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英语文学论文1

  在文化发展领域,相对于文艺复兴之后和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文学研究而言,古英语文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在文学史上,古英语文学的评价、古英语诗歌与散文研究、古英语文学译介,对于后来人研究文学精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简要分析,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方面的内容,旨在更好的促进古英语文学的发展。前言:通过研究资料发现,古英语文学是英国文学的发端,也是欧洲中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古英语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对欧洲文学传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国内学者对于古英语文学的介绍和论述,最早是在国内学者编写文学史著作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古英语文学的文学史主要分为三类,包括欧洲或西洋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欧洲中世纪文学史和中世纪英国文学史。

  一、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

  在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分析过程中,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史诗传统的继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在公元前12世纪末,欧洲进入了荷马时代,其经历了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度的社会发展阶段。“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史诗作品,其中包括了《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伊利昂纪》主要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奥德修纪》则主要描写了希腊英雄奥德修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的故事。通过具体的研究资料发现,这两部作品在欧洲史诗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后人研究欧洲同时期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资料。

  二、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

  为了更好的研究古英语文学的发展脉络及过程,对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方面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通过对古希腊时期文化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一时期的欧洲人非常崇尚勇敢、坚持方面的英雄品质。英雄主义逐渐成为古希腊人所信奉的行为准则,也成为早期日耳曼民族崇尚的哲学之一。其次,很多历史故事也充分证明了,古英语时期的文学继承了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的传统,也深刻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和情感特征,甚至对整个时代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文学研究中,研究古英语文学对早期欧洲英雄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影响非常重要。

  三、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的继承

  作为欧洲文学的一部分,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的继承,还表现在其受到到了基督教文学的影响。结合文学史诗的相关资料研究可以发现,古英语文学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基督教文化,并在实践的发展中逐渐将基督文学传统与日耳曼文学传统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古英语文学在对基督教文学继承发展主要表现在古英语本土文学中有机的融入了哦基督教思想,以及古英语时期产生了基督教内容的文学等等。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研究古英语发展的过程,都应重视古英语文学对欧洲基督教文学传统继承方面的相关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而言,国内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通过文学史来进一步对古英语文学进行认识和了解的。古英语文学研究述评,更加有利于读者对古英语文学进行了解和欣赏。古英语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应归功于对欧洲文学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展。古英语文学在英语本土文学发展的基础上,不但继承了古希腊欧洲史诗传统,也继承了基督教文学的传统,其更是形成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早期文学的产物。因此,古英语文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发展特色,为研究欧洲文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英语文学论文2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普遍的推广。英语是一项重要的交流工具,我国对此非常重视。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了相应的英语课程,所以,英语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是,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都侧重于讲解英语教材上的知识,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本文将简单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培养;英美文学;素养

  随着我国经济及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日益提升,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会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提升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大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大学开设英语课不只是让大学生获得比较优异的学科成绩,也不只是让大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毕业证,而是要有效丰富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国际文化交流,最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所谓的英美文学素养从根本上看则是当代学生在文学方面展现的素养。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想提升当代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则一定要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更好的丰富知识储备。语言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文化和语言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一定不会脱离文化,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展现。

  所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有阅读到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说出比较流利的英语,因为文学作品当中不光有大量书面语,还有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及方言俚语。所以不难看出,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及素材。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积累词汇正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及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阅读相应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文学作品当中的语境及情感,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

  和我国文学一样,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美和人性美,所以能够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及发展。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二、提高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一)课前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较好的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兴趣着手,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实际英语教学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趣味性较高的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搜集有关文学作品。然后在进行正式讲课以前,教师让大学生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英美文学作品内容加以展示和分享,也可以学生们共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在教材基础上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有效延伸英语教学的内容,选取那些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培养其英美文学素质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排演英美文学当中的话剧,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表演,从而使其充分感受英美文学及英语的魅力。

  (二)有效利用大学第二课堂

  目前,为了满足大学生们广泛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而英语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将英语课堂同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有效连接,为大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受到充分的英美文学熏陶,从而一方面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另外,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聘请一些教授或专业人士在学校举办英美文学的讲座,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英美文学知识浇灌,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标在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及能力的意义,不断增加对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抛弃传统的无效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只有不断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才会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水平。大学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则要有效借助猜题,引导学生通过载体去充分揣摩并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些主题当中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另外,大学还要积极从校外聘请一些专业英语教师,不断壮大高校英语教师的队伍,并且要利用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不断培养新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英语教师。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英语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而要做到这点,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英语文学论文3

  论文关键词:加拿大英语文学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后殖民主义

  论文摘要:20世纪下半叶,以“消解中心”、“边缘化”等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对消解“欧洲中心”、“西方中心”,促使原来处于边缘地带的前殖民地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学移向中心,起了推动作用。近年来文化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等的崛起,更是从理论上支持了这种倾向。本文审视了这一背景下加拿大英语文学的发展,论述它如何继承、借鉴和超越宗主国文学——英国文学和强势文学——美国文学,并发展和繁荣具有鲜明加拿大特点的民族文学;特别关注因长期的移民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而产生的体现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流派的一些优秀作品及其作者,如包沃林、克罗耶奇、小川、翁达杰等。

