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六权治本心得体会

时间:2020-10-26 18:28:40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干部六权治本心得体会

  三晋大地正在酝酿着一场权力革命——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六权治本”,从最初部署,到试点先行,从全面推进,到深入推进,已经在广大干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近日,记者走访了不同层面的领导干部,大家认为,省委提出“六权治本”的思路并分步扎实推进,符合山西实际,抓住了山西关键,是净化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干部六权治本心得体会

  “可以说,对出现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的山西而言,‘六权治本’抓住了统筹山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点,牵住了‘重灾区’重建工作的牛鼻子。”吕梁市副市长成锡锋道出了干部们对“六权治本”的普遍认知。

  从任性到法治,“六权治本”强化了干部依法、廉洁从政意识

  “‘六权治本’带来的突出变化之一,就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大大增强。”谈起“六权治本”,试点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唐晋有着较深的体会。

  所谓信马由缰,如果权力是马,缰绳本应是法律、是制度。但是,曾几何时,管束、制约权力的缰绳变成了领导意志。在个人私欲的膨胀下,权力一次又一次任性起来。前些年,交通系统出现系列案件,很大程度上因为一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淡薄,认为勇于改革就要敢于突破,哪怕突破的是法律这个底线。

  “六权治本”实施后,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大大增强。唐晋说,现在,合法性审查成为领导决策的前置程序,法律审查不过关不得提交会议研究;会上研究某个决策时,也要先审视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邓永明也有同感。他认为,“六权治本”环环相扣,抓住了法治这个根本,体现了法治思维,是省委着眼建设法治山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去年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六权治本”的决策部署后,就交给省人大常委会一个硬任务: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条例,让权力处于法律的框架内规范运行。邓永明说,省委在推进“六权治本”时,把省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摆在了重要位置,就是抓准了“法治”这个关节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人大常委会开展法律监督工作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约束国家机关权力任性的有力武器。在省委高度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下,条例在四个月内经过三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进行了30余次修改后,最终于今年3月31日通过并在7月1日起施行。“这为加强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邓永明说。

  同为试点的吕梁市不少干部也对“六权治本”的法治效果深有感触。成锡锋说,“六权治本”的实施过程,特别是权力清单的制定过程,成为了普法、学法、敬法、守法的过程,成为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的过程。

  从广大干部的反映看,“六权治本”使权力完成了从任性到法治的根本转变,随着权力边界的清晰、运行的规范、设租寻租空间的消除,大家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的意识得到空前的强化,“为民、务实、清廉”的使命感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从不敢到不能,“六权治本”让干部自戴“紧箍咒”接受监督

  “‘六权治本’本质上就是用制度约束权力和用权行为。当制度的笼子扎得更紧更密、权力运行流程都置于阳光下、所有用权行为受到各界监督时,我们的工作更好干了,避免了更多的人为干扰。”省交通运输厅建管处处长李贵顺非常支持“六权治本”。

  以道路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例,李贵顺说,通过制度优化和流程再造,找人托关系现象几乎没有了。因为找人也没用,制度卡死了,流程公开了,过程留痕了,我们最大限度地挤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制度让干部“不能腐”。

  制度,以前并非没有,但是,是否管用有效?是对上行制度的照搬还是切合实际可操作?执行力够不够强?采访中,一位干部表示,一些部门和地方,更多时候“一把手”就是制度,这也是山西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在推行“六权治本”时,不少地方对制度进行了大起底,依据法律条例、参照现实情况,逐一审查,该废止的一律废止,该修改的适时修改,该制定的重新制定。同时,行政权力部门全面梳理出“三清单”、编制出“两图示”,将权力的模板公开晒出来。省运管局局长杨吉平说,“六权治本”是省委着眼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对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作出的重大部署。从推进情况看,“六权治本”真正做到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孝义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殿生也坦言,以往,有的地方工程上去了干部倒下了,有的是资金使用问题和人事问题出现了权力寻租。所以,我们着重抓“三重一大”制度体系建设,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不再是“一张嘴”说了算。“‘三重一大’的标准得到了细化,花钱也有了规矩,权力寻租、权力滥用也就没有了空间。”

  由此可见,深入推进“六权治本”,广大干部按制度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大大增强,放在制度笼中的权力让更多干部轻装上阵,由“不敢腐”到“不能腐”的质的转变正在形成。

  从权力到服务,“六权治本”创优发展环境使“不想腐”成为习惯

  “‘六权治本’,对山西而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成锡锋表示,“六权治本”是省委着眼优化行政权力配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行的一次“掌权者”的自我革命,更是优化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的必然要求。

  省交通运输厅行政审批管理处处长苏敏对此有着深刻的认知。他说,以前,一些干部有点权力就要用足,不愿放手。现在,在“六权治本”的推进过程中,大家已经在观念上发生了转变,那就是把手中权力转变成服务。当每个干部把权力都当作服务时,“不想腐”的理念也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行政审批管理处是省交通运输厅新设立的部门,主要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的集中受理及督办和政务服务管理工作。“之前,进入大厅的有10个大项。这次,经过全面清理,重新确定为27个大项,全部进入大厅。”苏敏认为,这表明以前行政权力边界不太清晰,经过“六权治本”的实践,给权力厘清了边界,将以前一些处室部门的行政事务,比如建设施工许可、工程设计审批等,都界定为行政权力,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而每一项进入大厅的事项都制定出严格、清晰的运行流程,并通过各种载体向社会公开公示,规定办结时限。只要看流程图,当事人就知道事情办到什么程度了。

  “这样一来,权力运行的自由度大大减少,办事效率大幅提高。”苏敏说,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大厅,还减少了当事人与相关行政人员见面的机会,降低了廉政风险,同时,增强了政务服务意识。“我觉得,所有来大厅办理审批事项的申请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应该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尽量让申请人少跑腿、心气顺。”

  苏敏思想上的转变并非个例,孝义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团也有这样的感受。他说,“清理权力事项并非只是数字的变化。通过清理,我们不仅发现了问题,还努力解决问题,为改革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手中权力不是为了吃拿卡要,而是要真正为百姓服务。”

  正如许多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坚决的态度,辅之以科学的举措、踏实的作风,山西的“六权治本”一定会取得经得起历史考验和人民审视的实效,山西也一定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弊革风清。

【干部六权治本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治标更要治本!10-08

国际政治本科个人简历模板09-04

浅谈配偶权的身份利益请求权及支配权08-06

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研究11-06

浅析著作权与邻接权的联系11-01

德育干部培训心得体会(9篇)02-20

一周干部培训心得体会12-13

德育干部培训心得体会9篇02-20

干部述廉述职报告汇编六篇08-14

融资租赁收益权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