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读后感

时间:2023-12-20 12:10:30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传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传读后感

马克思传读后感1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马克思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的影响是世界性的,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世人崇拜和敬仰。但以前的我还不能很好的理解马克思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意义,直到我真正去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和他深邃的思想。而《马克思传》正是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对伟大思想的产生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环境对于伟大思想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特利尔城,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成果,浸润在言论自由和立宪自由氛围中,马克思的思想也从这里萌生。这对我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在当时新思想刚刚萌芽,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马克思尚且可以发表他令人振聋发聩,影响深远的思想。在新思想层出不穷,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应以更开阔的思想去融入,去审视我们的社会。

  第二,深邃的思想需要对自己的工作的不懈追求。马克思曾经讲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从1843便开始为这本书的出版开始准备,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为了更好地完成《资本论》,他广泛收集有关各学科资料,如农艺学、工艺学、解剖学,更不用说历史学、经济学、法律学了。总之,只要与《资本论》有关,不管多么艰难,他也要寻找下去,研究下去。无论风雨,不知疲惫,强忍病痛,历时二十余年才终于将这部巨作出版。二十年的艰辛,二十年的风雨兼程,着实令人佩服!

  第三,完整思想体系的提出不能只靠一个人努力。向来提起马克思,就会想起恩格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堪称世间少有的典范,他们怀揣同一个梦想,追求同一个理念,而且二人之间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在世人更多关注着马克思的卓越贡献,但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主义思想也不会达到那样一个高度,正是因为恩格斯的无私帮助和二人对理论思想的讨论,马克思才能走向成功。也正是这种“高山流水”般的友谊才创生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适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我有机会接触到了《马克思传》这本书,让我得以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了解了这位伟大思想家一生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活动,甚至可以在了解马克思生平的过程中,看到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风起云涌。马克思不仅经历了这场变换,更以自己先进的思想,为全世界无产者指明了发展的道路。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更要学会他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学习他追求理想时坚持不懈的品格,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也会变为现实。

马克思传读后感2

  在马克思立下造福社会的志向时,他就开始了艰苦的行走。在前进的路上,他被跟踪、驱逐,饱受漂泊异乡的悲苦;他受诬陷、中伤,在心灵上留下了无法自愈的创伤。穷困潦倒、生活水平甚至不及一般平民百姓:有时,连外出需要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没有;囊空如洗,拿不出一个便士买稿纸;家里连可以典当的东西都没有了;无法还清欠小店主的债务……这位“无产阶级圣经”的天才创造者充分体验了无产阶级所有负的一切重担。

  也许用“朝三暮四”来形容我们的目标再合适不过了。有时候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人为什么会如此善变,睡觉前一个想法,醒来又是一个想法。我有时候也充当了这样一类人,总是很容易满足,随遇而安,然后“胜固可喜,败亦无妨”。考试得不到满分,目标就变成了及格线;得不到第一名,便追求不落在最后;微不足道的成就,一点点侵蚀着自己高傲的心。定好了目标,不应该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而是要像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坚持下去,这样才会有收获。

  (四)学习马克思的爱情

  马克思的.爱情是在磨难中建立起来的,这样才会长久不衰。他一生最爱的人是他的妻子燕妮。他们相恋已久,订婚了七年多终成眷属,在此期间,他们见面的次数很少,大多都以书信的方式倾诉衷肠,维持感情,尽管如此,但无论马克思多么贫穷,陷入多么大的危险中,燕妮始终如一的支持他,陪伴他。燕妮为了他而进行了极其激烈的几乎损害了她的健康的斗争,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诚主义的贵族亲属,一方面是反抗马克思自己的家族。并且从来没有以不实际的妄自菲薄而放弃参与伟大思想工作的机会。相反,除承担全部家务重担外,她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跟上马克思的脚步,如此善解人意,忠贞的女子能不让人喜爱吗?

  见惯了那些因家庭变故而离婚的现象,我能明白“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已是当今爱情的真实写照。随着时代的进步,结婚也出现了闪婚、裸婚的心形式,然而离婚率也在不断上升。现在的男性认为娶到一个漂亮的女子就会有爱情,而更多的女子则认为男子只要有车、有房、有存款就会有爱情,这显然是对爱情的错误理解。而对于大学生的爱情更是错的离谱,在校时海誓山盟,毕业了就劳燕分飞,只因为他们恋爱的出发点就不好,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孤独与枯燥的大学生活而在一起,不在乎有多长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想真正的爱情应该像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臧克家在诗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马克思毫无疑问是属于后者,生前,他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之上;今后,他的光荣将伴随他学说的胜利,千古流芳。虽然我不很懂马克思理论,但他的一生却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虽不能人人都像马克思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但也可以爆发出像流星一样的光芒!