  加拿大文学是在大西洋彼岸欧洲文学的历史性影响和近邻超级大国美国文学的强大影响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曾经是法、英殖民地的加拿大很长一段时期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学。加拿大作家(这里指加拿大英语作家,下文同——笔者注)所写的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往往被视为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或美国文学的一种翻版。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加拿大知识分子就决心改变文学上这种令人沮丧的从属状况,不少作家和评论家从分析、归纳加拿大文学作品中有代表意义的主题入手,着意建立独立的加拿大文学。到了被称为“加拿大文艺复兴”的六十年代,他们更是孜孜不倦,把建立独立的加拿大文学、探寻和确定加拿大自己的民族特性视为已任。二十世纪中期,特别是一九六七年加拿大独立百年纪念以来,加拿大人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了信心,加拿大文学才真正走向成熟,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开始作为一支生力军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来的二十年中,加拿大文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作家队伍空前扩大,新一代的作家脱颖而出;文学评论家的队伍日渐成熟;文学作品的题材日趋丰富多彩,创作手法也日趋多样化。由约翰·莫斯编著的《加拿大小说读者指南》(一九八七)就列举了诸如道德教育、哲理、社会现象评论、女权主义、老年问题、移民生活、历史、战争、科幻、心理分析、讽刺与幽默、荒诞与恐怖、地域风情等十余类。从创作手法来看,短短二十年中就涌现出一大批实验小说及先锋派小说。以前,诺斯洛普·弗莱几乎是惟一有国际影响的加拿大文学评论家。但六十年代末以来,一批年青的文学评论家脱颖而出,文学评论刊物数量激增,新增了如《加拿大小说杂志》、《加拿大作品评论》、《加拿大文学研究》等刊物,促进了作家间的交流切磋和加拿大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到了九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加拿大文学已进入成熟时期,它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主要表现在:(一)加拿大文学不但已成为加拿大本国中学及大学的独立课程,而且还成了许多外国(包括中国)高等学府的外国文学专业的研究课题乃至独立课程;(二)加拿大不少著名作家不但为本国人民熟知,而且也享誉世界;(三)加拿大的优秀文学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加拿大英语文学较为突出的是其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倾向以及多元文化的特点。

  一、加拿大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潮流

  加拿大作家的主要写作风格在很长一段时期一直是现实主义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在美国和欧洲各国兴起,并代表了一个卓越的文学发展时期;二战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又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这种更新的文学潮流。加拿大在文学发展方面似乎总是比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慢半拍到一拍[1]。一方面,一些加拿大作家仍在摹仿别人已近尾声的现代主义;另一方面,加拿大人传统的反美情绪使不少人对发源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抱怀疑态度。尽管如此,加拿大文学界仍然出现了一些学者,他们从理论上、创作实践上对后现代主义进行探讨、实验,写出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他们中的突出代表有乔治·包沃林(一九三五—)、罗伯特·克罗耶奇(一九二七—)、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一九三九—)、迈克尔·翁达杰(一九四三—)、达夫妮·马拉特(一九四二—)等。

  乔治·包沃林是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关注点是加拿大开拓史。从这一题材入手,他实施了他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观。他的文章《画出来的窗户:关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几点想法》一直被视为加拿大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辩论中为数不多的有创见的论文之一。小说《燃烧的水》(一九八○)被加拿大当代文学评论家琳达·哈钦归于“首先解构英国的社会和文学神话,以重新确定自己作为殖民地的历史”[2]的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典型,也是包沃林实践自己后现代主义文学观的最好范例。他在小说的前言中意味深长地称自己的这本书是“一部真正的历史小说”。然而实际上,他是在借历史人物乔治·温哥华的探险来戏仿“大英帝国殖民主义英雄发现和征服世界”这类帝国主义神话。“通过使用戏仿,他们(包沃林等加拿大作家——作者注)还对欧洲和美国文学中典型的神话和形式提出了疑问……”[3]包沃林认为,小说的功用不是描述历史或解释历史,而是创造历史。他说:“加拿大惟一的历史就是书写历史。”[4]在此,他不仅暗示了加拿大历史的短暂和平淡,也似乎在间接说明,只有通过小说这面镜子,历史才成为历史。《燃烧的水》这一类小说被琳达·哈钦称为“编史元小说”,“这些作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因为它们在关注写作、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元小说的倾向,不仅自觉地表露出自身的虚构性,同时也公开地关注阅读和写作历史与小说这种行为(及结果)。”[5]

