知道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吗?你知道它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人类可能是地球上最具社会性的动物了。无论是和朋友相处,还是和对手竞争,我们每天都在和其他人互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我们大脑的技能点加了很多在“思考别人是怎么想的”上。因为我们经常需要推测别人想法、观点、感受和需要。

  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我们的这一技能可能没有自我感觉得那么良好。

  你以为你已经很了解你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了吗?

  其实并没有。

  我们不能看到别人的心灵,因为我们不能克服自己。你不可能摆脱自己的经验,信念,态度,情感,知识来认识世界,我们总是通过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理解别人的最大障碍是过度自我中心。

  哥白尼可能让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仍然在他自己的宇宙中心。

  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我是银河系的太阳”

  成为自己宇宙的中心的一个后果是,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的重要性,无论在好事还是坏事上都是这样。

  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要求已婚夫妇报告他们各自对家庭活动负有多少责任。这些家庭活动中包括积极的行为,如打扫房间,做早餐和解决冲突,但也包括消极行为,如弄乱房间,惹怒另一半,并引起争论。

  研究人员将丈夫和妻子分开,然后要求他们在每项活动的中指出他们个人负责的百分比。随后,研究人员将双方的估计值简单相加。

  逻辑上,双方估计值的总和不能超过100%。

  也就是说,如果丈夫声称自己家里80%的早餐都是他做的,而妻子声称家里60%的早餐是自己做的,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应该吃到了140%的早餐,这怎么可能?

  但实验结果却正是这样,夫妻双方的报告加在一起大大超过100%。

  生活中其实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当家里吃烧烤的时候,妻子去买了食材,洗了蔬菜,切好了西红柿,洋葱,腌制了肉,并在饭后擦了桌子,洗了碗,但在烤架前翻动肉串的丈夫认为是他“做了晚餐”。

  真正有趣的结果是,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在报告消极行为时,人们也会高估自己的责任。人们会觉得自己是更经常挑起争执的那个人。

  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也意味着更特别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留心自己在哪一天不小心打碎了碗。

  除此之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还可能导致偏执。

  我们有时坚信其他人在思考你,谈论你,并注意你,但其实他们没有。这听起来很疯狂,但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情况下变得疯狂。

  “人们拥有疯狂的自我意识,”

  被《纽约时报》采访时,著名室内装饰博客Decorno的作者伊莱恩·米勒这样说。米勒说,社会名流会很在意他们的室内装潢有没有与他们在公众面前展现的形象相符合。

  “就仿佛一举一动都会被别人尽收眼底,甚至他们的房子都是表演的一部分。”

  巴里·马尼洛实验

  “没那么多人在看你啦”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你去参加一项心理学实验。当你到达实验室时,研究人员带领你进入一个小房间,要求你穿上一件T恤,并告诉你这是实验的一部分。

  T恤上印着一个巨大的明星头像(你可以暂时假设印的是Justin Bieber或者宋小宝……)。

  你可能是他的粉丝,但大多数人不是。其实就算粉丝也可能不愿把自己的爱豆大张旗鼓地穿在身上……

  即使有些不情愿,但你还是穿上了T恤,跟着研究人员进入另外一个大房间。你看见房间里坐满了其他来参加实验的人(当然别人都没有穿着印着大头像的奇怪T恤啦)。

  研究人员说,你来得有点晚了,但你还是可以参加这个实验,并让你坐过去。于是你赶快从人们面前穿过房间坐到你的位子上。

  这时,研究人员突然又和你道歉,和你说你来得确实太晚了,需要参加下一轮的实验。然后,研究人员带你离开了房间。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部分。

  研究人员告诉你,实验现在已经结束了,并要求你估计在房间里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T恤上的大头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也询问了坐在房间里的其他人,有没有看到你T恤上的图案。

  你觉得会有多少人注意到了你的T恤?

  上述的实验,就是心理学界大名鼎鼎的巴里·马尼洛实验。

  穿着T恤的人估计,将近50%的人会注意到他们的T恤,但实际上只有23%。

  看来社交的聚光灯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照在我们身上呀~

  我们不是像自己想象那样的受到别人的关注,也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受到别人的仔细审视。

  知识的诅咒

  “别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牛顿曾经做过一项名为 Tapping Study 的实验。

  在实验中,每对被试中的一个人被随机分配为“敲击者”,另一个人则作为听众。

  敲击者收听他们熟知的25首歌曲,并被要求挑选三首歌曲,然后为另一个人,也就是听众,把节奏敲出来。 敲击者被要求估计听众可以正确地识别歌曲的可能性。

  敲击者估计,听众会正确地识别50%的歌曲。但事实上,听众的正确率只有2.5%而已。

  这个例子说明了心理学家所称的“知识的诅咒”。

  知识是一种诅咒,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就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它的样子。

