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0-10-07 17:10:34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的压力,包括学习的,以及外界的压力。因此我们要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

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作为我们国家的高层次人才将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他们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因此,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是: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

  当前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1 没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多于有工作经历的研究生

  现在的研究生群体约70%都是没有工作经历的直读研究生。随着研究生群体逐渐转变为独生子女群体,独生子女的一些问题也相应反映到研究生群体中。他们是一直在呵护下“没长大的孩子”,人生成长经历以校园生活为主,他们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过关斩将,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脱颖而出,人生旅途一直比较顺利,对自己的期望值也比较高,自我实现的要求比其他群体要强烈。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练,缺乏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在认识问题和认识自我时,容易脱离实际,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2 没有婚恋的研究生心理问题多于已婚恋的研究生

  近几年来,笔者发现在读研究生的婚恋年龄越来越晚。研究生毕业时,没有男(女)朋友的比例越来越高。因为研究生生活方式以个体或少数人为主,社交面窄,再加上工作未定等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硕士期间没有谈恋爱。博士群体中,谈恋爱的年龄也逐渐增大,在读的博士生有很多没有异性朋友。那些较孤单的未婚恋研究生,遇到问题以后,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又不愿意与周围人交流,因缺少同伴的疏导和帮助,一些普通的、轻度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男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多于女研究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沙因认为在未进入成年阶段之前,人们主要的认知发展任务是信息的获得,到了成年早期,青年人处于实现阶段,运用他们的智力与知识实现有关职业、家庭和为社会做贡献的长期目标。这一阶段,青年人必须面对并解决一些主要问题,并做出重要决定。如从事何种工作、和谁结婚等等。这类问题的决策将影响他们的下半生。

  现在社会依然是父系氏族社会,在传统意识中,男性将成为将来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家庭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男生读研的目的在于将来能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女性只要能挣钱养活自己就可以了,女强人确实存在,但是少数。女生读研的目的大多是找份安稳的工作,能自食其力,成家以后能有时间和精力更好地照顾家人。男性承担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更大的压力,考虑的问题更多更深入,因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也较女研究生要高。

  在传统教育中,女性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绪都是被允许的,因而女性更加善于排解心中的压力和苦闷,而男性更多的是把问题闷在心里,我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因此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研究生本人的认知水平、情绪控制能力、人格状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从年龄上讲,研究生大多在20~30岁之间,已经是成年人,但是由于他们从五六岁起一直待在学校里,从来没有真正的步入社会,他们的智力水平很高,但是心理年龄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他们对自我有较高的期望,但缺乏对自我的准确判断:情感发展逐渐成熟,但缺乏有效的情绪认识与控制能力,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

  形成原因

  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笔者接触的一名研究生,在参观完某大型企业后,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了怀疑,由此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失眠和焦虑伴随着他,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自卑,无法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考取研究生的大都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自我实现的愿望比其他人群更强烈,一旦他们发现,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差距很大,就会形成巨大的内心压力,从而对自己产生深刻的怀疑,形成消极的内心意识,出现焦虑和抑郁。

  因为没有社会工作的.经历,对社会缺乏客观的认识,对自身缺乏客观的认识。自我意识在研究生人格成长与完善中占有重要作用,人的知、情、意、行都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生自我认知有独立性和深刻性,由于个体差异,有时候往往只能看到自己的一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不能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与社会是自我认识的前提,个体都是在认识他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对自己的认识,所以研究生应积极的多去认识社会、认识他人,不断的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同时正确看待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在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我;有比较才有鉴别,与普通人比较、与杰出人物比较,在比较中认识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差距,探寻前进的方向,不断超越自我。

  2 婚恋的压力

  恋爱与婚姻是青年时期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对于研究生来讲,也是不可避免的。笔者所在学校校区集中了工科的专业,女生比较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多研究生的活动范围局限于班内、实验室内和宿舍内,交往范围过小导致很多研究生选择范围过小。有些研究生一直专注于学业,等到有了心仪的目标,却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还有很多研究生因为未来去向不确定,所以在读研期间不找异性朋友.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生恋爱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非常渴望美好的爱情,这就会导致一些矛盾出现。他们憧憬着恋爱的美妙,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冷酷。

  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在选择配偶时,更加注重对方身体方面的吸引力,相反,女性在选择配偶时更加注重对方是否有雄心壮志,是否勤勉刻苦。女性在遗传上被预先设定为要寻求有能力提供各种稀缺资源,以增加后代存活率的配偶。因此,女性往往被那些能够提供最好经济福利的男性所吸引。相比较而言,男研究生在婚恋方面的困惑更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作为学校,应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开展一些婚恋方面的讲座和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理性的找到人生幸福。

  3 社会的变革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发展迅速且社会问题较多,急剧的社会变迁对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种新的社会应激因素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而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所受的冲击非常大,他们更敏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更多。有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生对社会的认识,他们甚至对自己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怀疑,他们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击。少数研究生在心理上适应不了社会变迁的冲击,容易被人生、社会、理想、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种种问题所困扰、所迷惑,从而苦恼重重、心神不安。

  同时,市场经济全面渗透到大学。功利心理、浮躁气氛弥漫,品性培养和思维训练被忽视,功利取代了追求。有些研究生在找工作时,一味追求高收入的工作,而不管是不是与自己专业相符,自己是否感兴趣。此外,学习焦虑、社交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等也时常困扰着研究生。 如果任由研究生心理问题自行发展将会带来极大危害

  化解方法

  1 思想上重视自身心理健康

  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比较成熟,但是当代研究生,面临的各方压力都比较大,心理上更容易就收到创伤,所以研究生们不要放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警惕,最好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能将身体上的负能量排泄出去。

  2 丰富业余生活,注重人际交往

  研究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在埋头苦读,但是为了自身心理的健康,从现在开始要适当的调整一下日常生活。研究生生活不是只有学术,我们还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武汉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总有那么几项活动是适合你的。所以走出图书馆,加入集体活动中去吧。在那里你可以结识更多可爱的人,你能收获更多的快乐,积极、愉快的情绪会环绕着你。你的精神生活会更加健康。

  3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悲观的人看着剩下的半杯水说“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的人看着剩下的半杯水说“还有半杯水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在这里我们想说的是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去面对,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可能很多郁结于心的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4 掌握自我调节方法

  研究生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积极开展自我调节,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常见的自我调节方法有: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催眠法、自我宣泄法、想象厌恶法、移情转移法、顺其自然法和生物反馈法等。

  5 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

  研究生压力过大的原因多数来自于激烈的社会竞争。而我们认为还是要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能力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当然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我们还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当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你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面对生活的挫折也就越能得心应手。

【关爱研究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知识讲解:关爱心理健康10-31

关爱儿童心理健康07-19

如何关爱高考后考生的心理健康08-17

高考后如何关爱考生心理健康201708-17

如何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1-16

关爱大学生癫痫患者的心理健康06-30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总结07-24

研究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行为类型的关系08-21

基于我校研究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09-20

心理健康格言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