  另一位有代表性的加拿大后现代主义作家是罗伯特·克罗耶奇。在加拿大和美国求学与工作的双重经历使他的小说创作也带上了双重性。一方面,他依恋自己的祖国,特别是家乡的西部大草原,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深深地植根于阿尔伯达这块肥沃的土壤中——他所有的小说都以加拿大为主要场景,人物绝大多数也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同时他还勇于借鉴叙述学、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国际文学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开拓新的“疆界”。在其“西部草原三部曲”——小说《我的吼叫》(一九六六)、《养种马的人》(一九六七)和《沉沦的印第安人》(一九七三)中大胆尝试后现代主义的各种创作手法,运用了文本的互文性、元小说、自我指涉、高度的不确定性等多种后现作策略和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与美国学者威廉·维·斯巴诺斯一起创办了著名的《疆界2:后现代文学杂志》,探讨和推广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激发了加拿大人对作为文学和文化运动的后现代主义的兴趣。克罗耶奇还被看成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在加拿大最早的表述者或代言人:在与玛格丽特·劳伦斯(一九二六—一九八七)的交谈中他说,“我们没有自己的身份,除非有人讲述我们的故事。虚构(小说)造成我们的真实”,这句话因暗示了加拿大的后殖民身份而成为经常被人们引用的语录。

  包沃林关于“历史即虚构”、“发现即编造”的论点和克罗耶奇“小说使我们真实”的名句显然与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传统背道而驰。这两位后现代主义作家又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讲述”故事的重要性。为了重新找到一种独立的、真实可信的叙述声音,克罗耶奇认为,“加拿大(英语)作家必须摧毁那种一直使自己无法听到自己声音的、出于同源的美国语言和英国语言。”[6]

  在这方面,还有一些加拿大作家态度更为激烈。如丹尼斯·李(一九三九—)就宣称,只有退回到沉默的状态,拒绝玩以说话为基础的摹仿性游戏,加拿大文学才能最终摆脱曾经作为殖民地的历史阴影,因为采用这种现实主义就意味着采用外国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法。李认为,只有通过倾听空间的“韵律”,加拿大作家才有可能寻找真正能表达自我的方式。他还宣称:“要在一个殖民地不假思索地说话……那就不得不借助反映异国空间的文字。思索意味着陷入沉默,意味着发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空间却没有文字。”[7]这是对人们的一种提醒:光用美学标准来评判、探讨加拿大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不够的,我们不应忽视它作为前殖民地身份的政治内涵。“政治是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加拿大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在背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传统的同时,还向欧洲/美国文化的主导地位或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战。他们中不少人在小说中记载、反映了加拿大作为殖民地的经验、人们对强大邻国文化殖民倾向的恐惧,以及这种经验和恐惧在当代加拿大人心灵上留下的阴影。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就是一例。女主人公对美国及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都有一种恐惧感和厌恶感。她走在回故乡的路上,满目都是被“从南方蔓延过来的病毒”毁坏的树木——暗喻美国对北方邻国加拿大的毁灭性影响;一路上,美国的阴影更是随处可见:美国人开办的电力公司为提高水位,破坏湖围,给森林和动物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有美国人提出用高价购买主人公的家园,以便“从事一些狩猎或捕鱼的活动”。[9]然而,最令人不安的是美国文化对加拿大文化的侵蚀,包括女主人公的两位旅伴在内的许多加拿大人竞相模仿美国人的生活风格和语言,并以此为荣;到处都是美国游客,“他们的独木舟船头上插着一面满是星星的旗子,……这好像向我们(加拿大人——作者注)显示:我们正在一个被(他们)占领的土地上。”[10]

  加拿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们没有就此驻足,他们认为,加拿大文学的发展中没有完全成熟的现代主义运动这一阶段,这未必不是件好事,因为,这可以被看成建立独立自主的加拿大(英语)文学理想的起点。克罗耶奇宣称:“加拿大文学从维多利亚阶段直接发展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这个产生了马歇尔·麦克卢汉和诺思罗普·弗莱的国家,(对欧洲和美国的主导文化)作出抵抗的方法就是从来没有现代主义化过。”[11]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人并没有跟在美国和欧洲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走自己的路。相对欧美“中心”而言,加拿大处于“边缘”或“外围”的位置。琳达·哈钦指出,“加拿大是一个不喜欢中心的国家,多元文化盛行”,那儿有极强的“反中心意识”和“地域意识”(regionalism);同时,“加拿大文学传统中妇女的声音特别强……她们一直就是文学主流”。[12]因此,加拿大当代文学又呈现出区域性、多元化、女性化等特点。以弗兰克·戴维(一九四○—)为代表的一些加拿大学者表达了更为激烈的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当已被奉为经典的、代表了等级制度的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衰败了,加拿大的区域性文学和边缘/外围文学(如少数族裔文学、女性文学等)才有可能兴盛繁荣。因此,他们将加拿大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与区域性文学和边缘/外围文学视为利益一致、同步兴盛的发展趋向。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加拿大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并不是一场纯粹的文学运动,它应该是加拿大政治、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含有后殖民主义、多元文化、女性主义等政治倾向,它的政治内涵使它有时成了“后殖民主义”和“后美国、欧洲中心主义”的同义词。