  例如,IT行业的人在不使用术语的情况下,很难向对电脑一无所知的人解释如何操作计算机。

  在另一个实验中,一款手机的用户估计新手只需要13分钟学习如何使用新的手机,但实际上新手要平均花费32分钟。

  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思想投射到他人身上,于是犯下许多错误:我们假设别人知道的和自己一样多,假设别人像自己一样思考,假设别人感觉得到自己感觉到的。

  当然,我们不会把自己完全投射到别人身上。但当我们对别人了解得越少,我们越是会使用自己的认知来填补空白。

  因此,对其他人的心灵越陌生,知识的诅咒就越严重。

  卡萨布兰卡时刻

  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双眼去看待别人。大脑中已经拥有的信念和知识就像一个显微镜头,通过这个镜头,我们会注意到他人捕捉不到的细节,但这也会拉近焦距,从而让你错过了完整的图景,令我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

  校正这个误差的方法,就是意识到自我中心对我们的影响。不过困难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受到了影响,而什么时候没有。

  不过,可以提醒自己的是,永远不要自以为已经很了解别人。

  正因为我们无法完全得知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们会经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扭曲他人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比如,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首先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敌意,那么这种预设便会使他把别人毫无敌意的语言与行为解读成是有敌意的。

  电影《卡萨布兰卡》中,Peter对Bogart说:“你看不起我,是吗?”Bogart回答:“如果我看了你的话,可能我会看不起你吧。”

  其实,所谓的语句背后的“深意”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的,当我们如同《卡萨布兰卡》中的Peter,明白他人其实并没有对自己赋予额外的关注,我们或许会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延伸阅读:

  自我中心:婚姻中的癌症

  用自己的自我中心反击对方的自我中心

  培养婚姻中的服侍心态,最大的障碍就是人类的罪性: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很多婚姻中最有破坏力的问题,并且是每个婚姻里永远不变的大敌。婚姻一开始,它就是婚姻当中的癌症,并且是致命的癌症。在《哥林多前书》13章经典的“爱的颂歌”里,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动怒,不计较人的过犯。(林前13:4—5)

  保罗反复强调,爱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保罗列举了自我中心的许多表现:没耐心、容易发怒、讲话刻薄、缺乏恩慈、嫉妒、怀怨。在夏皮罗对离婚夫妇的采访中,明显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是婚姻破碎的根源。

  双方都以自我为中心,都提出自己的主张,结果对方回敬以更大的不耐烦、怨恨、粗暴和冷漠。换句话说,他们用自己的自我中心来反击对方的自我中心。因为自我中心的本质就是让你敏锐地觉察到对方的自我中心,并且因此受到冒犯,感到愤怒,与此同时却看不到自己的自我中心。结果总是双方关系螺旋式下降,陷入自怜、愤怒和绝望,最终感情被啃噬得一干二净。

  但是,一旦圣灵感动你,让你认识福音,你就会足够快乐,从而让自己可以谦卑,福音能给你内在的满足感,让你可以自由地恩待别人,哪怕你没有从双方关系中得到回报。如果没有圣灵的帮助,如果主的荣耀和爱没有持续注入你心灵的水库,你就不可能真正顺服,不可能持续体贴别人的益处;就算是顺福和体贴,迟早也会变成自义和怨恨。

  我称之为“爱的经济学”。银行里有存款,才大方得起。同样的道理,如果对你来说,爱的源头和人生意义的源头是你的配偶,那么对方一旦让你失望,你所经历的就不是哀伤,而是情感的灾难。然而,如果你晓得圣灵在你生命中的工作,就有足够的爱存在“银行账户”里,就可以包容你的配偶,哪怕你当时没有得到多少情感的回报或感恩。

  想拥有美满的婚姻,就需要圣灵所赐的能力:能够服侍别人、能够摆脱自我中心、能够把别人的需要置于自己的需要之前。圣灵的工作就是让福音感动我们的心,这种感动会弱化我们内心的自我中心原则。如果不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我们不可能对抗自我中心的本性,不可能有一种服侍别人的基本心态。

  凡是你舍不得的,没有一样是你的

  那么,若想得到婚姻中的幸福,首先必须靠圣灵的能力来舍己和服侍。也就是说,双方必须持续把对方的幸福放在自己的幸福之前,才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这种无私的心态,只能处于对耶稣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为你所成就的大恩。有些人会问:“如果我把对方的幸福摆在我自己的需要之前,对我有什么好处?”回答就是——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你得到的好处,但这种幸福是通过服侍别人,而不是利用别人。这种幸福对你没坏处。这是来自“给别人快乐”的快乐,来自“付出昂贵的代价去爱别人”。今天的文化宣扬“以我为主的婚姻”,认为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这种提议是压抑人性。他们这样说,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基督教关于现实本质的教导。基督教的教导是什么呢?

