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1-05-30 11:30:01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高中地理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3篇,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高中地理说课稿三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交通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

  前面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还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对研究南京

  的交通主要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有启发的意义,教材中给出的资料也有

  助于同学全面思考自行车在交通问题中影响的大小和发展方向。

  知识与技能:

  1.在问题研究中初步学会探究学习。

  2.了解南京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的相应措施。

  3.培养学生查找、搜集、分析地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或借助于图书馆、网络等手段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南

  京交通问题及解决对策。

  2、小组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探究学习方式的初步体验。

  2.查找、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

  3.南京交通问题解决建议措施。

  二、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探究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时要联系本章内容,分析交通方式对城市的影响。

  1.利用图文信息,分析南京目前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2.通过师生分析、发现的学习,分析南京交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建议,并分析自行车应承担的责任和发展方向。

  三、学习方法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交通方式是什么?

  答:自行车

  城市里交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就围绕交通谈谈有关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提问:你们在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交通拥堵问题、交通环境问题以及交通安全问题都是南京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

  进一步和学生共同探讨,南京的交通问题主要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工具造成的

  环境污染,并和同学分析造成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以及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归纳小结:

  南京交通拥挤的原因:

  私人小汽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单一,轨道建设滞后于机动化发展进程

  道路网体系和功能不完善

  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

  停车设施供应严重短缺

  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

  自行车和行人过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

  强调:自行车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例如多使用自行车,可以相对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但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多可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

  那么我们怎么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明确道路分工

  合理规划停车场

  减少出行距离

  错开出行高峰

  加大城市道路建设

  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提问:这组同学在幻灯片中提到城市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城市交通环境问题除了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带来大气污染外,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什么问题?

  这组同学基本同意自行车多是加剧南京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既环保又经济。只有当它在某些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的`地段,影响车辆行驶速度的时候,它才可能成为加剧空气污染的间接原因。

  那么我们针对交通工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这组同学提到的三点解决措施以外,我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解决方法吗?

  归纳小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加强道路绿化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提高车速

  制定相关法规严禁各种车辆违规鸣喇叭

  在噪音严重的地区设置先进的隔音设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自行车过多并不是造成我们南京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但自行车多并且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确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这方面来讲,在一些混合车道地段,自行车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间接原因。那么在我们南京到底是应该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还是限制自行车的发展呢?

  学生辩论: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小结:针对我们南京的实际情况,《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建议稿提出我们南京应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的发展进行主动引导,并辅以有限的限制和差别化调控,更加关注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五、板书设计

  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一、南京主要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

  交通环境问题

  二、交通问题的原因

  三、交通问题的解决建议

  四、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鼓励自行车和限制自行车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2

  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

  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

  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

  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气候类型是全年高温,而柱形图表示降水,我们也可以看到中间部分,也就是夏季时候,是降水较多的,而冬春季是很少的,有明显的干湿季,资料《高中地理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这是和水稻生长十分相符,而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水稻种植。我们再来看刚才的那个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图,在这一个图上,我们有没有看到有机械的生产啊?(没有),嗯,是不是只有人力耕种,这也说明了这个地方的劳动力是——很丰富的。当然,它的机械化生产水平也就很低。而在这个图上,我们也可以瞥见右上角的那些矮小的房子,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这个地方的经济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好,以上信息告诉我们,气候包括:热量和水分、地形、劳动力和机械以及经济基础等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影响一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活动的。

  现在我们来看课本上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就有以上这么多,那哪些是属于自然环境因素,哪些又属于社会环境因素呢??下面请位同学给我们总结一下。

  (请同学回答,课件显示两个总结)——板书: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和社会,然后把学生说的写出来。

  好,现在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个 图3.3 上的各种因素背下来。因为在以后考试的试题中,无非就是要考这些因素的应用。

  好,接下来到了我们的分组活动时间,在这里,我们就来当一次农场主,假如你今天中了头奖,拿到了一大笔的钱,兴高采烈地去白云山脚下买了下面这块漂亮的地皮,你准备如何去经营它?你要进行什么样的农业活动?还有,你是如何考虑的?可以结合图3.3来进行思考。

  好,现在大家就开始规划。讨论3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位代表来讲讲你们的意见是怎样。

  (根据学生讲的,在板书上指出来)-可以在副板书的地方把学生的想法写下来。

  嗯,看来各位同学都很有经济头脑。看来以后每个同学都可以成为大老板拉^_^

  好,学习了这些知识后,我们来看看活动题部分。(直接在下面边说边分析)

  首先,看第一题

  第二题:先板图,然后分层来说明综合利用土地——地形的合理利用。

  我国江西省的千烟洲,是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位于我国的南方,这里气候资源优越,光热充足,属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但是存在着地形地貌复杂,平原面积狭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

  丘陵山区耕作易导致水土流失,宜发展林牧业;缓坡和谷地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可发展耕作业;洼地积水易涝,适合发展鱼塘养鱼业。

  按照农林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因地制宜安排相应品种,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把大量闲置劳动力转移到丘陵山地的综合开发中去,促进林业、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一、 说教材

  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是人类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所做的不懈努力历程。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基本的宇宙探索的知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发展的,知道我国已步入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3、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用全面、发展、辨证的观点来看待一些宇宙现象,并能作出正确的解释。认识人类在不断探测宇宙活动中所获得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立志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

  2、 难点:认识当前的“太空污染”危害以及“保持太空清洁”的重大意义 。

  教材内容确定了两个大问题:一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进程。二是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目的。因此我们把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和认识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理解太空垃圾产生原因及危害上同学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 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采用webquest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 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提问导学法: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5、 视频录相:通过神舟系列飞船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六、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 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在本节课中要求同学们运用图表来熟悉人类对宇宙进行探索的历程。

  2、 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3、 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人类生活、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提出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所讲是“新探索”。要突出“新”在何处。从天文探测的角度来看,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对于本课重点:

  ①人类对宇宙新探索的进程

  ②人类研究、开发、利用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其成果。我让学生网上查询有关宇宙开发的资料,设立专题《宇宙探险》,进入我的博客全班交流。

  步骤:

  ①明确目标:人类开发宇宙的经历、意义和宇宙环境问题。

  ②要求:标题明确,资料详实,有自己的评述。

  ③收集关键词:阿波罗,登月,宇宙探险,宇宙开发,宇宙垃圾等。

  对于保护宇宙环境这一难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提问导学法。首先提出问题:

  (1)宇宙中垃圾产生的原因?

  (2) 宇宙中垃圾的危害?

  (3)控制或清除垃圾的办法? 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来解决。通过这种分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并板书.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八、作业布置

  让学生读一读《神舟铺路、中国撼天》的专题报道,确立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即“中国航天之路”,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完成。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业余时间中去。

【【必备】高中地理说课稿三篇】相关文章:

【必备】高中地理说课稿3篇06-21

高中地理说课稿(15篇)11-03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7篇07-05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4篇06-22

有关高中地理说课稿4篇06-15

高中地理说课稿合集八篇06-11

精选高中地理说课稿四篇06-10

【推荐】高中地理说课稿三篇06-10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说课稿范例02-04

关于高中地理说课稿集锦9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