  二、双重语境下少数族裔作家的崛起

  加拿大是移民国家,种族构成十分丰富。二战以后汹涌的移民潮更使其然。为了保护少数族裔权益、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维护社会稳定,加拿大政府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通过立法,推动形成了以英法双语制为基础、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社会、文化和文学新格局。这一特色被称为“加拿大马赛克”,它如同一幅多彩拼贴画,其中每个族群都可以保留各自的历史和文化特点,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性群体,互为彼在,同时又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中共存。

  近年来,源于文化研究的反西方文化霸权和欧洲/美国中心主义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兴起,它也借助多元文化的浪潮迅速传遍全球。有关专家认为,凡受过英、法、葡、西等殖民主义者压迫的民族的文学,尤其是在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霸权撤出后所产生的民族文学,都是后殖民文学[13]。作为前法、英殖民地和英联邦的一员,加拿大的文学,特别是始于六十年代末、真正具有本国特色及独立文化意识的加拿大文学显然属于此列。与加拿大的后殖民文学一起发展、成长的,是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族裔作家。他们的文学创作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也拓宽了加拿大文学创作的表现空间。由于受作家双重或多重种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主题往往具有独特的冲突性和复杂性,而这种冲突性和复杂性往往使后现代手法运用起来显得更为贴切自然。他们将本民族的文化及语言特色带进加拿大英语文学,也丰富了传统的英语文学形式,增加了它的生气与活力。

  在加拿大,不仅有被称为“立国民族”的英裔、法裔居民,还有被称为“第一民族”或“原住民族”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等土著居民,更有来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移民。与此相同,正在崛起的加拿大优秀少数族裔作家的种族构成也很丰富多彩,他们包括犹太裔作家伦纳德·科恩(一九三四—)、捷克出生的作家约瑟夫·斯克沃雷克基(一九二四—)、乌克兰裔女作家简妮丝·库利克、匈牙利裔作家乔治·乔纳斯(一九三五—)、印度出生的作家洛辛顿·米斯特里(一九五二—)、斯里兰卡出生的迈克尔·翁达杰(一九四三—)和日裔女作家乔伊·小川(一九三五—)等等。其中,乔伊·小川和迈克尔·翁达杰的文学创作分别体现了加拿大当代文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多元文化与后殖民倾向。

  乔伊·小川生于温哥华,是日本移民后裔。尽管她是因诗歌成就成名,但人们普遍将其长篇小说《伯母》(一九八一)及其续集《总有一天》(一九九二)视为她的代表作。她的小说被看作了反映加拿大多元文化语境中少数族裔自我意识觉醒并不断成熟的经典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队偷袭珍珠港之后,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立法,强行将在温哥华附近沿海地区居住了好几代的日本侨民(约二万余人)撤离西海岸,并剥夺其财产。他们或被关入劳动营、集中营,或被驱赶到内陆地区,或被遣送到废弃的矿区;尚未取得加拿大国籍的日侨中则有不少人被赶回日本。这些远远超出军事必需的种族主义政策造成了大量家庭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仍在继续且变本加厉,直到一九四九年才终止。七年的种族歧视和迫害促使人们逐渐觉醒并进行了经过多年的抗争。一九八八年,加拿大政府正式宣布向受害者道歉并承诺向社团和个人赔偿经济损失。

  二战期间,小川一家作为“敌侨”也被迫从西海岸迁往内陆。《伯母》及续集《总有一天》就是根据她和家人的这一亲身经历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调,描写了中根和加藤这两个日本侨民家庭在二战期间和战后的遭遇,反映了世界大战和种族主义给众多普通人带来的痛苦和创伤,叙述了他们逐步认清痛苦之根源并为在加拿大这个多种族共存的社会中争取民族认同而进行抗争和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伯母》一书既真实感人,但又避免了直接、过分地宣泄怨恨与悲痛,从而显现出一种哀而不怨、隐忍有力的风格。小说获加拿大作家协会一九八二年颁发的书籍奖,也成了反映加拿大多元文化语境中少数族裔自我意识日渐觉醒并在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中不断成熟的经典作品之一。为此,它被列入“加拿大英语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

  少数族裔作家的另一杰出人物迈克尔·翁达杰出生在英属殖民地锡兰(如今的斯里兰卡),十一岁时随母赴英国,在伦敦读小学和中学;十九岁迁往加拿大,受大学教育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定居加拿大,在多伦多约克大学教授英语文学,同时从事文学创作。特殊的身世和经历使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色。他认为自己“既是亚洲作家,也是加拿大作家,也可能是二者的混合”。从种族上说,他本人就是多元混合血统的产物,其祖先中既有印度人,也有荷兰人和英国人。翁达杰是位多产的作家,迄今为止已出版了诗集、小说、回忆录、文学评传等十数部,还发表过文学评论文章等。这位很有天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琳达·哈钦指出:“在文学中,我们对体裁的界限也持同样的怀疑。用克罗耶奇的话讲,‘现代主义文学限定了边界,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冲破这些界限的后现代主义文学’”。[14]翁达杰正是这样一位“冲破界限”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涉及的范畴主要是诗歌和小说,但他最大限度地对传统的文学形式进行了反叛和颠覆,打破了小说与诗歌以及其他文学体裁之间的阻隔,将诗歌、笔记、传记、医学档案、病史记录、新闻报道等融入小说,尤其重要的是,他颠覆了小说创作的传统套路。在他充满激情和诗意的笔下,虚构与事实、抒情与机智、反讽与幽默、诗歌与小说、新闻与笔记、访谈与想象,等等,完美地融为一体。翁达杰以其杰出的叙事艺术拓展了小说的疆界。他的作品给图书分类带来了麻烦,有些机构只能将他的作品粗略地分为“散文”和“诗歌”两类;不同的研究人员将他的同一部作品分列在“回忆录”、“小说”、“散文诗”等不同的目录下。他被誉为“风格的熔炉”,也被称为所谓“跨文体”或“跨文本”写作的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还被赞为“兼顾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诗人小说家”。

