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造就毕业生校漂族

时间:2023-03-29 13:20:00 赛赛 求职故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就业难造就毕业生校漂族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重,沪上不少高校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已经大学毕业,却仍生活在校园周围;他们不是学生,仍然过着和在校生一样的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就业难造就毕业生校漂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就业难造就毕业生校漂族

  香港《文汇报》近日载文称,随着大学连续多年扩招以及大学毕业就业率年年走低,内地各间大学周围形成一个毕业不离校,借助大学校园的各种设施继续生活在校园的人群,他们在学校在食堂吃饭,到图书馆学习,去操场踢球,在学校网吧上网。他们虽然早已不是学生,但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已是有名无份,因为他们已经毕业,只是出于各种原因促使他们继续留驻在高校周围。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这群人被称为“校漂族”。

  据天津青年志愿服务队的调查统计,有过校漂经历的学生,比例居然高达70%。其中,有些学生成为校漂族已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

  漂到哪里算哪里

  校漂族的形成有各种原因,一种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为了降低生活成本,就在学校附近租下价格比较低廉的民房,其余就借助学校资源生活。这类学生一般找到工作就会结束校漂,将近五成学生属于这类。这类学生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太好,找不到工作,心理压力很大,他们居住的环境条件很差,住房阴暗潮湿,租屋对他们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醒来就到学校去上网找工作,打球锻炼身体,甚至洗澡都靠学校设施来解决。

  另外一个极端的学生是不愿参加工作。这类学生家境比较好,在校读书期间就是高消费学生,手机一年至少都换一次,这些人娇生惯养,厌恶每天朝九晚五的刻板工作,有的人毕业后找到了工作上班不满一个月就辞职返回到校园,校园优美舒适的环境使他们恋恋不舍,干脆就把校园当作自己的家了。他们每个月的生活来源靠父母供养,所借租的房屋条件也是比较好的,在大城市,父母供给这类学生的生活费,每个月都达三、四千人民币。其中有些人,毕业后根本就没去找过工作,觉得自己还没玩够,这部分人群属于拒绝长大的人群。

  如校漂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方瑶,毕业后只是因为留恋校园生活,才选择了漂在学校里,用家里给的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错的房子,继续着她所“热爱”的校园生活。闲来无事时就去学校图书馆看书、上网,或者去教室旁听她感兴趣的课。等她自己漂得累了、厌倦了,再考虑出国留学,或者考公务员。“我想开着小车去上班。”方瑶笑着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没有学业压力,也没有工作压力,过得悠闲而自在。“有时走在校道上,想想很多同学都在为生计打拚,我就觉得自己很幸福。”据天津青年学院的统计数字,这部分人群在校漂族里占到6%,其中目前根本没有工作打算的,占3%。其余受访对象表示要找到自己喜欢和满意的工作才会结束校漂。问到他们对自己将来的人生是怎么打算的?他们仍是一脸茫然,说谁知道呢?走到哪里算哪里。

  校漂族中也有少数人不找工作是想自己创业,说给人家打工没意思,要趁年轻自己来创业。这些人因为基本生活来源有家庭支持,可以挖空心思去创业去寻找发财致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有的人毕业几年,已经屡战屡败了,家庭不但要支付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还要承担他们创业失败的亏损。这些人受了社会上所谓真正成功的人士四十岁就可以退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的蛊惑,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就是要在四十岁之前要赚到足够的钱。

  “落榜”一族搏命“考研”

  校漂族里有三、四成的比例是考研人群。大学生供过于求,招聘单位就相应提高了学历要求,很多职位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研究生学历,这更促使了更多的大学生挤进了考研究生的人群,今年的统计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已经达到32:1,有些人为了自己有更多时间来复习考试,毕业后干脆不找工作,在学校附近租个房,横下心来一心考研。这样不但复习备考的时间充裕了,而且学校的图书馆,计算机都可以为其所用。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伙人挎着书包,戴着耳机,面色凝重,行色匆匆往教室或图书馆里赶。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经“落榜”的考研一族。学校的体育馆、餐厅、影院等设施齐全,生活价格适中,对于仍是“无产阶级”的他们来说,经济上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但是,他们的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有的学生考了两三次都没考上,考研成了他们的搏命了。

  如广东某高校2004届本科毕业生小高,在校时攻读的是计算器科学本科专业,但他从小的志愿是当一名成功的律师。高考填报志愿时因为亲友一再灌输的“重理轻文”的思想,他选择了理科专业,上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过从前的梦想,于是,他从大一开始便下定决心读法律硕士。

  考研之路是历尽艰辛的,第一年闯关时,小高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败下阵来。这一失败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不仅是失去了读研究生的机会,而更多的是严重影响了他找工作的心情。小高最后意识到为失败而介怀并不是明智之举,他认真反省了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备考时没有专心致志是失败的关键。小高决定留下来利用学校资源继续为考研而努力。

  依赖心理何时可去?