马克思传读后感3

  既然是读后感,就只谈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没有任何理论性而言。

  一直以来,马克思作为共产主义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个19世纪是在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他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毛泽东,他之所以伟大,归咎其理,莫过于思想的伟大。

  我个人从来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赏那些伟大的人,因为他们有伟大的思想,从这些思想当中,能够得到我所要的,从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爱情,生活,事业,等等。这些是可以被认为是偶然因素,终归也将是必然因素。

  童年时代的马克思就可以看出来是带有极强的个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们的相处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也导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显得高傲,他成年后强势的作风应该也源于此。

  任何时候教育都是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纵观马克思的成长,教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从开始他的父亲及朋友居佩尔牧师在宗教方面对他的影响,其理想主义的态度,反映到后期形成的共产主义理论,即便到现在,我个人仍然认为这是超理想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而后在大学里面对文学诗歌的极度狂热,奠定了他对爱情的态度,也是我所欣赏的,其实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为矛盾的融合体,我指在爱情当中,好歹,马克思把这两者很好的统一了,最后趋于理性,于是他得到了他心爱的人。这一点,他必须感谢他父亲和爱人对他的不断鞭策。

  关于爱情,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响,在失去燕妮之后,这其中饱含着他对爱情的浪漫主义情怀,他对爱人的理解与支持的需要,他对爱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的,因为思想是不能孤独的'。我想在马克思的爱情形成阶段是受浪漫主义影响,而在真正得到爱情和爱情生活当中理性占了上风,因为他似乎一直忙于事业,忙于理想,然而最终他回归了,是在失去爱人之后,这也表明,骨子里面他仍然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爱情始终应该是浪漫的,虚无缥缈的,而不是理性的现实的。但是追求爱情的过程和本身却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这将失去爱情。

  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实源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他的个性,他不善于理财,因为他认为金钱不重要,懒得花心思,也因为他豁达的性格,不拘小节的作风。但生活的压力没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缩,执著的追求,使他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困难,他的不断抗争本身就是非常伟大的事情。与其想到今天的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压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没有窘迫到那个年代的地步,我们有更好的条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去改变,去创造,去抗争。在资本横流的这个社会,保持对物质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传读后感4

  在老师的推荐下,好不容易在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厚厚的《马克思传》,准备好好地去了解一下伟人的传奇一生,想知道是什么成就了如此一伟人。然而,那种愉快的好奇心随着翻阅几页《马克思传》逐渐地消失,第一感觉是这种书有点枯燥和深奥。后来,慢慢地静下心来品读,逐渐的有点喜欢读《马克思传》了,从中也收获了不少。

  从书中我了解到马克思的一生竟是那样的坎坷。想想自己碰到一些倒霉的事总是喜欢抱怨,觉得上帝不公平。然而,马克思在坎坷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的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带给我心灵上震动。我以前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跟马克思一生的坎坷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他的坚强,乐观深深地震撼了我。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是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说的话,之所以引用这段话,是叹服17岁的马克思就有着为人类谋幸福的高尚理想。而我们呢?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大学里就有如此多的自由安排时间,也不再像高中一样有老师、父母管着,不像高中那样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然而面对安逸的生活,自由的大学氛围,曾经满怀梦想的我们渐渐变得懒惰,早把曾经许下的理想抛到老远。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同时挺多人过得很茫然。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是自己一直这样茫然的下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大学里混日子,那么四年后的自己将会是这么样呢?我不禁扪心自问起来。我也感觉到了危机,再不行动,再不努力奋斗,难以想象毕业后的情景。

  “患难见真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让我很感动,同时也给让我很羡慕,在内心深处更加唤起了我对友谊的渴望。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难,要维持一段已有的友谊更加困难。朋友之间需要宽容。而如今,生活中的我们常会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甚至打架,最后变成了敌人,其实大学能成为同学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能成为室友更是难得,来自各个地方的我们能够相聚在一起,要好好珍惜彼此之间的缘分,平时多谦让一点,收获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最美的友谊。

  虽然没有全部读完《马克思传》,也没有透彻理解每一章每一节,也没有完全领悟到马克思一生中伟大的思想,但却也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思想上得到了一点点升华,对生活多了一些思考。了解了马克思坎坷而又坚定的一生经历,让我多了一份勇气去面对困难。

【马克思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马克思的小故事07-23

马克思的经典语录(精选115句)10-1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政党观07-09

马克思和恩格斯伟人励志故事02-22

青年马克思主义心得优秀11-08

论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指向05-29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03-17

[马克思恩格斯]人·存在·价值06-02

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600字07-16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精选5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