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3-03 20:22:2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中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高中说课稿集锦六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欧洲西部》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东半球地区》的延展和深入,是学生具体了解本区某个发达国家的宏观印象形成处。本节教材按总分结构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和繁荣的旅游业。教材第一部分为欧洲西部总述,后三部分即为第一部分陈述原因。在本节教材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计划协助学生学习第一和第四部分,即“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和“繁荣的旅游业”。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首先介绍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并主要以“欧盟”为载体,展示欧洲西部的多个发达国家及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举足重轻地位,同时引发学生去深入认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侧重对欧洲西部经济现状进行整体介绍,为后面分析本区经济发达的原因作好铺垫。

  “繁荣的旅游业”重点介绍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资源及其所属的国家,以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意识,从而陶冶学生情操。这部分内容是对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经济实力强盛”的解释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现实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熟悉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和城市,理解国际组织“欧盟”的重要作用,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和高额的旅游收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学生已有地理学科素养,严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确定本课时教学重点为:欧洲西部的位置、欧盟的成员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由于七年级学生对国际比较组织陌生,部分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强等诸多因素,确定本课时教学难点为:建立欧盟的好处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4.教材处理

  本节教材“活动”较多,如果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单独设立“知识传授”和“活动认知”等环节,容易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所以,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将教材第一部分的两个活动分解到对欧盟成员国的了解和经济地位的认识中;同时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教学顺序,即提前学习欧洲西部的旅游业。

  二、说教学方式

  1.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确定以以下教学方法为主:

  欣赏法:为学生提供和展示大量欧洲西部的风光图片与音乐片段,目的是创设教学氛围;

  讨论法:课堂教学拓展问题“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对学生个体来说,有一定难度,展开小范围讨论目的是力求教学难点。

  2.学法

  合作学习:本课时正文内容偏少,许多知识点和能力点都融入了教材的活动和图表中,学生个体对提炼教材活动和图表信息的水平有限,归纳总结能力欠缺,在寻找欧盟成员国、分析欧盟经济地位和识记欧洲西部旅游胜地等环节都有互帮互助的需要。

  三、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1.“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目的:创设教学情景,烘托教学氛围

  2.“欧洲西部政区图”目的:说明本区位置及欧盟的成员国

  3.“欧盟进出口占世界百分比统计图”目的: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4.“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次图”目的:强调欧洲西部发达国家集中

  5.“欧洲西部旅游风光图片”目的:展示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

  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世界比重表”目的:强调欧洲西部旅游收入高

  7.“宜宾旅游风光部分图片”目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

  8.“积分榜”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激励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1.“听一听”:播放“蓝色多瑙河”音乐片断,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2.“说一说”:组织学生简谈日常生活中对“欧洲西部”的已有了解;

  学习新课:3.“找一找”:查图,描述本区海陆位置,了解欧盟成员国的名称和分布;

  4.“议一议”:讨论“建立欧盟,对其成员国的好处”;

  5.“比一比”:比较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

  6.“看一看”:欣赏欧洲西部的著名旅游资源,分析其旅游收入;

  总结新课:7.“试一试”:组织学生简述新知;

  巩固练习:8.“做一做”:

  课后练习;9.“猜一猜”:地理谜语。

  机动安排:10.欣赏“宜宾风光”。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一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3课的第2框的内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讲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本框题则是从

  响消费的主观因素来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部分内容条线清晰,结构完整。在本框题的第一部分《消费心理面面观》中,讲解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四种消费心理的影响。在前三种消费心理中均有其不利的方面,因此,在我们的生活消费中,应坚持求实心理,因为这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并且求实心理为第二部分《做理智的消费者》起了铺垫作用,因为《做理智的消费者》这部分是求实心理的具体展开。《做理智的消费者》一共需要坚持四个原则,前三个原则分别是从消费对家庭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以及对我们周围的环境的影响进行阐述的,最后一个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原则是对“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的消费观的本质和中心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能够辨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并能对不同消费心理进评价。理解正确的消费原则,能够结合个人消费行为,说明怎样才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消费行为透视消费心理,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结合正确消费原则的讲解,促进学生进一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增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重点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难点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消费原则。因为这一代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非常必要。