  首先,基督教说,神是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三个位格在同一个神里面。并且,《约翰福音》17章和其他经文告诉我们,从亘古到永远。父、子和圣灵彼此荣耀、彼此尊崇、彼此相爱。所以,在神性当中,有一种“以他为主”的特质。当耶稣基督上十字架的时候,他只是秉性而行。正如CS路易斯所写,当耶稣为我们舍命的时候,他只是“在穷乡僻壤的恶劣天气中做了在自己家里怀着荣耀喜乐常做的事”:舍己。

  然后,圣经说,人类是按着神的形象造的。所以,我们被造当然是为了敬拜神,我们活着是为了荣耀神,不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被造是为了服侍神,服侍别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试图把“追求自己的幸福”摆在前面,把“顺服神”放在后面,那就是违逆自己的本性,最终以悲惨收场。

  这看似矛盾,却是真理。耶稣说:“凡是想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但为我牺牲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太16:25),他说这句话就是在重申这个“舍己”的原则。耶稣在说:“如果你追求幸福胜过追求我,就连一样也得不到。如果你服侍我胜过服侍自己,就能既得到幸福,又得到我。”

  保罗只是把这个原则应用于婚姻而已。努力服侍对方,让对方满意,而不是追求自己幸福,你就能找到新的幸福,更深的幸福。很多夫妇发现了这个奇妙的、“恍然大悟”的真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婚姻是“神所设立的”,而舍己的爱是神的本质属性,所以这种爱反映了神性,尤其展现于耶稣基督的位格和作为中。

  因此,当你面临婚姻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去寻找问题的根源: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和不愿意彼此服侍。保罗所用的“顺服”一词最早是军事术语,描述的是士兵无条件服从军官。为什么?因为人一参军就不能再控制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安排度假休息,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吃饭,甚至不能决定吃什么。

  要加入一个整体,要成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就得放弃自己的独立地位。你必须放弃单边决策的自由。保罗说,这种舍弃自己权利的能力,这种服侍别人的能力,这种重视集体利益胜过自己利益的能力,不是一种本能;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却是婚姻的真正基础。

  这听上去压制人性,但这正是人际关系的精髓。实际上,有人认为这是万事互相效力的诀窍。你必须愿意放弃某个东西,才能得到这个东西。个人成就位于持续无私服侍别人的远端,而非近处。这就是生活的普世原则。

  连社会生活也是如此,你必须停止思考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文学艺术也是这样,整天挖空心思标新立异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创新;而一旦你只想朴实地讲真理(毫无在乎这事被别人讲过多少次),十有八九会在无意中创新。这一原则贯穿生命的始终,适用于一切领域。舍弃自己,你会发现真正的自己。丢失生命,你会得着真正的生命。而凡是你舍不得的,没有一样真是你的。

  伤痛让我们忽视自己的自私

  保罗说,福音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保罗的话如雷贯耳:

  他替众人死了,为的是要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着,却为那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而活。(林后5:15)

  根据圣经,罪的本质就是:人不为神和周围的人活,而为自己活。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可以把所有律法——神对人的全部旨意——总结为两大诫命:爱神,为神而活,不为自己活;爱别人,关注别人的需要,胜过自己的需要(太22:37-40 )

  我们对待每个人都要温柔,尊重,尤其对那些受过伤的人更要耐心,因为他们特别敏感。然而,每个人都要认识到一点:自私并非来自伤害他们的人,别人恶劣的行为只是加重他们自私的程度。而且他们必须自己克服这个问题,否则就会永远痛苦。

  在今天的西方文化里,你决定结婚是因为你觉得对方吸引你。你认为对方很好。但一两年过后——或者通常一两个月之后——会发生三件事。

  第一,你开始发现这个好人是多么自私。

  第二,你发现这个好人也对你有同样的看法,并且对方开始抱怨你多么自私。

  第三,虽然你承认自己也有部分问题,但你最终认定对方比你更自私。如果你从前生活艰难,受过许多伤害,那么婚后的情况更是如此。你在心里默想:“好吧,我不应该这样——但你不理解我的感受。”这种伤痛让我们忽视自己的自私。而且,很多夫妻在结婚之后不久就走到这一步。

