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2023-01-04 13:01:02 心得体会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克尔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能够自由吗?

  弗兰克尔说,人能够达到内心的自由。

  苦难痛苦对人意味什么?

  弗兰克尔说,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弗兰克尔的心理疗法叫意义疗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个意义。我以为,因为人无法创造自己的生命,会终其一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理由,以求能给自己安全感——有了活着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兰克尔认为,不同的时期,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是的,活着是一个过程,变化多端。我们会追求很多意义,也得到很多意义。

  对于那些,我们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让我们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们觉得不好,觉得虚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让我们眼里心里流泪的部分呢?弗兰克尔引用圣经的话:上帝会保留你的眼泪。不要软弱,但要允许自己流泪。这是那个创造人类生命的人所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痛苦、不快、胆怯、乃至犯错,是我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旅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风景,接受它们,宽恕自己。这样,才能有力量面对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2

  看了弗兰克的《活出意义来》,尽管还没有看完,但仍让我觉得一个人在极端恶劣情况下坚持生命的意义是多么伟大,同时人的潜能也真的是无限的。

  在人变得一无所有,很多人的欲望与动物相同,而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却一样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来。他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会坚持生命的意义,会在面对死亡时选择照顾那些病人,还会为了朋友而放弃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他能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义而放弃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这些决定都不是在瞬间决定的。我们对于瞬间的决定可以理解为一种冲动,但经过仔细考虑而做出的稳定决定,不能不让人佩服。

  一个生活优越的人,在瞬间变得身无长物,穿着单薄的衣服面对严寒,做着繁重的劳动,而食物匮乏,还要时不时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对各种死亡现象。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是人还是本能的寻找着生的出路。也同时认同,人没有适应不了的环境。并且在如此环境下,仍有伟大的生命能保持着心灵的自由。

  作者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集中营的生活,而是要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会无比坚强,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处。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3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4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许你还会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磨难。

  我的一位朋友,从高中开始,跟男朋友谈了将近8年,我们都以为近期会有好事传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忆,突然间就全泯灭了。像是一场梦,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种痛苦的感觉,好像灵魂缺了一块,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这段感情带走,好像你自己这个人,全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

  后来她说,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幸亏还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阴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赚钱,存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同时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没有因此因噎废食,她仍然渴望爱情。

  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壮。

  生命的意义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当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义。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将会永远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你看不到生命给你的另外的机会,那么,你也许就错过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你要记得,只要心中还有爱,生命便不会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

  很多东西是没有看懂的,这本书是需要不断的翻阅吧。不过有两点是稍微理解了一些,一是生命的存在是要负责任的,作为子女的责任,作为丈夫或妻子的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等等你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担当的和在各个角色所享受的乐趣,都应该是你活着的意义。但是,如果是一个智障人士或精神异常(天生或后天的),他们的责任又是什么呢,如果没有责任,难道他们生活就没有意义了吗,还是说讨论的仅限于可以正常思维的人呢?

  二是经历苦难可以让你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比如作者从集中营九死一生悟出生命的意义,就像跑步(当然这不能叫做苦难)当你呼吸急促、口干舌燥、双腿发酸时,脑袋里其实想的只有怎么坚持下去,怎样提高1秒的速度,怎样多100米,不断的坚持突破,你会发现大汗淋漓后的舒畅,突然发现原来跑步如此的快乐,慢慢的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喔,这就是跑步的意义,大概可能弗兰克尔就是这样的意思吧。人的生命对于各类痛苦和不适是完完全全Hold得住的,只是越来越舒适的条件让更多的人忘记了苦难的模样,生命的.意义也就只停留在的欲望的满足。So,活着的意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6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说起如何面对生死,在这本书里,对于活着、生存、苦难、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死亡就像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只有知道怎样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或许都默默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是心理医生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九死一生,观察了各种人的心理行为、人格的扭曲与变化,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

  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教人如何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我们的生命消耗在各种冲突与不快、快乐与欢愉、抽烟喝酒、熬夜以及没完没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7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星期一本来计划星期二准备星期三将要进行的班级讲课,但是星期二早上偶然打开了微信读书改变了这一切。这是我用最短的时间读完的一本书。对于很少读书,拖沓读书的自己,读完这本书已经是对自己的一种超越。

  生命的意义不知道周围的人是否会思考,我经常会想到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活着到底要追求些什么。记得自己在小学四年级之前,具体记不清了,就有过自杀的想法,曾一度觉得生命并没有什么意义。第一次明确的觉得生命可爱是在高中喜欢一个女孩子的时候,记得当时就是走在教学楼外边都觉得柳树可爱,微风暖暖。后来当然也就逐渐意识到,丰富着生命的意义。