  翁达杰像小川等加拿大作家一样,也是先以诗歌创作成名。然而,使他跻身于国际知名作家行列的却是小说《英国病人》。《英国病人》也显示了上述“跨文体”创作风格的不少特点,而最为突出的,是它的后殖民主义倾向。

  《英国病人》的故事发生在二战结束前夕,地点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北部一幢被用作英军临时战地医院的别墅内。小说有四位主要人物:一位是印度锡克族工兵基普·辛格,在英军中任排雷专家,他出生入死为英军排除地雷受了伤,内心却对英国殖民统治深恶痛绝。第二位伤员卡拉瓦乔是英国前殖民地(加拿大)居民,战前曾是行窃高手,战争中任英军谍报员,被敌人折断拇指,失去了谋生能力。第三位是个全身严重烧伤、身份不明的神秘伤员,大家称他为“英国病人”,最后却被证实根本不是英国人,而是匈牙利沙漠探险家阿尔马希伯爵,他为救被困沙漠的女友而遭遇飞机爆炸、女友丧生、自己负重伤的悲剧。第四位则是照顾这些伤员的护士——二十岁的加拿大姑娘汉娜,她的生父和养父都在建设英国殖民地的劳作中受伤乃至丧生,母亲也死于养父所制造的炸弹的意外爆炸,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使汉娜心灵深受创伤。整部小说就写这四个人物在医院里的生活、交谈、回忆。最后,作者才简单交代男女主人公的结局:基普战后回印度当了医生,家庭幸福;汉娜回到加拿大,“很可能与另外一个她并不满意的人共同生活”。

  《英国病人》被公认是“后殖民小说”的经典。小说的反殖民主义立场十分明显。基普、卡拉瓦乔和汉娜称阿尔马希为“英国病人”,其实他们三人的身世和经历却都在暗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英国(殖民主义的)病人”,因为他们多少都受过英国殖民主义的伤害;他们是后殖民时代的一代新人,是“生于此地却居于彼处的国际混血儿,终身都在为回归或离开故土而奋斗。”翁达杰本人也有强烈的反殖民主义意识,对欧美白人所写的历史著作有意忽视亚洲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做的贡献很反感,声称“在那场战争中,印度次大陆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我非常高兴基普·辛格的出现,在他身上有着我的经历。”[15]同时,《英国病人》以其对“历史”的戏仿、对小说创作过程的关注、对“真实”与“虚构”可疑界线的揭示等,又展现了典型的后现代文学特征。如同在其他作品中那样,翁达杰再一次把历史与小说、真实与虚构融为一体。小说的英国版和加拿大版都在封面上使用了一个头缠穆斯林头巾、双手攀沿的男子的照片,这是摄于一九三二年的阿尔马希伯爵。历史性和真实性在这幅照片中带着一丝嘲弄人的形式进入小说(虚构)的世界,令人深思[16]。书中不少情景虽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但事实上它不是历史而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是这个虚构的故事给人造成了一个非常生动逼真的印象。

  翁达杰已荣获无数国际、国内奖项和荣誉,包括四次加拿大最高文学奖——加拿大总督奖,《英国病人》(一九九二)是四部获奖作品之一。此外,《英国病人》还获当年的布克奖,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后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九项大奖(一九九六)。

  “后现代”、“后殖民”和“多元文化”成了当代加拿大英语文学,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文学中几个紧密相关的特点。正如琳达·哈钦在为一部多元文化题材的小说集《另外的孤独》所写的序中所说:“加拿大文学是一个由许多条河流汇入的海洋,这些河流中流动着七十来个文化群体的痛苦和欢乐,而这些河流的汇合使所有的水都发生了变化。……我这里引用了“后现代”和“后殖民”两个词,因为加拿大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可以被视为参与了这两种文化现象。”[17]

  正是少数族裔文化的多样性造就了当代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移民为加拿大所带来的文化繁荣永远改变了我们关于‘加拿大文学’构成的观念”。[18]

  参考文献

  [1]黄仲文(主编):《加拿大英国文学简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40页。

  [2]琳达·哈钦:《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国小说研究》,赵伐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20页。