  四、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三步探究教学法:即“生活链接、发现问题;讨论探究、构建知识;能力提升、学会运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直观演示,将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易于理解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我在采用教学方法的同时,也注重学法指导。我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不是很好,习惯于接受、探究能力较差,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新课标又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本课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设想以及学法指导,我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在本课导入设计中,通过我想买双鞋,但是不知道买那种较为合适,请同学们帮我出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不同的消费观。

  2.层层深入,构建新知。

  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这环节设置的生活情境要能够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落到实处。

  第一个问题“消费心理面面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

  情境一:小婷同学她在日常爱好中的特征。

  情境二:与众不同的裤子设计,吓死人。

  情景三:丹丹为了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有钱,而送同学一个进口的MP5作为生日礼物。

  通过剖析这些图文并茂的生活事例,使学生了解消费心理的种类、表现、特点,并能对这些消费心理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同时通过这些个案情景设置,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消费心理,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问题“做理智的消费者”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讲的是正确消费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结合这四个原则,做了三个不同的情景和一则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深化拓展。第四个正确消费原则“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在第同学们理解前面三个原则的基础探究拥有名牌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之间是否矛盾,并且在当代是否应该继续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生分析归纳比较鉴别,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认识到消费中不能铺张浪费,在头脑中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意识。

  3.巧设训练,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深化所学的知识,因此让同学们课后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一个月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学习了“消费要受到种种消费心理的影响,但只要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就一定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

  综上,这节课坚持正确引导、形成能力的原则,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使课堂在过程实施、情境创设、知识构建、问题拓展、能力提升、练习环节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力求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政治课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节《电阻》是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六章第三节《电阻》第一节,电阻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以及电流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同时也为学习下一节滑动变阻器打下基础。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概念一样,是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及本节的教材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单位 2、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

  3、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的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个量随几个量变化的关系;学习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着的应用,开阔视野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说教法

  采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分析计论,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具体教法包括:提问法、类比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读书自学法等。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充分理解电阻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认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五、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对电路和电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把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暗或比较电流表读数的大小从而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互相交流 知道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形成电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电阻单位。 学生已认识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再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及类比方法进行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实验 ,从中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提出如何用一根电阻丝如何研究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加深对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掌握。从探究得出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说教学流程

  1、引入新课

  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导体和绝缘体,创设问题情景“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围绕“为什么不用铁做导体”这个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设疑问一:在电路电压相等的条件下,铜导线和铁导线的电流是否一样,引导学生观察通过灯的电流越大,则灯越亮。

  设疑问二:想一想: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情景模拟: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受到沙石的阻碍作用,车流会慢下来。

  教师讲述:将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致使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3、合理运用多媒体,拓展学生知识面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家欧姆 ,展示各类电阻器的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展示常见电阻值,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进行安全教育。

  4、运用类比方法 引导猜想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举几个例子,把电流类比车流,引导学生猜想不同的导体接入电路时,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也就是电阻一般不同,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呢?

  附:例子(1)某车队要从A地到B地,一条是泥泞的小路,一条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问一下,哪一条路车队走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小?(平坦的水泥路)看来车流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组成材料有关。

  (2)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一条是直线到达,还有一条是要转一大圈子才能到达,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直线到达的比较轻松)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距离的长短有关。

  (3)同样是这车队从A地到B地,当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时 ,一路很宽,一条路很窄,同样到达目的地,从哪一条路走起来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受到的阻碍比较小?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车队所受到的阻碍跟车流所通过的路的横截面积有关。

  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做“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要求学生讲解下列问题,逐步概括出结论。

  ①换接不同电阻时,由电流表示数不同,可得出什么结论?

  ②你怎样分析得出的?

  ③我们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保持哪些量不变?想一想结论该怎样叙述?

