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的医疗保险新渠道分析论文

时间:2020-12-23 11:53:37 医疗保险 我要投稿

我国互联网的医疗保险新渠道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智能设备的普及、消费升级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保险也不再仅限于线下销售,近几年互联网医疗保险异军突起,微医保作为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创新有其亮点也有其弊端。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通过电子数据库、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文献对我国互联网医疗保险新渠道进行分析。并根据当今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我国互联网的医疗保险新渠道分析论文

  关键词:逆选择;道德风险;保证续保条款

  一、微医保的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迁,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医疗健康保障逐渐成为社会上普遍的需求,健康保险被多数人所需要。近日,腾讯公司携手泰康在线联合借助微信平台推出“百万医疗”健康险产品——微医保,它主要针对的是18-60岁群体,保障期限和其他的医疗保险一样为一年,其保险责任是其特色,一般医疗保险金和重疾医疗保险金分别高达300万元和600万元,并且产品增加到100种重疾。对于如此高的保险金额其保费却很低,以18-20周岁的客户为例,其保费只需要156元。相对于之前推出的其他百万医疗险,微医保有其创新之处。

  二、微医保在我国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与品牌知名度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保险交易用户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并且其保险需求呈场景化、个性化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健康保险增速达到了67.71%,这其中百万医疗险起到了较大作用。但是,由于保费较高、险种缺乏创新等原因,今年传统健康险出现增长速度缓慢的状态,前两个季度,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总额为2886.44亿元,同比仅仅增长了5.19%,但是互联网健康险却异军突起。按照中国保险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份,互联网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达到29.1亿元,增长幅度为102%,占互联网人身保险保费总收入的2.9%。微医保是医疗保险的一次创新,腾讯与泰康在线以互联网方式增加了用户体验,提高了用户的黏合度,使得用户对公司品牌的认识的清晰度提高,有利于扩大保险公司的品牌效应。

  (二)弥补社会医疗保障不足,推动健康险行业进步

  国家医疗保险是属于福利性质的保险,所以它的特点是覆盖面广但是保险额度低,并且当今医疗技术水平上升,重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治疗需要会使用一些社保保险目录以外的自费药品,而这些药品的费用往往都很高,可见国家医保的保险保障功能并不是健全。微医保借助微信平台强大的流量资源以及其高保额低保费的亮点能够有效的弥补社保的不足。现今,中产阶级力量崛起,相比于普通的互联网医疗保险,微医保无论是价格或是创新的亮点都十分贴近中产阶级群体的生活,真正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普惠型医疗保险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保险行业的进步。

  (三)有利于保障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国民健康指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据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家庭有42%是因病致贫,有的地区甚至达到了50%,并且普通的医疗保险费用较高、社保保障低,使得老百姓看病难的一直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微医保的开发是解决看病高额医疗费用难题的良好开端,一方面,相较于普通的互联网医疗保险微医保费用较低,但是一般医疗费用保额达到300万,重疾保额为600万且覆盖了100常见重疾,这极大程度解决了投保人就医的压力,另一方面,微医保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一切费用予以报销,其中还包括社保报销目录以外的部分,并且能够提供住院押金垫付服务,有利于患者能够及时就医,以避免因为经济问题所导致的延误病情。微医保的创新与开发有利于减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因疾病而下降的影响,成为患者坚实的经济后盾。

  三、微医保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投保范围小,仅限成年人投保

  现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因素,社会上发病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这就产生大量的保险需求。微医保的投保年龄范围是18周岁的成年人到60周岁的老人,这是该险种的一大弊端。首先,从它的承保年龄角度看,18-60周岁群体的发病率低,从而会降低赔付率,其次,从它的运营角度来说,0-18周岁的群体面临的理赔风险较高,缩小年龄范围可以避免过多的亏损,这是腾讯公司和泰康在线的一种策略,是一种风控手段,但是这一弊端会将大量潜在客户拒之门外,不利于抢占这部分市场份额。其他互联网普通医疗保险的投保范围一般在出生30天到60周岁。在消费者看来,尽管微医保保费较低保险额度大,但是其面临的风险最需要保障的年龄阶段却被拒之门外,影响消费者对保险的看法,不利于企业市场拓展。

