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收购狂人”雀巢的新布局

时间:2021-02-03 18:41:3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揭秘“收购狂人”雀巢的新布局

经过近5个月的漫长等待后,悬在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Roland Decorvet)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1年12月7日,雀巢以1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徐福记60%股份的申报终于获得商务部批准。这是狄可为2011年3月履新后主持完成的第二桩收购案。比起当年8月已经完成的对银鹭60%股权的收购(收购价格未予披露),外界起初对这笔近年来外资收购中国企业金额最大的交易能否成功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并不看好。即便收购获批两周前,在参观雀巢云南咖啡种植园回城的路上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提及对徐福记的收购,这位瑞士人也没有表现出太多信心,仅表示在“等待审批”。

一年中,先后购得银鹭和徐福记,只因为在狄可为治下的雀巢中国区版图中,咖啡、乳制品、威化和糖果,以及液体饮料和调味品,将会成为雀巢未来业务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在中国市场频繁发起收购,也昭示着中国市场在雀巢全球版图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欧美市场经济衰退,新兴国家市场正在成为跨国公司业绩增长的最大来源地。按照雀巢公司CEO保罗·巴尔克(Paul Bulcke)的计划,雀巢公司意图在2020年实现新兴市场对雀巢的营业收入贡献率达到45%,当前这一数字为33%。而在新兴市场中,中国市场显然占据重要地位。在雀巢,大中华区已成为其全球范围内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市场。2012年,雀巢大中华区销售额增长近15%,达204亿元,但这仅占雀巢全球销售额的2.55%。

要提升发展速度,收购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的本土品牌,显然是比自己独立建厂或扩大产能更快捷的途径。对于收购,雀巢不仅深谙此道,更被称为“收购狂人”。

翻看雀巢的发展历程,俨然就是一部收购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际市场,这家创立于1867年、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的瑞士食品公司,不断发起收购,获取市场领先品牌、实现产品多元化,最终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饮料制造商。

如今,他们正在中国复制这一模式。

中国新布局

雀巢在中国的每一笔收购,都推进着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最近的一次布局,发生在糖果市场领域。

中国的糖果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国际市场调研公司Euromonitor调研结果显示,按零售额统计,2012年中国糖果市场规模高达92亿美元。但在中国内地拥有奇巧、脆米果巧克力、路宝、趣满果等糖果品牌的雀巢,一直落后于竞争对手。

将威化、糖果视为未来中国市场业务增长点,雀巢急需通过收购快速提升市场份额。如狄可为所说:“雀巢在威化饼干方面做得不错,但只有这点东西是不够的。”

于是,它转动收购罗盘,这一次,指针对准了徐福记。

1992年,台湾徐氏兄弟在东莞创办了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从创立之初,这家公司就一直专注于糖点产品,希望把徐福记品牌做成百年老店。20年后,这家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果糕点企业之一,生产糖果、巧克力、沙琪玛、糕饼点心等产品。2012年,徐福记销售额为43.1亿元人民币,税后净利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从1998年至今,徐福记糖果的销售额已连续13年居中国市场首位,目前,市场占有率为6.6%。

徐福记在中国糖果市场的领先份额,及其遍布全国的129家直营销售分公司和下探到三四线城市的分销实力,正是雀巢需要的。

令徐福记结束数年寻求战略伙伴历程、最终选择雀巢的原因,是雀巢强大的研发能力及资金支持。

虽居行业龙头地位,但由于糖果市场分散,徐福记与行业第二位之间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面对处于增长期的.市场,市场推广和产能扩张都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自有资金发展很容易错失机会。长于中端产品的徐福记,要获取较高利润,就必须涉足高端产品,雀巢在研发方面的实力将有助于徐福记日后打入高端市场。徐福记媒体及投资关系总监孙天珍证实了这一点。她表示,随着收购的完成,未来徐福记将加大发展巧克力等高端糖果产品的力度。

拥有了徐福记的雀巢,在中国糖果市场的份额将得到大幅提升。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雀巢收购徐福记将对糖果行业格局造成巨大的影响。收购成功后,雀巢有望超越拥有德芙、士力架等品牌的玛氏,成为中国糖果与巧克力市场的领头羊。

2011年,比徐福记更早与雀巢“牵手”的,是银鹭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以花生牛奶复合蛋白饮料和八宝粥为主要产品的食品公司。

这两类产品填补了雀巢在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的空白。“我们希望进入液体饮料领域,尤其是具有营养的饮料行业。八宝粥、花生牛奶都是典型的中国食品,银鹭在这方面对中国消费者有很强的了解,这是雀巢缺乏的。”狄可为直言。

实际上,银鹭与雀巢的合作已有六年。被收购前,银鹭一直在为雀巢中国代加工灌装即饮咖啡。作为花生牛奶和八宝粥市场的领军企业,此时的银鹭正处在需要迅速扩张市场,以取得竞争优势的阶段。一向善于引资、借助外力发展的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这一次选择了依靠“强者”,他对《中国企业家》表示:“银鹭这个阶段其实可以选择上市,我们不选,我们选择比我们强的同行,学习他们的经验,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借助他们好的东西,加上强大的资金做后盾。”

迅速扩张,取得竞争优势,银鹭所想,正是雀巢所期望的,双方一拍即合。在收购通过审查后的9月8日,两家公司决定增资4亿美元(其中雀巢出资2.4亿美元),用于扩大产能。据陈清渊介绍,未来五年内,银鹭将新增产能360万吨,在中西部地区兴建多家工厂。过去江南是银鹭领先的市场,未来将重点拓展此前不具优势的中西部市场。

被收购后,银鹭品牌不变,原有的管理团队不变,公司继续由陈清渊领导。但雀巢的即饮咖啡营销队伍被完全纳入到新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公司下设银鹭事业部和雀巢事业部。雀巢即饮咖啡的市场策划由雀巢负责,但生产、运营完全由银鹭负责,双方渠道共享。“雀巢自己没有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银鹭在这一块无论是技术、设备甚至是成本管控方面都做得比雀巢好。”提及此,陈颇为自豪。

令他自豪的除了领先的装备水平,还有“比雀巢高很多的生产效率”。2011年11月17日,银鹭食品厦门总部60万吨饮料新厂举行了开工典礼,做这件事情,银鹭从决定到成行只用了一个月,但在雀巢,可能需要三年。

比起糖果和有营养的液体饮料业务,雀巢在饮用水领域的布局要更早些。在这一领域,它选择的收购对象—云南大山饮品公司—头上的光环也要少许多。这其实与雀巢在中国包装水市场相对落后的现状不无关系。

雀巢是全球最大的瓶装水公司,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出售多达70余个品牌的瓶装水。然而在中国,从1997年开始从事瓶装水业务的雀巢规模并不大,旗下“优活”饮用水和“深泉”天然矿泉水都不在一线品牌之列。在收购云南大山之前,雀巢只有位于天津、上海的总共两家工厂,瓶装水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虽然目前尚不具行业竞争优势,但雀巢显然不会放弃这一市场。

【揭秘“收购狂人”雀巢的新布局】相关文章:

求职陷阱大揭秘06-26

求职陷阱套路大揭秘03-10

2016求职陷阱大揭秘06-23

揭秘“高姐”招聘骗局03-27

常见求职招聘陷阱揭秘03-15

网站如何赚钱创业揭秘12-07

揭秘华尔街另类招聘法03-23

揭秘五大求职陷阱03-20

毕业生求职陷阱大揭秘03-10

你不知道的安防面试技巧揭秘03-29