  [3]同上。

  [4]乔治·包沃林:《一本简短悲惨的书》,温哥华:塔伦布克斯出版公司,1977年。

  [5]琳达·哈钦:《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国小说研究》,赵伐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29页。

  [6]克罗耶奇:《一个加拿大问题》,载《疆界2》,1974年,第3期,第1页。

  [7]丹尼斯·李:《韵律,国家,沉默:在殖民主义的空间写作》,载《疆界2》,1974年,第3期,第163页。

  [8]琳达·哈钦:《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国小说研究》,赵伐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4页。

  [9]王晓英:《生存回归真我——论<浮现>的多元化主题》,载《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10]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浮现》,蒋丽珠译,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131页。

  [11]克罗耶奇:《一个加拿大问题》,载《疆界2》,1974年,第3期,第1页。

  [12]同上。

  [13]申慧辉:《寻回被盗走的声音——当代加拿大英语文学中的后殖民意识》,载《世界文学》1994年第5期,第199页。

  [14]琳达·哈钦:《加拿大后现代主义——加拿大现代英国小说研究》,赵伐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年,第17页。

  [15]瞿世镜:《<英国病人>——“后殖民小说”经典作品之一=,载《文艺报》,1997年9月23日。

  [16]梅绍武:《英国病人》(长篇选译·前言),载《世界文学》,1994年,第五期,第9页。

  [17]琳达·哈钦:《另外的孤独》,王逢振译,载《世界文学》,1994年,第5期,第167页。

  [18]同上,第162页。

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标签: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2-09-23
【yjbys.com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

  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早在公元前就有了,它不只是在生生不息地发展,更是在一直寻求更高的诉求点。文学作品的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发展,英语文学指的是由英语写成的文学作品,但是作者并不一定是从英格兰来的,可以是从苏格兰来的,也可以是从美国来的。英国文学和英语文学虽然有很多重复的部分,但由于地域分区和语言文字不同,所以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将重点探究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

  英语文学、语言艺术

  1、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源起

  在我们国家的英语学习中,最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语言的基本学习,例如音标、单词、短语、句子等等,到后期学习英语文章整体性,构建框架学习语法、句式、篇章结构等等,都只是我们对英语的初步认知和学习,很少有人会去学习文学著作。就好比我们从小到大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从认字记词到识文断句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不会在小学就学习文言文,也不会在初中就去理解红楼梦。因为文学不仅仅是理解字面意思,更需要我们去了解文字出现的背景、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他想去映射的社会现实。英语文学也是如此,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对英语文学中语言艺术的研究是一个无法在短期完成的大工程,语言艺术种类繁多,不可能一句话就概括它,却并不意味着它杂乱无章,下面将根据特性对英语语言文学做个简单分类。

英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

标签:论文答辩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论文答辩】

  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英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Good morning all the appraiser committee members. I come from xxx , majoring in 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I am xxx and my supervisor is prof.xxx.With her sincere and intellectual guidance, for nearly one whole years hard work, I have finished my paper. Finally, it is the show time. This evening I will present my efforts to you all and I gratefully welcome any correction.

  the thesis aims at an elucidation of Lessings chronological shift in her philosophy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 I choose this as my topic due to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ly, I am fond of literature works , especially Lessings works. Secondly, Comparing to the studies abroad, which extends most than 50 years, the Lessing study in China is relatively new. Last but not the least ,as a female , I am keen on the study of feminism. For the above facts, I select the subject of From Rationalism to Irrationalism-on Doris Lessings Construction of Dreams in Psychological Fictions as the title of my paper.

中学生文学素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05-19
【yjbys.com - 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文学素养对英语学习的作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容摘要:文学是学习外语的一个直接通道,却被当今课堂教学绝之门外。培养文学素养作为英语教学的有效手段,却被大多数教师忽视。本文主要探究了当今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通过研究文学素养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找到提升中学生文学素养的途径,从而进一步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学素养;英语学习;中学生

  一、中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现状

  1、缺少培养提升意识

  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当今教育体制,学习能够应对筛选型考试的知识已然成为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如果说,部分家长在学生幼年期愿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文学素养,到了中学阶段就不愿意学生在课外阅读浪费时间。甚至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学生看的课外读本都是满分作文,写作技巧,英语作文模板等。这些书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丰富学生文学素养的,但是,相较于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讲,其渗透力稍低。如果说语文老师还会推荐学生阅读四大名著,英语老师则不愿意学生消耗时间在阅读英文原著上,因为英语文学作品的原著,不管是从单词、语法或者句式来讲,对中学生都属于较难攻克的级别,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吸收的,不如中文文学作品容易接受。但是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学习者应该去理解其文化背景。

英美文学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1-04-18
【yjbys.com - 开题报告】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来源