  那该如何是好呢?至少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你认定自己受伤超过自私,于是下定决心,除非对方看见他的问题并且照顾你的感受,否则就和对方没完。当然,你的配偶不太可能迎合你的想法——如果对方对你也抱同样的想法,就更不可能迎合你了!因此,紧接着就是感情的疏远和艰难协商的停战。

  你们达成某种默契,双方都不提某些事情。你厌恶配偶做某些事情,但你不再谈这些事情,只要对方不提你的某些事情。双方都不为对方作出改变;只有锱铢必较的讨价还价。安于这种关系的夫妇可能看上去是美满的一对儿,结婚四十年都是如此,但是,等到拍金婚纪念日照的时候,他们吻得很别扭。

  除了这种“停火协议式婚姻”,另一个出路是承认自己的自私,认为这是婚姻问题的根源,并且下决心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改变对方。因为只有你才能处理自己的自私问题,也只有你才能完全对此负责。

  所以,夫妇双方都应该认真读圣经,下决心“舍弃自己”。你应当停止为自己的自私辩护;一发现自私,就根除它;别看对方的行为。如果双方都说“我认为我的自我中心是婚姻的主要问题”,那么你们就会拥有真正美满的婚姻。

  别再把自己的委屈挂嘴上

  两人可能都不采取行动,也可能两人一起努力。但还有一种可能性:一方下决心按照《以弗所书》5:21的原则来生活,另一方却不愿意。我们假设你是那个下决心的人,“我要改掉自私的毛病”。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通常,另一方不会立刻做出回应。但是,很多时候,你的态度和行为会逐渐软化对方的心。

  对方看到你在受苦。而且,因为你不再总是把自己的委屈挂在嘴上,你的配偶也会更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如果双方决心改正自私的毛病并且服侍对方,你们的婚姻前景就会非常美好。哪怕只有一个人行动,前景也是光明的。

  这让我联想到《创世记》4章的内容,神看着该隐这个极度自怜的人,对他说:“罪就伏在门口了;它要缠住你,你却要制服它。”(7节)我们必须明白,你生命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原则就伏在门前!它要占有你,抓住你,吞噬你。你必须行动!

  神让你舍己,你必须舍了自己,才能得着自己。如果你不靠圣灵,如果你不相信基督为你所成就的一切,那么,一味放弃自己的权利和欲望,就意味着“咬牙切齿”和“忍字心上一把刀”。但是,人若在基督里,有圣灵的同在和保守,舍己就是得到自由和释放。

  就“如何拥有美满的婚姻”这个问题,当代有许多似是而非的流行模式;而上面所讲的原则可以纠正这些模式的错误。

  有一种保守的思路,特别强调传统的性别角色。它说,婚姻的基本问题是丈夫和妻子双方都需要服从各自的性别角色,因为这是神所赐的社会功能,也就是丈夫要做家里的头,妻子要顺服丈夫。这种思路非常重视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但这种思路的问题是,过于强调性别差异可能会鼓励自私,尤其会让丈夫变得专横。

  另外还有一种世俗的思路,认为婚姻的问题其实是你要让对方承认你的潜力,并且帮助你发展你的潜力。千万别让配偶糟蹋你。自我实现才是婚姻的目标。你必须通过婚姻发展自己,而且如果配偶不配合,你就得和对方谈判。如果对方不愿意谈判,你就得赶紧脱身,解放自己。当然,这是在给自私火上浇油,而不是泼水。

  但是,基督徒的原则是“出于圣灵的无私”——不是小看自己,也不是高抬自己,而是少看自己。出于圣灵的无私,就意味着你的心思不再聚焦于自己,你意识到一切需要都必将在基督里得到满足,并且正在真实地得到满足。

  深深领会福音的人,可以坦然承认自己的自私是婚姻的问题所在,承认自己正在努力改正。而一旦这样做了,他们就会立刻得到一种释放,感觉自己从噩梦中醒来。

  在圣灵的光照下,他们看见自己从前是多么小气,他们看见那些真正要紧的大事,与之相比,自己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多么微不足道。那些不再钻牛角尖整天抱怨自己多么不幸的人,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幸福。你必须舍弃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什么是过度的自我中心】相关文章:

过度整容是一种心理问题08-15

浅析过度营销11-13

如何看待男友的过度亲昵06-28

网站过度优化的现象11-11

常犯的SEO优化过度错误11-15

什么是静态路由?什么是动态路由?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1-30

什么是档案11-22

什么是戏曲08-25

什么是迪斯科10-01

什么是街舞?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