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探文学论文

时间:2021-02-24 10:45:35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探文学论文

  一、2010年传媒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探文学论文

  2009年4月,武汉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发布《2008年度武汉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指数报告》数据显示,就业率较高的前五位专业为:外语(81.3%)、管理(80.9%)、新闻(78.6%)、经济(77%)、机械(76.9%)。从数据来看,位列第三的新闻专业属于传媒类学科中的一个,就业预期较好。

  不过,就武汉地区各高校该类专业的开设情况看,从一本院校到三本院校,绝大多数设有传媒类学科专业,传统专业有新闻学、传播学等,也有近几年热门的播音与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这些专业招生人数的逐年扩大,一方面反映了新兴传媒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该专业人才需求量的逐年递增。另一方面由于“艺考”为高中毕业生打开了一条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新道路,使艺术类专业成为不少高中考生和家长的首选。可接收艺术类考生的传媒类专业,普遍具有重操作、实用性强、就业口径宽、学生对未来就业的预期高等特点,成为各院校的热门专业。

  从2009年武汉某独立学院的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该校传媒类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6.9%,但真正从事传媒行业工作的学生人数不足三分之一,多数学生都加入到与所学专业关联性不大的行业。一方面体现了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兼具文科专业与艺术专业就业面较宽泛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传媒行业欠缺多元化发展的现状。

  二、传媒类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直接的是毕业生自身、用人单位和高校三大原因:(一)毕业生自身存在的误区(1)毕业生扎堆情况严重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优先选择经济条件好、发达的大城市。尤其在传媒业,受文化、经济、发展速度等因素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传媒行业较全国其它地区体制成熟、发展快、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收益预期高,造成了传媒类专业的毕业生向这些地区过分集中。

  随着近几年各院校增设的传媒类专业激增,毕业生迅速呈现出相对饱和状态。毕业生在以上传媒业发达地区的实际就业情况,就难以尽如人意。

  (2)无的放矢,缺乏职业规划意识毕业生找工作尤其是第一份工作时,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很多毕业生都试图通过“广撒网”或是“找关系”的方式来找工作。最后找到的工作往往同自己的所学专业、个人兴趣不挂钩。

  (3)弄虚作假,诚信缺失

  传媒行业对应聘人员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不少毕业生为了能够顺利就业,在简历中编造虚假信息,或用他人作品充当自己作品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与赏识,这样也许能够进入该单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露出马脚,使用人单位对其毕业院校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产生不好的印象。

  (二)用人单位中存在的误区

  (1)唯学历论不少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毕业院校名气越大越好。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岗位不相符,甚至出现了人才浪费的现象。就如上文所言,设有传媒类专业的院校从一本到三本,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尽相同,一本、二本院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研究能力与理论基础的培养,而三本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更倾向于实用性、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时候,用人单位中出现了本科生的工作能力、上手情况要优于研究生或一本院校毕业的学生。

  (2)对工作经验过分看重

  现在很多传媒行业都要求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人脉资源丰富,却忽视了应届毕业生工作勤奋,学习能力、创造力、可塑性强的优点。

  (3)性别歧视

  传媒行业由于工作的需要会经常出差、加班,而女性大学毕业生在这一点上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通常会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婚姻、生育等因素,因此,同等情况下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高于男性大学毕业生。

  (三)高校存在的误区

  (1)一本、二本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国立的大专院校中,教师为了职称评定不同程度地将精力重点放在科研课题、论文发表等理论研究工作上,在教学上也较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与能力培养。传媒学科专业具有时效性强、观点、技术、手段变化快等特点,要求教师准备的案例要符合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需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于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传媒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能与社会接轨,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2)三本院校出现学生数量激增、教学资源难以迅速跟上发展需要的问题由于近几年国立高校的扩招,独立学院的增加,加上“艺考热”等因素,造成传媒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传媒类专业教学需要的硬件、软件更新都具有发展快、换代快的特点。同时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操作水平、实践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且很多专业课必须上小课,对教师数量、教学设备的数量、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部分重专业技能培养的新兴专业,如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等都是过去没有,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几乎不具备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也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逐渐培养起来的。

  独立学院多为近几年成立起来,资金、师资、教学设备的配备不及国立大学丰富,教学实验室、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往往都是边教、边建、边培养,相对于学生人数的激增,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

  (3)实习资源有限

  传媒类专业是一个重操作、重实践经验培养的专业。

  我国除部分传媒业发达地区外,其他地区的传媒业发展相对不足,少有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与场所也是毕业生就业时缺乏实践经验的因素之一。

  相比过去几十年,全国的传媒专业的生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习资源都相对集中在中国传媒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情况,毕业生整体素质下滑就难以避免了。

  三、应对传媒类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解决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问题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需要毕业生自身、用人单位、高校及政府部门的全方位的联动,只有上下努力、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地缓解现阶段就业难的局面。

  (一)毕业生自身的对策

  (1)注重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素质在校学习期间,传媒类学科专业的学生可利用假期时间,进入媒体单位进行实习,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以此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在校期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2)把握就业机会,树立正确观念要充分利用一切途径,把握好机会,适时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时,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不要“眼高手低”,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找到更适合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人单位的'对策

  (1)确定科学的招聘程序用人单位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2)改变陈旧的用人观念

  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

  (3)制订合理的用人标准

  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职责,以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

  (三)高校的对策

  (1)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为使传媒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就业,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充分对传媒行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员的需求,将行业需求与学校教学相结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接轨。

  (2)加强“软、硬件”条件建设时代在发展,传媒行业所采用的技术也在发展,高校在教学中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加大实验条件的建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用人单位后能够立即上手,不需要长时间的二次学习。

  (3)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部门和毕业生所在院系要调动一切资源,群策群力做好就业工作,切实落实好毕业生就业政策,做好毕业生推荐和双向选择工作,广泛建立就业基地,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四)政府部门的对策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各项利好政策的制订,全面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湖北省近几年通过“选聘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这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解决传媒类学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大工程,不仅要依靠社会、政府的力量,毕业生个人也要发挥主动性,努力调整自己,提升自身素质,转变观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传媒类学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浅探文学论文】相关文章:

英国传媒专业就业情况11-18

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论文06-20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11-24

山东毕业生就业情况11-17

毕业生目前就业情况04-09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11-25

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论文12-09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就业情况06-24

大学生就业情况论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