  (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问题的层层深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3、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4、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温度的关系

  第二、三、四步的分析和第一步一样。在这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控制变量法

  5、总结

  学生小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强调控制变量实验方法。

  6、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巩固知识

  7、播放半导体与超导体的视频,拓展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高中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新文化运动》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9课。本课内容包括《新青年》的创办、“新世纪的曙光”两个子母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上承北洋军阀统治,下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跨越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段,在本册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和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于方法:在感知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的过程中,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赏析本课插图的过程,学习以图证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大学,激发学生对名校的向往之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依据: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在思想领域的一次探索,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因此,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依据: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由于初中学生认识问题能力有限,不能全面的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一般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将此处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同时,他们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法学法

  (一)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与主动性逐渐下降的情况,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人物带事件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阅读指导法,图表法,合作探究法。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张北京大学的代表性照片,提问:大家了解北京大学吗?了解它的历史吗?知道1915年的北京大学发生了一件什么重要事情吗?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充分利用本课涉及历史人物及作品多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度,我将本课设计成“北京大学杰出人物”展,将各个子目的内容融入各个展厅,我就是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大学校史馆“北大杰出人物”展的导游。

  第一展厅:北京大学校长

  首先带领学生进入第一个展厅:北京大学校长,在本展厅中我着重介绍1916-1927年间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介绍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这一理念下聘请新文化运动领导者来北京大学任教的史实,激发学生对名校的向往感,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奋发学习的动力。

  接下来提出问题:蔡元培都聘请了那些人物?他们到底有哪些才能,做出了哪些贡献才使蔡元培先生要聘请他们去北大任教呢?设置悬念,带领学生进入第二个展厅。

  第二展厅:新文化运动旗手

  在本展厅中,我设计了“图文结合说历史”和“论从史出”两个活动环节,让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旗帜,主要阵地及前期的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一板块:“图文结合说历史”。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PPT展示陈独秀的照片, 《新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的讲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阵地等基础知识,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第二个板块:“论从史出”。精选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警告青年》的核心内容作为材料,并就此提出问题:这段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反映了陈独秀的什么思想?让学生带着问题,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析材料,教师适时做点拨,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思想,理解科学与民主的含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前期部分内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新文化运动不仅包括思想革命而且也包括文学领域的革命,带领学生进入第三个展厅,一起去感受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

  第三展厅:“文学革命”主将

  在这个展厅中我设计了“知识马赛克”和“合作探究”两个自主活动,让学生识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代表人及其作品,合作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第一个活动:通过PPT展示胡适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文学改良刍议》的核心内容,鲁迅的照片及《逛人日记》的封面,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上个展厅的内容,完成“知识马赛克”,达到对新文化运动内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

  接下来,提出问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进入第二个活动。

  第二个活动:通过播放录像《世纪中国》中“袁世凯祭祖、祭天、复辟帝制”的片断,自然引入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分析,提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原因的一般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各方面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看待问题的观点。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那么这缕“新世纪的曙光”是什么呢?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是怎样学习和传播的呢?下面进入第四个展厅。

  第四展厅: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首先通过展示李大钊的照片,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核心内容节选以及《每周品论》的封面照片,让学生感知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史实,使学生掌握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回顾前面内容,从而全面掌握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内容,为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做好铺垫。

  在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评价新文化运动。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接下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提示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影响的一般方法:把历史事件放入历史长河中,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最终形成对新文化运动客观的评价。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习惯。

  (三)知识小结

  在完成参观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以提纲形式展示,便于学生掌握。

  (四)课堂练习

  通过设计“趁热打铁”活动来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从而查缺补漏,达到改进创新,巩固知识的效果。

  (五)课外拓展

  通过设计“史海拾贝”环节,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历史积淀。

  以上就是我对《新文化运动》的说课设计,在讲述过程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首先我来说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上网收集资料的习惯正慢慢养成,动手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学生缺少对现象本质的`深刻的分析,而且建构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二、接下来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这一框的知识为后面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打下基础,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此外,这部分知识对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

  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理解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量的影响,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以创设的情境为线索,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合作,形成个体与集体协同发展的合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3、说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重点定位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

  我将这节课的难点定位为: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确定其为难点,是因为这种消费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看到,看上去似乎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境--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说,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接下来简单说说这节课的课前准备

  上课前,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情况,如:家里是否有轿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最近家里是否有买车的打算?买什么车?布置学生预习新课知识,收集车市的有关材料,既为课堂上设置的情境作了铺垫,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五、下面我重点简述一下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想用四句古诗来形容我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第一,未成曲调先有情;第二,事事留心皆学问;第三,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下面我来分别阐述一下

  1、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分钟)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少军的烦恼》。这个情境讲述的是本班同学少军家里打算买车,但是家里人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相信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应该可以给他们家一个合理的建议。