  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类型相关的题目,本人很感兴趣,于是确定选择该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来叙述《呼啸山庄》中文明与自然的冲突。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着名小说家和作家,是着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 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赋的一个。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但是这部伟大的作品却使她扬名于世。通过《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以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通过写两个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充分表现了维多利亚时期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冲突以及怎样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的偏爱。小说中自然和文明冲突不断,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象征来表现此冲突,例如,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冲突,凯瑟琳两种不同的爱情观的冲突。这种冲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异于常人的热爱和当时现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国文学史上着名的三姐妹从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们心中是神圣之物,这点很像新英格兰超验主义的观点。并且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沃兹沃斯和柯律利治等着名诗人影响,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的人们以自然之情为基础的生活受到现代文明的激烈冲击。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罪恶,内心更加执着于对自然的喜爱。 因此,要想真正读懂这部伟大的着作,就必须要了解小说中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观点。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对自然和文明的.态度,才能真正明白在这爱恨情仇下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人类生活应该顺应自然和本性。通过《呼啸山庄》中自然和文明的从图矛盾,由此来叙述《呼啸山庄》中回归自然的观点。

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标准范文

标签:开题报告 时间:2021-04-17
【yjbys.com - 开题报告】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英语文学论文开题报告的标准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

  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

  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论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及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04-12
【yjbys.com - 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介语 学术论文 专业教学

  论文摘 要:国际间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成为必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英术论文中的中介语现象,并探讨了其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期提高中国科技工作者用英文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以及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学和学的发展,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者们将其研究重点从“教学方法”转到了“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中心。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遗憾的是,国内对中介语的研究大多都以学习者对普通英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了中国科技工作者所使用的专业英语中的中介语现象。

  2. 中介语简介

中介语理论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并于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教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也逐步认识到中介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Selinker在其论文Language Transfer(1969)中首次使用了“interlanguage”一词,并于1972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研究论文。Selinker认为,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和目的语的中间状态(1972)。
Selinker还提出了制约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所表征的五个心理因素:(1)语言迁移,指学习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已掌握的母语知识来帮助习得新的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会试图借助于母语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母语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称之为正迁移,它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它会阻碍学习者获取目的语知识。(2)训练迁移,指学习者由于教师的教学不当或采用错误的学习,或训练方法不得当而产生的中介语。(3)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指语言学习者掌握、理解单词、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项目的含义和用法时所采用的方法。(4)第二语言交际策略,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表达意思的方法。(5)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把一些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的规则套用,将目的语的语言结构系统简单化,从而创造出了一些目的语中没有的结构变体。
根据Selinker的定义,中国科技工作者在撰写英文论文时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一种中介语,带有的痕迹。笔者结合西安科技大学硕、博士用英文所撰学术论文,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常见错误。

  3. 中介语在英文学术论文中的体现

学术论文中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和句法层面上。在词汇层面,学习者会受到新项的干扰。例如,英语有冠词(a、an、the)而汉语没有,冠词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即是新项。汉语中名词即可表示一类事物,而在英语中,要通过正确使用冠词或变名词为复数形式来表达“类”这一概念。学习者经常因忽略汉英的这种差异而忽略对冠词的使用。词汇内涵的不对应也是产生中介语的原因之一。汉英词汇中有众多内涵不对应的现象,需在时作区别处理,如:“对”不仅可以表示对象,翻译为“to”,还可以表示的动宾关系,需翻译为“of”;“同时”不仅可以表示同一时间,翻译为“at the same time”,还可表示“也”,需翻译为“also”;“首先”并不是“刚开始的时候”,因此不应翻译为“at first”;“最后”既可表示“终于”,翻译为“at last”,也可表示最终的时间,需翻译为“finally”等;“下”不仅可以表示位置低,翻译为“under”或“below”,也可以和“温度”、“频率”等搭配使用,表示一个抽象的地点,需翻译为“at”。词性的干扰也会产生中介语。汉语的词性划分标准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而不是词的形态变化或词的语法意义。英语有比较丰富发达的形态变化,有构词形态。译者往往忽略汉英的这一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性不加区分,例如:“with the flourish development of economy”。习惯用法的干扰也是中介语的来源之一。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像“情况”、“现象”、“问题”、“使”、“有”、“种”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在时把这些词都翻译出来,使得译文冗长,也不符合英语习惯。如:“the phenomenon of the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and the theoretical result”。句法层面上的母语负迁移主要体现在语态负迁移、时态负迁移和句型结构负迁移三方面。在汉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差异,句子可以无主语,在主语位置出现的名词也可能是动词的逻辑宾语,或者句子以“据……”开始。学习者受汉语影响,往往将这类句子误译为无主语句子或主动语态。在时态方面,汉语的时态不具备具体形式,而英语中不同的时态有不同的形式,作者在写作时要么忽略时态,要么错误使用时态。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似乎对过去时态有偏好。在句型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合,造句注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连淑能,2006:46)。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往往不从句子结构上作调整,而是按照汉语的习惯仅将各分句简单堆砌,甚至在同一句话中出现多个动词。
训练迁移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语法规则、语言技巧等按照章节孤立讲解,使学习者进入了某些误区。如:教师过分强调句子结构应灵活多变,以至于学生为此而忽略了连贯性;或者教师过分强调被动语态的'重要性,以至于学生对主动语态望而生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能识别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甚或使用了错误的语言,从而误导了学生。
第二学习策略不当体现为:很多学习者期望通过对词汇和语法规则“死记硬背”来提高语言熟练程度。这种错误的学习策略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记住了语法规则但不会使用,认识单词但不知道其具体用法,如:“As a result, users could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t anytime.”
在第二语言知识有限情况下,学习者不得不采取一些交际策略以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回避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策略。在过程中,若表达受挫,作者往往会折中地选用一种能表达自己大意的方式,从而回避了能够确切表达自己意思的方式。求助权威是另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目前市面上所出现的汉英科技字典,无论是类的还是传统的,都极少介绍词的具体用法。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工具书,导致论文中词的误用现象时有出现,如:“This method remains to be perfected.”