  (二)没有历史数据支撑,风险难以估测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费率难以厘定的难题。微医保属于互联网医疗保险的创新,其在重疾的种类上扩大到100种且0免赔,在保险额度上重疾保额达到600万,这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需要更好的对风险进行估测。目前,微医保还处于试水阶段,仅有1%的微信用户可以投保体验,所以其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借鉴分析,而大数据又是风险衡定、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这样就给保险公司的风险估测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公司对风险的掌控。

  (三)面临逆选择以及道德风险

  投保人在投保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医疗欺诈,因为微医保是在微信平台上提供保险服务,投保人在投保、审核、承保、理赔等环节之中属于一种自主参与,这与传统保险的销售方式不同,互联网销售中不存在中介人,这就很容易致使逆选择行为的发生,投保人可能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带病投保,由于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保险人进行不必要的偿付。另外,微医保在可以对患者在住院期间一切医疗费用进行保障,其中也包括社保目录以外的自费药品、手术以及护理费用,没有了药品上的限制很容易出现投保人与医疗机构恶意串通的现象,引发道德风险。

  四、发展微医保的对策

  (一)开发智能核保产品,保证续保

  微医保没有保证续保条款是其一大弊端,这也是百万医疗保险的共同缺点,如果不能保证续保会使得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满意程度下降也不能够真正的满足用户的保险需求。保险公司应当利用当今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核保的智能化,例如面对带病投保的续保人员不应一律拒之门外,而应当利用智能核保技术一一分等级筛选,对于标准体按正常费率承保,对于患病投保的患者应适当提高保费或是选择避免已患病的风险承保,这样一来可以缓解人们对于保险的偏见提高大众对于品牌的认可度,另外还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二)积极寻找流量平台,形成规模效应

  随着互联网消费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保险用户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互联网保险签单总计19.58亿件同比上升112.46%。对于保险来说借助互联网这一洪流来崛起是大势所趋。微医保是腾讯集团与腾讯在线借助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的保险产品,它凭借微信巨大的流量资源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这是其他互联网医疗保险缺乏的,可是微医保仅仅借助微信平台是具有局限性的,尽管微信平台具有强大的流量资源,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一优势可能很快就会被其他渠道所超越,所以应当积极寻找流量平台,例如公众号、APP等。微医保还可以利用当今消费场景化、碎片化的特点,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保险产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产品开发、核定费率、承保理赔等一系列闭环服务形成规模效应。

  (三)建立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良性利益机制

  由于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保险行业的去中介化趋势也渐渐显现。在网络平台购买保险时,由于没有保险中介人的存在,很容易使得投保人不遵循最大诚信原则而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带病投保,由于保险公司与医疗保险机构缺乏相互交换信息的桥梁,而使得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保险人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不知道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对实质性重要事实进行了隐瞒,从而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承担了不必要的赔偿。另外一些患者在住院治疗时考虑到自己已经投保了微医保,并且保险金额巨大,自费药、住院费全部报销而长期滞留在医院不肯出院或者与医疗机构之间恶意串通,例如故意使用不必要的自费进口药品、续保药费等,使保险人支付更多的保险金。这一系列的现象最终原因就是保险机构与医疗护理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保险人不能够方便、及时、准确的了解到被保险人身体的真实情况,从而致使道德风险的发生。因此,保险公司应与医疗机构建立良性的利益机制,例如整合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数据信息,并建立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以使保险公司能够及时获得业内数据,通过这一方式保险人能够在被保险人投保时,迅速了解到被保险人的病史等真实信息,以及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准确获得被保险人在治疗护理期间的费用情况,这样不但能使保险人减少了许多因被保险人的不诚实行为所致的不必要的理赔,而且还有利于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以及有效的进行风险选择。

  参考文献:

  [1]李茜.“百万医疗险”续保无保证[N].上海金融报.2017-11-10(4).

  [2]崔启斌,张弛.微保首秀联合泰康在线推“微医保”.保险周刊.2017-11-15(14)

  [3]戴梦希.“百万医疗险”纷纷登台健康险市场好戏连台[N].保险周刊.2017-9-27(9).

【我国互联网的医疗保险新渠道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渠道分析08-12

企业管理沟通的沟通渠道模式分析08-08

2016我国的科技项目管理分析09-15

IT渠道管理五大难题分析08-30

我国企业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08-29

企业互联网思维运用实例分析10-01

互联网+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分析08-18

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的新常态11-04

留学爱尔兰新媒体的专业分析06-30

我国县域电子商务模式分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