  大学以后不像高中那样规划自己的时间。自己大概从初中就有规划和给自己制定规矩的习惯,虽然绝大多数都形同虚设,哈哈,但是确实还是有作用的,并且到后来,规划也越来越实际,行动率也越来越高了。但是到了大学,除非特殊时期,很少再给自己制定段时间短内的规划了,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自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虚无状况。这种情况亟待解决。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

  逼着让自己把这本书看完了。读书本来就是一种自虐的倾向。并不是书的内容不好,而是各种理论,第一次接触,生涩难懂。

  尼采的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并应用。——“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看到最后,作者并没有具体告诉我们“意义疗法”和“存在主义分析”该做什么,而是告诉我们为什么必须那么做。

  应经常思考:花几分钟时间琢磨生命的意义,尤其是未来日子的意义及其对我的意义。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要实现个人的意义就必须超越主观的快乐,办法是去做某件“为了某事或者他人的事,或者献身于某种事业或所爱的人”。

  保持积极的心态,赋予生命以意义。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

  积极态度有助于成就我们生命的意义。

  凡是人所能想到并且相信能够做到的,终究会实现;每一个逆境,每一次挫折,每一回不愉快的经验都会带来相等或更大利益的种子。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9

  所以,我看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名字很鸡汤,后来发现并不是鸡汤文,对于现在状态的我,它给了我重拾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方法(对的,这是本工具书)。如果你也像我一样,那么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帮助,尽快走出阴霾。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作为一个犹太人,在二战时期,他遭受到了非人的对待。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集中营这样残酷的环境下,弗兰克尔坚强活了下来。他不仅超越了这地狱般的痛苦,同时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相结合,开创出独特的“意义疗法”。替千千万万的人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其意义疗法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例,互相印证。

  从文学角度来讲,这本书可能不那么引人入胜,不那么吸引人的眼球,不那么有让人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但是,作为一本心理学工具书专著,它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书中阐述了找到人生意义的三大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也许你会问:有这么神奇吗?一本书就人间值得了?接着往下看,本文会给你答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0

  该书前面内容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让我看的心惊胆战,虽然内容没有涉及过于血腥的画面,但是还是让读者感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同时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在那种环境中存活下来,这不仅仅是机缘,更是有强大的意志力吧!

  感触很深的就是,以前的作者认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20多个人睡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进入集中营之后,环境改变了好多,曾经以为的做不到,也慢慢习惯了,好多人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吗?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有时候生活确实很苦,很残酷,把你打击的体无完肤,可是,我也慢慢意识到生活真的需要幽默,幽默让自己笑笑。然后迎接着苦难,我们继续生活!

  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人不活着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每天虚度光阴!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2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3

  作者用事实证明,即便在集中营,他也能保持自己作为人的尊严。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怎样看待集中营的苦难、人生的苦难呢?

  生命的意义包含了苦难、剥夺和死亡。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苦难都是有意义的。当然这不包括能避免的苦难。

  作者提出了面对困难的态度:“那一刻,我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我的一切。通过这个办法,我成功地超脱出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我和我的痛苦都成为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每当默默努力工作,还看不到成效时,通过想象自己将来的成功,激励当下的生活。

  对于这些客观上无法避免的磨难,别人并不能够替代你的痛苦。因此,自怜也没有用。

  芒格也认为,自怜没有用。我们常常和他人比较,总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依旧看不到收获的时候,容易自怜。

  很多理性、活得开心的人,并不是没有遭受厄运,而是他们不去想自己有多惨,把精力用在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4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要是将一定数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饥饿状态,随着饥饿的加剧,他们所有的个人差别都会泯灭,取而代之的将是相同的饥饿表情。” 弗洛伊德没有亲身感受集中营的生活。他的主题都集中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松软沙发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亲身经历的奥斯维辛肮脏的集中营里回复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猪猡还是圣人。

  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悲剧三位一体的第三个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时刻都不会再重复。那么,生命的这种短暂性难道不是使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吗?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个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最后,面对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想践行的全部意义和支点!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5

  所谓活出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去想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而是活好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永远记住:“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或“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面对侮辱、被剥夺,时刻可能会到来的死亡等感受时,弗兰克尔不断地从人类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乐观主义、幽默、心理审视、短暂的独处、内心的自由和决不放弃也决不自杀的意志力中获得力量。

  后半部分主要讲意义疗法:

  对于面对不利的局面:

  如果它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我们无法选择遇不遇到厄运,但我们可以选择不让厄运摧垮我们!

  如果恐惧死亡,那么生命的短暂就是尽量过好此生最好的提示,那就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积极的态度既可使人备感欢乐与满足,也能使人经受苦难和挫折。消极的态度则会加剧痛苦,削弱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甚至导致抑郁或疾病。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经典语录08-1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0-30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2-01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11-01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06-07

必读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12-20

活出意义来11-10

好书推荐:《活出意义来》11-05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作文1000字10-08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500字(精选23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