  2、事事留心皆学问--在推进新课时创设情境(约34分钟)

  陶行知先生曾提倡生活教育,即生活即教育,要从生活中学习。因此在推进新课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关心生活。

  因为课前已布置学生留意车市的新闻材料,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围绕当前车市展示四三则材料,让学生去分析解释这些情境,近而突出本框的重点,得出本框知识点。

  相关材料如下:

  ①大排量轿车价

  格大幅上调,销售量骤然下降。

  06年4月1日实施的新消费税,按照新的消费税率,2.0以上排量的车型税率普遍提高,其中升幅最大的4.0升(含)以上排量的轿车,税率从8%增加到20%。由于消费税大幅提升,大排量车普现涨价,尤其是进口车。据了解,在宝马创造了近30万元的涨价新高之后,奔驰、VoLVo、捷豹、路虎、劳斯莱斯等车型价格集体上扬,其中劳斯莱斯最大涨价幅度达到70万元。价格的大幅上调,令这类汽车的市场销量也骤然变冷。

  ②中小排量轿车降价促销不断,销售却不温不火。

  调查显示,"油荒"打击了市民的买车积极性,在准备购买汽车的人群中,不到一成的市民坚持原来的买车计划,近三成市民推迟了买车计划,35.9%的买车人仍处于观望阶段,12.8%的买车人甚至因"油荒"放弃了买车,这对当前的汽车销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近七成买车市民受到"油荒"影响而再三权衡购买车型,低油耗、经济型汽车成为时下购车首选。

  ③我国已成为电动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

  目前,我国电动车产业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20xx年电动车在中国的总销量达到xxxx多万辆,同时还在以每年1500万辆的速度递增,这一速度大约是汽车增长速度的3倍。据估算,到xxxx年,中国电动车的年产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产业总体规模将达到1300亿元。

  接下来,用3分钟的时间展示介绍这些新闻,再把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大组中再由4人一组组成若干小组。A组同学分析解释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B组以轿车生产商的身份分析,如何应对高涨的油价,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使自己的工厂获利更多。

  然后用7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讨论,接着由学生代表发言,总体时间控制在12分钟,最后用6分钟左右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建构知识。

  这样,A组学生根据材料1得出本课第一个知识点: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即一般说来,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老师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上调,人们对它的购买会不会骤然减少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然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如最近有哪些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了?人们对它的需求量有没有骤然减少或增加?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这一观点。根据材料2油价上涨影响轿车销量,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根据材料3轿车滞销电动车却风靡起来,会得出结论: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B组学生根据材料,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材料,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习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了上述结论后就会反思质疑,有的学生会说:房价涨得那么厉害,可是买的人一样很多啊。如果没有人质疑,那我会反问一句:是不是一种商品的价格升了人们的购买就一定会减少?生活中有没有反例?有的学生就会想:咦,这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相矛盾了吗?于是我借机过渡到本框题的难点:“如何看待买涨不买落”的经济现象。

  通过列举现象,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师生建构知识,突破难点:原来买涨不买落,是消费领域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上是人们受各种客观情况影响,消费心理预期在起作用,担心物价一涨再涨,因而在物价上涨时出现了抢购现象;而价格低时人们总是渴望买到价格更低的商品,因而手持货币观望。同价格影响生活消费的一般规律并不矛盾。讲到这里,让学生注意我们在讲消费的一般规律时用的“一般说来”这四个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养成“学有所结”的学习习惯和“学有所疑”的发问精神。(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然后可以顺理成章的接着问一个问题:“学习了这节课的理论知识,你有没有找到消费的窍门?”这样,经过学生的思索与讨论,一定可以生成一些课本里没有的新的东西。(这个部分大约3分钟)

  3、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课堂小结时回归情境(3分钟)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因此课堂小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本节课的小结中,我采用了首尾呼应的手法。

  前面导入时介绍了《少军的烦恼》此刻再回归到这一情景中,让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少军家人一个合理的建议。

  4、纸上得来终觉浅--在布置作业中创设情境

  要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检验。因此在这一环节里,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制定“家庭主妇行动计划”--根据家里最近的消费需要,本周内给父母提供一个购物的具体计划,说明理由,从中感悟其中的经济学道理。