英美文学与英语教育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10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一、 英美文学发展概貌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美国文学在`19世纪末就已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进入20世纪,美国文学日趋成熟,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族文学。战后美国文学历经50年代的新旧交替、60年代的实验主义精神浸润、70年代至世纪末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鲜明特色和特征。

  二、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概述

  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文学批评理论沿一条从“内在的研究”到“外在的研究”轨迹发展。“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新精神分析、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各种批评思想和理论革新了文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文学传统、典律构建、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为文学研究开辟出新的天地。

  三、英美文学的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

  文学是对人生体验的文化表征。文学作品隐含对生活的思考、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意识形态。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是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接触到支撑表层文化的深层文化,即西方文化中带根本性的思想观点、价值评判、西方人经常使用的视角,以及对这些视角的批评。

文学英语教育应用论文

标签: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18
【yjbys.com - 文学毕业论文】

  1文学作品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的现状

  1.1文学作品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文学语言是对生活语言的精华提取及概括,所有的国家在本国语言学习的过程,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都是不容忽视的,通常人们会以应时的优秀文学作品作为语言学习的标准,所以文学作品的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加强全民族语言素质和自身的学习能力;文学作品的应时性非常显著,能够反映出当时的语言特点。整体看来,各个民族的语言都离不开文学作品,它可以体现出个民族之间的语言特色,另外,文学语言能够反映出其本身母语的文化差异。一个英语语言学习者,其终极目标并非是掌握甚至精通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来和拥有这种语言的国家做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沟通。因此掌握对方语言文化,对以后的经济及技术等方面的沟通会更加有利;运用角色客串,情景对话等文学方式来进行语言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也能体现其显著效果。总而言之,文学作品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和重要来源,通过这些,不仅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还能不断的拓展学生们的新观念、新思路。

  1.2现阶段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应用的现状

  一是观念不够。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学习的课堂上文学被拒之门外,英语文学常常被冠以语言晦涩、生词太多且与现代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格格不入之名。外语界也存在着重科学轻人文、重实用轻素质等的倾向问题。二是方法不当。有些教师还是从中式英语的角度来阅读理解文学作品,仅仅将教学停留在句子翻译及分析句子成分上,而不是对文化背景、写作创新技巧及遣词造句方面作进一步展开。如此一来,在课堂上英语文学的学习必将是枯燥乏味的,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怪学生会认为学习英语文学是在做无用功。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英语和汉语中的“时”与“体”

标签: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1-03-14
【yjbys.com -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摘  要:本文讨论了现代英语的时间系统和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系统,并对其略作比较,以便更好地认识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促进世界汉语教学的进程。本文主要综述了各语言学家对现代英语时间系统中“时”与“体”的问题,以及现代汉语时间系统中“时”与“体”的问题,试图解决语言分界1直存在的.分歧,即现代英语与现代汉语中“时”与“体”的划分分歧,认为现代汉语与现代英语1样,也有“时”的这个范畴。并且把英语和汉语的“体”简单地划分为“进行体”与“完成体”两种,进行比较,认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同曲异工。
 
关键词:语法范畴  语义范畴  时  体  进行体  完成体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the tim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bett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world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tim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time system of modern English, and simply makes comparison for them.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each linguist study which mainly for modern English time system in "tense " with " aspect ", as well as the time syste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in " tense" with " aspect", try to solve the existed diverge in language boundary, namely modern English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in " tense" with " aspect" divide divergence, think contemporary Chinese language also has syntactic category of "tense " as the modern English has. And it divides simply the “aspec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to " perfect aspect "  " continuous aspect ” and “ future aspect ”, compare, it think English and Chinese in very various, is same bent different work actually.

英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

标签:论文提纲 时间:2021-03-02
【yjbys.com - 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欢迎阅读参考。

  英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提纲一

  Acknowledgements 4-5

  摘要 5-6

  Abstract 6-7

  1. Introduction 11-17

  1.1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1-13

  1.2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14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4-17

  2. Literature Review 17-38

  2.1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17-20

  2.2 TQ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FL 20-25

  2.3 TQA Model Based on SFL 25-35

  2.4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Speeches 35-38

  3. Research Method 38-52

  3.1 Research Questions 38-39

  3.2 Research Procedures 39

  3.3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