  “校漂”一年,小高承受着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心理压力,家人的不理解也让他十分苦恼。为备考拚杀的同时,他要为生活的经济来源而奔波。他说,校漂这种无名无份的边缘生活迫使他时时产生不成功便成仁的信念。虽然在2005年的研究生考试中,小高最后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但他几经权衡还是决定接受调资,入读西部某高校的硕士专业。“大学四年当中我对生活的体验还比不上这短短的一年,它将是我人生履历中最可贵的一笔,我感谢‘校漂’,但是再漂下去我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有专家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时充其量只能算作是青少年,由于他们依赖心理还未完全去除,难以承受从学生到社会人员角色转变时的压力,找工作时几次碰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显现出来了,对自己的定位也很难把握好,这时,只好重回校园寻找依托。大学相对来说是个理想的小社会,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高额的经济消费,竞争与压力均充满良性。这些都是“校漂族”安全的心理保障。如果能够把“校漂”这段经历作为心理缓冲期倒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有规划地进行人生的定位对未来有个长远的指导意义,一旦他们像玻璃瓶里的跳蚤,碰壁之后只懂得退缩而不懂得调适,只把“校漂”当作逃避的栖息地,那么后果就会十分严重。大学生要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个人心理素质,敢于在社会竞争中寻找人生的新起点,才有利于个人的成熟。

  校漂族的分类

  校漂族主要分为四大派:提高学历来增加就业机会的考研派、边工作边找机会跳槽的观望派、回味学生生活的恋校派以及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派。

  考研派:增加就业的砝码

  考研是校漂族成群的最大原因。不少学生大四时考研失利,会选择毕业后校漂的方式继续备考。很多考生考研失败后,出于不甘心,也迫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他选择了校漂继续考研。虽然他们现在每天依然生活在学校,但心态却完全不一样。我已经失去了第一次就业机会,考研也是为了增加以后就业的砝码,但如果二战都不行,那压力就大了。其实这样的二战很多,有些还有考两年、三年的,甚至更长时间。

  观望派:求职不满意,伺机跳槽

  学校是就业信息相对集中的地方,一些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同学选择留在学校或周边,以便获取最新就业信息。他们往往先干着一份工作,一旦出现好的工作机会,就会随时准备跳槽。

  恋校派:重温当学生的感觉

  这里是我生活了四年的地方,熟悉的椰林,熟悉的图书馆,重新住回这里我觉得自己从不曾离开。因为留恋校园生活而成为校漂族的学生也不少。

  失业派: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

  没有谁愿意成为校漂族,谁不希望找个好工作,体体面面的离开母校呢?还有一部分考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起校漂族。其实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不考研的学生大有人在,受困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少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学生只能暂时栖居校园,期待新的就业机会。他们可能当校漂纯属无奈,因为一旦离开学校,就难以获取就业信息。

  校漂族的现状及分析

  1.生活状况

  月消费状况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校漂族的月消费主要集中在600~1000元间。其中收入来源靠父母的占55.2%,靠工资收入的占30.8%,靠兼职家教的占14%。从消费结构上看,主要涉及伙食、日常生活、房租、学习、交通及通讯等开支。他们的收入主要用于吃饭、租房等基本生活开支,大多数校漂族都是合租房屋。用于交通和通讯的费用支出较低,交通费低于每月30元,通讯费平均为每月50元左右。而对于考研派,他们除了正常的生活支出外,还需要一笔较大开支就是用于培训和购买书籍。

  2.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校漂族处于特殊时期,他们的收入水平低、居住条件较差,生活较艰苦。通过对校漂族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居住条件、工作状况、学习环境及个人发展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校漂族对目前的生活状况可接受。虽然条件差、生活水平不高,但他们都保持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有许多人认为在艰苦环境更可以锻炼人,并乐观地认为困难是暂时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但也有一部分校漂族对现实生活比较消极,对未来缺乏信心。

  (二)心理状况

  校漂族中有一些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感觉压力大,出现焦虑、自卑甚至抑郁等心理问题。据调查,有40%的人认为压力较大,近30%的校漂族时常感到焦虑。同时,一部分人由于在就业、考试、恋爱等方面屡屡受挫,因而有30%的校漂族产生比较强烈的自卑感。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部分校漂族没有做好从学校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准备。一方面,他们对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实际动手能力差,同时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在就业找工作中屡屡受挫,心理大受打击,有的因此一蹶不振。另一方面,有一些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对社会了解不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更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盲目的从众心理,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没有信心和目标。同时,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有的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自强、自立精神。一旦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激烈的岗位竞争时就失去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易产生不安全感,在困难挫折面前往往选择退却和逃避。

  (三)校漂族所接受的社会支持

  校漂族处于经济上的低收入、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心理上的敏感阶段,仅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摆脱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和帮助。通过相关数据分析,80%以上的校漂族都渴望获得社会支持。他们最渴望获得的是信息上的支持。对于一些考试派而言,他们最希望获得考研等方面的信息及学习上的指导。而对于就业派而言,则希望获得就业信息及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其次,校漂族希望获得的是情感上的支持。每当遇到困难或感到孤独时,他们都希望能获得亲朋好友的鼓励、理解和关心。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校漂族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提供了方便,通过网络,校漂族不但可以获得就业信息和创业知识等方面的信息支持,还能通过和网友聊天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校漂族普遍反映从学校或社会获得的支持往往比较有限,他们都希望能从学校、社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些支持包括信息提供,考研、就业指导以及提供一些就业岗位或就业培训等。

【就业难造就毕业生校漂族】相关文章:

“校漂族”应有正确求职观02-22

毕业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不做“校漂族”03-16

“校漂一族”如何进行职业规划02-21

就业难催生“考证族”“独门武器”受追捧!04-09

就业形式严峻 IT毕业生就业难04-07

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遭遇“就业难”03-14

假日北漂加班族引关注02-15

毕业生为躲就业难“被考研”02-09

待业大学生“漂族”调查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