  课堂的最后我留5分钟左右给学生,让学生去遐想,去深思。中国画强调要“留白”,政治课堂也同样讲求留白。因为预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把课堂的学习预设的满满的,不留一点余地,我觉得会抹杀了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顺便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2、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导致: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大、互补商品需求量也减少;反之……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意见。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分析

  《财政收入与支出》是第三单元财政的内容。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教材着重分析了三个问题:第一是财政收入与支出,属识记层次;第二实际财政的支出带来的作用,属理解层次;第三是财政收支关系,属分析,理解层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含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三、说教学重点

  理解财政支出和财政的作用。把这两个内容作为重点的依据是:学生在正确认识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基础上,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培养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四、说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及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把这个内容确定为难点的依据是涉及的观点多,易混淆;涉及辩证联系多,难把握。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来说,要很好理解和掌握这个内容无疑很难。

  五、说教学方法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讨论、练习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学生自学主要运用于内容较浅,学生容易读懂,《教学大刚》只要求识记的知识,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快速达到学习要求,为重、难点教学留有余地。教师的“讲”对于把握概念、理清思路、弄清前后知识的逻辑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抽象的理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学生,使其能比较轻松愉快地接受,有赖教师的“讲”。学生的“议”适用于对知识要求难以理解的问题。为达到检查教学效果的目标,及时巩固知识,有待学生的“练”。采用读、讲、议、练相结合的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说学法指导

  教给学生如下思路:1、自学思考问题的思路;2、辨证思考问题的思路;3、分析实例问题的思路;4、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七、说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件,图表等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八、说教学内容及程序

  本框教学过程安排如下:出示图表,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提问,反馈信息;重点讲授,寻求突破;课堂讨论,教学深化;学生总结,教师归纳;目标检测,矫正补救;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具体来说,如何实施教学呢?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长沙地铁工程修建图片,地铁工程预计总投入是221亿元。地铁工程建设耗资巨大,只能由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由此引入新课。什么是财政?政府的资金通过什么形式和渠道来进行筹集的?除此之外,政府还有哪些方面的支出呢?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学习了这个框题,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抓住了学生求知心理,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后面的课上来。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教学目标(略)

  2、学生自学课文P135-142

  3、出示自学思考题(略)

  4、教学步骤:

  ①进入第一个教学内容:什么是财政?这部分内容知识深度较浅,可读性较强,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自学、阅读、归纳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含义,适当点拨,这样,很快达到目标,过渡到第二个教学内容。

  ②进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财政的收入。在讲授时,多媒体出示图表和材料、实例。采用讲解法,举例式、启发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收入的四大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样就过渡到第三个教学内容。

  ③进入第三个教学内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这是教学难点。讲解时采用图表法,讨论式、归纳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得到知识,学生接受容易,并学会了辨证的思维方法。由此过渡到第四个教学内容。

  ④进入第四个教学内容:财政的支出及支出所带来的作用。在讲授时,多媒体出示材料、实例。采用举例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的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五大类型。并就这五个支出分别归纳出其作用,教师在此时要总结与分析与上一课时财政作用的异同。这样就过渡到第五个教学内容。

  ⑤进入第五个教学内容: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采用讲解法,举例式、归纳式教学法进行归纳小结,从而使学生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含义。尤其是财政赤字时国家的政策要结合时政分析。

  5、总结新课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赤字等常识,认识了财政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总结,使学生再次重温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理清知识结构。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目标的要求。

  6、目标检测,矫正补救。

  幻灯投示检测内容,边讲边练,这种教法不仅达到检查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便于学生在检测中查漏补缺,及时巩固知识。(目标检测题附后)

  7、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结合当前金融危机,试分析国家的4万亿该如何分配和使用才能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利用?简要说明理由。

  附板书设计:

  二、财政收入和支出

  1、什么是财政:

  2、财政的收入:①财政收入的四大渠道;②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3、财政的支出:①财政支出的五大类型;②财政支出的作用。

  4、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①财政收支平衡。②财政赤字。③财政盈余。

【【精选】高中说课稿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07-05

精选高中体育说课稿集锦九篇06-11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集锦6篇06-20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07-12

高中历史说课稿集锦八篇06-11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08-01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07-27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08-06

【精选】高中说课稿锦集六篇07-05

精选高中地理说课稿四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